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生率高,需要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缝合是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主要方法,但最佳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损伤的相关文献,对跟腱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术后并发症、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跟腱 足损伤 综述 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跟腱外露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跟腱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硬膜外麻醉下,对坏死的皮肤及软组织彻底清除,对跟腱不选择彻底清创,仅清除液化坏死的跟腱表面,且保留之前跟腱手术缝线,清创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血运及外形情况、足部感觉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4~69岁,平均45.7岁。跟腱外露处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约2.0 cm×5.0 cm~5.0 cm×7.0 cm,皮瓣面积约4.0 cm×7.0 cm~6.5 cm×9.0 cm。7例患者皮瓣供区伤口均能一期闭合。除1例术后10 d发现皮瓣远端约1 cm血运欠佳,后期经换药愈合外,其余患者转移的皮瓣均血运良好,全部供区及缺损区伤口均愈合良好。全部患者随访10~14个月,皮瓣色泽及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术区瘢痕较轻,足跟活动良好,除4例患者足外侧仍有轻度麻木感,其余患者无感觉异常。Kofoed踝关节评分为78~97分,平均88.3分,优6例,良1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邻近跟腱外露缺损区,虽然跟腱断裂开放性修补术后对跟腱区域周围的皮肤软组织及其血运有一定的影响,但仍可以形成蒂部稍高的逆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外露。皮瓣供区能直接缝合,具有皮瓣切取简单、创伤小、效果良好等优点。

  • 标签: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外科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跟腱断裂采用经皮微创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2月--2020年1月的急性跟腱断裂5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采用经皮微创缝合治疗和开放缝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实验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中,实验组分别是32.25±4.75(min)、7.84±1.55(d),常规组分别是67.32±7.84(min)、13.67±2.48(d),(t=12.313,p=0.000),结果有差异。(2)实验组和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中,实验组是11.53%,常规组是30.76%,(x2=25.615,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急性跟腱断裂采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良,该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缝合 开放缝合 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采取不同固定方法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3-2021.2月内收治的52例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给予长腿石膏固定)和观察组(26例,给予短腿石膏固定)。对两组患者选择不同固定方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短腿石膏固定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长腿石膏固定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腱断裂术后采取短腿石膏固定和长腿石膏固定均有明显效果,两种方法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跟腱断裂术 固定 短腿石膏固定 长腿石膏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是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截取的,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行经皮微创缝合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其进行随访后,患者的优良率为(98.33%),术后出现感染患者例数为1例,无其余并发症,治疗后,60例患者VAS分数对比治疗前更低,P<0.05。结论:对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实施经皮微创缝合法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

  • 标签: 经皮微创缝合法 急性跟腱断裂 治疗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导针引导微创小切口缝合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分析。方法:甄选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本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跟腱断裂患者6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2个小组,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0例。实验组采用导针引导微创小切口缝合,常规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措施干预后患者关节功能和围手术期指标情况。结果:在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方面,实验组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中,应用导针引导微创小口缝合方法治疗,提高患者的跟腱能力,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导针引导微创小切口缝合 急性闭合性 跟腱断裂 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常造成患者踝部疼痛和提踵无力,非手术治疗的再断裂率高并造成踝部跖屈力量下降,而开放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再断裂率、增加踝部跖屈强度,但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切口相对较小等优点,而锚钉的使用会使跟腱术后即刻得到较强的连接稳固性。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双锚钉半Kessler锁定"桥接"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跟腱 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断端距离小于1 cm的跟腱断裂者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3月治疗跟腱断裂患者14例,在被动跖屈的情况下影像学检查提示跟腱断裂断端距离均<1 cm。根据治疗方法,将14例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36.3±6.4)岁;首次断裂术后至再断裂时间为3~213周;身高(174.9±8.7)cm;体重(75.5±13.9)kg;体重指数(24.5±2.7)kg/m2;断端最短距离为(4.9±2.5)mm。保守治疗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0.0±9.0)岁;首次断裂术后至再断裂时间为4~60周;身高(173.8±3.5)cm;体重(77.5±7.4)kg;体重指数(25.7±2.5)kg/m2;断端最短距离(5.7±2.1)mm。末次随访时采用跟腱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rupture score, ATR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足踝能力评分(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4例患者再次跟腱断裂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7~92.2个月,平均39.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及末次随访行B超或MR检查,确认跟腱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ATRS评分、VAS评分、FAAM-ADL评分、FAAM-Sports分别为(85.4±13.5)分、0(0,1.0)分、(86.9±8.3)分、(76.3±15.4)分;保守治疗组ATRS评分、VAS评分、FAAM-ADL评分、FAAM-Sports分别为(82.8±5.7)分、0.5(0,1.3)分、(88.1±8.3)分、(77.2±15.0)分。两组VAS评分、FAAM-ADL评分、FAAM-Sport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手术治疗组8例患者中,7例ATRS评分为81~96分,1例为55分,满意率为87.5%(7/8);保守治疗组6例患者中,5例ATRS评分为81~91分,1例为74分,满意率为83.3%(5/6)。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跟腱均未发生再断裂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跟腱断端距离较小的跟腱断裂,保守治疗通过延长石膏托固定和禁止负重时间,达到了与手术治疗接近的疗效。

  • 标签: 跟腱 腱损伤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的14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9.1岁(18~63岁)。跟腱断裂部位位于跟骨结节止点上方2~6 cm,平均3 cm,均为体部断裂。术中在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下完成跟腱断端缝合修复,术后联合康复科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为2.5 cm(2.0~3.5 cm);手术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0 mL,平均15 mL。14例患者术后获13~1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1例患者切口边缘表皮发黑坏死,经伤口换药后愈合。随访期间无排线反应、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为98分(93~99分),优13例,良1例;根据Arn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1例,差1例。结论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切口微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手术操作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 标签: 跟腱 断裂 外科手术,微创性 导板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Kessler缝合术式用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微创Kessler缝合术式,对比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肌腱粘连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术后肌力及耐力的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的2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例;年龄26~60岁,平均35.7岁;右侧11例,左侧12例;伤后0.5~7.0 d(平均2.7 d)行手术治疗。术后18个月收集切口长度、皮肤坏死、感染、再断裂情况,并对健侧与患侧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从而客观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再断裂,切口长度平均1.4 cm(1~2 cm)。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99.1分(93~100分),总体优良率为100%(23/23);ATRS评分平均97.0分(88~100分)。等速肌力测试显示患侧踝关节跖屈扭矩峰值和背伸扭矩峰值在5个测试速度下(30、60、90、120、240°/s)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力测试中,踝关节健侧与患侧跖屈总功分别为(691.2±258.8)、(670.6±304.2)J,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健侧背伸总功[(407.3±119.2)J]大于患侧[(362.2±117.5)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等速肌力测试法可以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跟腱 肌力 身体耐力 断裂 等速肌力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18例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岁;右侧10例,左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32周,平均12周。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 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跟腱功能。结果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8.6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跟腱连续性均得到重建,VAS、AOFAS踝-后足及ATRS评分分别为0分(0,1)、(92.6±4.3)分(范围86~100)分、(93.1±3.2)分(范围88~100分),与术前[4分(1,7)、(60.3±9.7)分(范围40~83分)、(55.7±10.6)分(范围42~8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34、t=34.541、t=64.773,均P< 0.05)。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优14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18/18)。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不能完成单足提踵运动,因可忍受,未进一步治疗;1例诉长时间运动后有跟部轻微疼痛感,经持续拉伸跟腱锻炼后得到缓解。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老年人 跟腱 移植 自体 关节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腿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小腿部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采用小腿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加用"Z"形跟腱延长术,手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统计并评价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35例小腿部瘤体完全切除;8例患者由于瘤体范围较广,瘤体侵袭包绕小腿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等,采取部分瘤体切除术;32例患者手术切除瘤体后联合行"Z"形跟腱延长术。随访6~12个月后发现,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3%(40/43);43例患者均可正常行走,其中3例踝关节活动有轻度受限;35例术后小腿部疼痛消失,无肿块隆起,复查彩超、磁共振成像显示原瘤体部位未见复发,8例术后彩超、磁共振成像显示有散在瘤体存在,偶有疼痛症状。结论小腿部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患者行手术治疗可纠正踝关节功能,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静脉 畸形 跟腱挛缩 手术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各领域的制造工艺和相关技术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提升技术的同时,企业对产品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建造作为一项能够便捷人们出行的工程,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社会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造和维护中,不难发现,工作人员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较大的部件上,而对于小部件,尤其是螺栓部件不重视,导致桥梁螺栓疲劳断裂失效。因此,注重桥梁小部件的检查与维修,对桥梁螺栓疲劳断裂失效进行分析,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疲劳断裂失效及断裂分析的重要性基础上,对缸盖螺栓的断裂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 标签: 桥梁螺栓 疲劳断裂 失效
  • 简介:【摘要】某车间急冷水泵于2000年投入使用,一直运行至今从未更换过。2020年3月12日,发现机械密封泄露,随即切泵检修,发现泵轴整体断裂。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以及金相组织检验等方法对此断轴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轴断裂主要原因是制造过程中热处理不好以及高周疲劳。

  • 标签: 断轴 热处理 疲劳
  • 简介:摘要:电梯组件雾起旋转连接作用,承载扭转载荷。该材料为ZG270-500中碳钢,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塑性、高强度和硬度以及良好的可切削性。工作时突然断了一根杠杆。现场检查表明,断裂面呈光泽,烧蚀严重,断裂面存在孔隙度和收缩孔隙度等缺陷。本文主要分析电梯构件的断裂分析及其改进方案。

  • 标签: 断裂 金相组织分析 有限元分析 模拟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