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中期以后,微观史学思想作为新史学转向期的一种探索趋势,对同样处在转型期挣扎的美国教育史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性。美国新教育史转向过程中,在研究视野上转而用社会群体置换了传统关键性单一个体,研究史料上试图涵盖各种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实践活动印记,研究方法上演变为以叙述为基础的问题史趋向,这些研究范式的转变让美国教育史学得以摆脱自身的学科危机的同时还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微观史学 美国新教育史学 转向
  • 简介:河南郑州蔡瑛(河南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论处处长、编审)作为出版人,我对杂志是极其挑剔的。我之所以订阅贵刊,是因为:1.贵刊刊发的文字敢说真话,这一最低的办刊要求,相当多的报刊做得不好;2.所发文章或有新见解,或有新材料,给人启发与思考;3.文童回应了读者关心的问题,回应了社会热点,而非作者自说自话。我觉得在众多订阅的报刊中,

  • 标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思想史 当代 政治理论 社会热点 出版人
  • 简介:中国音乐美学到宋明理学,始真正获得思辨的美学品格;中国音乐美学的新进路,与当时"已发""未发"的哲学讨论有关。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心-情关系、理-欲关系乃至礼-乐关系,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至北宋有一个清晰的思想"向内转"的倾向;中国音乐美学史文献如《乐记》等,有长时段考察的必要,对《乐记》与《中庸》关系的认识,涉及文献思想来源问题,需要再讨论。

  • 标签: 宋明理学 《中庸》、《乐记》 已发-未发 中-和
  • 简介:围棋作为一种竞技性游戏,本是形而下之“技”,但其后又逐渐成为艺术,并与形而上之“道”联系起来。围棋的这种意义生成过程,与中国传统的知识生成机制有关。中国围棋的意义建构,在棋论之间、围棋与其它棋种之间,形成一种“互文关系”,最终指涉的都是中国文化。中国围棋理论,与其它各种棋类理论,包括琴、书、画、诗、文理论,都是共用一套话语,言说不同的对象,这决定了它们之间话语的相通,当然也有其各自的独特性。

  • 标签: 体育思想 围棋思想史 意义生成 棋论话语
  • 简介:美国学者艾娃·汤普逊绕开了丰碑式的19世纪俄国精英文化,而以思想中的异端“圣愚”来诠释双重信仰的俄罗斯文化。“圣愚”是癜僧、疯修士,又与神人、傻瓜、流浪汉的语义相关,处于社会边缘区,但他们对于俄罗斯人的影响远比知识分子大得多。他们通常很少介入政治和其他社会事务,是世俗生活中的流浪汉。他们与现世的精神联系,通过文学这一隐秘渠道得以实现。

  • 标签: 圣愚 流浪者 俄罗斯文学
  • 简介:在日本“汉学”这个名称,是进入明治时期以后才产生的,此前则被称作儒学。明治以后,日本受到西洋学的影响和冲击,为了同西洋学抗衡,才把儒学改称为汉学,如此在日本最终形成了国学,汉学,西洋学的三足鼎立。日本学者的汉学研究大多在选题上注重实际,研究方法上注重讲求实证,多以材料取胜,善于从细微的细节中以小见大,阐发哲理,这也体现了他们在治学方面的特点和风格。金谷治作为上述汉学研究者当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其巨著《秦汉思想研究》,集中展现了其日本学者的汉学研究学风,以及其浓郁的中国情结。

  • 标签: 日本学者 思想史研究 汉学家 秦汉 汉学研究 明治时期
  • 简介:对于当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中国共犯体系属于正犯、共犯区分制,单一制,还是双层区分制的争论,不能仅仅局限于类比我国刑法与欧洲大陆各国刑法条文,而应该从各自的传统出发寻求根源。中国共犯体系源于中国传统律例"共犯罪分首从"的罪刑均衡价值,而欧洲大陆各国刑法共犯体系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逻辑前提下推演出来的,这背后是秩序性思维与规范性思维的不同。可见,中国刑法学界关于中国共犯体系归属的争论正是秩序性思维与规范性思维碰撞的结果。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均衡 规范性思维 秩序性思维
  • 简介:民族主义一直是思想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世界史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往往忽视了民族主义的思想纬度。从早期民族意识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区别来看,前者近似于文化共同体,是基督教世俗化进程中的产物,更趋近于保守的形象;后者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抽象化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奠基性作用,从而形成的激进意识形态。民族意识发展为近代民族主义的过程,在思想表现上是从民族的自然解释发展为对民族的历史解释,这一转变过程又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建构,因此对民族主义的理论探索必须结合资本主义的全球拓张展开,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之间建立了对话的空间。

  • 标签: 民族主义 民族意识 共同体 民族国家 资本主义
  • 简介:福柯一直是史学界公认的有着边缘思想的独特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对疯癫、犯罪、性等边缘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找到了史学理论中历史发展的非理性、间断性和集中性,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史学方法论。

  • 标签: 权利理论 辩证法 批判机制
  • 简介:《巴师夏和凯里》手稿是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部分。马克思承继他之前特别是在《哲学的贫困》中对经济思想研究的基本观点,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经济思想观。这一手稿对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四种主要倾向作了阐述,这是对《哲学的贫困》提出的三种“学派”区分的深化。这一手稿揭示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经济学发展的“一个例外”,即以巴师夏和凯里为代表的庸俗经济学倾向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文版的编译者认为,这一手稿“第一次明确地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区别开来”。在对这一中肯的评价的理解中,要注意古典经济学在李嘉图之后“结束”,并不是全面地转化为“庸俗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同时存在的还有其他一些经济学说或“学派”;庸俗经济学作为“一个例外”,就在于对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者经济学的同时抨击和诋毁上。

  • 标签: 巴师夏和凯里 经济思想史 古典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
  • 简介:伏尔泰曾说过:“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思考问题要比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行动更重要。”思想回应着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所以说研究人们的思想,可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然而,在思想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主要存在两类弊病:一是“照本宣科式”,教师圈划重点.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一旦运用起来就生搬硬套:二是“填鸭灌输式”,教师讲得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学生听得兴味索然、昏昏欲睡。总而言之,这样的课堂缺乏情境创设,忽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体验过程,师生之间缺少思维碰撞,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

  • 标签: 教学过程 思想史 激活兴趣 高中历史 学生的主体作用 逻辑
  • 简介:作为系列研究的开篇,本文希冀在现代政府管制经济学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之间寻求对话的可能性,为《中国政府管制思想·古代篇》的编写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首先,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可以完全对应于现代经济学中的“政府管制”概念,所以,当我们运用现代学科概念来规范“中国政府管制思想”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时,必须严格界定“政府管制”的现代涵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适用性。其次,在前一项工作的基础上,追溯政府管制思想背后的思想渊源和基本取向,从中整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主线索,纲张目举,以便于我们在后续研究中对中国政府管制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性以及对现实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进行系统考察。

  • 标签: 政府管制 思想史研究 研究路径
  • 简介: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呈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历程,内容涵盖百家争鸣、孔孟儒家、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学的发展。在这一专题中,由于涉及若干艰深的概念,相对疏离现代社会,师生缺乏相应知识积累,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有关知识生搬硬套,方式上流于机械灌输,丧失教学应有的思想性、思辨性和生成性。

  • 标签: 中国古代思想史 有效教学 宋明理学 人民版 路径 汉代儒学
  • 简介:在高等院校,历史学本科学生史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形成是历史学专业发展、提高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构建、教师积极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来进行教学与实践的改革创新,“123”模式就是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模式之一.

  • 标签: 史学论文写作 改革 创新 模式
  • 简介:杨鑫辉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历经奠基、发展和提高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中国心理学会授予学科建设成就奖。他提出了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的"一导三维多元"方法学,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心理实质为主线、以现代心理学概念和体系为参照、以科学历史主义为评价三维原则,采用归类排比法、史料考证法、义理诠释法、纵横比较法、实证检验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元研究方法。他提炼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范畴体系,即以人性为元范畴,以关于心理实质的形与神、心与物、性与习、关于心理过程的知与虑、情与欲、志与意和关于个性心理的质与性、智与能为三个亚范畴。他建构了中国心理学史的学科体系,研究了中国心理学史的广泛专题问题。

  • 标签: 中国心理学史 一导三维多元 范畴体系 学科体系 专题研究
  • 简介:作为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同样也非常重视对《周易》与易学的取鉴.他将唐代易学家推崇的“变易”、“不易”、“简易”之道应用于相关的史学批评,在其史学发展观、史学叙事理论以及对“史法”、“史义”的辨正里,都可见刘氏对易学理念与思维的融汇贯通.这不仅体现着中国古代史家易、史互通的传统在唐代的延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易学的发展状况.

  • 标签: 刘知几 易学 史学
  • 简介:中国早期史学传统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务求真实记录,而且运用褒扬和贬抑等书法义例评判历史,其依据则是“中道”观念。“中道”观念是上古圣王为政理民的智慧结晶,其传承与发展与中国早期史学传统的品格关联密切,影响后世很大。

  • 标签: 史学传统 中道 政治文化
  • 简介:史料意识是史学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观念,是培养史学人才过程中亟待加强的关键目标.目前在高校历史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对史料意识的培养存在较明显的不足,要从基础课教科书编纂、课堂教学、考试改革、课外作业与实践等四个关键环节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 标签: 史料意识 编纂体例 教学方法 命题模式
  • 简介:历史规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之一,对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至关重要。历史规律是历史学在哲学层面的重要学术命题,历史研究者对历史规律问题的认识和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和辨别,影响着他们对历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文化史学在历史规律问题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创新,有助于转变传统历史研究中的僵化观念,突破传统叙事史的禁锢,开辟历史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推动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 标签: 历史规律 文化史学 历史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