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量: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有相同数量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平肝健脾补肾中药治疗,之后评测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眩晕症状量表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情况:研究组的血流速度更快(P<0.05);分析组间患者眩晕症状量表评分:研究组评分更低(P<0.05);分析组间临床效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应用中医药予以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流情况,改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中医药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临床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时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的治疗价值。方法:此次试验区间2020年8月023年8月,将32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范围,电脑随机取数的方式完成分组,其中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另外16例列为观察组(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使用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症状,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的DHI、Berg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更高,也能更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可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天麻钩藤饮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灸治疗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和管腔狭窄程度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收治的60例非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展开超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了解急性缺血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结果: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单发和多发的斑块分布均高于对照组,且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也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且不稳定,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吸烟以及血脂异常等几种,因此患者治疗中也应该注重这些方面的问题。

  • 标签: 超声检查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斑块 超声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护理中应用耳穴埋籽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对象90例为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入院后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45)、实验组(n=45)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耳穴埋籽法,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4月-2022年8月。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DHI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护理中运用耳穴埋籽法的效果确切,可大力推广。

  • 标签: 耳穴埋籽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耳穴埋籽法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治疗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020年5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78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干预措施)39例和观察组(运用耳穴埋籽法)39例,比较两组眩晕症状、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干预前VSS-SF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SS-SF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

  • 标签: 耳穴埋籽法 眩晕 基底动脉
  • 作者: 张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28
  • 机构:宜昌市中医医院 心病科 443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尖放血联合耳穴压豆在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耳穴压豆干预,观察组采用耳尖放血联合耳穴压豆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周时中医症候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干预3周时中医症候评分、DH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尖放血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减轻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临床症状,降低DHI评分,减少复发情况。

  • 标签: []耳穴压豆 眩晕 放血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2-2021.8收治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全面护理。对比生活质量、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生存质量 全面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缺血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6家心血管疾病介入中心因心绞痛症状疑诊冠心病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女性与男性组,以及女性心绞痛患者缺血伴非梗阻性冠状动脉性疾病(INOCA)与缺血伴梗阻性冠状动脉性疾病(IOCA)亚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分析女性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600例,其中女性666例,男性934例。女性组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INOCA的比例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典型心绞痛症状与女性心绞痛患者IOCA风险增加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784,95%CI:1.146~2.776,P=0.010)、高血压(OR=1.782,95%CI:1.201~2.644,P=0.004)及典型心绞痛症状(OR=1.642,95%CI:1.127~2.393,P=0.010)为女性心绞痛患者诊断为IOCA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个数与冠心病梗阻类型相关性分析显示,INOCA的发生率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明显降低,由45.5%下降至14.2%。IOCA的发生率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明显升高,由54.5%上升至85.8%,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01)。结论心绞痛疑诊冠心病患者中女性INOCA的发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合并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多,其IOCA发生率升高,INOCA发生率降低。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女性 缺血伴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缺血脑血管病的效果研究。方法:抽取本院2022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病患者44例,与同时来我院体检的健康患者44例分为两组。最后对两组患者检测颈动脉狭窄成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分析,超声组患者的检测颈动脉狭窄成功率明显高于体检组患者;两组基础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技术诊断缺血脑血管病的效果颇好,有一定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眩晕患者应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中成药血塞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监测对象为我卫生院2022年度收治的60例缺血眩晕患者,以随机字母表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参考组单一给药盐酸倍他司汀,研究组以参考组为基础联合给药血塞通,比较两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参考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眩晕患者应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血塞通治疗疗效显著,具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缺血性眩晕 血塞通 盐酸倍他司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补中益气汤与针刺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孤立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孤立性眩晕患者60例,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分析组(30例,补中益气汤+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得分。结果 治疗后分析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与针刺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孤立性眩晕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补中益气汤 针刺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急性 缺血脑卒中患者(4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止于2023年1月,在其诊断中分别TCD检查。结果:将TCD检查应用于急性缺血脑卒中的诊断中后,参照DSA检查结果,呈现的差异 不大(P>0.05),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中,TCD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TCD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  摘要:目的:通过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评估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取栓疗效。方法:收集近2年我卒中中心所有急性缺血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行动脉取栓术的患者资料共71例;以三级侧支循环分级(一级侧支willis环,二级侧支颅内-颅外血管代偿开放,三级侧支新生血管吻合(造影可见软膜支开放))为标准分为willis环开放组、二级侧支颅内-颅外血管开放组、三级侧支新生血管吻合开放(软膜支)组及未开放组,分别对患者基线资料、再通时间、取栓前、取栓后1周,取栓后后30天,取栓后90天NIHSS评分及mRS评分并进行不同组别疗效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一级侧枝循环开放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二级及三级侧枝循环开放组,不良后果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 均 <0.05;而三级侧枝循环开放组及无侧枝循环开放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4例术后出血,6例术后死亡。

  • 标签: 侧支循环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索采用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在缺血脑血管病症中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方法:本文从医院中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192名患有缺血脑血管病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在检查中均选择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的技术。同时选择同一时期内医院中192名经过体检身体健康人组成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结合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人员检查数据,发现其中的不同。结果:文中选择的研究组患者经过检查发现,椎动脉基底动脉检测数据、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人员要高(p

  • 标签: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到本院治疗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实验组),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受检者50例(对照组),分析诊断价值1。结果:实验组患者左右IMT、颈总动脉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动脉PI、RI以及ICA/CC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缺血脑血管疾病,价值高,运用更广泛。

  • 标签: 颈动脉超声检查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索采用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在缺血脑血管病症中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方法:本文从医院中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192名患有缺血脑血管病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在检查中均选择TCD联合颈动脉超声的技术。同时选择同一时期内医院中192名经过体检身体健康人组成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结合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人员检查数据,发现其中的不同。结果:文中选择的研究组患者经过检查发现,椎动脉基底动脉检测数据、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人员要高(p

  • 标签: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