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提高浅昏迷、中度昏迷病人的一次性插胃管成功率,在《基础护理学》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对胃管的选择、操作物品准备、润滑荆的选择以及插入胃管的时机进行了改进,既减轻病人鼻咽喉部刺激的痛苦.又降低损耗,经济实惠。

  • 标签: 昏迷病人 胃管 硅胶
  • 简介:【摘要】 颅脑手术关颅前通常需放置硬膜外引流管(以下统一简称为引流管)以引流术区渗血渗液,同时便于早期发现术后再次出血[1]。神经外科医生有时难免误将引流管连同帽状腱膜或头皮一起缝合,而这往往在术后拔管困难时才被发现,由此增加了不必要的拆线、再缝合环节,继而加重病人痛苦、增加并发症风险、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改进了引流管放置方法。本手术组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对126例开颅手术采取了改进后的方法,经观察,无一例发生引流管被误缝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手术 硬膜外引流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受术者心理状态,探究分析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站2010年6月—2012年5月间入院进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已婚女性受术者88例,术前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然后有针对性的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受术者心理焦虑状况明显缓解,手术配合度大幅度提升,术后并发症仅2例,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所有受术者术后康复效果较好。结论全面及时的了解受术者心理状态对于有针对性的对受术者进行心理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实践意义。

  • 标签: 节育器 宫内放置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引流管放置技巧。方法选取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病例,采用三种不同腹腔引流管放置方法,即1、引流管直接从戳卡中置入法;2、拔除戳卡,直接以普通弯钳钳夹从戳孔中置入;3、腔镜手术钳从A戳卡置入,在B戳卡的引导下,由腹内向腹外从B戳卡穿出,退出B戳卡,用腔镜手术钳钳夹引流管由外向内拖至腹腔内置入(附注1、2方法的戳卡位置及3方法的B戳卡位置均为腹腔引流管位置)。采用SNK-q检验比较不同放置方法所费的时间。结果第三种方法所费时间最少,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第三种方法是一种简便的新方法,在临床中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腔引流管 放置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置空肠管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法,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并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组、C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胃镜引导 鼻空肠管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大常规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扩大常规放置时间置器97例育龄妇女,随机选择常规放置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她们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的出血异位等副反应情况。结果两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在严格询问月经周期及避孕情况的前提下,扩大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是可行的。

  • 标签: 扩大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 IUD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标本4℃冷藏放置放置4h对血凝结果的影响,探讨血凝化验的标本转运规范。方法本试验随机抽取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轻症患者和门诊患者,共计120人,同一时间、同样方法,采集同一患者的2份血样标本,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其中一份入对照组,离心后立即送检,得出化验结果A;另一份入试验组,离心后4℃冷藏4h后送检,得出化验结果B,将A、B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得出临床结论。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对应项目差值的95%可信区间均在临床参考值升高或降低10%以内,故均视其对临床结论判读无影响,两组的临床结论无差别。结论采取“4℃、4h”冷藏保存血样的方法可以保证血凝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以保证临床结论的一致。

  • 标签: 冷藏 放置时间 血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标本4℃冷藏放置放置4h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探讨标本转运规范。方法本试验随机选取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门诊患者和体检人员,共计109例,同一时间、同样方法,采集同一患者的2份血样标本,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其中一份入对照组,立即送检,得出血常规结果A;另一份入试验组,4℃冷藏4h后送检,得出血常规结果B;将A、B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得出临床结论。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中性粒细胞(N#)、单核细胞(M#)、红细胞(RBC)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对应项目差值的95%可信区间均在临床参考值升高或降低10%以内,故均视其对临床结论判读无影响,两组的临床结论无差别。结论采取“4℃、4h”冷藏保存血样的方法可以保证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可以保证临床结论的一致性。

  • 标签: 冷藏 放置时间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新方法的配合与护理。方法对10例需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采用新的方法进行胃镜直视下鼻肠营养管置入术。结果通过该新方法行胃镜下放置鼻肠营养管1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营养管放置成功率为100%。结论医护完善配合可一次性使胃营养管头端到达空肠,成功率高。

  • 标签: 胃镜鼻肠营养管配合护理
  • 简介:在餐桌的边缘上设计一个放置装置,该装置便于安装与拆除,可根据就餐者的座位灵活调节安放位置,不给就餐者造成不便;解决了盛放高矮不同瓶子的问题和盛放大小不同瓶子的问题;在装置中增加开瓶器,

  • 标签: 器皿 装置 就餐 座位
  • 简介:在陈舒看来,包之于女人,与其说是放置物品的东西,不如说一种性格,一种品质,一种必要,一种自恋,一种耽溺或者是一种态度。因而,女人对包,有着几乎偏执的热爱。不同的包还可以搭配不同的心情,乃至天气、服装、场合……

  • 标签: 心情 细节 护肤品 品质 性格 自恋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放置双J管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3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导丝引导结合手法操作放置双J管,总结术中双J管放置经验。结果术中双J管放置过程顺利,置管时间2-9min,平均4min。术后行腹部平片(KUB)检查示双J管位置正常;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均无漏尿及感染发热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导丝引导结合适当手法操作双J管置入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不需要特殊器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J管 后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的32例病情需要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及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鼻饲管插入,观察组接受内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操作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操作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内镜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内镜下 鼻空肠营养管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视频介绍了鼻肠管建立的意义、鼻肠管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前准备(评估告知、用物准备、环境准备、护士准备、患者准备)、鼻肠管置管前准备、鼻肠管置管方法与技巧、鼻肠管置管及喂养维护等内容,以期给临床工作者带来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帮助医护工作者在肠内营养中提供更专业精准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最佳康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食管癌患者书中鼻肠营养管的不同放置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详细分析对比我院放置鼻肠营养管的不同方法,并对比起各自的特点。结果不同手术切口位置采取不同放置方法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存在不同。结论鼻肠营养管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恢复至关重要,在放置时应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使患者获得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

  • 标签: 食管癌 放置方法 鼻肠营养管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节约病人看病等待时间,缩短部分TSH免疫放射分析方法放置时间,观察不同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我们通过50例病人分别用两种采血管进行检测,每个病人分别用两种管子同时抽血,得到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放置时间对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结果无影响。

  • 标签: 放置时间 促甲状腺激素 放免分析 无统计学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共110例,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将其置于EDTA-K2真空采血管内,分别评价对比静脉血在30min及4h后平衡30min时间点的血常规各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结果静脉血在静置4h并进行混合均匀之后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测,除了白细胞计数(WBC)和血红蛋白(HGB)不存在差异外,其他各项检测结果同30min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静置4h后混合均匀并平衡30min进行血常规检测,同采血后30min内的结果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测定,对放置时间较长的血液样本应当采取静脉血液混合均匀操作,再放置30min的测定来纠正其影响,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血液样本在放置较长时间后对于血常规的测定影响,获得非常理想的测量结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放置时间 血常规测定 纠正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2种胃管放置方法在CT仿真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接受CT仿真小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胃镜引导下放置胃管至十二指肠降部组(简称A组)21例和斑马导丝辅助下经鼻将胃管放置于十二指肠降部组(简称B组)35例,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33.3%,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82.9%,B组显著高于A组;置管过程中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斑马导丝辅助下,经鼻放置胃管于十二指肠降部方法操作简便、省时,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

  • 标签: CT仿真小肠镜 胃管 放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