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14岁,左大腿皮肤肿物6年。皮肤科情况:左大腿见10余个绿豆至花生大小的浅黄白色丘疹、结节,成簇分布,排列不规则,范围约12cm×8cm,皮损表面皮沟加深,质软,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皮突延长。真皮胶原纤维束轻度粗大、疏松,真皮中上部见团块状、条索状分布的成熟脂肪细胞,真皮乳头及脂肪团块中毛细血管增生,周围稀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浅表脂肪

  • 标签: 浅表脂肪瘤样痣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74岁。主因左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皮肤肿物30年,于2014年4月1日就诊。30年前患者发现左侧大腿内侧近腹股沟处一蚕豆大小皮肤肿物,无自觉症状,肿物逐渐增大至鸡蛋大小,未诊治。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近腹股沟处可见一个鸡蛋大小的皮赘肿物,肤色,表面光滑,呈脑回状,质地柔软,无压痛,基底部有蒂(图1)。采用高能量超脉冲CO2激光沿肿物蒂部近基底处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层胶原束间可见大量的成熟脂肪细胞(图2)。诊断:浅表脂肪。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

  • 标签: 脂肪瘤样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因“间断性腹痛,食欲减退半年余”于2013年11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年余出现间断性腹痛,腹痛时伴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及黑便,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且食欲逐渐减退,半年体重减轻约5kg。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见胃窦部一大小约3.5cm×2cm肿块,病理为正常胃组织(黏膜)。腹部CT检查示胃窦3cm×2cm低密度影,考虑脂肪

  • 标签: 胃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对体表脂肪患者使用脂肪抽吸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标记好体的边界,在体的外缘切开一0.5cm的切口,使用肿胀麻醉法将体及皮下注入肿胀液药后应用吸脂针将体大部分吸出,残余的体及包膜用止血钳直接夹碎取出,区加压包扎。结果从2009年到2010年我院根据接收的使用脂肪抽吸术进行体表脂肪治疗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全部28例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的病例,伤口隐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用脂肪抽吸术进行治疗能够让体表脂肪患者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的瘢痕不明显,美观,手术操作简单,效果突出,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表脂肪瘤 吸脂术 小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滑膜脂肪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报道2例关节滑膜脂肪病,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发生在膝关节,1例发生在髋关节,主要临床症状都是关节疼痛和肿胀,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其中1例MRI显示关节腔积液,滑膜呈棕榈叶状增生、肥厚。组织学检查显示2例滑膜组织呈绒毛状增生,部分绒毛被覆的滑膜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绒毛上皮下可见灶性或弥漫的成熟脂肪细胞浸润,少至中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在两例都能看到。结论滑膜脂肪病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关节内病变,对于临床上出现关节疼痛,缓慢发展的关节肿胀以及持续的关节积液的病例,要想到该病的可能,尤其是膝关节,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诊断。

  • 标签: 滑膜脂肪瘤病 临床 病理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患者因右肾切除,又患左肾多发脂肪,西医束手无策,笔者用中医辨证理论,从“痰、湿、瘀”多因素入手,运用古方加减口服,并配合中药外敷,迅速控制症状,使患者能正常生活,并走上工作岗位,体现了传统医学的优势。

  • 标签: 中医治疗&ldquo 左肾多发脂肪瘤&rdquo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的超声诊断。方法对10例经B超和CT检查,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进行回顾,分析肿瘤内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的含量对超声声像图的影响及肿瘤内的血流分布情况。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的声像图表现取决于血管、平滑肌及脂肪三种成分的比例。当体以脂肪成分为主时,超声表现为强回声;当体内脂肪及平滑肌均较多时,超声表现为中强回声;当体以血管和平滑肌为主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CDFI肿瘤内血流信号少,PW测动脉血流为低速高阻型。结论对于典型病例,二维超声即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不典型病例,需结合彩色多普勒及CT增强扫描进行综合分析,并鉴别诊断。

  • 标签: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 超声检查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47岁,因"阵发性头晕、视物模糊4年余,查体发现左肾上腺占位1月余"入院。患者4年前起出现情绪激动后出现头晕、胸闷、心慌、视物模糊等症状,不伴全身乏力、手指麻木、颤抖。发作时未量血压,症状多可于半小时内自行缓解。平时不发病时监测血压于正常范围内,一直未行相关检查及治疗。1月前于当地医院查体时行腹部CT发现左肾上腺肿瘤,直径约4cm×4cm,当地医院考虑畸胎,CT资料于北京肿瘤医院会诊考虑肾上腺错构或畸胎(图1、2)。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肾上腺肿瘤"收入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好,血压正常,神志清,精神好,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重大遗传性疾病史。入院专科查体: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双肾区无压痛、触痛,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入院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生化、凝血六项、病毒系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 畸胎瘤 耻骨上膀胱区 左肾上腺 北京肿瘤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大肠粘膜下脂肪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5例大肠粘膜脂肪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其临床检查以及治疗来进行探讨。结果大肠粘膜下脂肪可以通过电子结肠镜来进行诊断,临床中使用尼龙圈套扎套、粘膜下切除,患者并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大肠粘膜下脂肪通过电子镜检查可以进行确诊,临床中使用尼龙结扎和粘膜下切除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得到的安全性比较高。

  • 标签: 大肠黏膜下脂肪瘤 内镜尼龙绳圈套结扎 黏膜切除(EMR)
  • 简介:肉瘤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高、预后差的特殊类型肾癌,临床少见。同侧肾脏并发肉瘤肾细胞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更为罕见,我院于2011年11月8日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月余"入院。泌尿系专科查体无阳性体征。

  • 标签: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肉瘤样肾细胞癌 文献复习 肾脏 同侧 病例报告
  • 简介:脂肪属软组织良性肿瘤,在临床上极为普遍。脂肪是由于生理机能反常,脂肪组织变形变性,身体的津液耗伤,以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凡是体内有脂肪的部位均会发生脂肪。从传统中医角度看,脂肪由于体内出现了痰核,多因郁滞伤脾,痰气凝结所致。脂肪多为皮里肉外由一层结缔组织包裹的肿块,组织内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片状正常脂肪细胞,脂肪在结构上由大量脂肪组织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形成。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及分叶状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肿块生长速度较缓慢,患者一般无症状,挤压时偶有刺痛感。肿块表面皮肤正常,体柔软,边界清楚且光滑。本研究选择对37例皮下脂肪患者给予远红外去痛贴贴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远红外去痛贴 皮下脂肪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挤切法体表脂肪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脂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均在局部侵润麻醉下行挤切法体表脂肪一次性切除术,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发现除8例有一定程度复发外,其余患者挤切法脂肪病变切除后,其形态接近正常,无继发功能障碍。结论局部侵润麻醉下行挤切法脂肪切除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脂肪病的方法。

  • 标签: 挤切法 脂肪瘤 切除术 临床特点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颈部赘生物3个月余,于2013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自出生时发现左侧颈部出现红斑,随着年龄增长,红斑逐渐增大至成年,并出现结节状,未治疗。近3个月来发现颈部出现赘生物,渐增多、增大。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左侧颈部片状红褐色斑,数个孤立米粒和黄豆大小的结节,部分融合,数个丝状突起。见图1、2。实

  • 标签: 丝状疣 葡萄酒样痣 合并症
  • 简介:摘要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RAML)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RAML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45例,根据疾病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23例与对照组(开放式手术治疗)22例。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RAML患者的临床指征,对其采取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创性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脂肪母细胞(lipoblastoma)和脂肪母细胞病(lipoblastomatosis)为少见的儿童软组织良性肿瘤。Jaffe于1924年首先使用。lipoblastoma描述为未成熟脂肪细胞的肿瘤。Vellios等人于1958年使用lipoblastomatosis描述新生儿脂肪组织内良性新生物。其后陆续有个案报道,并总结出其生物学行为特征。肿瘤局限于局部者称脂肪母细胞;病变弥漫且向周围组织或肌肉浸润者称脂肪母细胞病(lipoblastomatosis)1。本文报道脂肪母细胞2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学表型以及鉴别诊断,进而促进对此种少见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脂肪母细胞瘤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脊髓的假脱髓鞘病变(TDLs)与肿瘤之间的鉴别非常困难。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脊髓TDLs的误诊往往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方法对5例收治的脊髓TDLs的患者进行了总结,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肌力下降、疼痛及麻木等;脊柱所有节段均可能受累及;影像学表现包括:占位效应、病灶周边水肿、不规则环形强化等;1例接受病灶活检,另外4例接受病灶手术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无法正确判断病理类型;在病理结果证实为TDLs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随访中未见病灶复发及症状加重。结论由于不同的诊断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脊髓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需要谨慎处理:术前应尽量完善各种辅助检查;At中以保留正常脊髓功能为主,不追求病灶全切除,并可进行活检;在病理分析遇到困难时应寻求神经病理学帮助;对于术前高度怀疑为脊髓TDLs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诊断性激素治疗,但需从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密切动态观察。

  • 标签: 瘤样脱髓鞘病变 脊髓 活检 激素治疗 肿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右股部及右上臂出现暗红色肿块半年,于2013年1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因银屑病在我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现右股部有一绿豆粒大小的褐色较硬小结节,无痒痛感觉,未处理。出院后结节渐增大,且右上臂亦出现类似皮疹,未作任何治疗,因怀疑是恶性肿物,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均正常,无周身不适、乏力等自觉症状,亦无明显体质量改变。既往患者无类似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病史。

  • 标签: 纤维组织细胞瘤 上皮样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