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cTn-I、Mb法国BIOMERIEUX型号mini检测;CK-MB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LX20检测。对35例健康对照者、35例AMI患者的血清进行分析。结果Mb、cTn-I组合的真阳性率在4~8h已达到100%的满意效果,与Mb、cTn-I、CK-MB组合相同。结论在同时检测Mb和cTn-I的情况下,可以取消CK-MB检测,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电化学发光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肌标志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价值展开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和标准正常值进行比较,探讨心肌标志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和血清肌红蛋白水平与正常标准值相比,相对较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和正常标准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入院之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先上升,到1-4小时达到峰值后下降,(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先升高,到1-4小时达到峰值后下降(P<0.05)。结论: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在快速诊断中应用肌红蛋白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是很理想,肌钙蛋白敏感性较好,具有特异性,是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的最佳标志,肌酸激酶同工酶不属于心肌特有酶类物质,因此不可作为快速诊断特异性指标。结合三项指标,有利于临床诊断精准性的提高。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种心肌标志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别探索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诊断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50例健康着为诊断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甲组与乙组,对100例接受检查的患者用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种心肌标志快速检查诊断,Mb与cTn-I采用产自美国贝克曼公司的ACCES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CK-MB采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红蛋白与肌钙蛋白组合的真阳性率在4~8小时达到100%的满意效果,结果与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与肌酸激酶同工酶组合相同。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快速诊断过程中,可以直接采用红蛋白与肌钙蛋白两种心肌标志组合的检查方式,该方式检验准确率较高,可以省去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环节,以减少患者诊断花费。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诊断 价值研究
  • 作者: 李玉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4-26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5期
  • 机构:盐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盐山 0613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均给予快速检测心肌标志,分析观察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Mb、CK-MB、cTnT以及对照组入院时的Mb、CK-MB、cTnT。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的CK-MB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CK-MB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标志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71例AMI患者,分析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结果cTnT特异性明显高于MYO、CK-MB,误诊率低于CK-MB、MYO;CK-MB敏感性高于cTnT、MY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在1~4h明显提升,4~8h达到高峰;cTnT在4~8h显著提升;CK-MB在12~24h显著提升。结论对AMI快速诊断时,cTn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误诊率低,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cTnT、MYO、CK-MB联合应用可提高AMI快速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参照组,观察两组受试人员的心肌标志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的指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人员,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各项心肌标志联合检测比单项标志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要高,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采用快速心肌标志检测,对心肌梗死病症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检测 心肌标志物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作用。方法75例AMI病人与75例健康体检的同期检查者,同时联合检测上述四项心肌标志。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阳性率或各项心肌标志计量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b、cTnI、CK与CK-MB检测是诊断AMI的敏感的心肌标志,有利早期诊断AMI。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标志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其中51例最终确诊为AMI,记为观察组,另外55例患者排除AMI,记为对照组;分别在胸痛发作后的不同时间(2~6h、12~24h)对其三项心肌标志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在胸痛发作后的2~6h、12~24h观察组的三项心肌标志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CK-MB和cTnI于胸痛发作后的12~24h间达到最高;而Myo则于胸痛发作后的2~6h间即可检出升高,各组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yo胸痛发作后2~6h即可检出。胸痛发作后12~24h,则CK-MB和cTnI检测综合效果最佳。结论通过对临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标志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13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cTnI,Mb,CK-MB,最终证实为AMI的共305例,其他疾病导致的胸痛的患者共508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上述3项指标的阳性率;对比AMI组患者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3项指标的阳性率以及3项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效率。结果AMI组入院即刻血清cTnI,Mb,CK-M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三项检测效率高于单独检测指标。结论联合检测cTnI、Mb、CK-MB可明显提高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约每5个成人中有1人罹患心血管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50万。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被发现并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中。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濒危心肌、降低病死率,对预防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是对心肌标志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标志物 心肌梗死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它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内膜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堆积,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某分支在短时间内发生闭塞,造成持久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NSTEMI诊断相对更困难。

  • 标签: 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肌标志三项检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取心肌标志检测,对检测结果予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cTnT、Mb、CK-MB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选择心肌标志三项检出率更高,更利于提高临床确诊率。

  • 标签: 心肌标志物三项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肌标志联合定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收集整理典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同期确定100名健康人员进行对照。收治时间2017.09至2018.02,监测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T(cTnT)。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hs-CRP、CK-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2~24h内不同时间段hs-CRP、CK-MB、cTnT均持续升高。结论联合hs-CRP、CK-MB、cTnT定量检测有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便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定量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正>检测46例AMI病人及62例心绞痛(AP)病人血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组cTnI、Mb、CK、CK-MB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93.48%、97.83%、65.22%、76.09%;AP组各指标阳性率分别为1.68%、48.39%、32.26%、14.52%。Mb与cTnI对AMI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 病人血清 临床应用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且便捷易行,已逐步运用至临床诊断中。本文针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的研究进行整理,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三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CK-MB"MYO和cTn含量,并与5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CK-MB"MYO和cTnI分别为27.04±57.72ng/ml,184.78±270.45ug/L,1.63±4.57ug/L,与健康人的2.18±1.08ng/ml,24.12±14.04ug/L,0.010±0.01ug/L比较,三者均呈显著性升高;在阳性率方面,以cTnI最高。结论CKMB"MYO和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及病情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测定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入院半小时、6小时、12小时的血清cTnl、IMA、Mb;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和敏感度。结果:参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Tnl、IMA、Mb水平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参照组均低于实验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结果,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建议优先选择该检测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