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细胞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健康。肝静脉(HVTT)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肝细胞合并HVTT的预后极差,国内外对其治疗的意见也未达成统一。目前,亚洲指南对于血管侵犯的患者,推荐多学科治疗。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对肝细胞合并HVTT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静脉 治疗 预后
  • 简介:临床上多与TACE联合应用治疗肝细胞伴门静脉,但对于肝细胞伴门静脉患者的治疗尚未见报道,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TAI)或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    虽肝细胞伴门静脉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 标签: 伴门静脉 栓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s)浸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肝癌患者肿瘤和旁组织中Tregs浸润情况,分析Tregs高表达、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Tregs浸润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组织中Tregs浸润与患者性别和门静脉显著相关(P<0.05),而与肝内多发瘤灶、HBV感染、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肝硬化、肿瘤包膜完整性、Edmonson分级等无相关性(P>0.05).Tregs低表达组DFS和TS均显著高于Tregs高表达组(P=0.012和P=0.022).生存分析显示,肝内多发病灶、包膜有无、门静脉形成(PVTT)和瘤内Tregs浸润显著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P<0.05),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乙肝状态、AFP水平、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有无、Edmonson分级、旁和瘤内CD4+、CD8+T细胞浸润等均对患者DFS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因素中,仅PVTT和瘤内Tregs浸润显著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P<0.05).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包膜完整与否(OR=1.816,95%CI:1.084-3.041,P=0.023)和瘤内Tregs浸润(OR=1.931,95%CI:1.153-3.233,P=0.012)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瘤内Tregs浸润(OR=1.843,95%CI:1.073-3.166,P=0.027)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组织中Tregs高表达的肝癌患者预后不良,Tregs高表达有可能促进PVTT形成,Tregs有可能成为肝癌免疫治疗的作用靶点.

  • 标签: 肝细胞癌 调节性T细胞 门静脉癌栓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转移是恶性实体瘤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特征。大多数实体瘤一般在原发瘤周围先形成,再远处转移。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侵入脉管,即与脉管内的异种细胞结合,形成微小转移灶,这就是在实体瘤中发生率高,是所有实体瘤共有的特征;危害性大,是实体瘤治疗的瓶颈;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作为学科重点研究和发展,建立"学"意义重大。本文就"学"的定义、建立"学"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研究内容进行述评。

  • 标签: 肿瘤 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HCC)合并胆道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6例HCC合并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均行手术治疗,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饮酒史、AFP≥200 ng/ml、肿瘤切除联合胆管切开取出、肿瘤未分化/低分化、肿瘤直径≥50 mm、AJCC 8th Ⅲ/Ⅳ期、病灶数目≥2是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肿瘤未分化/低分化、肿瘤直径≥50 mm、AJCC 8th Ⅲ/Ⅳ期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CC合并胆道患者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生存预后。

  • 标签: 癌,肝细胞 胆道 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静脉取联合导管溶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AMVT小肠坏死、肠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Fogarty经肠系膜上静脉取加术后溶。结果患者治愈出院11例(91.7%),死亡1例(8.3%)。治愈患者术后无肠瘘、短肠综合征、肠系膜静脉血栓复发等并发症出现,无再次手术。结论术中经肠系膜上静脉取联合导管术后溶治疗AMVT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良好,联合后续抗凝等预防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静脉取栓术 导管溶栓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不能言语、右侧肢体乏力4h”于2007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嗜烟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重度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2级,远端3级,右下肢肌力2~3级。右侧肢体肌张力低下,右侧肢体针刺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1分。血小板、血凝指标四项正常。

  • 标签: 颈内动脉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尿激酶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时间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采用尿激酶溶对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龙蛇溶冲剂对实验性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左肾下方下腔静脉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和分离颈动脉建立动脉血栓模型,给予龙蛇溶冲剂(高剂量组0.80g/kg/d、低剂量组0.30g/kg/d)灌胃治疗,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血塞通片(0.03g/kg/d)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该药对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率及血栓湿重的影响。结果龙蛇溶冲剂能有效抑制大鼠静脉与动脉血栓形成,降低血栓形成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蛇溶冲剂有较好的抑制动物血栓形成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龙蛇溶栓冲剂 大鼠 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肾癌伴腔静脉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肾癌伴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前、中、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技巧。结果54例患者中4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手术治疗,2例因术中脱落死亡,余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详细讨论、精心准备,术中严密配合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缩短静脉阻断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肾肿瘤 腔静脉癌栓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状伴颈内静脉的准确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经超声诊断为甲状腺滤泡状伴颈内静脉的2位患者的病例,根据所采集的患者临床病史及肿瘤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一位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侧甲状腺增大且无规整形态,探查发现大小为3.8cm×4.0cm×5.6cm的一无完整包膜的肿块,颈内静脉受一大小为0.7cm×1.8cm的瘤体压迫。超声诊断为左侧甲状腺癌伴颈内静脉,手术病理结果显示为左侧滤泡状甲状腺癌。另一位患者一年前做过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确诊为甲状腺未分化。由于种种原因,术后未进行下一步治疗。此次查体触及大小为4.5cm×5.5cm的一界限不清的包块,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侧甲状腺摘除干净,无残留组织,左侧颈内静脉增粗最大处直径可达1.8cm,管腔内发现一大小为1.8cm×2.3cm的瘤体。超声诊断考虑为原甲状腺未分化浸润转移导致的左侧颈内静脉大。最终由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结论应用超声检查甲状腺滤泡状伴颈内静脉,诊断明确,准确率高。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滤泡状癌 颈内静脉癌栓
  • 简介:摘要肝细胞是全世界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肿瘤导致病人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每年新发和死亡病例>50%发生在中国。血管浸润是肝细胞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合并门静脉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肝细胞合并门静脉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治疗方式。

  • 标签: 肝肿瘤 门静脉癌栓 治疗 现状 进展
  • 简介:肝细胞(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上髙发病率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前十位。肝癌常常伴有门静脉侵犯,并形成门脉,但肝癌伴有胆管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并且诊断上易与胆管结石、胆管、肝功能衰竭等疾病混淆.文献报道肝癌患者合并胆管的发生率仅为1.2%-9%。

  • 标签: 胆管癌栓 肝细胞癌 肝癌患者 科研 恶性肿瘤 门静脉侵犯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取与导管直接溶(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股静脉切开取+下肢挤压驱、CDT治疗及单纯抗凝治疗。通过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早、中期疗效。结果7例中央型血栓(股青肿)患者行股静脉切开取术及19例混合型血栓患者行CDT治疗,术后1周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6.46±11.42)%及(69.17±8.79)%;其术前、术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例周围型血栓患者行保守治疗,静脉通畅率为(56.09±4.23)%。治疗前、后1周静脉通畅评分及治疗前、后1周膝上、膝下10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24例股静脉切开取及CDT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肢体肿胀完全消退,下肢深静脉主干通畅,无溃疡形成。9例保守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有6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轻度色素沉着;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出现小腿溃疡及色素沉着。结论手术取或CDT治疗急性下肢DVT能迅速改善静脉回流障碍,早、中期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取栓术 导管直接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导管碎预防和减少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经导管碎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精心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经导管碎治疗并至少完成1次血液透析治疗,2例患者需在原血管切除狭窄部位重新造瘘术,所有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经导管碎治疗,使能有效清除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血栓,使内瘘即时再通率高,临床应加强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经导管碎治疗的护理工作。

  • 标签: 内瘘血栓 碎栓溶栓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