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白色念珠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白色念珠感染人体时,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其中特异性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了解认识白色念珠感染的免疫应答对诊断、治疗及预防白色念珠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发病情况,就其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防治对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感染白色念珠菌肿瘤患者68例,对被调查的病历逐一查阅,按年龄、住院天数、感染部位、是否留管及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免疫抑制剂应用、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短、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及营养状态等作分类登记,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感染部位分别为口腔20例(29.4%),肺部15例(22.1%),泌尿系8例(11.7%),肠道感染10例(14.7%),真菌血症3例(4.4%),有7例同时存在2个部位感染(10.3%),有5例同时存在3个部位感染(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χ2=0.06,P=1.00>0.05,)无统计学意义外,住院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营养状态、是否留管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均为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给予抗真菌治疗后,62例治愈,6例死亡,死亡率8.8%。结论住院时间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营养状态、是否留管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均为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相关危险因素,减少相关危险因素及易感因素是降低肿瘤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肿瘤 白色念珠菌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近些年医疗手段与诊治方法的不断升级,延长了许多危重病患的生存时间,使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白色念珠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其感染率和致死率正在逐年上升。目前,针对白色念珠感染的治疗常用氯已定、氟康唑和棘白菌素等抗真菌药物,但药物本身具有较高的毒性而且难以根治感染。随着抗真菌药物的长期使用,白色念珠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由于有效抗真菌药物的缺乏和耐药真菌菌株的出现,白色念珠感染已成为一项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迫切需要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本篇文章将对新型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生物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口腔黏膜病患者白色念珠感染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黏膜病患者中,共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白色念珠感染检验,依据年龄将其分为5组,20-29岁患者20例为A组,30-39岁患者20例为B组,40-49岁患者20例为C组,50-59岁患者20例为D组,60岁以上患者20例为E组,对上述患者的白色念珠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女性患者的白色念珠感染率明显较男性高,P<0.05,五组患者中,E组患者的白色念珠感染率最高,其次即为D组,C组,B组,A组。结论口腔黏膜病患者中,女性更易于感染白色念珠菌,且患者年龄越大,则其白色念珠感染率越高。

  • 标签: 口腔黏膜病 白色念珠菌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膜能力白色念珠菌入侵后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离培养的25株白色念珠菌,质控菌株SC5314为标准菌株。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利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板法检测不同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采用酶标板法测定570 nm处的吸光度值(A570):A570≥0.5为强产膜菌(SBF),0.25<A570<0.5为中产膜菌(DRF),A570≤0.25为不产膜菌(WBF)。在体外分离培养并建立人气道上皮细胞的气液相培养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20)、标准菌株组(n=20)、强产膜组(n=19)、不产膜组(n=17)、耐氟康唑组(n=18)。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的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气液相培养上皮细胞体外模型标志蛋白的表达。通过微孔板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内β-防御素(hBD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的分泌情况。结果强产膜菌株以菌丝相互交错生长,能看到极少数酵母细胞包裹于其中。扫描电镜观察气液相培养的上皮细胞菌丝能够主动入侵上皮细胞;纤毛乙酰化的微管蛋白和角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也被下调。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中LDH含量分别为(12.21±5.68)、(46.35±6.35)、(18.69±4.38)、(12.56±3.69)、(13.48±4.2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标准菌株组相比,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LDH含量均降低(均P<0.01)。空白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强产膜组、不产膜组、耐氟康唑组细胞内hBD2的含量分别为(26.14±0.77)、(56.18±0.83)、(30.66±2.59)、(29.22±0.48)、(28.28±1.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只有标准菌株组的上皮细胞可诱导细胞内hBD2表达量增加(P<0.001)。不同组别间细胞内GM-CSF、G-CSF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产膜白色念珠菌可通过下调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 标签: 念珠菌,白色 人气道上皮细胞 生物膜 损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口腔白色念珠菌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7例患者资料,制定治疗方案。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患者的康复率高,47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结论及时的确诊、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关键作用。

  • 标签: 口腔白色念珠菌 患者 治疗
  • 简介:病例报告:男,67岁,入院前1个月因头痛按感冒治疗无明显疗效,半月后头痛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于1989年8月18日入外院,按病毒性脑炎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于8月25日以病毒性脑炎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7.2℃,脉搏80/min,血压17.1/10.5kPa,心肺无异常,颅神经(-),双侧痛点对称,

  • 标签: 白色念珠菌脑膜炎 治疗 诊断 脑脊液
  • 简介:摘要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两个致病性酵母菌,它们都可以在人体内共生,但是在一定的诱因下他们会转变为侵袭性致病菌侵害人体。虽然同为念珠菌,但是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在入侵人体的策略上却有明显不同。在粘附特性上,两种真A菌都有依赖不同的内环境因子来检测机体状况A而表达特定的黏附素的能力。光滑念珠菌主要依赖的粘附素为Epa蛋白,而白色念珠菌则通过粘附素ALS3蛋白和HWP1二阶段的表达介导其整个粘附过程。进一步的侵袭过程中,光滑念珠菌通常以酵母的形式生长,入侵策略较为保守,主要依赖宿主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并且能与细胞共存较长时间。白色念珠菌采取了较积极的入侵策略,当它以菌丝形态在体内生长时,其菌丝能够快速生长并破坏宿主细胞,从而完成进一步入侵。机体固有免疫方面,光滑念珠菌可以通过寄生于巨噬细胞来逃避机体免疫应答,它不仅在巨噬细胞内生存,而且可以在其内复制,直到巨噬细胞最终破裂。而白色念珠菌入侵宿主后,快速生长的菌丝会迅速破坏巨噬细胞并释放真菌,引起宿主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导致死亡。通过对比了解它们致病过程的差异和共同点,对诊断、预防及治疗侵袭性念珠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龋病病因复杂,最近分子微生物学研究表明,口腔真菌病原体念珠菌也参与了龋病发生和发展,其中白色念珠菌经常在低龄儿童龋的菌斑生物膜中和变形链球菌一起被大量检测到,并且在该疾病的动物模型中也已证实了其致龋性状。本文就白色念珠菌与低龄儿童龋的相关性,白色念珠菌在致龋生物膜中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改进龋病风险评估方法和预防低龄儿童龋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低龄儿童龋 白色念珠菌 微生物群落
  • 简介:信鸽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菌丛寄生于信鸽的口腔、食道、嗉囔和肠道而引起的消化道真菌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在信鸽口咽部形成黄白色干酪样物,它又是一种酵母菌样霉菌。在成都地区饲养的信鸽常出现口疮和气喘症状.一年四季皆有发生,但以高温多湿季节较常见。本病对所有年龄的信鸽都会感染,成年鸽感染后症状不明显.而幼鸽感染白色念珠菌后易造成发育不良,

  • 标签: 白色念珠菌病 信鸽 治疗 预防 临床症状 消化道真菌病
  • 简介:目的:确立了一个简便科学的检测方法收载于药典附录作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项目。方法:对试验菌的试验条件、鉴别方法等试验进行比对试验。结果:确立了药品中白色念球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结论:为收载药典确立了正确的科学的简便易行的检验方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及用药安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检验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白色念珠菌引起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择取96例白色念珠菌引起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将9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磷霉素钠治疗(参照组,共有48例)以及使用激素、抗生素、活菌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共有48例)。结果经过临床检验,96例患者均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腹泻,研究组对症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较参照组好,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引起腹泻有特定的表现,要对患者进行及时、规范的临床检验,再依据检测的结果进行对症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腹泻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白色念珠感染的特点、检查及治疗,为临床防治白色念珠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我院收治的2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白色念珠感染的患者,进行痰培养并予敏感的抗白色念珠菌药物治疗。结果该2例患者哮喘减轻。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白色念珠感染时,哮喘不易缓解,要及时发现真菌感染,并抗真菌治疗。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白色念珠菌 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苏打水、制霉菌素治疗白色念珠感染的口腔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5例白色念珠感染口腔炎病情观察及口腔护理。结果45例白色念珠感染口腔炎患者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均全部治愈。结论口腔念珠菌是真菌,长期慢性口腔念珠菌病还有恶变的可能,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肠外营养是成人白色念珠感染的易感因素,因此及时治疗对患者的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广谱抗生素 口腔 念珠菌感染 苏打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扶正灭菌方联合氟康唑治疗COPD合并白色念珠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未对氟康唑产生耐药性的COPD合并白色念珠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康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氟康唑和扶正灭菌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l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l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白色念珠感染能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扶正灭菌方 氟康唑 COPD 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 可行性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