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气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中医科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气血眩晕患者采用单双号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63.10±5.82)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2.81±5.64)岁。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眩晕障碍量表(H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1.52±0.41)分比(2.45±0.66)分]、次症[(1.43±0.46)分比(2.29±0.72)分]及总分[(2.95±0.68)分比(4.74±0.96)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的躯体、情绪、功能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芪麻止眩方联合头皮针治疗眩晕可有效改善中医症候及主观症状,提升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芪麻止眩方 头皮针 气血亏虚型 眩晕 疗效
  • 作者: 罗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湘潭市中医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气血高血压病患者行归脾汤联合中医五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气血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归脾汤联合中医五辨治疗,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无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以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较低。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水平无差异性,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患者的15.00%对比较低。结论:针对冠心病合并气血高血压患者,采用归脾汤联合中医五辨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强化降压效果并促进心功能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小。

  • 标签: 冠心病;高血压;归脾汤;中医五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气血证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02例癌性疼痛气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接受止痛知识宣传、调整心态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采用数字等级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法评估癌痛严重程度,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估生活质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采用ELISA法检测5-羟色胺、前列腺素E2、P物质、TNF-α、IL-1β、IL-6、IL-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48/51)、对照组为78.4%(40/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9,P=0.021)。治疗后,治疗组NRS评分[(2.84±1.32)分比(4.22±1.44)分,t=5.045]低于对照组(P<0.01),KPS评分[(73.13±10.19)分比(59.93±8.81)分,t=6.998]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5-羟色胺[(0.34±0.09)pg/ml比(0.53±0.14)pg/ml,t=8.153]、前列腺素E2[(65.03±15.79)pg/ml比(94.85±20.88)pg/ml,t=8.135]、内皮素-1[(99.96±21.57)pg/ml比(176.78±26.01)pg/ml,t=16.236]、P物质[(60.27±12.71)pg/ml比(65.63± 12.09)pg/ml,t=2.18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071、12.472、8.122,P值均<0.01),IL-2水平高于对照组(t=6.579,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7/51)、治疗组为2.0%(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31)。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可有效缓解癌性疼痛气血证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癌症疼痛 气血两虚证 芍药甘草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药物相关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气阴两"干眼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1—4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气阴两"干眼患者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眼针疗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37例。常规针法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主穴为攒竹、四白、阳白、丝竹空、太阳;配穴为太溪、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眼针疗法组予以眼针治疗,取肝区、肺区、脾区、肾区四穴治疗。疗程均为14 d。记录2组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检测无表麻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FS);使用K5M眼表分析仪采集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数据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针法组与眼针疗法组的OSDI评分、SⅠT、CFS、NIBUTf、NIBUTav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OSDI评分、SⅠT、NIBUTf、NIBUTa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组间C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针法与眼针疗法均能有效治疗"气阴两"干眼,眼针疗法在改善干眼的眼表症状、泪液分泌及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优于常规针法治疗,其优效性和依从性更高。

  • 标签: 眼针 干眼 针刺 气阴两虚
  • 简介:摘要黄斑水肿以气机功能失调为本,且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血瘀与水湿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以气血水同治为治则,针对血瘀、水湿滞留,以活血、利水、渗湿等为法;针对病变所在辨证施治,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可取得较好疗效。附医案二则加以佐证。

  • 标签: 黄斑水肿 气血水同治 血水同源 中医药疗法 中医眼科学 临证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补脏泻腑、益气养阴法针刺辅助治疗T2DM气阴两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T2DM气阴两证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降糖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脏泻腑、益气养阴法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测血清CRP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PG)、2 hPG、HbAlc及TC、TG、HDL-C、LDL-C水平,计算BM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5.9%(22/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P<0.01)。针刺组治疗后倦怠乏力、口燥咽干、自汗盗汗、气短懒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02、4.31、4.34、3.63,P值均<0.01)。针刺组血清CRP水平治疗后21、48 d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6、-3.75,P值均<0.01)、IL-6水平治疗后14、21、28 d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2、-5.35、-8.71,P值均<0.01)。针刺组治疗后血清TC[(4.62±0.68)mmol/L比(5.56±0.72)mmol/L,t=5.16]、TG[(1.48±0.42)mmol/L比(2.12±0.89)mmol/L,t=3.55]、LDL-C[(2.48±0.84)mmol/L比(3.02±0.95)mmol/L,t=2.3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DL-C[(1.39±0.27)mmol/L比(1.26±0.22)mmol/L,t=-2.0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血清FPG水平治疗后21 d[(6.12±0.67)mmol/L比(6.57±0.61)mmol/L,t=-4.96]、28 d[(5.78±0.52)mmol/L 比(6.49±0.58)mmol/L,t=-2.70]低于对照组(P<0.01),2 hPG水平治疗后14 d[(10.23±1.06)mmol/L比(11.76±1.34)mmol/L,t=-4.87]、21 d[(9.05±0.98)mmol/L比(10.53±1.24)mmol/L,t=-5.10]、28 d[(7.45±0.69)mmol/L比(9.31±0.78)mmol/L,t=-9.71]及HbA1c水平治疗后14 d[(7.93±0. 86)%比(8.52±0.97)%,t=-2.47]、21 d[(7.63±0.85)%比(8.15±0.92)%,t=-2.26]、28 d[(6.47±0.51)%比(7.51±0.62)%,t=-7.05]低于对照组(P<0.01),BMI[(22.13±1.57)kg/m2比(24.16±1.82)kg/m2,t=-4.59]治疗后28 d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脏泻腑、益气养阴法针刺治疗可有效调节T2DM气阴两证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改善中医核心证候及微炎症状态,协同降糖作用疗效确切。

  • 标签: 糖尿病,2型 气阴两虚 针刺疗法 脏腑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淳安县中医院收治的气阴两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根据予标准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予4周疗效观察。比较两组肌钙蛋白I(cTnI)、HMGB1、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的cTnI水平[(590.22±78.42)ng/L,(461.36±52.44)ng/L]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621.41±86.12)ng/L,(587.62±67.94)ng/L](t2周=1.574,t4周=9.78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中医各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发热=27.650,t咽痛=27.210,t心悸=14.560,t心烦胸闷=15.370,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P<0.05)。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2周t=9.144,4周t=11.534,均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干预基础上,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阴两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下调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有关。

  • 标签: 心肌炎 病毒 气阴两虚型 炙甘草汤 高迁移率蛋白1 肌钙蛋白I 治疗 临床研究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济肾方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Ⅲ期气阴两兼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2月-2020年7月汝州市济仁糖尿病医院DKDⅢ期气阴两兼血瘀证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济肾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SCr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夹心ELISA法检测TGF-β1水平,HPLC法检测HbA1c;收集24 h尿液,采用邻苯三酚红钼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7.5%(2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P=0.006)。治疗后,治疗组hs-CRP[(2.52±1.02)mg/L比(3.21±1.22)mg/L,t=2.74]、TGF-β1[(32.2±6.52)mg/L比(38.3±6.8)mg/L,t=-4.97]、24 hUTP[(120.91±38.84)mg比(144.84±49.69)mg,t=-5.9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GFR[(66.23±4.91)ml•min-1•1.73 m-2比(59.69±4.51)ml•min-1•1.73 m-2,t=6.6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t=-5.09,P<0.01)。结论自拟济肾方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抑制DKDⅢ期气阴两兼血瘀证患者炎症反应及肾间质纤维化,改善eGFR,减少尿蛋白排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脏疾病 糖尿病并发症 气阴两虚证 血瘀证 自拟济肾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对气阴两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气阴两中晚期肺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中医症状积分、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及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使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0%(30/50)、18%(9/50)、18%(9/50)、62%(31/50),对照组分别为90%(45/50)、30%(15/50)、32%(16/50)、92%(46/5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χ2=6.979、7.025、6.534、6.134,均P<0.001);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30%(15/50),高于对照组的8%(4/50)(χ2=9.018,P<0.001);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t=6.982,P<0.05);观察组CD8+、CD4+和CD3+分别为(25.16±2.87)%、(38.76±4.16)%、(48.83±5.61)%,对照组分别为(28.89±4.02)%、(34.10±4.59)%、(41.12±4.7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92、6.235、5.983,均P<0.05)。观察组rhG-CSF使用量为(2 567.34±308.25)μg,少于对照组的(3 917.82±411.67)μg(t=11.258,P<0.05);观察组血清GM-CSF、G-CSF分别为(25.53±7.86)ng/L、(278.34±28.74)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0±3.12)ng/L、(204.17±11.98)ng/L(t=9.136、8.856,均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气阴两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可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GM-CSF、G-CSF表达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标签: 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四君子汤 骨髓抑制 免疫,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正气亏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基础,主要涉及心、脾、肾亏;痰瘀互结、痹阻脉道是AS斑块形成的病机关键。临床从“-痰瘀”论治AS,可以“痰瘀并重,补为要”为治疗原则,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法,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补肾化痰活血法等治疗方法,多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部分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斑块生长。另外,还可尝试从补角度对本病进行防治。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 正气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暴发,其流行性广,传染性强,给全球经济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是当前最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直接或间接破坏肺气血屏障,导致肺炎的发生、肺功能的损伤甚至衰竭。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对肺气血屏障的影响,本文对近期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血气屏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为本,以痰湿、血瘀、热毒为标实。是发病之根本;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毒是转归的关键因素。四者在病程不同阶段可同时存在并相互转化。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首要,疾病发展中以化痰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疾病后期发生异常增生或肠化时以清热解毒为主。临床可分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痰湿困脾、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等证论治。

  • 标签: 胃炎,萎缩性 理论探讨 医案
  • 简介:摘要热证多见于正气不足所致的热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若单纯以清热凉血之法治疗热证难有效验,临床运用扶阳理论治疗热诸疾常获佳效,并认为此类阳病证应在温扶正气的基础上,疏导气机,才可至"阴平阳秘"。并附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附子虎杖汤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荨麻疹验案三则进行分析。

  • 标签: 扶阳理论 虚热证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心脾两脑卒中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药物阿普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疗法干预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地改善心脾两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况。

  • 标签: 脑卒中 头部刮痧 耳穴埋豆 心脾两虚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患者病因病机为“下上实”,病因以下为先,后致上实。下表现在肝肾阴虚,临床症状为腰膝酸软、或腰痛、或下肢无力、或全身乏力、或咽干。上实多表现为肝阳上亢,(冲)气逆于上,临床表现为血压超出正常值、头晕、咽干,或口苦、或头痛、或耳鸣耳聋、或心悸、或怔忡、或胸痛、或胃食管反流、或烧心反酸等,属于肝阳上亢、或肝木克脾土、胃失和降等证候。肝肾亏导致阴不敛阳,形成肝阳上亢,痰瘀阻滞清窍形成眩晕。高血压病其本在肝肾亏,其标在肝阳上亢。因此,从下上实发展过程中,采取以补下泻上的治疗准则,滋肝肾阴以敛肝阳,进行高血压的防治和预防,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 标签: 高血压 下虚上实 肝肾亏虚 肝阳上亢 根本 冲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心脾两患者进行访谈,以期为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冠心病心脾两失眠症患者的症状提供依据,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性的症状管理,促进患者心脏康复。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8例冠心病心脾两失眠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冠心病心脾两失眠症患者症状感知、症状评估、症状反应3方面分析。症状感知(perception)包括3个主题:躯体症状感知(神疲乏力;冠心病相关症状包括胸闷心慌,气促气短,心悸健忘,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头身困重,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疼痛,胸痛;以及夜尿频繁)、心理症状感知(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遗留现象)、社会适应改变。症状评估(evaluation):包括2个主题:分为主观、客观两方面。客观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突发生活事件等)。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因素、电子产品使用、睡眠认知)。症状反应(response):包括3个主题:身体与行为(身体与用药行为、身体与饮食行为、身体与运动、身体与中医护理技术);心理与行为;社会文化与行为。结果冠心病心脾两失眠症患者在症状体验方面有多种表现及诸多影响因素,但多数患者担心西药的不良反应,不愿意采取西药治疗失眠,在中药汤剂的服用上存在难坚持性,愿意尝试中医中药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等方式促进睡眠。结论医护人员可以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方案,并对冠心病心脾两患者症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双心健康,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冠心病 失眠症 症状体验 症状反应 质性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治疗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观察组服用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肠道症状严重程度,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34)。观察组疗后腹痛程度、腹胀程度、腹痛频率、对生活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2、6.75、4.37、3.55,P值均<0.001),大便溏稀、食少纳呆、腹痛隐隐、体倦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8、5.88、7.41、6.00,P值均<0.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对照组为25.0%(10/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264)。结论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腹泻 老年人 心脾两虚 健脾燥湿安神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痿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济仁门诊病历系统中2013年1月-2018年12月李老治疗的195个痿病证病案,通过FP-Growth加强数据运算模型,确定病案中的临床症状频次及药物组合,分别应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合临床及中医理论,总结李老辨治痿病证的用药经验。结果195个病案中主要症状有121个,频次前5位依次为肌肉萎缩(79次)、肌力下降(69次)、行走困难(52次)、肢体痿软无力(43次)、寐差(33次);舌象以淡红、淡白、红、紫黯居多;脉象多见细脉、弦脉、沉脉、滑脉。共涉及药物159种,频次前5位依次为黄芪(140次)、当归(103次)、肉苁蓉(93次)、补骨脂(87次)、巴戟天(81次)。用药以补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归经以入肝、肾、脾经为多,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多。关联分析显示,黄芪是处方的配伍核心,高频药物与李老的临床用药经验符合。最后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3类高频组方。结论李老治疗痿病证,以新安医学所特有的培本固元思想,在应用补益药的基础上,辨证配伍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的药物。

  • 标签: 痿证 虚证 李济仁 名医经验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黏液分为胃的早期胃癌具有内镜下易漏诊、病理诊断难、鉴别困难等特点。随着对胃肿瘤认识的加深,临床上逐渐发现了一些未能分类的胃早期胃癌。本文报道了1例较为特殊的近端胃早期分化腺癌,肿瘤长在正常黏膜表面,模拟小凹上皮分化,并伴随模拟胃底腺分化,最终经3家省级医院病理科讨论后考虑为未能分类的胃早期胃癌。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黏液分型 胃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否依据听力曲线类型对突发性聋(突聋)中的平坦突聋进一步分,明确不同听力曲线类型与突聋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2015年突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将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收治的1 024例(其中男492例,女53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1.2岁)单侧突聋患者分为低频、高频、平坦及全聋突聋4;将其中402例平坦突聋患者依据听力曲线类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平坦下降、平坦一致3组。比较3组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平坦上升与低频下降突聋、平坦下降与高频下降突聋、平坦一致与全聋突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影响平坦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坦上升、平坦下降、平坦一致突聋3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0.7%、17.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4,P<0.001);而年龄、性别、发病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坦突聋痊愈的影响因素为:是否伴有头晕[OR=0.459,95%可信区间(CI):0.271~0.777]、听力曲线类型(OR=0.721,95%CI:0.530~0.981)和发病至就诊天数(OR=0.903,95%CI:0.835~0.978),P值均<0.05。平坦上升与低频下降突聋、平坦下降与高频下降突聋的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坦一致与全聋突聋的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为(69.1±18.9)dB HL和(101.7±17.7)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0,P<0.001),痊愈率分别为34.0%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12,P<0.001)。结论可对平坦突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平坦下降、平坦一致。其中平坦上升痊愈率与低频下降突聋相似,预后较好;平坦下降痊愈率与高频下降突聋相似,预后较差;平坦一致痊愈率高于全聋突聋,PTA在平坦一致和全聋突聋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 平坦型突发性聋 痊愈率 再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