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击伤后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家兔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高压电击伤模型,分别用半定量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清酶法检测家兔心肌组织iNOSmRNA、ET-1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中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高压电击伤家兔心肌组织中iNOSmRNA2~8h升高后开始下降。CK和ET-1mRNA含量2h达峰值(CK:1589±75;ET-1:1.16±0.25)。结论iNOSmRNA升高具有保护心肌组织作用。

  • 标签: 高压电击伤 心肌损伤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半定量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头颈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有喉癌、鼻咽癌、下咽癌和甲状腺癌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已被报道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者。本文就在头颈肿瘤中异常表达的lncRNAs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基因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组织P^53异常表达与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的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P^5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53阳性表达率为65.18%(56/86),P^53阴性表达率为34.88%(30/8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P^53阳性表达率高的患者预后不佳。免疫纪织化学检测P^53的表达可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及选择合理治疗提供一个有实价值的指标。

  • 标签: P^53 预后 异常表达 胃癌组织 阳性表达率 患者
  • 简介:有关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研究很多,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揭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产生机制,为临床治疗垂体腺瘤提供帮助。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基因
  • 简介:随着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被发现。研究表明lncRNAs对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化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共有20多个异常表达的lncRNAs被证实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这些公开报道异常表达的lncRNAs,以期为胶质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新的生物靶标。

  • 标签: 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 药理作用 生物靶标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维吾尔族足月低出生体重儿(TLBW)的胎盘组织中表达的分子病理学意义,为维吾尔族TLBW的发病学及优生优育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为预防和治疗TLBW提供有意义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维吾尔族TLBW的胎盘组织,各20例维吾尔族正常儿及巨大儿胎盘组织中的EGFR的表迭强度及变化规律,并对比其差异。结果①三组中孕妇年龄及孕周无显著差异,胎盘重量TLBW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巨大儿组(P〈0.01),而正常组又低于巨大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EGFR在TLBW组中表达密度较正常组与巨大儿组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正常组与巨大儿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EGFR与体重显著相关(P〈0.01)。结论①维吾尔族新生儿体重与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龄、孕周无密切关系。②EGFR与胎盘发育及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胎盘功能不良,造成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足月低体重儿 表皮生长因子 胎盘 免疫组化 维吾尔族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RNA,在转录后会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目前研究证明,miRNA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直接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形成与发展。论文就miRNA表达异常与膀胱癌的关系,膀胱癌的靶向治疗现状,膀胱癌中具有抑癌基因作用及癌基因作用的miRNA研究现状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MIRNA 膀胱癌 靶向治疗 异常表达
  • 简介:目的:检测白塞氏病(BD)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谱,探讨miRNA在BD发病中的作用,寻找与BD相关的血浆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15例活动期B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抗凝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浆,提取总RNA,经miRNA标记、miRNA阵列杂交、miRNA阵列扫描和分析获得BD患者异常表达的miRNA谱。通过miRTarBase(靶基因数据库)检索差异性表达的miRNA已经过验证的靶基因,并选取与免疫学相关的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Realtime-PCR验证。结果:活动期BD患者血浆中hsa-miR-34c-5p、hsa-miR-144-3p、hsa-miR-483-3p较正常人表达上调,hsa-miR-301a-3p、hsa-miR-224-5p、hsa-miR-454-3p、hsa-miR-17-5p、hsa-miR-199a-5p较正常人表达下调。结论:miRNA的差异性在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异常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Notch1和SMAD4信号通路促进BD发病。

  • 标签: 白塞氏病 微小核糖核酸 自身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血浆肿瘤异常糖链蛋白(TAP)的表达及其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时段内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血液样本检测异常糖链蛋白(TAP)水平,分析T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组TAP凝聚物面积、TAP阳性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化疗后TAP凝聚物面积较化疗前明显缩小(P<0.05);分析可知,TAP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与远处转移有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TAP水平呈高表达状态,通过TAP水平检测对肺癌患者早期诊断、临床疗效监测、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肺癌 肿瘤异常糖链蛋白 表达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16蛋白基因在胃癌组织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70例正常人群归为对照组,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两组标本进行P16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并比较。结果对照组P16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2.86%(P<0.05)。此外包括不同TNM分级、淋巴结转与为转移、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等方面的P16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异常表达和胃癌存在相关性,且TNM分期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症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的胃癌患者P16基因更容易为异常表达,可通过P16对胃癌进行辅助检测及判断预后。

  • 标签: P16蛋白 胃癌组织 异常表达 意义
  • 简介:目的:为了解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结果:53.3%(48/90)的标本显示P53蛋白向染色阳性.肺鳞癌和腺癌的阴性率分别为64.3%(36/56)和35%(12/34)。统计学分析显示P53蛋白染色结果与病人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无显著关系,但与肿瘤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53蛋白染色阳性和阴性组病人中位生存月数分别是24个月和55个月。Kaplan-Meir图显示二组病人术后生存概率有明显差异。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53蛋白染色阳性与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53蛋白异常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判断指标。

  • 标签: P53蛋白 异常表达 非小细胞肺癌 病人 阳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异常糖链蛋白(TAP)在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析。方法 采患者指端末梢血,制作成标本后在高倍显微镜下找出TAP凝聚物。结果 早期筛查并确诊18例肿瘤患者。结论 TAP使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可能,并且还可以实现对肿瘤患者治疗的动态检测。

  • 标签: 异常糖链蛋白 TAP 肿瘤
  • 简介:ObjectiveToinviestigatetheexpressionofgallbladdercanceranditsrelationshipwitheaneeration.MethodsImmunohistoehemistrytechniquesareusedtodetecttheexpressionofp53proteinin36easesofgallbladdercancerand23adenoma.Resultsp53proteinwerefoundedpositivein19cases(52.78%)ofgallbloddercancer,in5cases(21.74%)ofadenoma.ConclusionThereiscloserelationshipbetweentheoverexpressionandthecancemtionofgallbladder,p53genemutationandoverexpressionareintheearlystageofgallbladdercancer,andplayanimportantroleinthecancemtionofadenoma.

  • 标签: 胆囊癌 胆囊腺瘤 P53蛋白 P53基因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异常蛋白(TAP)在肺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人58例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肿瘤异常蛋白(TAP)检测,两组TAP凝聚面积及阳性率,及肺癌观察组患者不同TAP表达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TAP凝聚面积(195.29±75.11)μm

  • 标签:
  • 简介:为探讨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自血病原始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机制,分离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棱细胞,采用常规染色和普通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荧光分析免疫表型,单荧光胞浆蛋白标记分析周期蛋白表达和免疫印迹进一步证实周期蛋白D3的表达情况,采用周期蛋白和DNA双标记分析周期蛋白Ds表达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白血病原始细胞中CD13^++HLA-DR^+细胞为94.69%,CD13^++CD34^+细胞为96.86%,CD41a^++CD34^+细胞为41.6%,CD13^++CD41a^+细胞为40.0%,周期蛋白D3表达明显升高,大部分细胞表达周期蛋白D3,周期蛋白D3阳性细胞在细胞周期各时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G1期52.1%,S期9.9%,G2+M期38.0%。结论:周期蛋白D3的异常表达导致此白血病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周期蛋白D3 基因表达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细胞周期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 简介:目的探讨ABO基因异常表达与恶性血液疾病ABO抗原减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ABO基因表达异常情况。结果与正常体检者相比,白血病患者ABO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白血病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与ABO基因异常表达率显著增加。经相关性分析可知,白血病患者ABO抗原减少与ABO基因异常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BO基因异常表达可能是引起白血病患者ABO抗原减少的重要因素,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增加,患者ABO基因异常表达率显著上升。

  • 标签: ABO抗原 ABO基因表达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79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PTC组(564例)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22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组术前末梢血中TAP升高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TAP诊断PTC的价值。结果PTC患者TAP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TAP[(122.36 ± 49.37)μm2 vs(105.04±40.61)μm2, P<0.001],TAP诊断PT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0%和40.3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1.0 cm(OR:1.555;95% CI:1.031~2.344,P=0.035)和多灶性癌(OR:1.789;95% CI:1.098~2.916,P=0.019)是TAP升高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重、肿瘤突破包膜、肿瘤浸润、合并桥本、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区淋巴结转移和BrafV600E基因突变均与TAP升高无关(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1.0 cm和多灶性癌是PTC患者TAP升高的危险因素,TAP在鉴别PTC与甲状腺良性肿瘤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一种辅助指标。

  • 标签: 肿瘤异常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影响因素
  • 简介: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NSCLC占大多数。肺癌早期可以采用外科手术,但术后仍有较高复发率,多数患者术后仍需接受放化疗治疗。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肺癌临床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长期应用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对远期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并无明显改善,且易导致肿瘤耐药性。EHD1与EGFR突变通过干扰细胞内吞循环,造成细胞多种蛋白受体转导及多种信号通路传导异常,诱发细胞癌变。EHD1和EGFR有望成为NSCLC治疗新靶点,探索二者异常表达在NSCLC中的具体机制,为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研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为肺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诊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病情及提高生存率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NSCLC 内吞循环 EHD1 EGFR 突变 临床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脊索瘤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局部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脊柱脊索瘤标本和5例胎儿脊索组织标本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情况。结果脊索瘤标本中E-cadherin和P120ctn的胞膜表达减低率分别为75.0%(30例)和67.5%(21例)。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侵犯的椎节数目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120ctn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二者均与肿瘤的平均复发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和P〈0.01)。另外,E-cadherin和P120ctn的表达下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证实P120ctn和肿瘤病理分级是脊柱脊索瘤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脊柱脊索瘤中常发生E-cadherin和P120ctn的胞膜表达下调,且与脊柱脊索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均是肿瘤侵袭和局部复发的有价值的生物学预测指标,P120ctn是脊柱脊索瘤局部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脊索瘤 钙粘着糖蛋白类 染色与标记 P120C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