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2B反义RNA 1(CDKN2B-AS1)基因多态及其单倍型与溃疡结肠炎(U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534例UC患者,以及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6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静脉血CDKN2B-AS1(rs1063192、rs10757274、rs10757278、rs1333048、rs2383207)的基因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U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CDKN2B-AS1基因多态的分布差异,以及对UC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应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UC患者rs1063192的变异基因型AG+GG和变异等位基因G的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者[32.4%(173/534)比24.8%(139/560)、18.1%(193/1 068)比13.7%(153/1 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45、1.40,95%置信区间(95%CI) 1.12~1.89、1.11~1.77,P=0.006、0.004,校正P=0.030、0.020]。UC患者rs10757274的变异等位基因G的频率低于健康对照者[34.7%(371/1 068)比39.5%(442/1 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2,95%CI 0.69~0.98,P=0.025),但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P>0.05)。蒙特利尔分型为广泛结肠炎的患者rs1063192的纯合子变异基因型GG的频率高于直肠炎+左半结肠炎患者[6.6%(14/211)比1.9%(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2,95%CI 1.47~10.42,P=0.006,校正P=0.030)。CDKN2B-AS1基因的rs10757274、rs2383207、rs10757278和rs1333048彼此存在连锁不平衡关系。UC患者单倍型GGGC的频率低于健康对照者[33.3%(355.5/1 068)比37.8%(423.4/1 120)],而单倍型AGGC的频率高于健康对照者[6.7%(71.7/1 068)比3.6%(40.3/1 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1.16,P=0.028、<0.001)。结论CDKN2B-AS1基因的rs1063192变异可能增加UC发病风险,其纯合子变异基因型GG携带者发生广泛结肠炎的风险可能增高。由rs10757274、rs2383207、rs10757278、rs1333048构成的单倍型中,携带单倍型GGGC可能降低UC发病风险,而携带单倍型AGGC可能增加UC发病风险。rs10757274变异与UC发病风险的相关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B-AS1 结肠炎,溃疡性 多态性,单核苷酸 单倍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基因(CDKN)2B-AS1及其邻近基因CDKN2A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8例肺腺癌患者手术中切除的少许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的正常肺组织标本,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DKN2B-AS1及其邻近基因CDKN2A的含量。选择人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正常组、干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预]、阴性siRNA干预组(TGF-β1干预,转染无义序列小干扰RNA)和阳性siRNA干预组(TGF-β1干预,转染CDKN2B-AS1的小干扰RNA)。干预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qPCR方法检测CDKN2B-AS1及CDKN2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KN2A和P53蛋白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21.90±19.83、19.83±7.67比较,肺癌组织中CDKN2B-AS1及CDKN2A均低表达,分别为2.60±1.33和0.34±0.10(t=2.747、7.187,P=0.016、0.000),与在IPF中的结果一致。在细胞试验中,观察到TGF-β1的干预可促使MRC-5肺成纤维细胞从多突的纺锤形或星形结构,逐渐转化为扁平状纤维结构的肌成纤维细胞,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与正常组56.12±2.46、64.54±3.89比较,TGF-β1干预后CDKN2B-AS1及CDKN2A mRNA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分别为6.80±0.30和9.39±0.37(t=47.746、33.797,均P<0.001);转染CDKN2B-AS1的siRNA后,与干预组6.80±0.30、9.39±0.37比较,CDKN2B-AS1及CDKN2A的表达进一步下调,分别为2.38±0.29、2.81±0.36(t=4.279、4.032,P=0.003、0.004),且两者表达量呈正相关(r=0.988,P=0.000);此外,蛋白水平干预组CDKN2A及P53的表达3.12±0.06、1.12±0.07,较正常组4.12±0.59、2.11±0.06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19.599,P=0.043、0.000),且两者表达量呈正相关(r=0.772,P=0.000)。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CDKN2B-AS1在IPF和肺癌中均低表达,通过调节其邻近基因CDKN2A的表达,参与了P53通路,可能是IPF患者肺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肺纤维化 肺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
  • 简介:立博昔利布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立博昔利布和来曲唑联用已于2017年3月13日在美国获批,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阴性的晚期和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晚期和转移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来曲唑联用较单独使用来曲唑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耐受较好。介绍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观察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标签: 立博昔利布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乳腺癌 抗肿瘤
  • 简介:临床上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难以鉴别,缺乏早期诊断依据,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逆转录酶。与细胞周期、衰老、凋亡和永生化密切相关,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激活而使细胞获得永生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蛋白细胞周期调控网络中发挥负调节作用,而细胞周期调控网络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提示二者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均有异常,可能联合参与肾上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为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端粒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5 (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早发性婴儿癫痫脑病2型(EIEE2)的临床特点、诊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8月12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的1例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EIEE2患儿的病史资料、辅助检查及诊治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思路和未来展望。结果患儿,女,年龄13 d 23 h,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抽搐,使用抗癫痫药物效果欠佳。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发现患儿CDKL5基因存在c.119C>T/ p.A40V杂合变异,此变异为新发变异。结论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EIEE2是值得被关注的罕见病,早期发现并进行基因诊断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

  • 标签: CDKL5基因突变 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 基因诊断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强 赵欣 王岩峰 田国峰 杨天卓 谢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市龙南医院)骨外科 163453,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物理诊断科心电室 16300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病理科 163001,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教研室,湛江 524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和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4(CDK4)在骨肉瘤组织、骨软骨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市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8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和32例骨软骨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CR7和CDK4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学分析,分析CXCR7和CDK4的表达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CXCR7表达率为72.73%(64/88),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CXCR7表达率[18.75%(6/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30,P<0.01)。CXCR7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恩内金分期(Eneeking分期)、肺转移、软组织浸润明显相关(χ2=4.982、6.094、5.029,P<0.05),CXCR7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病变部位、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无相关(χ2=0.008、0.008、0.139、0.002、0.071,P>0.05)。骨肉瘤组织CDK4表达率为72.73%(60/88),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CDK4表达率[18.75%(6/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5,P<0.01)。CDK4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χ2=5.430、4.897,P<0.05),CDK4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病变部位、软组织浸润、ALP水平无相关(χ2=0.048、0.045、0.091、0.012、1.056、0.282,P>0.05)。结论CXCR7和CDK4过度表达是骨肉瘤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CXCR7和CDK4有助于评估骨肉瘤生物学特性。

  • 标签: 骨肉瘤 CXC趋化因子受体7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外周血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mRNA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治疗的80例子宫颈炎等子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检测2组患者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的HPV-DNA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yclin A、CDK2 mRN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HPV-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5.00%(60/80)比13.75%(11/80),P<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8、1.49±0.07,均高于对照组(0.11±0.03、1.1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1次(OR=3.093,95% CI 1.386~6.899,P=0.021)、初产年龄≤18岁(OR=3.684,95% CI 1.651~8.219,P=0.013)、HPV-DNA阳性(OR=4.125,95% CI 1.849~9.202,P=0.001)及外周血cyclin 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3.800,95% CI 1.703~8.478,P=0.006)、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4.821,95% CI 2.161~10.756,P=0.008)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95% CI 0.700~0.838)、0.756(95% CI 0.688~0.823)、0.755(95% CI 0.689~0.820)、0.827(95% CI 0.766~0.888)。结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可用于辅助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且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 诊断
  • 简介:肿瘤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与原癌基因激活或功能增强、抑癌基因失活或功能缺失、凋亡调节基因以及DNA修复基因异常有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HSP70和p27两者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以及两者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SP70 p27 肿瘤
  • 简介:摘要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目前新的靶向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较大进展。作为抗肿瘤靶点之一的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CDK4/6)抑制剂对乳腺癌的治疗表现出很好的临床活性,但耐药性问题限制药物疗效。我们就目前影响CDK4/6抑制剂疗效及耐药的分子机制进展作一综述,探究克服其耐药性产生的办法,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乳腺癌 耐药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蛋白P27蛋白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和增生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用3H-TdR掺入率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和增生,用western-blotting印迹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蛋白P27蛋白表达.结果:全反式维甲酸(2.5μmol/L)明显抑制胎牛血清(20%FB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P27蛋白表达;全反式维甲酸明显抑制胎牛血清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DNA合成.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具有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作用,其机制与促进P27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P27蛋白 细胞周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氨酸-精氨酸蛋白激酶2(SRPK2)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相关。方法通过皮尔森相关分析探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前列腺癌和SRPK2的相关基因集,并进一步将SRPK2相关基因集导入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检索工具(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在线分析网站,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提取与SRPK2相关联蛋白子网络;将上述分析所得基因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集分析出与SRPK2潜在相关的通路,运用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SEA)富集分析探索SRPK2所激活和抑制的相关通路;构建SRPK2敲低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分为空白载体组(DU145-KO-NC)和敲低组(DU145-KO-SRPK2),通过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有2 158个基因在表达量上与SRPK2呈正相关,779个基因与SRPK2呈负相关;通过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在线分析,SRPK2与SF3B1、SRSF10、PRPF40A、PRPF4B、DDX46、BCLAF1、NUDT21、CLASRP等基因除了在表达量上存在统计学相关,在蛋白层面上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对2 937个与SRPK2相关的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显示SRPK2细胞周期相关通路相关,如有丝分裂纺锤(Mitotic Spindle),G2~M期检查点(G2~M Checkpoint),E2F靶点(E2F Targets),Myc-V1靶点(Myc-V1 Targets)通路。KEGG数据集表明与SRPK2潜在相关的通路有细胞周期(Cell Cycle)、核糖体(Ribosome)、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凋亡(Apoptosis)等。通过进一步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RPK2同样在前列腺癌中激活细胞周期相关通路,如有丝分裂纺锤体(Mitotic Spindle),G2~M期检查点(G2~M Checkpoint),E2F靶点(E2F Targets)(NES>0)。为了进一步验证SRPK2细胞周期的影响,成功构建SRPK2敲低的DU145细胞株,结果提示敲低SRPK2基因后,敲低组的S期高于空白载体组(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27.053±0.860比33.297±0.883,t=-7.166,P<0.01),而敲低组的增殖(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0.085±0.002比0.344±0.042,t=10.655; P<0.01)、迁移(30 h: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0.929±0.066比0.690±0.057,t=6.101,P<0.01)、侵袭能力(DU145-KO-NC比DU145-KO-SRPK2为81.667±4.163比42.333±7.572,t=5.750,P<0.05)低于空白载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RPK2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从而影响前列腺癌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 细胞周期 生物信息分析 肿瘤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Aurora激酶A(AURKA)及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存在和频率及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法检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5年间顺序收治的19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增殖相关基因CCND1、AURKA、FGFR2多态,用χ2检验及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评估3种基因SNP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明确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相关的SNP。结果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CCND1基因G870A位点GG、AG、AA基因型在乳腺癌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8.8%(36/192),52.1%(100/192),29.2%(56/192)。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8%和55.2%。AURKA基因TT、TA、AA基因型在乳腺癌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6%(76/192)、40.6%(78/192)、19.8%(38/192)。T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9%和40.1%。FGFR2基因SNP位点rs2981582 CC、CT、TT基因型在乳腺癌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0%(48/192),59.4%(114/192),15.6%(30/192)。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7%和45.3%。CCND1 SNP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无明显相关(χ2=3.882、0.051、4.006、1.311、0.693、2.035,P>0.05);AURKA SNP与直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χ2=0.586、6.402、8.251,P<0.05),FGFR2 SNP与淋巴结转移、ER、PR、Her-2相关(χ2=7.586、6.466、7.631、6.752,P<0.05)。AURKA及FGFR2 SNP与乳腺癌预后明显相关(χ2=9.493、7.017,P<0.05),携带AURKA TT基因型患者预后较差,OR值为3.007(95%CI=1.477~6.12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TT或TA基因型患者预后较差,OR值为2.385(95%CI=1.267~4.4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FGFR2 TT基因型患者预后较差,OR值为4.00(95%CI=1.388~11.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URKA TT/TA、FGFR2 TT可能是乳腺癌预后不良基因型,AURKA及FGFR2 SNPs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病理参数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细胞周期阻断与细胞周期蛋白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水平。结果姜黄素0—10mg/L作用24h可将K562细胞和HL-60细胞阻滞于G0/G1期,该期细胞比例增加;阻断细胞从S期向G2/M期转化,G2/M期细胞比例减少;姜黄素作用24h减少K562细胞和HL-60细胞CyclinD1、CyclinB1蛋白水平,但几乎不影响K562细胞和HL-60细胞CyclinA的蛋白水平。结论姜黄素扰乱K562细胞和HL-60细胞细胞周期进程与CyclinD1和CyclinB1蛋白水平减少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姜黄素 细胞周期阻断 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 D1 CYCLIN
  • 简介:摘要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其生物学功能在于连接外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纽带,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直接或间接引起Cyclin D1过表达将导致细胞增殖调节机制失控、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导致肿瘤发生、发展;Cyclin D1的编码基因CCND1扩增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Cyclin D1的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其对预后、疗效预测作用,以及有关治疗靶点研究进展,并对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 标签: 细胞周期蛋白D1 预后 疗效预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周期通路中的细胞周期蛋白B2(CyclinB2,Ccnb2)在人、大鼠、树鼩不同种属的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人、大鼠、树鼩中CyclinB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yclinB1mRNA在人、大鼠和树鼩的肝癌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均为P<0.05);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在大鼠、树鼩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其余各组织间mRNA表达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yclinB2有可能是影响肝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分子之一。

  • 标签: 细胞周期蛋白B2 跨种属 肝癌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因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检测105例胃癌患者与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Cyclin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结果CyclinD1(A870G)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和GG型,基因型在胃癌组与时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clinD1基因多态与湖北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CyclinD1AA基因型个体惠胃癌的危险增高。

  • 标签: 胃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钙黏蛋白(T-cadherin)的表达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T-cadherin过表达质粒和空载质粒,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cadherin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T-cadherin的表达与蛋白激酶B(PKB,also called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数据分析。结果T-cadherin过表达显著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增加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96 h时,T-cad-OE细胞株的吸光度(A)值(2.45±0.13)低于T-cad-Con细胞株(5.4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3,P<0.01)。24h时,T-cad-OE细胞株G0~G1期比例[(70.52±0.59)%]高于T-cad-Con细胞株[(61.2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35,P<0.01)。T-cad-OE细胞株转移细胞数[(38.00±1.63)个]低于T-cad-Con细胞株[(51.30±2.6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667,P<0.01)。并且T-cadherin过表达还可以降低Akt/mTOR通路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体蛋白(p-mTOR)的表达水平。T-cad-OE细胞株p-Akt和p-mTOR蛋白相对灰度值(0.27±0.05和0.55±0.08)低于T-cad-Con细胞株(1.01±0.16和1.0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29、0.355,P<0.01)。结论T-cadherin的过表达可能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周期和转移。

  • 标签: 膀胱癌 T-钙黏蛋白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增殖 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