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供给问题对我国来说至关重要,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近几年来粮食生产滑坡、供求矛盾加剧这一比较严峻问题,2005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要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要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农机、信息和产销等服务,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要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关于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的现有研究文献十分庞杂,限于篇幅和笔者掌握的研究资料,本文拟对之进行大致的概述。

  • 标签: 粮食安全 供给问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粮食生产技术 商品粮生产基地
  • 简介: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国家重视。从广东本省粮食生产能力、生产结构、粮食储备、粮食进口、粮价波动等方面分析新形势下广东粮食供给安全形势。研究表明:随着粮食产量不断下降,保障本省粮食供应安全,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在增加生产、夯实储备、加强贸易、完善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 标签: 粮食安全 粮食供给 广东
  • 简介:中国粮食市场存在“政策型”波动现象,其根源在于“收入”目标、“安全”目标与政策成本的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文章试图构建一个“三角动力圈模型”对此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粮食政策转型的目标与方向。粮食政策的转型,就是要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切断政策目标结构中的动力连接,结合直接补贴政策的改革与完善,建立政策目标分离的、以数量调节为特征的、以最小政策成本为代价的粮食政策框架——“二元”稳定模型。

  • 标签: 粮食政策 “政策型”波动 “三角动力结构”
  • 简介:摘要: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所以粮食生产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加强了对统计学中一些分析方法的应用,围绕影响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了实现我国粮食产量的有效提高,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需要加大力度开展农业生产制度体系的建立,采用合理手段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积极引进粮食生产相关基础设备,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为农户带来更为可观的农业效益,从而调动农民粮食种植积极性。

  • 标签: 粮食生产 农业产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长期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总供求模型,模型的核心特点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上倾斜。根据该模型,本文认为,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使非农部门具有无限弹性的劳动供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出现“软着陆”、“紧缩增长”和“高增长低通胀”等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使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波动而非城镇失业率的变化。

  • 标签: 劳动无限供给 总供求模型 经济波动 菲利普斯曲线 奥肯法则
  • 简介:清代前期继承自明代的漕运制度,解决了刚进京的政府官员和八旗官兵的口粮问题。漕运是政府制定的一项经济制度,是政府集中行政力量进行的资源配置,也是京师粮食供给制度。实际上,清代前期以皇帝为首的各时期政府并非固守制度不变,而是针对实际情况,欲对制度做一些变更,他们坚持的原则是因时制宜。只是改革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政府欲对漕运制度变革但没能成功。

  • 标签: 清代前期 北京 粮食供给制度
  • 简介: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粮食收入的直接影响,二是粮食价格波动给农民提供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即获得非农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当粮食价格的波动使农民的收入趋于减少时,农民就会寻求增加非农收入。

  • 标签: 粮食价格 粮食产量 农民收入
  • 简介:近年来的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除了市场本身原因之外,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对房地产价格有多个渠道的深刻影响。本文运用统计数据进行供给弹性计算,将弹性与房地产价格进行回归验证二者负相关关系。通过全国3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供给弹性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一线城市土地供给弹性皆为负值,其房地产供给弹性远小于平均值,土地供给弹性和房地产供给弹性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要从土地供给源头入手,加强土地供给弹性管理。

  • 标签: 土地经济 土地供给 房价 弹性
  • 简介:由于农业利润微薄,因此在我国,缺乏对农业利润的研究甚至被忽视。农业经营收入比重从1983年的52.5%,下降到了2008年的30.0%,这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农民收入构成多元化的结果,但这也是由农业利润极少并且一直未受到重视从而导致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下降引起的。一旦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势必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我国的粮食供应。因此,为了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应适时地对农民进行适当的补贴。本文以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平均利润为例,在分析农业利润对粮食供应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农业利润波动粮食供应进行情景模拟分析。

  • 标签: 农业利润 粮食安全 情景模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针对目前粮食供给侧出现的库存过高的问题,在环境资源与粮食生产综合协调的新粮食安全观下,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在自给率和储备率多种组合条件下粮食供给侧要素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粮食产业保护和长期粮食安全等因素,中国应建立降低储备率和维持高自给率相结合的粮食安全调控目标,以保证粮食总量供给和解决粮食供给侧高库存的问题。如果单纯只强调其中一项,都可能会带来粮食供需失衡,双增或者“三增”问题的出现。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系统动力学 粮食安全
  • 简介: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导致总供给具有了“粘性”波动的特性,这一特性将对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必须对之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方略以应对由此产生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 标签: 调节成本 总量均衡区间 总供给 “粘性”波动
  • 简介: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战略物资,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工作。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的发展,我国粮食基本上告别了长期短缺局面,进入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但近年来,粮食供需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方面粮食价格下降,国内外粮价差价拉大,粮食供求、产需面临新平衡,需要调整农业发展方式,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 标签: 粮食工作 改革开放 产业发展 供给 农业发展方式 粮食种植结构
  • 简介:在分析粮食消费特征的基础上,基于1986~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粮食消费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的替代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直接粮食消费与间接粮食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肉、奶类对直接粮食消费的替代程度更为明显。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确立'大粮食'观念,将间接粮食消费纳入国家综合粮食安全战略之中,以满足居民对粮食消费的多样化需求,确保粮食消费安全。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直接粮食消费 间接粮食消费 替代关系
  • 简介:2004年12月底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和对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12个印度洋沿岸国家受灾。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和泰国,其它国家的损失情况相对较轻。渔业受海啸影响最大,而粮农组织对沿海受灾地区的作物和家畜损失进行的评估显示破坏是局部性的,其对国家粮食生产和供给的影响是有限的。尽管如此,农业领域基础设施破坏的程度以及土地和森林的退化可能对作物生产造成长期影响。

  • 标签: 粮食安全形势 印度洋 国家 粮食供给 海啸 2004年12月
  • 简介: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粮食供给侧改革,而粮食流通是引导和平衡粮食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平衡的关键,所以搞好江苏粮食流通结构性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值得认真思考研究.

  • 标签: 农业结构 粮食供给 改革 江苏 农村工作会议 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