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胃癌病人血清中潜在的N-糖肽生物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超高效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QqQ-MS/MS)对胃癌病人和胃炎病人血清中的N-糖肽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s,PL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约60种N-糖肽进行统计分析,找到7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N-糖肽,分别为N4400-IgG1、N5400-IgG1、N4410-IgG1、N3500-IgA、N5400-IgA、N5402-IgA和N5501-J。以这7种N-糖肽对测试组进行PLS分析,结果表明胃炎病人和胃癌病人之间已出现一定的分离趋势。结论:本研究发现了胃癌潜在的N-糖肽生物分子标志物。该方法为探索胃癌生物分子标志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胃癌 N-糖肽 生物分子标志物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质谱法 联用
  • 简介:  在广西5个产地的苦玄参药材中没有检出有机磷农药残留,用气相色谱-联用(GC-MS法)测定苦玄参药材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目的测定广西不同产地苦玄参中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 标签: 不同产地 中有机磷 产地苦
  • 简介:摘要目的富马酸喹硫平中的N,N-二甲基苯胺成分作为一种毒性杂质,随药品进入人体,会对人体内的细胞造成伤害,导致细胞变异,感染引起疾病。为此,本实验通过建立相色谱-联用方法对富马酸喹硫平中的N,N-二甲基苯胺成分做含量测定,测定富马酸喹硫平中基因毒性杂质N,N-二甲基苯胺的含量。方法本实验采用相色谱-联用仪作为主要仪器;流动相A为甲醇-缓冲,流动相B为乙腈-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设定流速为每分钟0.5ml,设置柱温60℃;利用三重四级杆串联离子阱联用仪以及MultipleReactionMonitori(MRM)模式进行检测,采用正离子模式进行试验数据采集。结果在富马酸喹硫平中,多次取样N,N-二甲基苯胺的含量在0.38ng~8.19ng之间,且与峰面积呈现出一个适当的线性关系,试验得出线性方程为Y=3.58×106X+607,其中r等于0.9994。检测限是0.15ng,定量限是0.45ng。平均加样回收率超过百分之百。结论以联用方法测定富马酸喹硫平中N,N-二甲基苯胺效果明显,可以在试验中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正己烷萃取水中20种多氯联苯化合物,然后经过浓硫酸磺化和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以PCB77-d6和PCB156-d3为内标,配制7个浓度点做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5。当取样量为1L时,平行测定7个空白加标水样,通过计算标准偏差,得到每种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方法检出限为0.7ng/L-2.5ng/L。配制150ng/L的空白加标样品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结果RSD为1.0%-6.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6%-127.7%。最后对本地区饮用水进行了实样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未检出。

  • 标签: 多氯联苯 气相色谱-质谱法 液液萃取 水质
  • 简介:  本实验首次对中国桂花之乡产地的丹桂挥发油用GC-MS进行分析,结论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复杂组分进行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标签: 丹桂挥发油 挥发油气相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行业因其敏感性和高风险性,在国际贸易中引发的争端和摩擦也日益增多,随着世界各国对有害化学品残留限量的日趋严格,多残留分析技术已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课题。相色谱/谱/谱(LC/MS/MS)联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因其高灵敏性、高准确性、高选择性、分析检测范围宽以及其定性、定量方面的强大功能等特点,在食品添加剂、激素、抗生素、农兽药残留等食品分析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我国现阶段联用仪发展状况和质量分析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期助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提升.

  • 标签: 液质联用仪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 简介:野黄桂叶油中桉叶素的含量为17.29%,结论野黄桂叶油是一种资源植物且挥发性成分中芳樟醇和桉叶素含量较高,野黄桂叶油中芳樟醇相对含量高达32.24%

  • 标签: 成分色谱 挥发性成分 联用分析
  • 简介:  目的分析山柰和苦山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实验中两个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含量分别为1.3%,被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以上

  • 标签: 山柰 山柰苦 挥发油气相
  • 简介:清肝注射茵陈气相色谱联用光谱相关色谱,如清肝注射中18号峰与药材中对应谱峰的确定,清肝注射中18号峰的纯

  • 标签: 中挥发性 光谱相关 成分相关
  • 简介:  目的分析排风藤中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排风藤脂肪酸成分是由棕榈酸(相对含量24.32%)、亚油酸(相对含量60.19%)、亚麻酸(相对含量8.46%)等组成,排风藤中脂肪酸成分的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占到69.77%

  • 标签: 中脂肪酸 成分气相 排风藤
  • 简介:摘要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就是将气相色谱与谱检测器联合使用,气相色谱-联用技术能通过碎片分布相对唯一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MS作为检测器为通用型,检测能力范围广,几乎涵盖GC检测的全部领域;气相色谱-联用技术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对于复杂的样品检测具有很大优势。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联用技术的原理、特点,并详细介绍了细介绍了使用前处理的方法。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前处理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在环境检测工作开展时,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发挥了重要价值,可以准确快速的分析出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就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在环境检测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环境检测 工作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遗传代谢病诊断和治疗中气相色谱-谱(GC-MS)联用技术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1000例疑似遗传代谢疾病患儿,对其尿液进行去蛋白等处理后,应用GC-MS开展样本有机检测,通过遗传代谢病软件分析获得数据,同时结合基因分析、串联谱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检测结果开展进一步诊断。结果119例患者确诊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主要为MMA(甲基丙二酸尿症)、PKU(苯丙酮尿症)等。94例继发性代谢障碍或感染,有多项或至少一项指标升高,但未发现显著先天性遗产代谢病指征,进一步开展生化、血液串联谱等检查,45例继发性肝损伤、26例乳酸尿症、38例二羧酸尿症、20例酮尿症、6例高香草扁桃酸。经特殊饮食和药物治疗后,患儿尿中特异性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或显著下降。结论在遗传性代谢病诊断中GC-MS是一种可靠方法,临床中可依据监测尿中特异性标志物水平变化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气相色谱质谱 诊断 治疗
  • 简介:结论海南假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类和醇类化合物,  本文首次报道了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南假韶子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化学成分,海南假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气相色谱-

  • 标签: 假韶 叶子脂溶性 子叶子
  • 简介:澳洲坚果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1甲酯化)表2 ,澳洲坚果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2甲酯化),本实验拟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攀枝花地区澳洲坚果脂肪油成分进行提取

  • 标签: 中脂肪酸 地区澳洲 坚果中
  • 简介: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植醇Phytol(66.17%)、角鲨烯Squalene(13.51%)、(E)-3,(E)-(2.46%)、异植醇Isophytol(0.87%)、二十碳烷Eicosane(0.80%)等,凤凰木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联用

  • 标签: 凤凰木叶 化学成分气相 挥发油化学成分
  • 简介: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植醇Phytol(66.17%)、角鲨烯Squalene(13.51%)、(E)-3,(E)-(2.46%)、异植醇Isophytol(0.87%)、二十碳烷Eicosane(0.80%)等,凤凰木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联用

  • 标签: 凤凰木叶 化学成分气相 挥发油化学成分
  • 简介:白子菜色谱-联用挥发油成分,如α-石竹烯(根13.34%、茎3.72%、叶4.35%),结果白子菜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在0.245%~2.379%之间

  • 标签: 不同部位 含量测定 挥发油含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联用 氯吡格雷与 黄芪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6 例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 分为各有 48 例患者的两组: 对照组、治疗 组。对照组患者 给予氯吡格雷治疗,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措施的 基础上治疗组患者 加用黄芪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1.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联用 氯吡格雷与 黄芪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氯吡格雷 黄芪注射液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