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往一些作为材林所培育的郊区以及农林区都进入到了城市,而要想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就有必要将这些部分建设成风景林,而本文主要对苏南森林群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风景林改造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 标签: 苏南森林群落 风景林 改造技术
  • 简介:阶段性认识温泉小镇的建设过程,同时强调历时性研究视角,类比于生物群落,从结构与功能方面来认识温泉小镇。研究了小镇一词的哲学含义,给出了温泉小镇的阶段划分,最后总结指出温泉小镇各成员间应互赢互利,和睦共处,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 标签: 温泉小镇 生物群落 认知步履 旅游发展
  • 简介:为了判断陡河水体的营养状态,为水体修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浮游生物定量方法对陡河水库水体中浮游植物群种类、数量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7个门,45种以上,是绿藻+硅藻型的群落结构类型,并有比较稳定的隐藻、金藻和蓝藻种类,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在100万个/L以上.综合来看,陡河水库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 标签: 陡河水库 地表水源地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 简介:于2016年11月对长沙湾附近海域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群以及生态学指数的研究;此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15种,隶属于3门47属,其中硅藻35属91种,占79.13%,甲藻11属19种,占19.13%,此外还鉴定出金藻.在调查期间,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变化范围为(893.8-6453.3)×103个/m3,平均数量为2572.9×103个/m3,长沙湾海域靠近内陆侧的浮游植物个体数量远低于离岸较远的海域;各优势种优势度相差不大,中肋骨条藻为第一优势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物种分布相对均匀.

  • 标签: 长沙湾 海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 简介:以青藏高原“黑土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0-2011年度“黑土滩”T1、T2样地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土滩”样地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rtsGriseb.)、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和鲜重都呈下降的趋势,H、E和P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年度,T1样地的垂穗披碱草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和重要值分别较2010年显著降低了2.61倍、1.21倍和2.06倍(P〈0.05),H、E和P分别较2010年增加了43.22%、47.77%和19.33%,垂稳披碱草、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和总鲜重分别较2010年下降了51.38%、10%、26.21%和12.16%。以上结果表明,短期围栏封育并不能显著改善“黑土滩”的群落结构,优良牧草并未显著增加。

  • 标签: “黑土滩”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 简介: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手段,是让教于学、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策略之一,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 标签: 思维导图 学习手段 群落的主要类型
  • 简介: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8月,对设置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增温和氮素添加交互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增温与氮素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植物群落和物种盖度、高度、密度、频度和多样性。旨在为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盖度,仅冷蒿物种的盖度在施氮肥和增温间有显著性差异;增温施氮肥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的盖度。施氮肥显著降低无芒隐子草物种平均高度,而增温和增温施氮肥交互作用对蒙古葱物种的平均高度有显著性差异。增温和施氮肥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物种的密度。施氮肥显著降低冷蒿频度(P〈0.05);增温和施氮肥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频度(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增温 施氮肥 植物群落
  • 简介:摘要园林绿化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以及文明建设的重要步骤,正在适应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得到改善。当今社会对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关注,以及各领域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重视,必将推动园林植物群落在城市建设中的发展。正确处理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不同环节有利于其发挥生态效益,为城市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证。本文就对园林工程的植物群落及其设计进行阐述,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 标签: 园林 植物群落 设计
  • 简介:城市的快速发展降低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城市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极端化和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等.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系统地评价城市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从而为城市生态服务的恢复和优化提供科学指导,从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城市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关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从机理、多因子综合、长期监测和应用研究四个方面提出了本领域研究在现阶段受到的制约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标签: 城市土壤动物群落 多样性 时空分布 全球变化 土壤污染
  • 简介:摘要本文对短萼仪花群落的多样性特点、群落结构以及土壤肥力状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设置400m2的样方样方共计8个,其中4个样方分布于山坡大树周围,另外4个于沟谷林中连片分布。在对样方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共记录了142种维管植物,隶属于103属68科。相比于散生树丛群落来说,沟谷片生林样方Shannon指数明显较高,山坡散生树丛样方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高于沟谷林群落,共达到0.41的相似性指数。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类群落的短萼仪花种群均缺乏幼树和小苗,种群呈衰退型结构。现有短萼仪花群落与邻近灌草丛群落之间有着相近的土壤肥力。

  • 标签: 群落多样性 短萼仪花 研究
  • 简介:2014年和2015年夏季(8月)在济南市区及周边县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个采样点,野外调查济南地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13种,其中2014年6门89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17×10~6cells/L;2015年游植物共6门85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83×10~6cells/L。2014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4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7,2015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3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0。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pH和电导率分别是2014和2015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济南地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 标签: 济南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 简介:本研究于2014年丰水期(5月)和枯水期(11月)调查了济南地区不同类型水域(泉水、水库、城镇河道、河流和南部山区等)丰、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济南地区丰水期鉴定出浮游动物优势种5种、指示种16种;枯水期鉴定出浮游动物优势种1种,指示种3种。丰水期和枯水期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47和1.75。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和溶解氧分别是影响丰、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综合评价表明:济南地区水生态呈中度污染。

  • 标签: 济南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 简介:为明确库滨带典型植物群落矿化特征,探究植物化学性质与土壤氮矿化的关系,选取丹江口水库库滨带的苘麻和蛇床群丛。试验采取单一叶处理、单一根处理和根+叶混合等9种处理,分别测定第1、3、7、14、21、31、41、51和61d的土壤氮矿化量,系统分析添加植物后土壤氮矿化特征。结果表明:1)添加植物后,土壤氮矿化可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1-7d)各处理矿化量均减小,中期(7-41d)各处理矿化量都有所增加,幅度变化较大,后期(41-61d)基本保持平衡,所有处理的土壤矿化量均小于对照(CK)的79.53mg/kg,单一处理中,苘麻叶(QL)矿化量最高,达到71.62mg/kg,混合处理最高为苘麻叶+蛇床根(QL+SR)26.43mg/kg;2)添加植物后,土壤微生物的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QL〉4个混合处理〉另外3个单一处理;3)整个试验期间,土壤氮矿化量与植物全碳和全氮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全氮质量分数对土壤有机氮矿化影响最明显,重要程度为全氮〉C:N〉纤维素〉L:N〉多元酚;4)所有混合处理中,实测氮素矿化量均显著小于预测值(P〈0.01)。说明添加苘麻和蛇床后,土壤氮矿化表现为抑制作用,根茎混合处理没有激发效应。该研究为区域植被生态恢复、水土保持与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氮矿化 植物化学性质 净氮矿化量 丹江口水库
  • 简介:于2014年7月,在小兴凯湖布设12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测定的湖水理化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7月在小兴凯湖中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30属36种;主要为绿藻门,其占全部种类的47.2%;主要优势种为坚实微囊藻(Anabaenafirm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min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和杆裂丝藻(Stichococcusbacillaris);浮游植物丰度为7.56×10~5~1.03×10~7ind./L,平均丰度为(3.27±0.95)×106ind./L;12个采样点可以被划分为3组,其对应的3个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小兴凯湖水体中平均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1mg/L和0.76mg/L,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连接北部湖区的灌渠是小兴凯湖水体外源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北部湖区水体中的营养盐(总磷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南部湖区(p〈0.01);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体pH、总氮含量、水深和透明度。

  • 标签: 浮游植物 小兴凯湖 水环境因素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对黔西北喀斯特山区原生林、次生林和灌木林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累积数量、成分特点和月动态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年凋落物累积量依次为5.320×10^3kg·hm^-2、4.149×10^3kg·hm^-2和3.733×10^3kg·hm^-2;凋落叶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最高,均为80%以上;凋落枝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次之;凋落花果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最低。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量12个月动态变化为11—12月出现最高值,其中原生林在11月到达最高值,次生林和灌木林均在12月份达到最高值。

  • 标签: 黔西北 喀斯特 凋落物 动态
  • 简介:选择榆中-兰州-永登(线路1)、兰州-皋兰-白银(线路2)、兰州-中川-景泰(线路3)三条调查路线,采用线路调查与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地区的植物优势种组成、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内共有植物187种,分属48个科,124个属,其中乔木38种,灌木40种,草本107种;优势科为菊科、豆科、蔷薇科、禾本科,所属的植物种占调查范围内所有种的15.14%、11.35%、11.35%、10.81%;柽柳、柠条、红砂、白榆、束伞亚菊、冰草、滩地韭、长芒草、阿尔泰狗哇花、蝎虎霸王、莳萝蒿在三条线路中均出现,并且重要值均较高;各条线路中植物群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演替,而群落更新不明显;调查区内植被类型可划分为9种类型,即4种天然植被类型和5种人工植被类型;三条线路中,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均大于乔灌层,线路2的Margalef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低于线路1和线路3,而生态优势度高于线路1和线路3。

  • 标签: 黄土丘陵区 兰州 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 简介:采用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和生态位计算方法,对闽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楠群落中乔木层物种有37种,灌木层65种,草本层及层间植物20种;乔木层中闽楠的重要值最大,为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具有最大生态位宽度;乔木层主要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一致性。

  • 标签: 闽楠 物种多样性 重要值 生态位
  • 简介: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加深。人们对绿色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观赏性、艺术性也在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园林植物群落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求更好地推动植物群落在园林中的运用。

  • 标签: 园林植物群落 设计问题 建议措施
  • 简介:2010年4月-2011年1月期间,在高潮位和中潮位下,分别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排水区和非排水区的5个断面进行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15种河口桡足类,包括剑水蚤3种、哲水蚤5种和猛水蚤7种;第一优势种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dorrii),第二优势种为四刺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tetraspina);研究区河口桡足类的平均丰度为15.3ind./L,平均生物量为0.214mg/L,主要分布在排水区的S3和S2采样断面。在春季采样日,滩涂水中的NO2—N和PO4—P营养盐通过浮游植物生物量影响桡足类群落,浮游植物生物量是河口桡足类丰度发展的决策因子和桡足类生物量波动的限制因子;在夏季采样日,水中的高浓度NH4—N通过NO2—N含量损害桡足类,成为桡足类丰度变化的限制因子;温排水通过减少海水溶解氧含量间接影响桡足类生长,成为桡足类生物量变化的限制因子;在秋季采样日,水中的SiO3—Si含量是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的决策因子。

  • 标签: 滩涂 河口桡足类 丰度 生物量 通径分析 杭州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