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数字化正畸时代的来临,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特征所体现出的技术优势越趋显著。在口腔正畸诊疗中,X线头颅侧位片、锥形束CT、模型及软组织像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资料,应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必将给口腔正畸专科诊疗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当前,主流二维图像的特征识别技术已臻成熟,而三维特征识别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性能和数据采集设备的发展而发生了质的飞跃。本文将主要综述人工智能在识别--特征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并阐述相关重点识别技术。

  • 标签: 口腔正畸 人工智能识别 牙-颌-面特征 识别算法 性能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对畸形的认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畸形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39.91%~58.06%,器官的种种畸形对患者的口腔局部和全身心境都有危害,畸形不但妨碍品腔硬组织的正常发育,妨碍牙齿及牙周组织及颞下颌关节和有关肌肉的健康,而且对口腔功能和颜面的美观也有影响。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畸形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5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联合正畸矫治畸形及其临床护理方法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例畸形患者实施正联合正畸矫治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矫治效果。

  • 标签: 正颌联合正畸矫治 牙颌面畸形 临床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正联合正畸矫治畸形的优质护理应用。方法:从2019.4月~2020.4月我院收治的进行正联合正畸矫治畸形的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的方法以及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而常规护理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病患护理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的效果;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P<0.05)。结论:对正联合正畸矫治畸形病患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正颌联合正畸矫治牙颌面畸形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畸形患者采取个性化正手术矫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0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就诊的80例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正手术矫正治疗,将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0.00%、2.5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侧上颌骨高度差异(0.51±0.12)mm、平面偏斜度(0.65±0.21)°、非对称率(0.87±0.16)%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咀嚼功能改善率97.5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畸形患者行个性化正手术矫正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术 个性化治疗 咀嚼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的源性瘘总结诊疗经验。方法调查源性瘘的患者15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及时完善的根管治疗或将病灶拔出,对局部的感染病灶进行彻底清除。结论体牙髓疾病是引发面部皮瘘的主要原因,对病灶实施针对性治疗是痊愈的关键。

  • 标签: 颌面瘘 牙源性 炎症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畸形治疗中正畸与正手术的共生作用。方法我院36例骨性畸形患者经临床检查后由正畸医师和外科医师共同拟定最佳治疗方案,先通过术前正畸解除代偿性倾斜并改善咬合曲线,再行正手术以调整上下颌骨关系,最后通过术后正畸对列进行精细调整并巩固和保持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对面形改善无不满意患者,术后SNB、ANB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正畸-正手术联合治疗法是治疗骨性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正畸 正颌手术 共生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正联合正畸矫治畸形患者使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畸形患者共多例, 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均接受正联合正畸矫治,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优质护理,将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护理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指标均更优,护理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在正联合正畸矫治畸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确保手术成功率, 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正颌矫治术 正畸矫治术 牙颌面畸形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畸形患者实施个性化正手术的效果。方法从我中心2010年-2015年收治的畸形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个体化正矫正手术60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基础疗法的60例作为对照组,评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咀嚼效果、功能满意率、美观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试验组预后复发2例,占比3.3%;对照组复发8例,占比13.3%,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畸形患者个体化正矫正手术作用突出,可改善患者美观度,增强矫正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个体化 牙颌畸形 正颌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畸正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九院于2010年5月至2017年5月的32例唇腭裂继发畸形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平均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16人,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正手术进行矫正,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正畸正联合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更低,仅为6.3%,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却达到31.3%;观察组牙齿咬合效果与咀嚼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的患者分别为14例、15例,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改善人数。结论正畸正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既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畸形发生率,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因此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优先正正畸联合矫治成人骨性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用手术优先方案矫治217例(男97例,女120例,年龄18~38岁,平均23.6岁)骨性畸形患者。术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三维CT,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根据畸形情况分别用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上颌前牙根尖下截骨、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颏部截骨等手术矫正骨畸形,术后2周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术中下颌骨折5例(2.3%)术中行坚强内固定后愈合良好,术后下唇麻木124例(57.1%), 98例在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26例麻木范围减小,症状缓解。9例(4.1%)患者术后出现暂时开现象,经颌间牵引1个月后开消失。所有患者均无骨坏死、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其他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完成正畸治疗,治疗周期6~15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形和咬合关系,效果满意。结论手术优先正正畸联合治疗方案矫治治成人骨性畸形可行,能更快获得面部轮廓和咬合功能改善,降低正畸治疗难度、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满意,患者更易接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手术优先 正颌外科 错畸形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正畸矫治畸形围术期护理方式。方法以2013年7月~2015年10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正正畸矫治术进行临床治疗。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n=20),另1组为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n=20)。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正正畸矫治术治疗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矫治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正颌正畸矫治术 牙颌面畸形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正畸正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 2012年 3月 -2015年 6月我院口腔科治疗的 36例唇腭裂继发畸形患者。 20例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结果:患者手术后效果良好 ,进行 X线片头颅检查 ,结果显示 ,术前和术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 4-9个月术后正畸治疗 ,恢复正常咬合功能。结论:正畸正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畸形 ,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容貌并取得良好的咬合关系。

  • 标签: 正畸正颌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精心的术前准备,术后对呼吸道、口腔、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患者创口均I期合,1例感染,对术后结果能够接受,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在畸形手术治疗中起关键性作用。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手术 护理
  • 简介:9200798抗口腔鳞癌单克隆抗体ASC5的制备与特异性分析/王济民…∥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2.27(2).-87采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细胞免疫βALB/C小鼠,将致敏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P3U1细胞融合,制备抗口腔鳞癌单抗ASC3,检测不同组织的反应。结果发现:①ASC5单抗与舌鳞癌Tc28113细胞为阳性反应,与宫颈癌HeLa细胞也有阳性反应。与其他细胞系则为阴性反

  • 标签: 口腔鳞癌 舌鳞癌 阳性反应 骨髓瘤 单克隆抗体 腺样囊性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