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椎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椎管患者,其中男15例,女79例,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术后随访2—10年,4例复发,均再行手术切除。统计随访结果显示89例恢复良好,2例效果一般,3例效果不佳。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的根本方法。

  • 标签: 椎管内脊膜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的临床资料;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56例患者中术前McCormickI级6例,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V级3例。结果肿瘤位于硬下髓外55例(98.2%),完全位于硬膜外1例(1.8%);56例患者中38例(67.9%)肿瘤位于胸段。55例(98.2%)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McC0rmick分级改善者31例(55.4%),不变者19例(33.9%),恶化者6例(10.7%)。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老年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患者术前误诊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有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多位于胸段及脊髓腹侧及腹外侧,且部分质地坚硬,显微手术应精细操作,尽量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

  • 标签: 椎管内脊膜瘤 老年患者 显微手术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腿痛1年余、加重l周入院。初为腰部胀痛并向右下肢后部放射,用力及腰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入院前1周腰痛剧烈,向双臀部及右下肢放射,体位改变及咳嗽均可加剧疼痛,大小便频繁,不能平卧,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下肢无萎缩,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无异常。

  • 标签: 脊膜瘤 椎管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单纯椎管外海绵状血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单纯椎管外海绵状血管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和手术结果。结果7例均表现为慢性双下肢麻木及无力,1例伴有神经根性症状;脊柱MRI显示6例病变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胸交界区;所有病变均达到手术全切,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单纯椎管外海绵状血管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脊柱MRI示病变位于硬外脊髓背侧或一侧,且有经相应椎间孔向外生长的趋势;手术切除病变较为容易,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脊椎 手术
  • 简介:1病例资料男,43岁,因胸背部持续性刺痛2个月加重10d,伴双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碍5d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前10d当地县医院肺部CT检查示双肺上叶、右肺下叶陈旧性结核;胸8椎体水平椎管异常稍高密度影。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转移瘤 原发性肝癌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外海绵状血管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外海绵状血管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结果:40例椎管外海绵状血管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患者分别为9例、3例。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强化明显,与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结论:椎管外海绵状血管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硬脊膜外 海绵状血管瘤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外海绵状血管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外海绵状血管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结果:40例椎管外海绵状血管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患者分别为9例、3例。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强化明显,与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结论:椎管外海绵状血管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硬脊膜外 海绵状血管瘤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GLCM)的MR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椎管和神经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椎管神经鞘患者病例32例、患者病例26例,利用ImageJ软件在T2WI、对比增强T1WI矢状位图像中选取肿瘤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提取病灶的GLCM纹理参数,比较两组肿瘤各参数的差异,并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T2WI序列中能量、对比、相关、逆差矩和熵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鞘组的能量、相关、逆差矩小于组,对比和熵大于组;对比增强T1WI序列中能量、对比、相关和熵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鞘组的能量、相关小于组,对比和熵大于组,逆差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显示,T2WI序列中的熵及对比增强T1WI序列中的能量诊断效能最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纹理参数联合诊断效能发现较单一参数均有所提高。结论基于GLCM的MRI图像纹理分析在椎管和神经鞘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脊膜瘤 神经鞘瘤 灰度共生矩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室管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去年收治的1例腰椎管室管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行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内压力,避免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之后在神经监测下行椎管肿瘤切除术,术后脑脊液引流清亮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经积极对症治疗,患者头晕、腰部疼痛及双眼视力较术前好转,未出现恶心及呕吐。半年后随访,未诉明显不适,双眼视力较前明显好转,复查头部及腰椎MRI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等。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及顺序,对患者的愈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椎管内室管膜瘤 脑积水 神经监测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7例患者在我院接受经后路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0~66岁,平均46.5岁,病程1~3年,临床表现以局部放射痛、神经根性疼痛、感觉运动障碍为主,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7例患者下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患者术后予以早期的护理干预,尽早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可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脊膜瘤 术后 护理
  • 简介:目的提高对椎管MRI特殊表现的认识。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的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的MRI印象诊断基本符合临床的最后病理诊断。结论MRI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椎管病变,而且通过增强检查,能够显示其特征性表现,并有助于和椎管的其它髓外硬下病变相鉴别。

  • 标签: 椎管内脊膜瘤 椎管内 MRI诊断 手术病理 MRI检查 MRI片
  • 简介:毛细血管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而发生于椎管的毛细血管并不多见,发生于椎管髓外硬下毛细血管更为罕见。今遇见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患者,男,59岁,缘于半年前逐渐出现左胸背部疼痛,呈持续性,晨起较重,逐渐向右侧发展,胸部出现束带感,胸部疼痛无缓解,胸闷,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心悸,查体:神志清醒,

  • 标签: 毛细血管瘤 髓外硬膜下 椎管内 胸部疼痛 胸背部疼痛 病理证实
  • 简介:女性,22岁,因腰腹部疼痛8个月,不能行走10d入院.患者8月前因不明原因出现腰部隐痛,继而发生右下腹部疼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后腹痛缓解,但腰痛逐渐加重,服中、西药无明显好转.入院10d前出现双下肢不能行走,以右脚为甚;早上较重,稍活动后缓解;无麻木抽搐,无结核病史.检查:腹股沟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

  • 标签: 结核瘤 脊髓 诊断 治疗 椎管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型脑(的MRI影像特征。方法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位于颅内7例(大脑镰旁、后颅窝各2例,右颞部、侧脑室及前颅窝嗅沟各1例),颅颈交界区1例,胸椎管2例,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后,均经F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磁共振成像,并分析其MRI影像表现。结果5例颅内脑膜与1例颅颈交界区脑(T1WI呈等信号,T2WI中央极低信号,周围等信号,增强扫描中央轻度强化,周围明显强化;2例颅内脑膜(其中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与2例胸椎管T1WI与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除1例侧脑室脑膜外所有肿瘤以宽基底贴敷于硬脑(,其中,3例增强扫描可见“脑(尾征”。结论纤维型脑(有典型的MRI特征,MRI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脑(脊)膜瘤 纤维型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腰段椎管无骨质破坏的硬下脊索1例。患者男,35岁,以腰痛伴双下肢痛就诊。患者行腰椎CT检查示腰2/3椎体水平椎管下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欠清,肿块局部见钙质密度,无邻近骨质破坏。腰椎MRI示病变呈卵圆形,大小约2.5 cm×1.2 cm,边界清楚,于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欠均质明显强化,同水平马尾神经受压。术后病理证实为硬下脊索

  • 标签: 脊索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总结椎管巨大脂肪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椎管巨大脂肪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后正中入路行椎管肿瘤切除术。结果2例肿瘤次全切,病理检查均为脂肪。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病人恢复良好。结论椎管脂肪手术全切难度较大,以脊髓减压为目的行次全切手术可收获良好的短期预后。

  • 标签: 脊髓肿瘤 脂肪瘤 入路 后正中
  • 简介:椎管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大部分为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WHOI级)。CT、MRI的广泛应用,在明确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也增加了的检出率。目前在髓外硬下肿瘤中,的发病率接近于椎管神经鞘的发病率(40%)。绝大多数为完全硬下生长,约10%侵袭硬全层或生长于硬膜外。

  • 标签: 脊膜瘤 侵袭性 分子标记物 硬脊膜
  • 简介:摘要滑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最常见于四肢,原发于椎管的滑肉瘤发生率极低,国内外罕见报道。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2例椎管肉瘤患者,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椎管肉瘤,患者的术前神经相关症状得到缓解,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