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几十年来,急性白血(AML)的治疗决策主要围绕化疗方案强度和不同化疗药物组合的调整,缺少突破进展。近几年,一系列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使AML治疗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白血细胞特点合理选择传统化疗和新药以及二者组合,造福更多血液病患者。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靶向药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CD33单抗吉妥单抗治疗由复发难治急性白血(RR-AML)转化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MPAL)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例由RR-AML转化的MPAL(B淋系和系双表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采用吉妥单抗3 mg/m2第1、5、9天联合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及VP(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获得第2次完全缓解(CR2)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吉妥单抗联合化疗后,患者骨髓形态达CR2,流式细胞术检测CD33抗原由高表达(>99.5%)转为阴性表达。随访至2020年4月,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2个月,总生存时间接近27个月。结论抗CD33单抗辅助治疗CD33高表达的MPAL效果确切,预后良好,但仅为个例。个体化联合给药方案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积累经验及临床试验。

  • 标签: 白血病,双表型,急性 白血病,髓样,急性 抗CD33单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难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二代测序(NGS)检测技术下的克隆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白血(CBF-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治的195例成人初治CBF-AML患者,其中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患者190例,包括134例RUNX1-RUNXIT1+ AML和56例CBFβ-MYH11+AML,年龄15~64岁,中位随访时间43.6个月。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和基因突变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影响。结果在195例患者中,KIT基因突变发生率最高(47.6%),其次为NRAS(20.0%)、FLT3(18.4%)、ASXL2(14.3%)、KRAS(10.7%)、ASXL1(9.7%)。按基因功能分类,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基因突变发生率最高(76.4%),其次为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29.7%)。在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患者中,CBFβ-MYH11+AML患者的OS有优于RUNX1-RUNXIT1+AML患者的趋势(P=0.062)。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仅在RUNX1-RUNXIT1+AML中检出,但对患者的DFS无明显影响(P=0.557)。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阳性且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预后最好。多因素分析显示KIT exon17突变为影响RUNX1-RUNXIT1+AML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allo-HSCT能明显改善RUNX1-RUNXIT1+AML患者的DFS(P=0.010)。结论合并KIT exon17突变的RUNX1-RUNXIT1+AML患者预后差,allo-HSC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allo-HSCT也能使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核心结合因子 白血病,髓样,急性 基因突变 基因,KI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二代测序(NGS)检测技术下的克隆基因突变对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白血(CBF-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诊治的195例成人初治CBF-AML患者,其中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患者190例,包括134例RUNX1-RUNXIT1+ AML和56例CBFβ-MYH11+AML,年龄15~64岁,中位随访时间43.6个月。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和基因突变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影响。结果在195例患者中,KIT基因突变发生率最高(47.6%),其次为NRAS(20.0%)、FLT3(18.4%)、ASXL2(14.3%)、KRAS(10.7%)、ASXL1(9.7%)。按基因功能分类,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基因突变发生率最高(76.4%),其次为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29.7%)。在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患者中,CBFβ-MYH11+AML患者的OS有优于RUNX1-RUNXIT1+AML患者的趋势(P=0.062)。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仅在RUNX1-RUNXIT1+AML中检出,但对患者的DFS无明显影响(P=0.557)。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阳性且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预后最好。多因素分析显示KIT exon17突变为影响RUNX1-RUNXIT1+AML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allo-HSCT能明显改善RUNX1-RUNXIT1+AML患者的DFS(P=0.010)。结论合并KIT exon17突变的RUNX1-RUNXIT1+AML患者预后差,allo-HSCT可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allo-HSCT也能使染色质修饰相关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核心结合因子 白血病,髓样,急性 基因突变 基因,KI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老年人急性白血(AML)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9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llo-HSCT的53例年龄≥55岁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倍体移植26例,同胞全相合移植18例,无关供者移植9例。分析老年AML患者行allo-HSCT的疗效,并比较单倍体与同胞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及安全。结果53例老年AML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57岁(55~67岁)。45例采用清预处理(MAC)方案,8例采用减低剂量预处理(RIC)方案。52例患者粒系植入成功,植入中位时间12 d(10~23 d);50例患者巨核系植入成功,植入中位时间为13 d(10~76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GVHD)的发生率为49.1%(26/53),其中Ⅲ~Ⅳ级15.1%(8/53)。中位随访时间14.7个月(0.4~136.8个月),生存32例。2年总生存(OS)率、2年无病生存(DFS)率、2年无GVHD无复发生存(GRFS)率分别为63.1%、59.5%和46.1%。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处于非完全缓解状态是影响患者OS(HR=3.600,95% CI 1.213~10.684,P=0.021)、DFS(HR=2.596,95% CI 1.098~6.138,P=0.030)及复发(HR=3.957,95% CI 1.099~14.245,P=0.035)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时供者年龄>45岁是影响患者OS(HR=3.687,95% CI 1.343~10.215,P=0.011)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至移植时间≥6个月是影响患者GRFS(HR=2.308,95% CI 1.083~4.918,P=0.030)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倍体移植组与同胞全相合移植组OS率、DFS率、累积复发率、Ⅲ~Ⅳ级急性GVHD及中重度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lo-HSCT是老年人AM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单倍体移植治疗老年人AML具有与同胞全相合移植相似的疗效及安全,在无全相合供者情况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老年人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林国强 张彦明 康立清 俞磊 吴德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215006;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223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223002,上海优卡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21500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配体1(PD-L1)对CLL-1 CAR-T细胞抗急性白血(AML)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PD-L1表达载体、制备慢病毒、转导、单克隆筛选技术获得稳定表达PD-L1的THP-1单克隆细胞株(THP1-PDL1),然后以前期制备的CLL-1 CAR-T细胞为效应细胞,以THP-1、THP1-PDL1单克隆细胞株作为靶细胞,分别通过LDH检测、CBA法、CFSE法评价PD-L1过表达对CLL-1 CAR-T细胞裂解功能、炎因子释放、细胞增殖等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成功制备了PD-L1慢病毒,并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PD-L1的THP1-PDL1单克隆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及PCR验证成功。②PD-L1过表达抑制了CLL-1 CAR-T细胞裂解THP-1细胞的能力;效靶比为10∶1时,CLL-1 CAR-T细胞对THP1-PDL1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低于对THP-1细胞的杀伤效率[(15.70±9.90)%对(51.95±2.52)%,P<0.05]。③PD-L1过表达减弱了CLL-1 CAR-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与THP1-PDL1细胞共培养时对与THP-1细胞共培养时:IFN-γ(115.66±3.13)pg/ml对(1708.16±26.76)pg/ml,P<0.05;IL-6(17.37±0.72)pg/ml对(124.92±4.26)pg/ml,P<0.05;IL-10(5.69±0.13)pg/ml对(124.12±3.02)pg/ml,P<0.05];同时抑制了CLL-1 CAR-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PD-L1的THP1-PDL1单克隆细胞株,同时证实了PD-L1过表达对CLL-1 CAR-T细胞抗AML的不利的影响,为通过PD-1/PD-L1通路调控CLL-1 CAR-T细胞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急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C型凝集素样分子1(CLL-1)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检测技术下的克隆基因突变对第1次完全缓解(CR1)状态下接受高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巩固治疗)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AML)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R1状态下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79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及突变基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时间的影响。结果在79例患者中,检出C-KIT、FLT3、CEBPA、DNMT3A基因突变者分别为25例(31.6%)、6例(7.6%)、8例(8.9%)、1例(1.3%),其中C-KIT exon17及C-KIT exon8突变分别为19例(24.1%)、5例(6.3%),FLT3-ITD突变为5例(6.3%)。初诊白细胞计数越高,患者的OS时间越短(P=0.030),合并C-KIT exon17突变患者的OS时间(P=0.010)和DFS时间(P=0.006)明显缩短,合并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OS时间(P=0.048)和DFS时间(P=0.071)缩短。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C-KIT exon17和FLT3-ITD突变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中,C-KIT exon 17、FLT3-ITD基因突变提示预后较差,这将对细化患者危险度分层、个体化治疗、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 二代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奈克拉在难治急性白血(AML)患者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诱导治疗失败后使用维奈克拉和去甲基化药物桥接清预处理方案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难治AML患者诊治过程。结果患者,女性,28岁,诊断为难治AML。初始给予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3+7)方案诱导化疗未缓解,CLAG(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再诱导化疗未缓解,使用维奈克拉与去甲基化药物桥接清预处理方案化疗后,进行挽救单倍体allo-HSCT。复查骨髓缓解,植入成功,随访100 d,持续缓解,无移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原发诱导治疗失败的难治AML,使用维奈克拉与去甲基化药物桥接清预处理可作为挽救allo-HSCT的优选方案。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维奈克拉 诱导化疗 挽救疗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博纳吐单抗作为靶向CD19和CD3的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可诱导T淋巴细胞精准靶向CD19阳性B淋巴细胞使其凋亡,是目前国内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双特异性抗体,对初诊断、复发/难治、微小残留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B-AL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生存期,且耐受良好。对其深入研究可为博纳吐单抗用于B-ALL患者的诱导治疗、挽救治疗和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 标签: 博纳吐单抗 双特异性抗体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ETP-ALL)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的独立亚型之一,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临床上表现为高度侵袭,患者长期预后较差。ETP-ALL起源于早期胸腺祖细胞(ETP),基因突变谱不同于典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T-ALL)。ETP-ALL患者对常规一线诱导化疗方案反应差。多个研究组报道去甲基化药物联合预激方案可以作为二线挽救治疗手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显著改善ETP-ALL患者的预后。但是,ETP-ALL患者仍面临着缓解后复发率较高的问题。笔者拟就ETP-ALL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ETP-ALL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分子靶向治疗 缓解诱导 维持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和直接死亡原因,同时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慈分院、苏州弘慈血液医院收治的36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出血性早期死亡与非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所有APL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68例初诊APL患者中早期死亡31例,早期病死率为8.4%,从诊断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7(0~29)d。比较早期死亡患者与非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和初诊时WBC≥10×109/L为初诊APL患者发生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31例早期死亡患者中有27例(87.1%)的直接死亡原因为出血,出血是<50岁患者的唯一死亡原因,≥50岁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比较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与非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提示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的中位年龄和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非出血性早期死亡患者低(P<0.05)。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1.0(0.3~101.4)个月。2年总生存(OS)率为(93.5±1.3)%,5年OS率为(91.0±1.5)%。2年无病生存(DFS)率为(98.8±0.6)%,5年DFS率为(97.1±0.9)%。≥50岁与<50岁患者的2年OS率分别为79.3%和94.2%(P=0.000);2年DFS率分别为92.3%和98.1%(P=0.023)。高危患者与非高危患者的2年OS率分别为77.3%和96.7%(P=0.000);2年DFS率分别为94.0%和98.4%(P=0.139)。结论年龄≥50岁和WBC≥10×109/L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危和低危APL的早期病死率有差异而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早期死亡 老年 高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阿扎胞苷(azacitidine,AZA)方案与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预激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急性白血(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 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5例老年复发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60~80岁,中位年龄66岁,其中18例采用VEN+AZA方案治疗,27例采用DAC+预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mission,PR)、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VEN+AZA组ORR为 14/18,其中CR 11例、PR 3例;DAC+预激组ORR为37.0%(10/27),其中CR 8例、PR 2例,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中高危组(P=0.013)或DNA甲基化突变(P=0.007)的患者中,VEN+AZA组治疗后的ORR明显高于DAC+预激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恶心呕吐、纳差、乏力,VEN+AZA组治疗后Ⅲ~Ⅳ级外周血白细胞(66.7%比 100%,P=0.002)、血红蛋白(50.0% 比92.6%,P=0.002)、血小板(72.2%比96.3%,P=0.031)及中性粒细胞(61.1% 比 92.6%,P=0.014)减少的发生率低于DAC+预激组。DAC+预激组Ⅲ~Ⅳ级感染(66.7%比33.3%,P=0.028)、Ⅲ~Ⅳ级恶心呕吐和纳差(40.7%比11.1%,P=0.032)和Ⅲ~Ⅳ级乏力(55.6%比11.1%,P=0.003)的发生率均高于VEN+AZA组。VEN+AZA组和DAC+预激组的1年OS率分别为42.9%和31.6%,两组患者间的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结论VEN+AZA方案治疗老年复发AM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

  • 标签: 维奈克拉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 老年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P53基因突变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479例初诊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9例B-ALL患者中,34例(7.1%)TP53基因突变阳性,共检测到36个TP53突变,其中移码基因突变10个(27.8%),错义突变23个(63.9%),无义突变3个(8.3%)。共有34个(94.4%)突变位于DNA结合结构域(第5~8号外显子)。伴TP53基因突变组患者平均突变基因数目(2.3个)与无TP53基因突变组(1.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h阳性和Ph-like阳性患者在TP53基因突变阴性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TP53突变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53基因突变阴性组3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TP53基因突变阳性组(χ2=4.694,P=0.030;χ2=5.080,P=0.024)。多因素分析中,1个疗程诱导化疗未完全缓解(CR)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34例伴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16例在第1次CR(CR1)状态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2例移植后复发输注供者来源的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后获CR2。11例巩固化疗过程中复发的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6例行抗CD19 CAR-T细胞治疗,4例获得缓解且微小残留(MRD)转阴,缓解后桥接allo-HSCT,其中2例持续CR。结论伴TP53基因突变B-ALL患者中错义突变最常见,突变位点主要分布于DNA结合结构域。伴TP53基因突变的B-ALL患者复发后CAR-T细胞治疗清除MRD后应尽早行allo-HSCT。伴TP53基因突变的B-ALL患者在allo-HSCT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输注供者来源的CAR-T细胞能获得较好的持续缓解。

  • 标签: 白血病,B淋巴细胞,急性 基因,TP5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P53基因突变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479例初诊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9例B-ALL患者中,34例(7.1%)TP53基因突变阳性,共检测到36个TP53突变,其中移码基因突变10个(27.8%),错义突变23个(63.9%),无义突变3个(8.3%)。共有34个(94.4%)突变位于DNA结合结构域(第5~8号外显子)。伴TP53基因突变组患者平均突变基因数目(2.3个)与无TP53基因突变组(1.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h阳性和Ph-like阳性患者在TP53基因突变阴性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TP53突变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53基因突变阴性组3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TP53基因突变阳性组(χ2=4.694,P=0.030;χ2=5.080,P=0.024)。多因素分析中,1个疗程诱导化疗未完全缓解(CR)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34例伴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16例在第1次CR(CR1)状态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2例移植后复发输注供者来源的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后获CR2。11例巩固化疗过程中复发的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6例行抗CD19 CAR-T细胞治疗,4例获得缓解且微小残留(MRD)转阴,缓解后桥接allo-HSCT,其中2例持续CR。结论伴TP53基因突变B-ALL患者中错义突变最常见,突变位点主要分布于DNA结合结构域。伴TP53基因突变的B-ALL患者复发后CAR-T细胞治疗清除MRD后应尽早行allo-HSCT。伴TP53基因突变的B-ALL患者在allo-HSCT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输注供者来源的CAR-T细胞能获得较好的持续缓解。

  • 标签: 白血病,B淋巴细胞,急性 基因,TP5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R/R B-ALL)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AR-T细胞治疗桥接allo-HSCT的50例R/R 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R-T细胞治疗前、后及allo-HSCT前不同骨髓微小残留(MRD)水平患者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累积复发率(CIR)、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结果全部患者共行55例次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反应率、严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分别为92%、28%。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CAR-T细胞输注至allo-HSCT的中位时间为54(26~232)d。CAR-T细胞输注后中位随访637(117~1097)d,1年OS、EFS率分别为(80.0±5.7)%、(60.0±6.9)%。移植后1年CIR、TRM分别为(28.0±0.4)%、(8.0±0.2)%。CAR-T细胞输注后及allo-HSCT前骨髓MRD<0.01%患者1年EFS率更高[(70.0±7.2)%、(20.0±12.6)%,P<0.001;(66.7±7.5)%对(36.4±14.5)%,P=0.008],CIR更低[(25.0±0.5)%、(70.0±2.6)%,P<0.001;(23.1±0.5)%、(45.4±2.6)%,P=0.038]。结论CAR-T细胞治疗桥接allo-HCT对于复发/难治B-AL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 难治 复发 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