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睾丸扭转患儿血液学参数与睾丸活性的相关性,探讨术前预测扭转睾丸活性或睾丸萎缩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73例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睾丸复位固定术组83例,睾丸切除术组9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法对比2组患儿的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血液学参数等指标,对睾丸切除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睾丸复位固定术组的83例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双侧阴囊彩超患儿共30例,分为睾丸萎缩组13例(43.3%),睾丸非萎缩组17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法比较2组的各项参数,对发病时长为>6~<51 h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发病时长(9.3 h比51.0 h)(Z=-8.293,P<0.001)、精索扭转度数(360.0°比540.0°)(Z=-5.267,P<0.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8 fL比10.1 fL)(Z=-2.018,P=0.044)和年龄(147.5个月比143.0个月)(Z=-2.165,P=0.030)在睾丸复位固定术组和睾丸切除术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病时长(OR=1.033,P<0.001)、精索扭转度数(OR=1.004,P<0.001)和MPV(OR=1.662,P=0.044)与睾丸丢失均呈正相关。分析发病时长为>6~<51 h的患儿的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MPV的ROC曲线,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755、0.629。在睾丸萎缩组和睾丸非萎缩组的对比中,组间仅MP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5) fL比(9.8±0.5) fL](t=2.426,P=0.022)。ROC曲线分析提示,MPV预测睾丸萎缩的截断值为9.9 fL,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0.6%,AUC为0.752。结论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MPV可作为术中睾丸活性的预测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早期预测和判断睾丸扭转所致的睾丸坏死。此外,43.3%保留了扭转睾丸的患儿在睾丸复位固定术后最终发生了睾丸萎缩,而MPV可能是扭转睾丸保留后发生萎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平均血小板体积 睾丸切除术 睾丸固定术 睾丸扭转 睾丸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睾丸部分切除术(PO)治疗良性睾丸肿瘤的临床疗效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行睾丸部分切除术的16例良性睾丸肿瘤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析肿瘤标志物、病理和并发症情况,比较睾丸囊性与实性病变的临床特点。结果睾丸囊性病变11例,包括睾丸表皮样囊肿5例,睾丸囊肿6例;睾丸实性病变5例,包括畸胎瘤2例,睾丸间质细胞瘤、异位骨化和结核性肉芽肿各1例。与睾丸实性病变相比,睾丸囊性病变的最大直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睾丸囊性与实性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时间、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40.5±28.8)个月,所有患者无睾丸附睾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良性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多种多样,睾丸囊性病变的大小一般大于睾丸实性病变,PO是一种在技术上可行、安全、能有效治疗良性睾丸肿瘤的方法。

  • 标签: 睾丸肿瘤 睾丸切除术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睾丸网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睾丸恶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因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缺少特征性表现,故早期诊断睾丸网腺癌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本病目前尚无系统的治疗方案,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式。本文报道1例66岁睾丸网腺癌患者,行右侧睾丸高位切除术。术后患者拒绝放化疗。术后8个月出现肺、肝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术后15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

  • 标签: 睾丸肿瘤 诊断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睾丸横过异位(transverse testicular ectopia,TT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TTE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手术时年龄范围为8~28个月,中位年龄为13个月。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治疗及随访等资料。术后随访5~135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睾丸位置,超声检查睾丸血供及泌尿生殖系统有无肿物等。结果本研究患儿右侧TTE有10例,左侧TTE有7例。16例临床表现为单侧阴囊空虚和对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术前超声检查均怀疑为TTE;另1例表现为双侧阴囊空虚,超声检查未发现双侧睾丸。14例患儿行腹腔镜探查、经腹股沟切口阴囊中隔睾丸固定术,3例行腹腔镜下高位分离精索、经两侧腹股沟管睾丸下降固定术;术中发现16例患儿对侧鞘状突未闭。超声检查提示睾丸旁残留米勒管结构1例,后经腹腔镜探查证实并发现残留米勒管结构6例。术后无伤口感染和血肿。随访发现所有患儿双侧睾丸均处于阴囊内,无睾丸萎缩,超声提示睾丸血运正常且未发现肿物。结论对于单侧隐睾合并对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应怀疑TTE的可能,超声检查TTE的敏感性高。腹腔镜技术能有效诊断和治疗TTE,有助于发现残留米勒管结构等异常。

  • 标签: 睾丸 异位 米勒管 诊断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30名男性在童年时期接受了平均约280天的环磷酰胺治疗。平均随访12.8年后,对其激素浓度和生精能力进行评估。其中有4例无精子症,9例少精子症,17例精子浓度正常。精子浓度与环磷酰胺治疗的剂量和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在为期约7.2年的进一步随访中,有3例少精症和1例无精症患者的精子浓度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性征和性欲均正常。血清雄激素和催乳素浓度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基础及反应性卵泡刺激素浓度上升的幅度与生精能力受损程度一致。所有患者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下,黄体生成素反应性均显著升高。结果提示睾丸代偿性间质细胞衰竭及出现该情况的患者需进行睾丸功能的长期评估。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生精潜能有可能恢复,但这需对其进行适当的咨询和避孕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睾丸内精索静脉曲张(ITV)在临床上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类似于精索静脉曲张(VC)。ITV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ITV和VC具有相似的生理病理特征和临床意义,VC的治疗方法对ITV是有效的。本文将从ITV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的相关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睾丸 不育,男(雄)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旁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2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病例(11例)及外院会诊病例(8例),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确诊。结果19例患者,年龄37~84岁,中位年龄57岁。临床初步诊断为精索/腹股沟肿物(9例)、阴囊肿物(7例)和腹股沟疝(3例)。6例为复发病例,均发生在肿物局部切除后,其中1例为盆腔原发肿瘤局部蔓延所致。组织学类型包括10例高分化脂肪肉瘤(WDLPS)和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WDLPS以脂肪瘤样-硬化性-炎症性亚型混合存在多见(6例),4例为单纯脂肪瘤样;DDLPS有低级别(3例)和高级别(6例)去分化,呈黏液纤维肉瘤样、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纤维肉瘤样、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样结构。5例WDLPS和2例DDLPS有明显炎性细胞反应。3例伴有骨化,包括2例WDLPS和1例DDLPS。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脂肪分化细胞、WDLPS区的梭形间质细胞和DDLPS区的去分化细胞均表达MDM2(8/10)和CDK4(10/10);S-100蛋白表达于脂肪分化细胞(10/10);CD34在高分化区域的梭形间质细胞及去分化区域弥漫或局灶表达(10/10)。MDM2基因FISH检测显示多拷贝点簇状扩增(12/12)。结论睾丸旁脂肪肉瘤以WDLPS和DDLPS多见,其组织学表现复杂多样,染色体12q14-q15区域(含MDM2和CDK4基因)扩增有助于确诊。

  • 标签: 睾丸肿瘤 脂肪肉瘤 疝,腹股沟 原位杂交,荧光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患儿为6岁6个月男童,既往有生长迟缓病史,入院前近6个月出现生长加速、睾丸体积增大,内分泌激素测定符合中枢性性早熟,头颅磁共振发现鞍上囊实性占位。患儿行经颅入路肿瘤完全切除,病理符合成釉上皮型颅咽管瘤。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和中枢性尿崩症,性激素处于被抑制状态。以中枢性性早熟为首发表现的颅咽管瘤极其罕见,在国内罕见报告。患者多有生长速度减慢的病史,但较为隐匿,后期出现生长追赶,但预测身高仍明显受损。男性、起病年龄小的中枢性性早熟患者需进行MRI筛查,警惕器质性病变。

  • 标签: 颅咽管瘤 矮小 中枢性性早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液特征与后续睾丸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设计队列研究。参与者1963—1995年在哥本哈根精子分析实验室进行精液分析的32 442名男性。主要观察指标与丹麦男性总人口的睾丸癌标准化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有生育问题的夫妇中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更容易罹患睾丸癌(89例,标准化发病率1.6;95%可信区间1.3~1.9)。肿瘤的发生与何时进行精液分析无必然联系。特定精液特征的分析表明,精子浓度低(标准化发病率2.3)、精子活力差(2.5)、畸形精子比例高(3.0)均与睾丸癌风险增加有关。而在其他癌症中,唯一显示发病率增加的是"腹膜和其他消化器官"肿瘤(6例;3.7,1.3~8.0),其中有2例可能是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而另有2例则大概率是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结论结果表明,精液质量差和睾丸癌发生存在共同的病因。精液质量差也可能与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对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名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的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患者。收集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类,包括6名患者(12%)为纤维性假瘤,1名患者(2%)为睾丸结核,23名患者(46%)为精原细胞瘤,3名患者(6%)为淋巴瘤,3名患者(6%)为混合生殖细胞瘤,3名患者(6%)为畸胎瘤,以及3名患者(6%)为胚胎性癌。胚胎癌患者占6%,1例支持性肿瘤患者占2%,7例其他肿瘤患者占14%。结论:超声波对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表现出很高的诊断价值。此外,结合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症状可以提高诊断和鉴别的准确性。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作者建议应考虑将超声作为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工具。

  • 标签: []超声 睾丸肿瘤 肿瘤样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隐睾是儿童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临床首选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而睾丸萎缩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睾丸萎缩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年龄、术前睾丸位置以及手术方式等。目前可能的治疗手段有激素治疗、干细胞疗法等。本文就儿童隐睾固定术后并发睾丸萎缩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生育力的不良影响以及诊治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隐睾 睾丸未降 睾丸固定术 睾丸萎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睾丸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男,61岁,盆腔MRI示左侧睾丸上份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及散在小囊状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包膜。扩散加权成像示病灶扩散轻度受限,增强后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病理诊断:左侧睾丸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 标签: 睾丸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精索静脉结扎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行左侧精索静脉结扎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显微镜组、腹股沟组、腹膜后组,每组各19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1年复查的左睾丸体积、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及催乳素(PRL)水平。结果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腹股沟组和腹膜后组,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腹股沟组和腹膜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股沟组和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复查,三组的左侧睾丸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高于腹股沟组(均P<0.05)。与腹股沟组比较,显微镜组的FSH、LH、E2、PRL下降,T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微镜组的精子密度高于腹膜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组和腹膜后组的FSH、LH、T、E2、PR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显微镜手术方式行精索静脉结扎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改善睾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外科手术 睾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联合阴囊入路睾丸下降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联合阴囊入路睾丸下降固定术的隐睾患儿共43例,其中高位隐睾(腹腔型)13例,低位隐睾(腹股沟型)30例,单侧32 例,双侧11例。所有病例年龄范围在9~108(32.21±27.17)个月,2岁以上病例占41.9%。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分期手术病例。术中出血1~5ml,平均约2ml。手术时长为35~160 min不等,平均约66 min。术后住院天数为2~21(4.6±2.8)天。6例患儿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阴囊水肿3例(7%),均自行缓解。切口愈合不良2例(4.7%),门诊换药后愈合。睾丸萎缩1例(2.3%),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1.5年,显效者39例(90.7%),有效者2例(4.7%),无效者2例(4.7%),总有效率为95.4%。结论:腹腔镜联合阴囊入路睾丸下降固定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外形美观、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尤其在高位隐睾病例中优势更明显,也更安全。证明该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隐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隐睾 腹腔镜手术 手术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睾丸脱位临床上较少见,常发生于阴囊外伤或腹部骨盆外伤。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睾丸脱位病例,患者65岁,外伤后右侧睾丸脱位至阴茎皮下,在超声引导下成功进行手法复位,阴茎和睾丸恢复正常。睾丸脱位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结合本例报道,对于类似的浅脱位患者,超声引导下手法复位是一种可行性治疗方案。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睾丸脱位 超声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畸胎瘤是人类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之一,发生在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的畸胎瘤,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近年睾丸畸胎瘤命名变化以来,部分临床、病理医师尚不熟悉,容易产生困惑,这给畸胎瘤的诊疗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将从畸胎瘤的发生机制出发,对不同畸胎瘤,尤其是睾丸和卵巢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阐述。

  • 标签:
  • 作者: 张静 唐达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希望广场院区泌尿外科,大连 116012,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目前对儿童睾丸功能的评估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支持细胞是青春期前睾丸组织最活跃的细胞,自胚胎第6周开始,睾丸支持细胞分泌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 ),在胚胎第十周米勒管完全退化,并在之后的胚胎期和出生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直至青春期AMH水平开始下降,成年男性体内则检测不到。AMH在男性儿童体内的分泌特点,使其可以用来评估青春期前儿童的睾丸功能。

  • 标签: 睾丸 抗米勒管激素 功能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