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上,在北纬15度~40度之间,以城市起源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文明曙光,分别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非的尼罗河、南亚的印度河、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跃然升起,普照着亚非大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它的诞生,使人类社会最终脱离了野蛮状态。由于城市对文明社会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成都市 地方史 三星堆遗址 史前文明 农耕文明
  • 简介:“成都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城名、城址不变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目前流行的对成都城市的时间定位。其根据是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于公元前310年张若仿秦都城在成都修筑城墙,以此作为成都城市历史的标志。这种观点,一是源于中原文化正统论的影响,认为之前,蜀地是未教化的蛮夷地区;二是一些学者片面认为城墙的建筑才是城市形成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城市史 成都 历史文化名城 时间定位 城市历史 中原文化
  • 简介:近年来,以区域史研究为视角,探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在某个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聚合和关联,进而考察“整体中国”在不同地域的存在和演进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理念.当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梳理“京津冀”区域在历史发展中的内在关联与互动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016年11月4?5日,由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古都学会主办的“区域?城市?社会——第二届城市历史比较论坛”在北京召开.

  • 标签: 社会科学院 区域史研究 历史比较 城市史 论坛 综述
  • 简介:20世纪以来,国内对于济南城市的研究经历了早期探索、发展成熟及渐趋高涨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起初的文献整理,到后来学术性论文、专著的涌现,涉及到济南城市历史文物考古、文化生活、社会经济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海外和国外的学者也对济南城市有所研究。从已有成果来看,研究重点多在济南城市的近现代发展方面,对其古代研究相对薄弱。

  • 标签: 济南 齐鲁 城市史
  • 简介: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因为涉及的学科较为宽泛,诸如对历史、文化、地理、经济、人口、文物考古等资料都须有系统透彻的了解和掌握,还须有理论方法上的建树和突破,所以有勇气和实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都是值得敬佩的学者。最近读到毛曦教授新著《先秦巴蜀城市研究》,

  • 标签: 中国早期 城市史 巴蜀 先秦 简评 篇章
  • 简介:2016年12月18日"第四届中国世界城市论坛"在杭州召开。本次论坛由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举办,论坛主题是"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西城市城市发展与治理"。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18篇,其中中国城市5篇,世界城市13篇,涉及中外城市城市群、城市社区、城市的更新与改造、城市环境、教育与娱乐、城市族群与移民社会、慈善与医疗等问题.

  • 标签: 全球化视野 城市史 论坛 世界 中国 综述
  • 简介:武汉,这座拥有3500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在经历了近代工业兴起、现代革命运动的风雨流转后,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也几度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至今,武汉因其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地理位置以及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使各种文化思潮在此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从而生发为如今包容、开放的现代化都市。

  • 标签: 武汉 城市史 现代化都市 江河 链接 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维视野下的城市与乡村暨城市研究高端论坛”于2016年10月22~23日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城市研究会、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人文历史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 标签: 城市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论坛 乡村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综述
  • 简介:隗瀛涛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30年生于四川开县,195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历任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评审组成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1984~1988年任四川大学副校长,1988-1997年任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 标签: 学术带头人 副教授 研讨会综述 中国近代史 城市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简介:地域史研究的兴起无疑是新世纪以来党史国史研究领域较为引人注目的新动态。作为对于此前党史国史研究中某种宏大叙事模式的扬弃和改进,地域史研究为党史国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目前地域史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不仅许多党史、国史的硕士生、博士生以地域为研究对象,而且许多中青年教师甚至一些原本从事古代、民国史研究的教授也开始涉猎当代地域史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地域史研究注入了新动力。

  • 标签: 毛泽东时代 地域 城市史 民国史研究 中共 中青年教师
  • 简介: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兴起的中国近代城市研究,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然成为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它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并与之一道蓬勃发展,而相伴生的学术集刊《城市研究》也迎来了“而立之年”。

  • 标签: 城市史 中国历史研究 侧记 论坛 创刊 指向
  • 简介:【摘要】城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城市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分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文明发展为线索,勾勒出城市是怎样萌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进程,并揭示出这一进程即人类社会架构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与变迁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其次,研究领域创新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深入开展城市研究将会为历史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此外,城市研究是联系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研究者可以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来探讨和解决当今城市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思路和提供可靠的历史及现实的依据,使决策更实际、更科学;同时,还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引导,并对城市历史文化起到传承作用。

  • 标签: 中国城市 之城对话 再思考
  • 简介:近年来,城市研究在中外学术界都备受关注。在数量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其关注的重点可概括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联系;城市地理空间的研究;移民文化及其变异问题。论者根据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的经验,提出比较城市研究、公众和社区史研究和文化符号分析等三条新的研究进路。

  • 标签: 城市史研究 比较城市史 公共/公众史学路线 文化研究路线
  • 简介:邺城城制布局规整,讲究对称,影响及于隋唐大兴、长安与明清北京,并被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古都模习,为世界古代“华夏型”城市起源之一。邺城遗址已沉埋于地下千余年,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探讨邺城始置、地名由来、周围地理环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史籍有关记载、古今中外学者研究状况,有助于解开邺城之谜,揭示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的源流。同时,又可由邺城三经兴衰的历程,总结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历史经验,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邺城 城市制度 华夏型城市
  • 简介:元代修撰的《辽》、《金》、《宋史》中的“文学(艺、苑)传记载了三国文学各自的发展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对三者加以比较,探寻出其中的一些异同和规律性的东西.

  • 标签: 辽史文学传 金史文艺传 宋史文苑传
  • 简介: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均使用"人气"表示某人、物、事受到欢迎。从词汇的角度比较"人气"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可以厘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古汉语的"人气"和古日语的"人気"作为一个名词具有相同的词义,然而,"人気"逐渐在构词、词性以及使用对象上发生变化,江户时期已开始表示某人、物、事受到欢迎。这一用法又为汉语所吸收,令"人气"具有了新意。

  • 标签: 人气 人気 词义 词汇史
  • 简介:比较法的路径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法律的历史比较以及比较的法制史研究。相较于法律的历史比较这一路径而言,后者并不过多侧重于法教义学的研究。并且这种相对较为年轻的研究路径通常比较复杂。尽管这一路径可以抽象地以'描述,比较,概括'加以形容,但首先关于对象客体的选择就颇为复杂。这是由于产生相互作用的并非法律规范或是它们的沿革,而是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此外,把握住研究课题的真实复杂全貌也是这一路径下的一大挑战。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比较的法制史研究必须建立在已经进行的数个独立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这一路径下的研究只有在详细周全的计划下,才能取得相应成果。

  • 标签: 法律的历史比较 比较法制史 教义学
  • 简介:全面深入的法律比较是文化和结构上的比较,而非规范的异同对比。东西方的古代法律存在着相似性,但各自的道德和宗教因子并不相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东西方法律出现了分野。不同的历史方法论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历史理论,方法论可以区分为内在与外在、还原与创造、客观与主观、必然和偶然四组范畴。

  • 标签: 比较法律史 规范与结构 历史比较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