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转化医学是现今医学研究热门范围,通过临床医疗成果的使用产出做为导向,有利于冲破基础科研和临床实践间的阻碍,补救实验室研究与药物开发间的障碍。本文讨论了脑卒中转化医学的发展走向与面临的机遇,并且指出了改善转化医学研究策略,加速推进缺血脑卒中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 标签: 缺血性 脑卒中 转化医学
  • 简介:摘要探究早期高压氧对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营养脑细胞、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药物控制下及手术治疗渡过危险期后再给予高压氧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明显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在缺血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可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提高,可把其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5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同时加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仅用阿司匹林、依达拉奉,未用丁苯酞,观察治疗后14天,28天及2月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14天,1月及2月NIHSS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能力评分(Modified)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安全性好。

  • 标签: 丁苯酞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的100名急性缺血脑卒患者,随机分配50例为实验组,剩余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的用药方案,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显效率为46%,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8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具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患者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焦虑/抑郁是缺血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采用焦虑/抑郁情绪(HAD)测定表,对126例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心理状况,采取护理措施,提高病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康复锻炼是降低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焦虑/抑郁 护理
  • 简介:脑卒中是众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致残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10年缺血脑卒中研究所涉及的与代谢组学相关的主要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在脑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以代谢组学研究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角度综述了缺血脑卒中研究的近况。

  • 标签: 代谢组学 缺血性脑卒中 内源性代谢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缺血脑卒中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巩固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健康管理,观察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QOL量表评分为(74.57±6.81)分,对照组SS-QOL量表评分为(52.34±4.5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显著改善缺血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健康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炎症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CRP与缺血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缺血脑卒中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价中的敏感指标,可作为缺血脑卒中发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监控指标,临床中应对CRP增高者加强监测,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 标签: C反应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关系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此病的发病率较高,并逐年呈升高趋势,一旦发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应用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本文浅谈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疗效。

  • 标签: 中西医 结合 治疗 脑卒中
  • 简介:(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盐城224400)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加以瑞舒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比较治疗前与治疗8个月后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观察组IMT及斑块面积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洛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巴曲酶在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9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62.22%,91.11%,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把巴曲酶应用在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巴曲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缺血肠病是指结肠和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肠道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肠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可是因为其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因此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特异性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有完整资料的从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60例和血塞通对照组60例。用NIHSS评分比较丹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别,对比其总体有效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丹红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用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且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与68%,相比较而言,丹红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更高垆(0.05),丹红治疗组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受到影响更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用药安全性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血塞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活动中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方案的应用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病例所选择日期为2013年12月~2014年10月,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无明显性差异,因此,具有对比性意义,且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方案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性治疗方案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活动中,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疾病病症,因此,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人尿激肽原酶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 观察组 对照组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狭窄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致死、致残率高。急性期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病人的预后非常关键。急性脑梗塞表现为脑低灌注,平扫CT常常显示不清、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病人治疗;CT灌注成像准确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且能区分显示不可逆性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的显示为早期溶栓及治疗前后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CTA能明确显示引起脑梗塞的责任血管,对动脉的狭窄率及斑块性质的测定进行定量分析,指导临床针对性溶栓。脑灌注与CTA的联合运用能综合诊断早期梗塞及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CTP,CTA,缺血半暗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降纤维酶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3个月,观察组病死率为7.1%,对照组病死率为21.42%;组间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降纤酶治疗脑卒中,并通过连续给药方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栓塞现象,提高治疗有效率,对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药物。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降纤酶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救治影响。方法对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规范院前自救指导、现场救治、合理用药、病情监测、安全转运等急救流程。结果本组76例患者成功转运回医院治疗。结论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救治是有效和切实可行的。规范和较为完善的院前救治措施是降低急性脑卒中院前死亡率、提高进一步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缺血脑卒中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病人,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急性缺血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