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cord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SCII)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脊柱外科发生的6例SCII临床资料,年龄56~78(63±3.5)岁,6例均于术后2h内出现SCII,收集资料并对病史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客观分析。结果6例脊髓减压术后1~2h脊髓功能呈进行性丧失,发生SCII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甲泼尼松龙、脱水、营养神经类药物使用后脊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4~24天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好发于中老年颈胸段,损伤程度可能与脊髓生理解剖特点、脊髓压迫程度、范围、时间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相关。其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缺一不可。SCII发生后甲泼尼松龙的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疾病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灯盏花素(erigeronbreviscapu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灯盏花素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缺血6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ALT、AST、TNF-α含量显著增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灯盏花素组血清中ALT、AST、TNF-α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但SOD活性及bcl-2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灯盏花素组肝脏炎症反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灯盏花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SOD活性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灯盏花素 缺血再灌注 肝脏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三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在阻断入肝血流前吸入2%七氟醚30min.分别测定各组肝缺血60min再灌注2、4、8h后血清AST、ALT活性和肝组织SOD、MDA、MPO活性.结果与N组相比.IR组和S组血清AST、ALT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MPO活性升高(P<0.01).S组与IR组相比,S组血清AST、ALT水平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MPO活性降低(P<0.05).结论2%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与氧自由基清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 标签: 七氟醚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 简介: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皮瓣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血管扩张药物、核因子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及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 标签: 肌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系或多系的血细胞减少,患者可以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临床表现,骨髓可表现为血细胞生成的质和量异常,出现病态造血,但是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互并发的病例较少,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样缺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未见文献报道。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简介:目的:紫杉醇是新一代化疗药物,已经被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其主要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而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HUS)很少见诸报道。我们诊治了1例经过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联合化疗后出现HUS的患者,并获得成功。方法:一位54岁女性肺癌术后患者,紫杉醇脂质体和顺铂联合化疗后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并经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明确后经过血浆置换等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结论:紫杉醇脂质体相关性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并发症,临床医生对于该病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时鉴别诊断和正确治疗。

  • 标签: 溶血性尿毒症性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杉醇脂质体
  • 简介:目的: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索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宫颈癌并于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患者104例,随机平均分为甲醛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前组给予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局部治疗,后者给予思密达(3g)、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8万单位)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甲醛组共治愈患者24例(46.2%),显效21例(40.4%),好转4例(7.7%),无效3例(5.7%),总有效率94.3%,未发现直肠溃疡和穿孔;对照组共治愈患者18例(34.6%),显效17例(32.7%),好转6例(11.5%),无效11例(21.2%),总有效率78.8%,甲醛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84,P〈0.01)。结论: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稀释液是治疗宫颈癌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4%甲醛溶液 宫颈癌 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