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湿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护理中的应用对比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气管切开后气道湿护理的重症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后者接受氧气雾化湿,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湿效果,研究组的每日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湿化方式 重症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护理之中使用不同湿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观察对象是我院接收的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共计78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法)和参照组(间断气道湿干预),各39例,对比两组的湿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湿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湿方式和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法等不同的湿方式,发现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法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重症气管切开 护理效果 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 湿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不同湿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80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观察组40例(微量泵湿)和对照组40例(气道间歇性湿),比较两组的湿化作用。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传统的湿方法和微量泵气道内滴灌湿方法,对重症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湿护理,结果表明:微量泵的气道内滴灌湿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作用,能较好地减轻病人的病情,有利于病人的健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不同湿化方式 重症气管切开患者 气道湿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湿方式在重症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气管插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间断气道湿法,观察组应用微量泵或输液泵持续气道内滴注湿法。对比湿效果。结果 观察组湿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或输液泵持续气道内滴注湿法可降低痰液黏度,改善呼吸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 气管插管 湿化方式
  • 作者: 仵晓楠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31
  • 机构:西安大兴医院  重症医学二科  陕西西安 710000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观察不同湿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研究对象为本院呼吸科收治的74例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并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进行间断气道湿法,观察组进行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法。对两种湿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方式进行气管湿护理,可以使患者的症状改善速度加快,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重症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护理 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 间断气道湿化法
  • 简介:摘要在工业或医用洁净空调空气处理过程中,受空调环境对温湿度的严格要求,,需对被处理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特别是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中湿度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空调系统常见加湿方法多样,常见的有喷水绝热加湿、蒸汽加湿(等温加湿)、电加湿器、等焓加湿四种方式,本研究着重探讨四种加湿方式的对比效果,以为空调系统选用合适的加湿方式提供借鉴。

  • 标签: 空调 加湿方式 对比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T管脱机时不同湿方式是否对术后患者造成生理指标上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纳入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三组,即气管内吸氧、持续空白雾化、高流量给氧三组,对三组患者T管脱机时不同湿方式对术后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在脱机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差异,主要是观察脱机时刻5分钟和脱机后的2小时,拔管后即刻、5min、2h患者生理指标,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患者,在T管脱机时不同湿方式对患者术后生理指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尽早进行脱管。

  • 标签: T管脱机时 不同湿化方式 术后患者 生理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行不同气道湿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为面罩氧气持续雾化的对照组(30例)与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的观察组(30例),观察湿效果、护士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湿效果好,护士满意度高,P<0.05。结论:自制改良型雾化吸入装置用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能取得较好的湿效果,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整体效果优于面罩氧气持续雾化,值得借鉴。

  • 标签: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耳鼻喉科199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的2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法组(观察组)和传统定时气道灌注湿法组(对照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和相同的综合护理。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法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求,而且患者痰液稀薄易咳出,减少患者术后早期吸痰的次数从而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患者自述舒适感增加,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定时气道灌注湿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自来水组8h、白开水组12h、蒸馏水组28h及生理盐水组28h细菌培养阳性率达100%,自来水组4h、白开水组6h、蒸馏水组12h及生理盐水组12h细菌培养阳性,湿液分别采用自来水、白开水、蒸馏水和生理盐水

  • 标签: 不同湿化 临床实验研究 吸氧湿化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壮大,建筑工程愈加复杂、美观、智能、节能,而装配式建筑正好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装配式建筑在提升品质、节能环保、减少人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共识。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几乎已经取代了传统建筑业,发展非常成熟。比如美国在装配住宅构件、部品的标准、系列以及商品的程度近乎接近100%;日本建筑业已形成了主体工业与内装工业相协调发展的完善体系;新加坡装配式建筑占比已达80%等。中国在几十年前装配式建筑业曾经昙花一现,但终因受到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到的制约,没有形成强大攻势,反而消退了。自从2014年开始,国家逐渐开始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直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

  • 标签: 装配式建筑 节点 湿连接方式
  • 简介:摘要本工程湿式电除尘器系统每台炉配2FW148-1型两台一电场电除尘器,除尘后的气体直接排至烟囱。粉尘去除率(含石膏)≥80%,雾滴去除率≥85%。湿式电除尘器构造由本体、高频电源、低压控制系统(湿除水系统、加氢氧化钠系统、绝缘子电加热装置)及控制系统组成。电气部分每台机组湿式电除尘配电装置包含两台湿式电除尘变、两段湿式电除尘PC、电除尘高压控制柜、低压控制柜。湿式电除尘器电场阳极板采用平板型极板,阴极线采用针刺线,清灰方式为冲洗水,出口排放浓度≤5mg/Nm³。机组正常运行时湿式电除尘水系统采用循环使用方式,因烟气中含有SO3等硫化物,经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的水PH值明显下降,因此需要向湿除水系统中加氢氧化钠中和,避免湿除水系统PH过低对系统造成危害。湿式电除尘系统复杂,运行后故障多。本文介绍湿式电除尘优化后的运行方式

  • 标签: 循环使用 PH 复杂 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气道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90例,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将0.45%氯化钠溶液100ml输液器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后,将静脉输液管针头插入距氧管12cm处,然后将氧管放入气管套管内5~8cm,进行气道及氧气雾化。对照组将0.9%氯化钠溶液100ml用输液器排气后,用无菌剪刀剪去静脉输液针头,然后将头皮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以0.2~0.3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度、痰液活菌比例、肺部感染、刺激性呛咳、气道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操作流程比较,研究证明实验组简便了操作流程,方法安全,保证有效的持续湿法及雾化,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从而证明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具有优越性。

  • 标签:
  • 简介:对等焓加湿的几种方式作了介绍,并对等焓加湿及等温加湿二种加湿原理加以比较,阐明了加湿效率及饱和效率的概念,并指出其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

  • 标签: 空调 加湿 等焓加湿 等温加湿 饱和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湿则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气道湿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方法《人工气道湿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气道湿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结果合理的呼吸道湿,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中应解决的问题。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氧疗已广泛运用于现临床治疗手段中,未来氧疗更会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为了达到更好的氧气湿效果,设计发明实用新型装置。超声雾化湿化装置,原理是通过超声,改变水的性状达到湿氧气的目的。装置运行简便适用度高,运用超声产生负离子达到湿供氧专属通道内的除菌,减少细菌进入呼吸道的可能,从而起到最好的湿效果,达到最高的氧疗作用,实现氧疗对治疗和改善疾病的目的及意义。

  • 标签: 氧疗 超声 氧气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湿与未湿低中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导管吸氧>12h的住院患者700例,按病区护理责任分组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0)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湿吸氧,观察组(n=350)在自然室温条件下接受未湿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舒适度、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率为96.86%(339/350),对照组为87.42%(306/350),P<0.05;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14(340/350),对照组为93.72%(328/350),P>0.05;观察组患者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为0.85±0.14h,对照组为2.23±0.58h,P<0.05。结论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须常规湿,既能改善患者缺氧状况,避免湿吸氧产生的水泡噪音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而且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减少继发呼吸道感染及院内感染的机会;患者易接受,同时操作简单,缩短了护士执行氧疗时间,减轻工作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湿化 吸氧 低中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传统湿液与吸了舒湿液吸氧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实行鼻塞吸氧的病人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行传统湿液对照组和实行吸了舒湿液实验组。对两组病人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24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0.0%)小于对照组(4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在96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6.0%)小于对照组(6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士的有效的护理工时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吸了舒湿液可以明显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传统湿化液 吸了舒湿化液 院内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