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绷带式接触镜治疗青光眼滤过后早期滤过泡渗漏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角膜绷带式接触镜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38例(3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戴镜前眼压为(7.3±1.31) mmHg,戴镜后1周升至(12.1±1.10) mmHg(1 mmHg=0.133 kPa, P=0.000)。戴镜前中央前房深度为(1.53±0.13)mm,戴镜后1周升至(2.10±0.19) mm(P=0.000)。戴镜前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为(0.24±0.324) mm,戴镜后1周升至(0.48±0.28) mm(P=0.000),戴镜后2周泪河高度(0.25±0.11) mm(P=0.863)。戴镜后1周有28例(73.68%,28/38)滤过泡渗漏消失,眼压及前房稳定;戴镜后2周8例(21.05%,8/38)滤过泡渗漏消失。结论角膜绷带式接触镜治疗小梁切除术后青光眼滤过泡渗漏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镜,接触,绷带式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滤过泡,渗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从肾脏滤出的血浆量,这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具有特定性质的物质的清除率来间接测量。目前逐渐被推广使用的基于肌酐和(或)胱抑素C估算的GFR,其估算公式均是以物质清除率测量的GFR为标准拟合出来的数学公式。不同估算公式参照的GFR测量方法不同,有可能会导致在估算GFR时产生差异。本文就物质清除率测量GFR的几个要素,包括物质特性、清除率类型、血浆清除率的采血次数及时间点、不同GFR测量方法间的比较等做一综述,并对新型GFR测量物质进行简要介绍。碘海醇血浆清除率因其可操作性、易标准化、易推广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代谢组学有可能发现新的标志物用于GFR的测量。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临床实验室技术 代谢清除率 碘海醇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尿毒症病人出现的皮肤瘙痒情况,探究运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的成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再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实施饮食、心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后,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患的肤瘙痒治愈程度与常规组患者比较,护理组略高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再加以实施饮食、心理、病症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其对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尿毒症 皮肤瘙痒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测量肾脏深度校正和优化的采集及后处理方法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的患者157例[男102例,女55例,年龄(51.4±14.5)岁],包括正常肾区组(肾脏位置和形态正常,且排除肾积水、肾占位及腹膜后包块等影响肾脏深度因素的成人患者)118例和非正常肾区组39例(移植肾19例,马蹄肾11例,异位肾9例)。对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CT测量、传统Tonnesen公式、李乾公式(简称Li法)计算肾脏深度,并得到相应GFR;对非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优化的采集和后处理方法、传统的后处理方法、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推荐的基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估算法得到的GFR(分别用GFR优、GFR传和eGFR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正常肾区组Tonnesen公式和Li法所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GFR与CT实测法的差异、非正常肾区组GFR优和GFR传与eGF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不同方法计算GF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正常肾区组,CT实测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40±1.43)和(7.51±1.37) cm。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左肾(6.03±0.82) cm,右肾(6.06±0.84) cm; F值:64.145和68.567,均P<0.01],且肾脏深度偏差随CT实测深度的增加而增大(r值:0.847和0.834,均P<0.01)。Tonnesen公式相应的总肾GFR为(56.93±28.42) 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73.43±36.56) ml·min-1·1.73 m-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3, P<0.01);Li法估算的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55±1.03)和(7.52±0.98) cm,相应的总肾GFR为(73.65±34.50) 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法所得GFR与CT实测法相关性(r=0.901, P<0.01)和一致性更好。非正常肾区组,GFR优、GFR传和eGFR分别为(63.11±27.40)、(48.40±25.45)和(59.89±32.24) ml·min-1·1.73 m-2,其中GFR传与GFR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0,P=0.025);GFR优与eGFR相关性(r=0.941, P<0.01)和一致性更好。结论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且存在局限性,利用CT图像测量肾脏深度,进行深度校正,可以提高Gates法测定GFR的准确性。对于移植肾、马蹄肾、异位肾及腹膜后包块等特殊情况,优化采集方案及后处理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GFR非常重要。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五乙酸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在接受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 选取时间段为 2019.6 月 ~2020.6 月期间,因严重脓毒血症于我院接受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患者共计 58 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 29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红蛋白、中心静脉压( CVP )、平均肺动脉压( MPAP )、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 )等指标情况。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各项指标,采用针对性的观察组患者,其 血红蛋白、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针对于严重脓毒血症的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可以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各方面实施全面的护理,进而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严重脓毒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滤过( CVVH )和 血液透析模式在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挥的重要作用,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的 70 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其中对照组(血液滤过治疗组)占 35 例 ,观察组( 血液透析 组)占 35 例,比较两组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 [结果 ]血液透析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60.00% ; 血液滤过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1.42 % 。并且血液滤过治疗在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症状较之前有所缓解,能够提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对比后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即 P<0.05 。[结论]通过对比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证明了血液滤过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痛的折磨,提升抢救的成功几率。

  • 标签: 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补钙途径在应用枸橼酸抗凝的血液滤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血液滤过的重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组和中心静脉血液滤过导管组,每组15例。外周静脉组患者经外周静脉补充钙剂,中心静脉血液滤过导管组患者经中心静脉血液滤过导管补充钙剂。上机后2、4、6、8 h时通过血气分析监测患者血清离子钙浓度达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达标率在上机后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心静脉血液滤过导管补充钙剂的速率更快。上机后4、6、8 h时,两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滤过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静脉炎和导管堵塞。结论两种钙剂补充方式均是安全的。血液滤过患者应用枸橼酸抗凝时,经中心静脉补充钙剂的效率更高,两种补钙方式在上机时均应加强对患者血钙的监测,防止低血钙的发生。

  • 标签: 血液滤过 枸橼酸钠抗凝 钙剂补充 血钙浓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血液灌流 (HP)联合血液滤过 (CVVH)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 纳入我院于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18例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HP联合 CVVH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18例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患者均抢救成功,未遗留后遗症;患者清醒的平均时间 (8.34±2.10)h;住院时间平均为 (5.83±1.12)d,治疗前 18例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为 (551.17±160.54)U/L,治疗 10 h(HP +CVVH)为 (1382.51±411.71)U/L, (t=7.982, P<0.05)。结论 HP联合 CVVH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护理要点包括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管道护理等。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滤过 重症有机磷中毒 护理 并发症 敌敌畏 乐果 敌百虫 对硫磷 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尿毒症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治疗组给予HDF联合HP治疗。经过6次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80%,与对照组(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BUN、Scr、K+、Na+、CI-、iPTH、β2-MG、CO2结合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实验室指标(BUN、Scr、iPTH、β2-MG)与治疗后对照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实验室指标(K+、Na+、CI-、CO2结合力)与治疗后对照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尿毒症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中老年人群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7年8—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45~79岁中老年常住居民6 549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慢性病患病情况;测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肌酐和血尿酸等。采用慢性肾病流行病学研究组(CKD-EPI)公式计算eGFR。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复杂抽样的一般线性模型、行和列独立性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加权均数和加权率,分析eGFR的相关因素。结果eGFR平均水平为(100.51±0.54) ml·min-1·(1.73 m2)-1。eGFR下降者[eGFR<60 ml·min-1·(1.73 m2)-1]所占比例为1.28%,年龄70~79岁、居住在城区、有心血管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者eGFR下降者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53%、1.57%、2.90%、2.27%、2.12%、4.62%(F值分别为30.827、10.588、11.466、34.693、6.788、51.643,均P<0.05)。年龄70~79岁(OR=4.435,95%CI:2.402~8.191)、居住在城区(OR=3.145,95%CI:1.540~6.420)、高血压(OR=4.663,95%CI:2.177~9.988)、高尿酸血症(OR=6.751,95%CI:3.363~13.553)是eGFR下降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北京市中老年人群eGFR下降者所占比例高于我国东部平均水平。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龄和居住城区与eGFR下降有关。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危险因素 中年人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脓毒症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血液灌流(HP)、连续性性血液过滤(CVVH)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治脓毒症患者130例进行分组研究,65例为对照实验实施CCVH常规治疗,65例观察组实施CVVH+常规治疗+HP疗法,对比两组的结果。结果 和治疗前比较,APACHEⅡ评分、肌酐、尿素氮水平治疗后,均为下降,与观察组相比CL水平上升,各时间点观察水平更高(P

  • 标签: 脓毒症 血液灌流 连续性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肾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过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82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1 ),一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血液透析过滤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血液透析过滤对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睡眠,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血液透析过滤 维持性血液透析 睡眠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时间范围选取 2016 年 11 月 -2019年 11 月, 72例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患者均接受床旁血液滤过治疗,随机分组后,各组纳入患者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床旁血液滤过 优质护理 一般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桥本氏脑病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越来越多神经系统疾病与免疫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如僵人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等。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是在单层膜式血浆分离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的血浆置换方式。目前DFPP已在许多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免疫相关的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而近十余年随着对神经系统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深入认识,DFPP逐渐开始用于治疗该类疾病,如重型GBS、重症肌无力危象、自身免疫性脑炎等。

  • 标签: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神经免疫性疾病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在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2017年住院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55例,分为CVVH组(2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甘露醇及米力农、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等治疗,CVVH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时的体温、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血糖、乳酸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组患儿病情进展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20例3期患儿中,15例进展为4期;CVVH组15例3期患儿中,2例进展为4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49,P<0.01);CVVH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7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2,P=0.350);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及外周血白细胞、血糖、乳酸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可阻断3期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至4期,缩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液滤过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顽固性高血压是导致肾衰竭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尿毒症的晚期这是一种会危及生命的疾病。以往的仅仅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反应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研究出了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方法。本次研究只要对此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2016年7月到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入院治疗的,68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8例高血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所有患者进行正式的治疗的前三天,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检测其甲状旁腺激素指数。然后,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血液透析;而对于观察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再加上血液滤过,进行同步治疗。测量,记录患者的身体体征,进行对比。结果: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药效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的副作用,明显多于观察组,且此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以往的仅仅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反应效果并不理想,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方法。能够弥补血液透析的弱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 尿毒症 顽固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 9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恶性青光眼 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 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眼轴长度、青光眼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眼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滤过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眼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重滤过血浆置换在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6例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肝功能经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单重滤过血浆置换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改善,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血浆置换在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浆置换 急性肝功能衰竭 单重滤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 SLEDD-F)的优势。方法:抽选 50例顽固性心衰病人均分为两组, A组行持续静脉 -静脉滤过( CVVH), B组行 SLEDD-F。结果:两组组内相比,心功能、心排出量( CO)、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尿素氮(BUN)、血清肌酐( Scr)均出现良性变化, P< 0.05;但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05。与 A组相比, B组肝素用量也较少, P< 0.05。结论: SLEDD-F能够清除毒素与水分,有利于稳定血供状态,疗效与 CVVH极为类似,而且对肝素需求少,可以替代 CVVH治疗。

  • 标签: SLEDD-F CVVH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