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藏有一件唐代白瓷双鱼背瓶,标为井陉县出土。其造型呈连体双鱼形,器形与鱼体的结合自然流畅,两边两条翻跃挺立的鲤鱼,鱼体肥硕,相对合抱,鱼嘴被巧妙地塑成瓶口,尾为瓶之圈足。瓶口外侈,腹部扁圆,圈足外撇。瓶身饰满鱼鳞纹,两侧堆塑双排鱼鳍纹。尤其鱼的眼、鳞、腮、鳍,雕琢细腻逼真。

  • 标签: 鲤鱼 纹饰 自然流畅 博物院 井陉县
  • 简介:图案学牵涉图案的二维与三维空间问题,图案二维与三维的不同空间在本质上是造物“形制”与图案“纹饰”的关系。造物的形制即器物的形状,是立体图案的设计,通常也泛称“造物艺术”,在造物形制中常常还有纹样作为器物表面的装饰,即装饰纹样,这就共存一个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表达。我国传统中的彩陶、玉器、青铜器、秦砖汉瓦,以及唐、宋、元、明、清的造物形制和建筑构件等器物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装饰纹样,这就形成了造物“形制”与图案“纹饰”的诸多关系。如平面图案(二维)与立体图案(三维)的空间关系、造物形制功能与装饰纹样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是图案存在的方式与图案形成的核心构成要素与图案原理。

  • 标签: 图案 形制 纹饰 空间 维度
  • 简介:良渚玉琮是良渚玉器的典型器形,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更是神秘,不断被后世研究者所探究。在此之前,研究者相继提出了,神人说,虎说,猫头鹰说,猪首说,太阳崇拜说,雷神崇拜说,等等说法。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纹饰解释的新观点。

  • 标签: 良渚文化 纹饰含义
  • 简介:楚,《说文》解释为“楚,从木;一名荆也”,故荆、楚常被混用。从语义看,楚,首先是植物名,其次是地区名,再次是族名,最后是国名。漆是从漆树上获得的一种天然涂料,可以配制出不同颜色且色泽亮丽,有防侵蚀的作用。一般所说的漆器是一种表面髹漆的工艺品、美术品或日常生活器具,出土的漆器文物有木制或陶制等胎体,髹漆的青铜器、陶器则不在漆器一列中。

  • 标签: 漆器 纹饰 楚国 先秦 《说文》 生活器具
  • 简介:在中国文明的发展长河中,青铜器以其珍贵的材质和精雕细刻的纹饰成为工艺史重要的一部分。青铜文化的发展跟随着奴隶社会的兴盛,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商代人寻找了这样一种介质与神灵沟通,祈福辟邪,企图在神灵的庇佑下变得更加强大,它不仅是用作等级尊卑的礼器,更是殷商王朝国富民强的象征。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青铜器中的经典作品,对其深入的研究能够了解殷商时期青铜器的纹样特征以及其反映出的社会状态,本文首先介绍司母戊大方鼎的器型状况

  • 标签: 司母戊大方 大方鼎 纹饰浅析
  • 简介:中国彩陶文化历经约五千年之久,在土与火的锻造中形成了完整而有体系的彩陶发展史。彩陶文化因时间、空间的不同,形成了多样的艺术风格,进而影响了彩陶文化的研究方法。本文简要总结彩陶纹饰的三种研究方法,而后以图式理论为切入点,从艺术心理学的图式角度出发分析彩陶纹饰结构,并对彩陶图式的文化意蕴进行解读。

  • 标签: 彩陶纹饰 艺术心理学 图式理论
  • 简介:苗族的龙文化保持着自然的原始神性,因其具有祥瑞辟邪的寓义以及独特的文化背景而被广泛应用于苗族银饰、服装、刺绣、蜡染等民间工艺品之中。

  • 标签: 清末民初 银饰 黔东南 纹饰 龙形 民间工艺品
  • 简介:运用了装饰性绘画语言的作品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视觉上有美的享受的同时亦能愉悦身心。日本101与102届秋季院展让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其作品表现出的静与肃穆,这也是我认为其与国内美展差异较大的因素之一。尽管展品中不乏色彩艳丽或是饱含了天马行空想象力与冲击力的佳作,但若站在画前细细体味,同样能感受到这些作品内在蕴藏的静谧庄重之感。

  • 标签: 日本绘画 装饰性 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