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压敏性检测具有无损和连续性的特点,通过检测材料的压敏性,可实现多层次的工程应用。文章研究了碳纤维、石墨以及炭黑三种-水泥复合材料的压敏性,从材料掺量、三向受压循环加载、含水量等角度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及电学性能,为探索-水泥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水泥基复合材料 碳基材料 压敏性
  • 简介:摘要:传统硅芯片的性能已经发掘殆尽,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后摩尔时代具有更多可能性,在许多科技领域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未来若是将其存在问题解决,将会对全球芯片格局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硅基半导体 碳基半导体 后摩尔时代 全球芯片格局
  • 简介:摘要: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其中电极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各种类型的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电极材料。本文对多孔电极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多孔电极 液流电池 碳基材料
  • 简介:据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了一种能从天然石墨中提取单壁纳米层,并将单壁纳米层掺和到聚合塑料、玻璃、陶瓷等其它材料中制造出多种新型复合材料。单壁纳米层是仅有一个原子厚的晶体薄片。由于碳原子均匀分布在二维平面上,这种材料有优异的机械、电学和化学特性,是纳米技术的基础材料,碳纳米管就是由单壁纳米层“卷”起来形成的

  • 标签: 碳基复合材料 纳米技术 研发 新型复合材料 美国科学家 天然石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导致了严重的电磁污染,因此开发轻质、厚度薄、有效吸收频带宽的电磁屏蔽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电磁屏蔽性能,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多孔纳米材料,并简要说明了其特点。

  • 标签:
  • 简介: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光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合成手段,在精确构建新型纳米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大规模精确制备纳米材料一直是材料合成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这为发挥有机化学在合成复杂含分子方面的优势提供了创新机遇。

  • 标签: 纳米材料 有机合成 碳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有机化学 美国化学会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植酸钠热分解制备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过程。研究表明,通过适当控制热分解条件,可以得到高性能的负极材料。此外,研究还发现,粉碎处理、酸洗条件、干燥条件等步骤和参数的精细控制也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这些发现为新能源电池的负极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 标签: 植酸钠 热分解 碳基负极材料 新能源电池 材料制备
  • 简介:摘要 :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 Zn//Co 3 O 4 电池,该电池通过将锌电沉积在具有锌 @ CF 核壳结构的碳纤维( CF )上以实现无枝晶的循环行为和柔性负极以及电沉积超薄多孔 Co 3 O 4 在镍泡沫上的纳米片,以改善其电导率并确保正极在 1M KOH 电解质中的柔韧性。它的放电电压为 1. 89 V ,并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 电池容量在 45 mAh/g 2000 次 循环 后容量保持率达 7 0 % 。

  • 标签: 柔性 可穿戴 锌基电池
  • 简介:概述了煤泡沫的发展概况。阐述了煤泡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分析了RVC泡沫、中间相沥青泡沫和煤泡沫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并且展望了煤泡沫的潜在应用和研究方向。

  • 标签: 碳泡沫 制备方法 结构 性能 应用
  • 简介:本文研究铝复合材料元素不同存在形式(总、游离、碳化硅)的检测方法。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法测定总(2.00%~6.00%),酸溶过滤分离-高频红外法测定游离(0.10%~1.50%),重量法测定碳化硅(1%~35%)的含量。以上三个方法的精密度试验RSD%(n=8)最大分别为4.2%、1.2%、0.51%,测定游离和碳化硅(SiC)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8.5%~100.2%,99%~101%。这三种方法都快速、可靠,已应用于铝复合材料的实际分析工作中。

  • 标签: 高频红外法 重量法 总碳 游离碳 碳化硅 铝基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雷达吸波材料通过将电磁能转换为热能或其他形式能耗散;红外隐身材料大多集中在低发射率材料和隔热材料,物体的辐射强度取决于其温度和红外发射率。本文主要综述了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在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为新型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的设计与构筑提供指引。

  • 标签: 碳基气凝胶,雷达隐身,红外隐身
  • 简介: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材料学家崔屹与美国前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朱棣文组成的研究团队,最近在金属锂电极的实际应用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博士生梁正为骨干的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亲锂性"这一概念,并利用表面"亲锂化"处理的质主体材料成功制备出一种复合金属锂电极,该电极可大大提高锂电池性能。

  • 标签: 金属锂 材料学家 主体材料 朱棣文 美国斯坦福大学 电动汽车
  • 简介:钠是地球上储量较丰富的元素之一,与锂的化学性能类似,因此也可能适用于锂离子电池体系。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有诸多优势,如成本低,安全性好,随着研究的深入,钠离子电池将越来越具有成本效益,并有望在未来取代锂离子电池而被广泛应用。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该电池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 标签: 钠离子电池 正极 负极 电解质
  • 简介:摘要:C/C复合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方面。但因其热解基体的脆性特征及单一微米尺度碳纤维不能有效增强尖锐薄壁区域逐渐无法满足现在需求。在C/C复合材料中加入纳米材料,能阻碍裂纹扩展、细化基体晶粒、减少内部缺陷,提高断裂韧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在C/C复合材料中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增强C/C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 标签: C/C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力学性能
  • 简介:据《科技日报》于2010年5月27日报道,英国利物浦大学和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改变C60的晶体结构,不同C60晶体结构下的毒Cs3C60能够从磁绝缘体转变为超导体,而其超导转化温度也从38K转化为35K。研究人员表示,新发现将看助于降低诸如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及其他依赖超导体的能源存储应用的成本。

  • 标签: 超导体 英国利物浦大学 《科技日报》 碳基 研究人员 晶体结构
  • 简介:摘要:由于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外表面积、出色的催化效率、独特的物理化学属性以及尺寸较小的优势,并且取得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仪器的制造过程中。本文首先分析纳米材料,其次探讨纳米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发制造工艺,最后就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半导体 纳米材料 修饰电极
  • 简介: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的储能装置,它的能量密度高,可快速充放电,循环性能好,、本文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经过剥离、还原,制备出石墨烯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合成方法、合成条件对石墨烯一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和充放电性能(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倍率)的影响。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Hummers法 氧化石墨 比容量 循环稳定性 倍率
  • 简介:摘要:透明导电电极(TCE)是液晶显示屏、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等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ITO)作为市场化的窗口电极用于电子元器件中。但是随着柔性电子器件不断兴起,对电极材料可柔性加工的需求也逐步提高,ITO材料自身不耐弯折的劣势使得各课题组对其替代材料的研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不但要具备高的电学性能与光学透过率,且可柔性加工为后续可穿戴、可弯折、可卷曲的电子设备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透明电极、ITO、ITO替代材料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