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以及末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11例在我院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组(n=107)受检者行静脉检测,对照组(n=104)受检者行末梢检测。结果探究组受检者RBC低于参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17,P=0.0179)、WBC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41,P=0.0207)、Hb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10,P=0.0282),探究组受检者PL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374,P=0.0306),HCT高于参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072,P=0.0262)。结论静脉在血常规检验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使检测结果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对比血常规检验静脉末梢的差异。方法筛选2017年2月12日~2019月1月12日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人员76例,将其平均分为静脉组38例检验者和末梢组38例检验者,静脉组采集检验者的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末梢组采集检验者的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静脉组和末梢组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组的RBC、PLT、WBC、HGB和HCT以及MCHC与末梢组进行对比,P<0.05,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末梢和静脉其结果具有差异性,静脉检测的数据更加准确,并且稳定性也非常好,可作为血常规采样的主要样本。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和静脉检验血常规的差异。方法将我院检验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进行常规血液检查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各64例,A组肘静脉采血,B组指尖采血,对比观察两组受检者检验指标存在的差异。结果静脉采血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末梢采血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高于末梢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常规检验取静脉末梢进行检测后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静脉血样的检测指标更趋于实际值,更值得在检验科临床使用。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末梢与静脉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 方法:取我院血常规检验 患者 460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 分研究组(静脉检验) 与对照组( 末梢检验 )各 230 例 ,比较检验结果与不同时期检验情况 。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红细胞与白细胞高,血小板计数与红细胞比容较对照组低, 经研究发现,两组 1h 、 3h 与 6h 的红细胞与白细胞检验结果无差异, P> 0.05, 两组患者血小板与中间细胞百分比检测具统计学差异 , P< 0.05。结论 :对血常规检验 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静脉对最终检验结果影响较小,提高检验稳定性与准确性,便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值得借鉴 。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液采集 血常规检验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幼儿末梢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幼儿 300例( 2015年 4月至 2018年 9月),均进行末梢检验,在分别在即刻、 30min、 2h、 4h进行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检验结果。结果:即刻检验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检验,与放置 4h检验结果相比, P< 0.05,放置 30min、 2h、 4h检验与即刻检验相比, P> 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幼儿末梢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不能即刻检验,需要放置 5-10分钟,同时放置时间不能多于 2h,因此,要控制好幼儿末梢放置时间,进而提高检验准确性,为幼儿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幼儿 末梢血 放置时间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幼儿末梢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幼儿 300例( 2015年 4月至 2018年 9月),均进行末梢检验,在分别在即刻、 30min、 2h、 4h进行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检验结果。结果:即刻检验血小板、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检验,与放置 4h检验结果相比, P< 0.05,放置 30min、 2h、 4h检验与即刻检验相比, P> 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幼儿末梢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不能即刻检验,需要放置 5-10分钟,同时放置时间不能多于 2h,因此,要控制好幼儿末梢放置时间,进而提高检验准确性,为幼儿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幼儿 末梢血 放置时间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指尖和静脉血糖检测中应用即时检验(PoCT)血糖仪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共49例,抽取指尖和静脉进行PoCT血糖检测,同时选择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葡萄糖的水平,对两个部位的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标本血糖测定值明显低于指尖标本,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值明显低于静脉标本,指尖血糖测定值明显高于生化分析仪,差异显著(P<0.05)。指尖标本偏倚程度小于静脉,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PoCT血糖仪对指尖和静脉标本进行血糖检测结果均较准确,且指尖标本检测结果偏移度小更符合实际。

  • 标签: 静脉全血血糖 指尖血 即时检验血糖仪 偏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本实验将探究保存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随机选取部分标本,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保存箱中,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血常规检测,记录和分析结果。结果: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和保存环境温度对检测结果均有较大影响,检测结果的观察指标为红细胞分布密度,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实验后数据显示血液采集后在 2h内进行检测结果较为准确。结论:血常规检测应尽量在血液采集后 2h内完成,如标本未来得及送检,需要将标本放置于 4℃以下保存。

  • 标签: 血常规 保存时间 保存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不同流量吸氧模式对早期低氧症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肺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随机分为研究组(高流量吸氧组,30例)与对照组(低流量吸氧组,30例),氧疗过程中同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吸氧时间等。结果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及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持续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高流量吸氧能够纠正早期低氧症,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对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全肺切除术 吸氧模式 早期低氧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患儿中随机性选择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非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中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阳性率高于单一C-反应蛋白或血常规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可提高儿童细菌感染性阳性检出率,为儿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诊断 儿童细菌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CPR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结果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58.57%,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72.58%,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比血常规检验阳性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大,可以使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阳性检验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儿科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就诊后立即静脉采血,观察组进行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照组仅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并对观察组患儿的WBC数据和CRP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7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BC和CRP相关分析显示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中,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血常规检查,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术后补充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激素、钙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行甲状旁腺切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术后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术后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结果术前iPTH、Ca与术后补充骨化三醇量呈正相关;术前iPTH与术后1天、1周、1月、3月Ca呈负相关;术前ALP与术后1天、1周、1月、3月Ca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术后补充维生素D剂量与术前iPTH、Ca及术后Ca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甲状旁腺全切术 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 血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