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古代中国的阴阳互补理论进行现代诠释,将阴解释为良性的接受能力,将阳解释为良性的果决能力,古老的二元互渗理论就能够在认识方面展现新的智慧。这反映了以往为中国传统思想所忽视的认识问题,实际可以在中国思想的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

  • 标签: 阴阳 认识论 德性
  • 简介:本文基于生物学哲学的视角,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鲁斯强调进化不等同于进展,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人类凭借自然选择而来的“后生规则”对客观存在知识不断掌握的一个过程。通过对鲁斯进化认识的梳理,既是对进化认识客观存在的认可,也是对“进化认识”发展瓶颈的一次探讨。

  • 标签: 鲁斯 进化认识论 先天机制 后生规则
  • 简介:借助索萨(Sosa)关于信念的实施模型,我们提供了法律情形中的优异判断的一个模型。在提供模型的过程中,当代认识文献对法律,尤其是对法律情形中优异判断的相关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好的审判取决于证据的合适处理,还是实体判决如何构成,二者是不同的。分别由法官和陪审团做出的适切判决之不同也需要讨论。

  • 标签: 法律 认识论 优异判断
  • 简介:摘要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近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破坏性。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可以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勘察、采取工程治理的方式以及建立警报机制等防治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地质灾害防治的认识和方法出发,首先对地质灾害及其危害进行阐述,然后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地质灾害 危害 防治措施
  • 简介:一、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本质特征何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自己的表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做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里也指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

  • 标签: 唯物主义辩证法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论矛盾论
  • 简介:认识的断裂”问题是阿尔都塞的著作中一个比较重要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是他和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易斯隔海相争的论题之一。虽然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的序言《今天》中明确指出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认识的断裂”,但文中重复出现的反“颠倒”说和后来的《读〈资本论〉》中的一些论断实质上推翻了“认识的断裂”说,因此,“认识的断裂”成为他规避他人批评他反马克思主义的遁词。所谓“认识的断裂”,实质上是他自己用“隐藏的逻辑”解释的“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断裂,不是真正指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认识的断裂”,而把握阿尔都塞的“隐藏的逻辑”是理解其“认识的断裂”的前提。

  • 标签: 认识论的断裂 颠倒 兜圈子 隐藏的逻辑
  • 简介: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用数学思想去解决实际、广泛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广平台的教学结构。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化人才。至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一线高中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及现状,基于瑞士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发生认识,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 标签: 高中数学皮亚杰发生认识论高效主体
  • 简介: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可以说是首位将研究方向从自然界转向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位哲学家。他将“认识你自己”这种思想当作新的宣誓,把理性知识作为确立道德的培养皿,以便创建属于人的哲学,以便拯救雅典的哲学与伦理精神,试图利用哲学,将美德内化为人应有的品德。文章以苏格拉底的伦理观为入手点,对“美德即知识”“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为恶”以及“美德的可教性”进行分析,粗略分析苏格拉底的伦理观。

  • 标签: 苏格拉底 德性 辩证法
  • 简介:中世纪德性思想研究在国内尚待深入发掘,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古代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在源流研究上,本书将神学德性思想放在西方德性伦理的谱系中加以定位与延展,揭示了神学德性对古希腊德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个人德性与社会德性的积极影响;在结构体系上,本书从上帝的存在及上帝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及目的、上帝的恩典与宗教状态、神学德性德目四个方面开启了西方神学德性思想的研究体系;在神学德性的内涵上,本书对神学德性德目——信、望、爱进行了深度阐释与辨析。

  • 标签: 西方 中世纪 德性思想
  • 简介:无论是“教师德性至上”还是“教师德性基础”,都容易使教师德性陷入困境。审视教师的德性困境,其根源正是由于教师德性的双重属性,导致社会需求与教师个人诉求的矛盾,引发高标准的要求与基本的职业素养之间的差距与争论。而人性假设的复杂、伦理价值的矛盾、规范制约的两难,又是教师德性双重属性的根源所在,也是教师德性困境的推手。教师德性困境的破解则需对人性应作二维理解、正视义利之辨、构建制度伦理。

  • 标签: 教师德性 人性 义利观
  • 简介:一、架上艺术概念与抽象本源性架上艺术原产生自俄语词汇Ctahkoboenckyctbo,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用的一个词汇,表示独立的、可移动的,不依附于其他物体而存在的艺术。美术作品用支架(如画架、雕塑支架)完成,不依附于建筑墙面(如壁画、大型纪念碑雕塑)或书籍(如插图)等均为“架上艺术”,

  • 标签: 架上艺术 抽象性 俄语词汇 艺术概念 美术作品 本源性
  • 简介:当前少数教师陷入弃德逐利的道德困境,这是社会道德困境在教育中的投射,而社会出现的道德困境是市场化社会的副产品。教师德性困境根源是追逐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教师德性养成。作为“经济人”的教师难以通过培训、说教、学习榜样等方式培育德性,只有承认教师的正当利益需求,通过调整正当而合理的利益配置制度,使教师“德”“利”“福”统一,才可能化解教师的德性困境。

  • 标签: 教师 教师德性 经济人 市场化社会
  • 简介:保尔·克洛岱尔在他第一次远东之行中创作了以中国为题材的散文诗集《认识东方》.随着作者足迹的延伸、对东方认识的深入,创作意图的逐渐明晰,他笔下的中国形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写实所呈现的老旧中国让位于抒情、象征带来的诗意东方.但从中仍然可以把握到《认识东方》意象选择的共性,通过看他凝视的东方、所热爱的东方,我们反向看到一个与中国社会现实保持了审美距离的、恋慕往昔和自然的诗人形象.

  • 标签: 克洛岱尔 《认识东方》 中国形象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学科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也要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将微日记写作和学生的德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令其爱上写作;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促使学生思想进步。

  • 标签: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微日记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而要使它成为公民自觉接受和遵从的价值观,更需要培育.通过宣传、引导和公民的道德实践体认,让公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特的魅力,从而在内心深处对它产生一种认同.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道德力量.

  • 标签: 以德治国 执政伦理 公民德性 核心价值观
  • 简介:汉代儒学未能建构经国大典,以致儒学之政教分离与君臣异术。由此,孝亲受到制度窒碍,不能推为仁民。儒学世家以对上之柔顺为修养,形成顺从君父即是行仁义于天下的观念。父母为个体人所必需,君则为类之人所必需,但二者对于“自事其心者”却是外在的权威。玄学放旷之士只能以同于禽兽的忘“人”来达致从内向外的“诚之”,实际上是以放弃人之德性的方式来反抗权威。总括汉晋儒学世家之德性与政事,有三种类型:寒族因其受服从训练较少,多有健行之德,才有可能成为区域性的独立政治力量,从而得以伸展仁爱之翼。世族所受今文经学士礼亲亲之爱的熏陶与局限,无力超越甚至斩断亲情谋创大业。由阴谋术带来的决断力,表现为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羁绊,因此,阴谋术也是一种纯粹暴力。曾被推许为大儒的王莽与儒学世家司马氏以皇权建构儒学经国大典,其所娴熟的阴谋术却无力真实运行之。王莽与司马氏无其德而行其事,卒乱天下。

  • 标签: 儒学 柔顺 健行 阴谋术 政制
  • 简介:真理与德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与德性的和谐主要体现为:二者都体现人类追求的实践的一种内在的满足和快乐,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和自我完善;二者的统一是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真理与德性的指导。实现真理与德性的和谐需要从加强教育、践行法治、健全制度、发展生产力与科技等方面着手。

  • 标签: 真理 德性 和谐 实践
  • 简介:当前,社会上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三种。误区一:国有资产监管从以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会导致监管职能弱化。产生这一认识误区,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实际上,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从以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适应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是弱化而是优化了监管职能,不仅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资委成立以来。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有企业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以管资产为主的监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国有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因为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依法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 标签: 认识误区 国企改革 国有资产监管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人民
  • 简介: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需要明确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样的根本性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一总体要求,并明确,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认为,在当前高校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确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方向并有效地、适度与适时地实施德性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

  • 标签: 文学课程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 教学范式 学校教育
  • 简介:"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篇。由于该篇精简又无语境,故有不同的理解角度。首先是重"量"的知识解释向度,认为君子不局限于某种技能而应博学多识,无所不能。但知识并非成德的充分条件,仅从知识数量上来判定君子,以知识讲道德是欠妥的。另外有重"德"的解释路径,儒家以成德为终极指向,但一味强调德性,把德性高悬起来又不合理。知识与德性可以融通,君子以修德为本,也要将德性贯彻落实于求知中。

  • 标签: 君子不器 知识 德性 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