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患有痉挛脑瘫疾病的儿童平衡功能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所能取到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患痉挛脑瘫儿童应用运动治疗的方法对其平衡功能进行改善。结果在对患儿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治疗之后,其静态平衡功能以及姿势转换能力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和改善。结论对患有痉挛脑瘫儿童应用运动治疗方法可以使其平衡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 标签: 运动治疗 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 平衡功能 个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中枢健患侧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期患者对下肢痉挛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康复医学科的中风痉挛期患者共90例,分为对照A组、对照组B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A组采用妙纳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枢取穴法,三组患者共治疗4周,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对照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3.33%,对照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三组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和B组(P<0.05),对照组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三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月后,三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三组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下降分数较对照A和B组明显(P<0.05),对照A组在三组中分数最高(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中枢健患侧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期患者较药物及常规针刺治疗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中枢取穴 健患侧 中风 痉挛期 肌张力
  • 简介:摘要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儿童期残疾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是不可治愈的,目前的治疗手段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几年国内中医治疗痉挛脑瘫的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痉挛脑瘫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瘫 痉挛 肌张力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痉挛脑性瘫痪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性瘫痪类型,占脑性瘫痪患儿的60-70%。痉挛脑性瘫痪属于中医学“五迟”、“五硬”等范畴。“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硬”指头项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1。本文分析中医药治疗改善痉挛脑性瘫痪儿童肌张力的综合治疗方案,探讨一种具有疗效快、远期效果佳、副作用小的安全可靠的中医治疗痉挛脑瘫的康复疗法。

  • 标签: 痉挛型脑性瘫痪 中医药治疗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教思想,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提供了时代背景。“”教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是对“”教师的完善,有助于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师培养模式,是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也是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 标签: 职业教育 双职型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痉挛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平板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88)中的D区(站立位功能)和E区(行走、跑、跳能力)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对象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2.37±25.79VS51.10±26.76,P<0.05)。结论运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脑瘫患儿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 运动平板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以增强肌力、耐力为目的设计核心肌力训练方案,观察该方案对痉挛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痉挛脑瘫患儿10名,年龄2至10周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核心肌力训练8周,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干预前后评估患儿平衡能力。结果核心肌力训练后实验组患儿的平衡测试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训练方案适合痉挛脑瘫患儿,8周运动干预有效改善了患儿的平衡能力。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肌力训练 平衡能力
  • 简介:术后胃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对胃正常生理运动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术后胃的治疗。很多机制参与术后胃的发生发展,如神经一化学因素、炎症反应、阿片类麻醉药物、部分胃切除、补液过多、低血压和缩血管药物等等。术后胃治疗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系列预防性措施。针对性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目前新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内毒素及支架治疗、胃电起搏治疗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腔镜下幽门成形术可用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胃。而以经口内镜下胃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peroralendoscopicpyloromyotomy.G-POEM)为代表的微创治疗在难治性胃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推崇。

  • 标签: 术后胃瘫 功能性解剖 药物治疗 内毒素 胃电起搏 G-POE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治疗脾胃虚弱糖尿病位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胃轻130例患者,所有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脾胃虚弱,按照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吗丁啉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及血浆中胃动素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胃动素明显提高,血管活性肠肽减少,胃泌素表达降低,P<0.05。结论在脾胃虚弱糖尿病胃微治疗中采用旋覆代赭汤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动力作用,使血浆中胃动素明显提高,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旋覆代赭汤 脾胃虚弱型糖尿病 胃轻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治疗的90例痉挛小儿脑瘫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联合针灸治疗,在两组患儿治疗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在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小儿脑瘫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可起到更好治疗脑瘫的目的,对于患儿大脑功能改善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针灸康复训练 痉挛型小儿脑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脑瘫痉挛内翻马蹄足畸形极大影响步行时稳定性及其日常生活质量,寻找有效地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近七年来脑瘫的临床治疗及科研,对脑瘫患者内翻马蹄足畸形术后康复的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些方法在临床上皆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脑瘫 痉挛 马蹄足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针灸、功能训练、蜡疗、汽疗、痉挛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三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在提高痉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 标签: 核心肌群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技师学院教师队伍"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满足一些最基本的条件:即能力人假设,之所以我们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外部行政环境已对技师学院教师队伍的人力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恰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模式。本文认为构建技师学院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关注教师的需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 标签: 假设理论视角 “双师双能型” 教师队伍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筛选时段2017年1月-2018年7月,抽取我院接收的挛脑瘫患儿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4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痉挛脑瘫患儿尖足临床治疗中,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既可改善临床观察指标,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 痉挛型脑瘫 尖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脑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