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孔行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孔行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孔行融合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孔行融合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因此可将经融合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使用经孔入路融合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患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施行经孔入路融合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行1~2年的随访,随访显示间体融合均为良好,且均未发现融合器后突、下沉和螺钉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0%)。结论经孔入路融合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融合器被用于脊柱融合,脊柱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已作为常规手术开展,植入融合器是脊柱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一项重要步骤。以往临床将减压所取的板、棘突、

  • 标签: 明胶海绵 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板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采用板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治疗方法,并与2010年-2012年采用传统板切除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4.32%、6.75%、12.16%、0.354±0.004mm,对照组为53.57%、14.28%、23.21%、0.263±0.005mm。经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采用板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使术后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加可靠,保持较为固定的椎间隙,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减压联合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明确微创经融合(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析其是否与减压方式相关,探讨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MIS-TLIF(72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0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39-85岁,平均(58.5±12.9)岁。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的患者均即刻复查腰椎CT并开始正规保守治疗,连续治疗4周以上无效者行翻修手术;计算并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其中9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10例术后即刻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及术后7个月出现对侧神经症状;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11.8%;基于腰椎CT影像,9例主要病因为对侧神经根管和(或)孔狭窄加重,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显著;3例对侧髓核突出和椎间隙高度无恢复,均行翻修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出院后平均随访27.9个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时,患肢VAS评分为4-8分,平均(5.9±1.4)分,末次随访时患肢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主要病因为髓核突出、椎间隙高度无恢复、神经根管及孔狭窄加重,与中椎管减压方式无关;出现此类并发症后须积极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翻修手术。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患者临床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4月-2015年4月早我院行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患者3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观察患者实施临床手术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150min,手术术后4~6d出院,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中配合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疼痛感,中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疼痛感降低的重要基础。

  • 标签: 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治疗的中护理经验,分析治疗前及中、治疗后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对照研究表明,对照组中VAS评分为9.4±0.2,护理干预组为6.8±0.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中应用止痛药物+良好的术前、中护理可大大减轻患者的中疼痛。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孔镜下髓核摘除的中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髓核摘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孔镜髓核摘除中加强护理配合。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统计基本治疗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用时(77.5±8.2)min,平均中出血量(20.4±5.2)ml,第二天均可腰围保护下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45±0.72)天,术后腰椎无明显损伤或并发症,患者术后腰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加强中护理、及时正确进行手术配合是孔镜髓核摘除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临床需对此加以重视。

  • 标签: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术中护理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创新的Th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其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其相比具备创伤更小,出血更少,麻醉更简便,术后恢复更快及经济负担更轻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评估经入路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后入路经入路治疗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56例,女4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岁。2名骨科医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MRI影像独立进行分析,确认腰椎间盘椎管侵占率〉50%者,评估为巨大腰椎间盘突出,行经入路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术后进行MRI或者CT复查,和术前影像进行对比观察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患者术前、术后1天、3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3个月进行MacNab评分,评价经入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每个节段60min,中出血量平均15ml,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MRI或CT显示突出椎间盘髓核被切除,硬膜囊、神经根未再受压。术后1天、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9±1.0)分、(1.8±1.4)分,均较术前(6.5±2.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64例,良3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结论经入路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很好地解决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颈椎孔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于我科就诊56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CT引导下颈椎孔阻滞,观察术后患者颈部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明显缓解,其间具有统计学差(P<0.05)。出院后1月、3月、6月随访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2.1%、87.5%、83.9%。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孔神经阻滞是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椎病椎间孔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临床接受微创经皮孔镜髓核摘除的患者,总结其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将我院手术室于15年3月至次年3月收治的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准备接受微创经皮孔镜髓核摘除的41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中护理配合要点。结果41例接受手术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9.2±5.1)分钟,手术进展较为顺利,患者无主诉机体明显不适症状,出血量平均为(22.1±3.8)ml,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新型微创髓核摘除治疗,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知识,中做好手术配合工作,大部分患者手术进展均较为顺利。

  • 标签: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护理配合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后路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A组(30例)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B组(30例)行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的PLIF。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前、末次随访时测量腰椎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和椎间隙动态角度、L3~4体滑移距离并进行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L3~4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例患者出现了L3~4节段的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segmentdisease,ASD),B组17例出现了L3~4节段的ASD。其中A、B两组均有2例患者为有症状的ASD。术前两组患者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椎间隙动态角度、L3~4体滑移距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6例,2级22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B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4例,2级24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结论腰椎融合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可减少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 标签: 后方韧带复合体 腰椎 椎间融合术 邻近节段 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