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密度低温缺氧复氧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CF)对心肌细胞损伤和细胞间偶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CF,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n=12):密度0.5×105个/ml组(T0.5组)、密度为1.0×105个/ml组(T1.0组)和密度为2.0×105个/ml组(T2.0组)。3组置于缺氧装置中,以5 L/min的速度持续吹入95%N2+5%CO2 15 min进行缺氧处理,然后置入4 ℃冰箱培养1 h进行低温处理;培养完成后,置于37 ℃、含95%空气+5%CO2培养箱中复氧4 h。上述处理结束后,3组分别与相同密度(1.0×105个/ml)的心肌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间接共培养16 h,心肌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下层,RCF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上层。共培养结束后,收集心肌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及磷酸化Cx43(p-Cx43)的表达。结果与T0.5组相比,T1.0组和T2.0组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Cx43、p-Cx43及Cx4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T1.0组相比,T2.0组心肌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Cx43和p-Cx43表达水平降低(P<0.01),心肌细胞Cx4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缺氧复氧RCF在一定范围内呈密度依赖性地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x43的表达,降低Cx43的活性有关。

  • 标签: 低温,人工 低氧 成纤维细胞 肌细胞,心脏 连接蛋白类4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芪甲苷组(ASⅣ 100 μmol/L)、AngⅡ组(AngⅡ 1 μmol/L)以及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实验组(AngⅡ1 μmol/L+ASⅣ 25 μmol/L组、AngⅡ1 μmol/L+ASⅣ50 μmol /L组、Ang Ⅱ1 μmol/L+ASⅣ100 μmol/L组),共6组,培养24 h。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8(CCK8)检测心肌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染色检测心房利钠肽(ANP)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B)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AngⅡ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9c2心肌细胞活力,ASⅣ能抑制AngⅡ刺激的H9c2心肌细胞活力并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显示,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ANP mRNA及ANP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浓度ASⅣ干预能够逆转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面积增大,也能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AngⅡ诱导的ANP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3)与对照组相比,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和自噬标记物LC3II/I的表达,均明显升高,ASⅣ可以抑制AngⅡ刺激的H9c2心肌细胞LC3II/I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ASⅣ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它的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自噬有关。

  • 标签: 黄芪甲苷 血管紧张素Ⅱ 自噬 心肌细胞肥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成肌细胞外泌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经体外培养成肌分化,提取成肌细胞外泌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诱导其向骨骼肌分化,检测成肌分化以及各生长因子分泌变化。结果通过酶消化分离、差速贴壁提取的肌卫星细胞,Pax7表达阳性,增殖、分化后Myogenin、Desmin及Myosin表达阳性,Desmin流式细胞鉴定阳性率为94. 5%。超速离心法提取到圆形或椭圆形的成肌细胞外泌体,外形呈杯状,磷钨酸负染;WB检测CD9、CD63、CD81及TSG101表达阳性。GFP标记的外泌体可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摄取。外泌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孵育,3 d后Myogenin表达阳性,6 d后Desmin与Myosin表达阳性。ELASA检测细胞上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Ⅰ)、肝细胞生长因子(hep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成肌细胞外泌体在体外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分化,刺激各种生长因子分泌可能是外泌体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之一。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成肌细胞 骨骼肌 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鹅掌楸苷对急性期心肌梗死(心梗)大鼠心肌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的相关因子与机制。方法2019年1-12月选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00±10)g,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鹅掌楸组各10只。鹅掌楸苷组大鼠造模前5 d至术后3 d予以鹅掌楸苷溶液(10 ml/kg)灌胃1次/d,心梗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1次/d。术后取静脉血检测3组大鼠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术后3 d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处死大鼠后取心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提取心肌组织总蛋白检测相关凋亡因子(caspase3、BAX、BCL-2)的变化。分别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进行组织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转录活性检测。结果术后2 h,鹅掌楸苷组较心梗组大鼠肌钙蛋白T降低,(1.74±0.63)μg/L比(3.54±1.60)μg/L(t=2.69,P<0.05)。心脏超声显示鹅掌楸苷组与心梗组大鼠比较,射血分数较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低(均P<0.05)。病理染色显示心梗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破坏严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TUNEL半定量结果显示,给予鹅掌楸苷治疗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56.66±2.414)下降,与心梗组(76.55±1.843)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1)。心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高于鹅掌楸苷组(P<0.05)。鹅掌楸苷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较心梗组降低(P<0.05),mRNA的转录活性也较心梗组低(P<0.05)。结论鹅掌楸苷可能通过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进而对大鼠心梗后的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鹅掌楸苷 细胞凋亡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pelin-13对高铁环境中骨骼肌细胞C2C12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2C12细胞培养在改良Eagle培养基(DMEM)中,实验分为对照组、柠檬酸铁胺(FAC)组、Apelin-13组、Apelin-13+FAC组、铁死亡诱导剂RSL3组和Apelin-13+FAC+RSL3组。细胞活力采用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总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浓度,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GSH)水平,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透射电镜检测C2C12细胞超微结构。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血红素加氧酶(HO)-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FAC组比较,FAC+Apelin-13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光密度值0.52±0.06比0.28±0.04,t=7.837、P=0.007),细胞中GSH的浓度显著增加[(2.41±0.35)μmol/g Pro比(0.91±0.12)μmol/g Pro,t=9.778,P=0.003],细胞中ROS[(22.06±5.79)a.u./mg Pro比(52.71±7.28)a.u./mg Pro,t=8.064,P=0.006]、MDA[(4.63±0.51)mmol/mg Pro比(9.11±0.84)mmol/mg Pro,t=8.642,P=0.006]、总铁离子[(1.53±0.24)μmol/g Pro比(3.17±0.55)μmol/g Pro,t=6.135、P=0.013]和二价铁离子[(0.75±0.08)μmol/g Pro比(1.94±0.36)μmol/g Pro,t=5.068、P=0.027]的水平降低,细胞内铁沉积明显减少。对照组和Apelin-13组线粒体结构清晰,形态正常;FAC组细胞内线粒体出现膜密度增加,膜皱缩及破裂,线粒体内部存在空泡变性,出现明显线粒体损伤,符合铁死亡的形态学特征;与FAC组比较,FAC+Apelin-13组内线粒体损伤情况明显改善。与FAC+Apelin-13组比较,FAC+Apelin-13+RSL3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光密度值0.23±0.04比0.48±0.06,t=7.642、P=0.007)。与FAC组比较,FAC+Apelin-13组细胞中GPX-4(相对表达水平0.96±0.14比0.31±0.07,t=7.712、P=0.008)和FTH-1(相对表达水平0.57±0.08比0.27±0.05,t=6.944、P=0.01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Nrf-2在C2C12细胞核中的表达(相对表达水平0.42±0.04比0.19±0.05,t=7.114、P=0.008)及Nrf-2在细胞核中表达与Nrf-2总蛋白表达水平的百分比[(58.36±5.24)%比(36.58±5.32)%,t=5.858、P=0.015]以及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表达水平0.49±0.07比0.28±0.05,t=6.472、P=0.012)均显著升高。结论Apelin-13抑制了高铁环境诱导的C2C12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涉及到Nrf-2/HO-1信号通路。

  • 标签: 肌疾病 铁超负荷 肌少症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否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基因表达影响高磷诱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方法采用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AR是否与IL-1β启动子的雄激素受体元件(androgen receptor element,ARE)序列结合,通过荧光素酶分析实验检测AR是否调控IL-1β基因表达。基因沉默THP-1细胞的AR,用携带载体或shRNA的慢病毒转染THP-1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出带荧光标记的阳性转染细胞THP-1ARsc(对照组)和THP-1ARsi(沉默单核细胞AR),Western印迹法检测THP-1ARsc、THP-1ARsi细胞的AR表达水平,通过佛波酯(50 ng/ml)诱导获得巨噬细胞MФARsc(对照组)或MФARsi(沉默巨噬细胞A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ФARsc或MФARsi条件培养基的IL-1β表达水平。用MФARsc或MФARsi的条件培养基加入磷酸盐(磷酸二氢钠,终浓度2.5 mmol/L)后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进行培养,茜素红S染色分析HASMC的钙化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成骨细胞标志物RUNX2和HASMC标志物SM22α的表达水平;中和实验分析IL-1β介导巨噬细胞AR对HASMC钙化的影响。结果AR与IL-1β启动子的ARE序列结合并调控IL-1β基因表达。与MФARsc细胞比较,MФARsi细胞条件培养基的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MФARsc条件培养基比较,MФARsi条件培养基HASMC钙沉积显著减少,RUNX2蛋白表达下降而SM22α蛋白表达增多(均P<0.05);MФARsi条件培养基+IgG抗体组较MФARsc条件培养基+IgG抗体组HASMC钙化显著抑制,MФARsc条件培养基+IL-1β抗体组较MФARsc条件培养基+IgG抗体组HASMC钙化显著抑制,而MФARsi条件培养基+IgG抗体组和MФARsi条件培养基+IL-1β抗体组均较MФARsc条件培养基+IL-1β抗体组HASMC钙化抑制程度更大(均P<0.05)。结论巨噬细胞AR通过与IL-1β启动子内的ARE序列结合调控IL-1β的表达,IL-1β介导巨噬细胞AR对高磷诱发HASMC钙化的影响。

  • 标签: 受体,雄激素 巨噬细胞 肌细胞,平滑肌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铁死亡在高脂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高脂高糖-缺氧复氧组(HFHG+H/R组)和Ferrostatin-1+高脂高糖-缺氧复氧组(Fer-1+HFHG+H/R组)。采用高脂高糖处理12 h,随后缺氧4 h,复氧2 h的方法制备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Fer-1+HFHG+H/R组在高脂高糖处理同时加入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终浓度10 μmol/L。于复氧2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上清液LDH活性,荧光探针DCFH-DA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HFHG+H/R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ROS活性、ACSL4和NCOA4表达水平升高(P<0.05),GPX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FHG+H/R组比较,Fer-1+HFHG+H/R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活性、ROS活性、ACSL4和NCOA4表达水平降低(P<0.05),GPX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死亡参与了高脂高糖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过程。

  • 标签: 高脂血症 糖尿病 肌细胞,心脏 低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萝卜硫素对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150只大鼠心肌细胞按随机原则分为A、B、C3组, A组为常氧条件下的心肌细胞,  B组在A组基础之上实施缺氧3h复氧3h处理,C组为B组基础之上采用5u mol/L SFN预处理的心肌细胞。统计不同措施处理后的3组心肌细胞SOD、LDH、CK-MB、MDA含量变化情况,统计3组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B组与A组相比细胞LDH、CK-MB、MDA指标水平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下降,心肌凋亡指数显著升高[(20.5±1.3)%VS.(2.3±0.8)%],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萝卜硫素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萝卜硫素对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150只大鼠心肌细胞按随机原则分为A、B、C3组, A组为常氧条件下的心肌细胞,  B组在A组基础之上实施缺氧3h复氧3h处理,C组为B组基础之上采用5u mol/L SFN预处理的心肌细胞。统计不同措施处理后的3组心肌细胞SOD、LDH、CK-MB、MDA含量变化情况,统计3组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B组与A组相比细胞LDH、CK-MB、MDA指标水平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下降,心肌凋亡指数显著升高[(20.5±1.3)%VS.(2.3±0.8)%],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萝卜硫素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40只周龄为6~8周的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DM)组、缬沙坦(DM+Val)组(30 mg·kg-1·d-1)及沙库巴曲缬沙坦(DM+Sac/Val)组(60 mg·kg-1·d-1)。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HE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及细胞形态,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情况,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EBP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RP 78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164±0.048)%]相比,DM组[(2.116±0.305)%]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增多;与DM组相比,DM+Val组[(1.121±0.097)%]和DM+Sac/Val组[(0.513±0.031)%]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均降低;DM+Sac/Val组较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减少,且Bcl-2/Bax降低;与DM组相比,DM+Sac/Val组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增加;与DM组相比,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中CHOP蛋白表达量、GRP 78及CHOP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DM+Sac/Val组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且这一效应优于缬沙坦。

  • 标签: 糖尿病 沙库巴曲缬沙坦 内质网应激 心室肌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右心室肥厚(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VH)和右心室衰竭(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 RVF)是具有致命性的恶性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已经发现,Ca2+处理重塑在RVH和RVF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的两大主要死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和恶性心律失常)为框架,从微观角度详细阐述了在RVH和RVF病理过程中Ca2+的作用及Ca2+稳态的变化,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右心室肥厚 右心室衰竭 钙离子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后心功能改善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相关性,进而揭示CSWT改善IHD患者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IHD患者20例,行内科标准治疗及CSWT,1个月内完成9次CSWT。治疗前,采用超声心动图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MPI)识别存活心肌,定位缺血节段;治疗中,实时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和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SDF-1和EPCs。患者于治疗后1和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GLS和MPI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记录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硝酸甘油用量,观察SDF-1、EPCs指标变化,分析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与SDF-1、EPCs的相关性。结果20例IHD患者共43个缺血治疗节段接受了9次CSWT,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和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MLHFQ评分和硝酸酯类用量均降低,SAQ评分、SF-36评分和6MWD均提高(均为P<0.05);治疗节段GLS绝对值增加,MPI局部灌注改善(均为P<0.05);SDF-1和EPCs指标呈增高趋势(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SDF-1(r=-0.56,P=0.00)和EPCs(r=-0.26,P=0.04)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SDF-1与EPCs无相关性(r=0.06,P=0.62)。结论CSWT通过促进I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提高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SDF-1与EPCs升高与心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 标签: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心肌缺血 心肌灌注 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蛋白-1(Fibulin-1)在高磷诱导的大鼠平滑肌细胞衰老相关钙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自10只6~8周的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提取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磷酸盐(2.5 mmol/L Pi)刺激大鼠平滑肌细胞钙化作为应激性衰老相关钙化模型。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评估细胞衰老。通过茜素红染色和细胞钙含量测定判断细胞钙化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细胞在衰老相关钙化过程中发生表型转化的指标和Fibulin-1表达水平。使用siRNA敲低原代大鼠平滑肌细胞中Fibulin-1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smad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ibulin-1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指标的影响。用重组Fibulin-1培养,并同时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抑制剂A83-01和Psmad3抑制剂SIS3,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细胞衰老和钙化指标。结果在磷酸盐刺激大鼠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应激性衰老模型中,Fibulin-1的表达上调(t=11.20,P<0.01),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标志物MHC、SM22α表达下调(t值分别为7.97、10.27,均P<0.01),成骨表型标志物OPN、Bmp2和衰老标志物P53的表达上调(t值分别为4.80、9.56、14.07,均P<0.01)。Fibulin-1敲低后改善了细胞衰老程度和钙沉积(t=12.90,P<0.05)、降低了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蛋白OPN、Bmp2和衰老蛋白P53的表达(t值分别为5.92、10.15、8.28,P<0.05或P<0.01),同时TGF-β/信号转导蛋白(Smad3)及Psmad3表达被抑制(t值分别为12.90、7.46,均P<0.01)。加入TGF-β/Smad3通路抑制剂后,重组Fibulin-1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蛋白OPN、SM22α和衰老标志蛋白表达P53的促进作用减弱(t值分别为4.52、9.82、3.85,P<0.01或P<0.05)。结论Fibulin-1可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衰老相关钙化。

  • 标签: 腓骨蛋白-1 肌细胞,平滑肌 血管钙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PKC)对低氧诱导的小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Dynal MPC-1磁分离器分离含铁粉的远端肺小动脉,原代培养并鉴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PKC激动剂(PMA)、PKCα抑制剂(safingol)、PKCβⅠ抑制剂(Go6976)、PKCβⅡ抑制剂(LY333531)分别干预细胞。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cPKC亚型蛋白表达变化以及ERK1/2、Akt磷酸化水平变化。应用PKCα、PKCβ的慢病毒载体,通过病毒转染技术特异性敲减目标基因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低氧诱导小鼠PASMC中cPKC亚型蛋白表达变化,以及ERK1/2、Akt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采用Brdu法,检测到用safingol、Go6976、LY333531分别抑制cPKCα、βⅠ和βⅡ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与低氧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35±0.26)% vs(11.28±0.43)%,(3.76±0.25)% vs(7.98±0.28)%和(4.12±0.46)% vs(7.78±0.53)%;且PMA在常氧条件下可显著促进PASMC的增殖能力,与常氧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9.65±0.47)% vs(6.34±0.52)%,(9.34±0.38)% vs(5.42±0.21)%和(7.78±0.53)% vs(4.12±0.46)%;此外经过PKCα、PKCβ的慢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后,也发现低氧转染组的PASMC增殖能力较空载对照组显著下降,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58±0.54)% vs(5.97±0.63)%。用safingol、Go6976、LY333531分别抑制cPKCα、βⅠ和βⅡ表达后,低氧诱导的PASMC中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使用safingol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56±0.07 vs 1.08±0.13和0.49±0.04 vs 0.97±0.08,使用Go6976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41±0.09 vs 0.79±0.10和0.48±0.09 vs 0.82±0.16,使用LY333531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42±0.03 vs 0.87±0.06和0.34±0.07 vs 0.78±0.05;PMA可使常氧条件下PASMC中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增高,分别为1.25±0.12 vs 0.41±0.07和0.98±0.06 vs 0.37±0.08;利用病毒转染技术对cPKCα、β的表达进行特异性敲底,发现在低氧条件下,转染细胞后均可使细胞中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其磷酸化水平为0.29±0.06 vs 0.76±0.05,而Akt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激动剂及抑制剂干预或病毒转染可使PASMC中cPKCα、βⅠ和βⅡ表达下降,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小鼠远端PASMC异常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PKCα、βⅠ和βⅡ蛋白表达上调有关。低氧可能通过上调cPKCα、βⅠ和βⅡ的蛋白表达,使得ERK1/2磷酸化水平增高,最终引起小鼠远端PASMC的异常增殖,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增殖 低氧 蛋白激酶C
  • 简介:摘要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其中以主动脉扩张及夹层形成为主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对MFS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缺乏针对MFS的特异性治疗,仍局限于对症治疗。鉴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可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钙化等加速夹层/动脉瘤形成,该文对其与MFS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MFS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 标签: 马凡综合征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 作者: 周雯静 唐锟 徐鹏 喻田 王海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遵义 563000,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手术麻醉科,重庆 400038,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遵义 563000,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遵义 5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活性氧(ROS)在缺氧后处理激活大鼠心肌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原代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n=20):正常组(N)、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后处理组(HPO组)及HPO+ROS清除剂组(HPO+MPG)。采用缺氧45 min复氧6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HPO组缺氧45 min后,行3个循环的氧合5 min-缺氧5 min处理,再复氧60 min;HPO+MPG组缺氧35 min时加入ROS清除剂N-(2-硫基丙酰)-甘氨酸(终浓度2 mmol/L)继续缺氧处理10 min,余同HPO组。于复氧末,检测心肌细胞内Ca2+水平和Nrf2活性,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进行线粒体Flameng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SOD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内Ca2+水平、Nrf2活性和Flameng评分升高,Nrf2、NQO1、SOD1、HO-1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与HR组比较,HPO组心肌细胞内Ca2+水平和Flameng评分降低,Nrf2活性升高,Nrf2、NQO1、SOD1、HO-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HPO组比较,HPO+MPG组心肌细胞内Ca2+水平和Flameng评分升高,Nrf2活性降低,Nrf2、NQO1、SOD1、HO-1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缺氧后处理激活大鼠心肌细胞Nrf2/ARE信号通路的机制可能与ROS有关。

  • 标签: NF-E2相关因子2 反应元件 活性氧 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 缺氧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早期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性小体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 = 8)、脓毒症组(Sepsis组,n = 8)、姜黄素干预组(Cur组,n = 8)。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造模后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24 h后重复给药,Sepsis组注射生理盐水。于6、24、48 h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心肌损伤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取48 h大鼠心肌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伤情况;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1、NLRP3、IL-1β蛋白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内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Cur组6、24、48 h大鼠血浆cTnT水平明显低于Seps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可见Sepsis组心肌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水肿、坏死,而Cur组仅见部分细胞水肿和坏死现象;TUNEL染色可见Cur组心肌细胞凋亡(28.4 ± 2.3)%低于Sepsis组(43.6 ± 3.8)%,P <0.05;Western-blot检测Cur组Cleaved caspase-1、NLRP3、IL-1β蛋白表达低于Sepsis组,高于Sham组,P <0.05。透射电镜下Sham组细胞核膜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Sepsis组细胞核染色质边集、体积固缩,线粒体嵴断裂、空化现象,肌小节部分断裂;Cur组细胞核染色质部分边集,线粒体轻度水肿扩张,形态基本完整。结论姜黄素抑制脓毒症大鼠NLRP3介导的急性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leaved 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引起的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心肌损伤 姜黄素 NLRP3炎性小体 焦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06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心肌细胞Cx 43表达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9C2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IR组、miR-206 mimics组和阴性核苷酸组。使用糖氧剥夺再恢复构建心肌细胞MIR模型并培养,然后分别加入miR-206 mimics和阴性对照核苷酸转染。继续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基上清进行指标测定。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IR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而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miR-206 mimics组与MIR组比较,细胞活力进一步下降,凋亡率又有明显增加(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IR组Cx43、pCx43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ERK1/2/ERK1/2、p-JNK/JNK、p-p38/p38、p-AKT/AKT等相关蛋白比值均明显下降,而P65蛋白和miR-206表达显著增加,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miRNA-206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 Cx43 MAPK
  • 作者: 杨航真 洪一梅 林艳雅 李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急诊科,广州 510080,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莆田 351100,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急诊科,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通过延缓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衰老对腹主动脉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组织贴壁法培养正常人和腹主动脉瘤患者原代VSMC细胞,将细胞分为正常人来源VSMC组(Ctrl-VSMC组)、腹主动脉瘤患者来源VSMC组(AAA-VSMC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体外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组(AngⅡ-VSMC组,100 nmol/L AngⅡ处理正常人来源VSMC 48 h)、NAMPT激动剂P7C3干预后的AngⅡ+P7C3组和AAA+P7C3组(分别在AngⅡ-VSMC组和AAA-VSMC组基础上加入5 μmol/L P7C3)。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VSMC;采用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衰老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21、p16及NAMP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trl-VSMC组相比,AAA-VSMC组和AngⅡ-VSMC组衰老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衰老相关蛋白p21、p16表达量均明显升高〔SA-β-gal染色阳性率:(74.1±4.4)%、(68.6±5.5)%比(36.8±10.3)%,p21/GAPDH:0.61±0.07、0.51±0.03比0.31±0.03,p16/GAPDH:0.77±0.03、0.72±0.06比0.33±0.26,均P<0.01〕,NAMPT表达量均明显降低(NAMPT/GAPDH:0.88±0.07、0.79±0.14比1.29±0.02,均P<0.01)。与AngⅡ-VSMC组相比,AngⅡ+P7C3组衰老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衰老相关蛋白p21、p16表达量均明显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率:(49.1±3.2)%比(68.6±5.5)%,p21/GAPDH:0.35±0.06比0.51±0.03,p16/GAPDH:0.47±0.08比0.72±0.06,均P<0.05〕,NAMPT表达量明显升高(NAMPT/GAPDH:1.15±0.06比0.79±0.14,P<0.01)。与AAA-VSMC组相比,AAA+P7C3组衰老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衰老相关蛋白p21、p16表达量均明显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率:(54.1±6.0)%比(74.1±4.4)%,p21/GAPDH:0.38±0.02比0.61±0.07,p16/GAPDH:0.50±0.13比0.77±0.03,均P<0.05〕,NAMPT表达量明显升高(NAMPT/GAPDH:1.25±0.28比0.88±0.07,P<0.01)。结论P7C3可激动NAMPT,延缓VSMC衰老,进而发挥对腹主动脉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腹主动脉瘤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能否通过miR-208b调控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收集所分泌外泌体与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共培养,然后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iR-208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存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商用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Fe2+的累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和其分泌的外泌体高表达miR-208b,将此类外泌体加入到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共培养时发现,心肌成纤维细胞可以摄入外泌体,从而上调自身miR-208b的表达,进而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存活力和迁移,增强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表达,不过miR-208b的抑制物能显著减弱上述外泌体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同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源性外泌体能进一步增强铁死亡主要指标ROS、MDA和Fe2+的累积,抑制铁死亡关键调控因子GPX4的表达,不过miR-208b的抑制物能明显减弱Erastin和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源性外泌体对铁死亡的影响作用。结论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源性外泌体能通过高表达的miR-208b而调控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表明miR-208b是介导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分子。

  • 标签: 缺氧/复氧 外泌体 心肌细胞 心肌成纤维细胞 miR-208b 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