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我国竹材人造板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竹材青黄界面有效胶合和竹材单板化利用技术难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开发了竹材单板化制造技术、纤维原位可控分离技术、酚醛树脂梯级导入技术和竹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等多项技术,研制了多功能竹单板疏解机,建立了竹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平台,开发风电桨叶基材、全竹集装箱底板、室外园林景观用材、建筑梁柱、家具、火车车厢底板、水泥模板建筑撑木等8种竹纤维复合材料,使毛竹等大径竹材次利用率从20%~50%提高至90%以上,使丛生竹、小径毛竹、其他散生杂竹等未能工业化利用竹材得到高效利用。

  • 标签: 竹材 竹材人造板 竹基复合材料
  • 简介:简要论述了金属封装材料、陶瓷封装材料、塑料封装材料性能特点,以及各自作为封装材料存在性能缺陷,并着重阐述了金属复合材料作为电子封装材料性能优势及其电子封装技术中发展现状,展望了金属复合材料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 标签: 电子封装材料 传统封装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 简介:混合金属复合材料是重要工程材料,因为他们比纯铝具有更低密度、更高强度和更好物理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方面。研究混合铝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通过搅拌铸造将云母和SiC颗粒加入到A1356合金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N)研究样品显微组织,用能谱分析(EDX)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所制备A1/10SiC-3云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强度和硬度。增加复合材料中云母含量能提高复合材料耐磨性。

  • 标签: 混合金属基复合材料 SIC 云母 A1 356合金 搅拌铸造
  • 简介:近期,固体所纳米中心研究人员与安徽大学合作,二维石墨烯复合薄膜和三维石墨烯复合制备性能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利用种新兴方法——喷墨印刷法成功制备了石墨烯和多金属氧酸盐复合薄膜,

  • 标签: 石墨 复合材料 烯基 性能 多维 国内
  • 简介: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绿色环保汽车内饰装饰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而受到普遍关注。针对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分析了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及其与其它材料主要技术经济性能比较,阐述了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主要品种及其应用,介绍了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主要成分和材料分类,同时例举了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汽车上应用实例。

  • 标签: 汽车轻量化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应用前景
  • 简介: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往往存在初始分层缺陷,初始分层缺陷数值模拟较为困难。若将分层两侧子板定义为接触关系,模型收敛速度很慢。若将分层缺陷挖空,则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分层两侧子板会发生相互嵌入现象。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建立了种特殊本构关系粘接元,该粘接元仅有法向抗压刚度,没有法向抗拉和面内剪切刚度,很好地克服了数值计算中出现子层相互嵌入现象,并提高了模型计算时收敛速度。

  • 标签: 分层缺陷 自定义粘接元 子层嵌入 收敛速度 本构关系
  • 简介:采用种经济可行方法制备粉煤灰CdS/Al-MCM-41介孔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碱融法从粉煤灰中提取硅源和铝源,室温下模板组装纳米复合材料,小角XRD和高分辨率TEM结果表明,介孔分子筛Al-MCM-41平均孔径约3.0nm,CdS颗粒均匀地分散于Al-MCM-41孔道内;UV—vis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CdS/Al-MCM-41纳米复合材料波长约521nm处出现较强吸收边;荧光光谱结果表明,CdS与Al-MCM-41复合有效地降低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复合几率;可见光照射下,CdS/Al-MCM-41显示较高产H2活性,归因于CdS颗粒和介孔分子筛Al-MCM-41之间协同作用所致。

  • 标签: 粉煤灰 介孔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产氢 分解水
  • 简介:从微观角度研究了根系——土壤复合宏观力学性质,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和根系——土壤复合应变。结果表明,生态防护加固土壤、保护边坡体有可支持力学依据,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力学性质。

  • 标签: 生态防护 土壤-根系复合体 细观力学 虚拟试验 宏观力学
  • 简介:采用电弧驻点烧蚀试验研究纤维分布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影响,表征非均匀编织体结构C/C复合材料中不同大小结构单元、不同方向材料烧蚀性能。结果表明,细化预制体结构单元,可以提高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垂直燃气流方向纤维与平行燃气流方向纤维相比,纤维含量提高有利于材料抗烧蚀性能提高。该结果可用于烧蚀C/C复合材料预制体结构设计中。

  • 标签: C 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碳纤维分布
  • 简介:日前,韩国科学技术院研究人员创造出金属和石墨烯成层结构,得到由石墨烯与铜、镍形成复合材料。该材料硬度方面超过纯金属材料几百倍,其强度是纯铜材料500倍,

  • 标签: 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 石墨 韩国科学技术院 超强 合成
  • 简介:本文通过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拟两个方面对发动机复合材料薄可调叶片进行了振动特性研究试验采用根部随机激励,基于多普勒原理激光扫描测振仪进行模态响应测试,并应用模态参数识别法获得叶片固有频率、振型模态阻尼;采用复合材料layup法建立叶片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5%。本文采用试验法和有限元相结合,得到了比较准确可靠发动机叶片振动特性参数和有限元分析模型,为叶片下动响应分析/测试和振动疲劳寿命估计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复合材料叶片 试验模态分析 有限元 振动特性
  • 简介:将端羧基丁二烯丙烯腈橡胶(CTBN)与三乙醇胺反应,得到多端羟基橡胶,掺杂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与4,4’-二环己甲烷二异胺氰酸酯(H12MDI)反应,得到预聚物,再加入系列聚乙二醇(PEG,Mn=2000)共聚合,得到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热失重(TG)等表征手段研究复合材料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掺杂不同纳米管不仅能提高聚氨酯型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更重要是可增强溶剂饱和蒸汽气敏响应性能力。

  • 标签: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气敏响应性
  • 简介:研究了不同风速下激光辐照C/C复合材料氧化速率,利用温度场计算结果,结合氧气在空气中传质速率,计算了激光辐照下C/C复合材料氧化放热.结果表明,亚音速风速下,氧化C/C复合材料烧蚀贡献很小,因此,作为激光防护材料,可以忽略C/C复合材料激光辐照期间氧化烧蚀.

  • 标签: 氧化烧蚀 氧化放热 C/C复合材料 风速 激光辐照
  • 简介:以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增强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备不同密度炭/炭(C/C)多孔体,利用气压浸渍法将Cu合金渗入到C/C多孔体中制备C/C-Cu复合材料简支梁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测试C/C-Cu复合材料冲击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微观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铜合金C/C多孔体中分布均匀;C/C-Cu复合材料垂直方向冲击韧性优于平行方向冲击韧性;随C/C多孔体密度增加,材料冲击韧性先增加后降低。C/C多孔体密度适中(1.44g/cm3)时,C/C-Cu复合材料内炭纤维、热解炭、铜合金等组分协同作用,平行和垂直2个方向冲击韧性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8J/cm2和4.45J/cm2,具有假塑性断裂行为特征。

  • 标签: C C-Cu复合材料 C C多孔体 微观结构 冲击性能
  • 简介:文章介绍了基于Delphi复合材料结构细节强度分析软件设计过程,并以如何确定某材料层压板最适用强度计算方法为例总结了软件应用。软件共设计了5个模块,分别是:层压板强度刚度计算模块、层压板冲击后压缩强度计算模块、层压板开孔拉压强度计算模块、层压板稳定性计算模块和材料数据库管理模块。软件各个模块分别集成了《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手册》里强度刚度、损伤容限、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计算方法,可以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许用值的确定提供参考,提高结构设计效率。

  • 标签: DELPHI 复合材料 结构强度 分析软件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以下简称“产综研”)开发出了新材料通过组合单层碳纳米管(CNT)和铜(Cu),实现了与铜同等电导率,以及约达到铜100倍载流量(也叫最大电流密度)。该研究所表示,这种CNT—Cu复合材料不仅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且重量轻、耐高温,因此可以作为超小型高性能半导体芯片布线材料使用。

  • 标签: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开发 大电流密度 单层碳纳米管 半导体芯片
  • 简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方向,南昌航空大学为了适应航空工业发展需要,复合材料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航空特色,在教师队伍、教学与实践平台、培养方案、校企(所)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 标签: 复合材料专业 人才培养 航空特色
  • 简介:声发射检测主要目的是发现声发射源和有关源信息,声发射源定位是声发射检测中至关重要指标,其准确程度反映了声源检测位置与实际缺陷源位置符合程度。本研究针对复合材料特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声速和衰减测量实验,并通过断铅实验复合板进行声发射定位。通过复合材料板压缩实验在线监测,基于声发射信号参数提取关联图分析,给出了各损伤阶段参数特征,以及声发射监测区域内裂纹萌生扩展断裂时间和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板实际断裂位置与声发射监测得出位置相吻合。

  • 标签: 复合材料 声发射 定位
  • 简介:研究介绍了近年来超声法检测复合材料孔隙率研究现状,衰减法、声速法、声阻抗法以及对比试块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理论模型、检测误差,并各种方法优缺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复合材料孔隙率超声检测技术发展提出了研究方向和思路。

  • 标签: 复合材料 孔隙率 超声检测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Cu/V0.97W0.03O2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研究复合材料表面形貌与成分组成,用X.ray衍射分析复合材料中各相室温下晶体结构,并利用涡流电导仪测试变温过程中不同V0.97W0.03O2粉体含量复合材料电导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u/V0.97W0.03O2复合材料0℃附近表现出电导率突变特性,而且随复合材料中V0.97W0.03O2粉体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电导率突变效果明显增加;同时,室温下Cu/V0.97W0.03O2复合材料中V0.97W0.03O2晶体结构与V02高温相结构基本相同,说明复合材料烧结过程中Cu与V0.97W0.03O2晶体结构没有相互影响,但V0.97W0.03O2有少量发生分解。

  • 标签: 复合材料 VO2 掺杂 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