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肠梗阻X线诊断方法根据患者X线检查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单纯性大肠梗阻X线表现为梗阻以上结肠充气扩张,多以盲肠横径最大。若乙状结肠以下梗阻,一般右半结肠的横径大于左半结肠。少数直肠或乙状结肠梗阻可表现为乙状结肠显著扩张,横径可达10cm以上。若梗阻以上肠曲积液较多,仰卧片上液体聚积于降结肠内,气体聚积于腹前部的横结肠内,故只显示横结肠积气扩张表现。立位片上,可见大肠内有宽大液平面。一般伴有小肠内积气和积液,结肠明显重于小肠。

  • 标签: 大肠梗阻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40层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临床效果,以及哪种方法更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并随机把这120例患者根据检测方法分为3组。其中一组采用40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患者,一组采用超声来诊断肠梗阻患者,另一组采用X线诊断肠梗阻患者。每组患者都为40例。观察这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将所得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对肠梗阻诊断肠梗阻部位的诊断,以及肠梗阻的发生原因等方面的准确率方面,40层螺旋CT,超声组,X线组三者都是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发现,40层螺旋CT在对肠梗阻检测方面更具有敏感性,准确率也比较的高,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40层螺旋CT 超声 X线 诊断 肠梗阻 临床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梗阻临床影像学特点及X线诊断方法我院自2005年至2011年收治新生儿肠梗阻患儿43共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临床症状、X线表现、体征等进行观察,统计病死率,分析病因。结果新生儿肠梗阻43例中,肠梗阻中有十二指肠梗阻6例,占13.95%,小肠梗阻25例,占58.1%,结肠梗阻12例,占27.95%,而十二指肠梗阻多是十二指肠闭锁或是不完全性肠扭转或是肠旋转不良,小肠肠梗阻多是小肠闭锁及胎粪性肠梗阻,结肠梗阻多见于巨结肠,新生儿特发性功能性肠梗阻,且肠梗阻病死率高。结论加强新生儿的护理,提高产科质量,早期诊断新生儿肠梗阻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肠梗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肠梗阻 临床影像学 X线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肠梗阻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回顾分析44例肠梗阻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并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约为86%。结论CT判断肠梗阻的有无及明确梗阻部位、病因、血供情况的了解具有较高准确性。

  • 标签: 肠梗阻 诊断 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手段,研究其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这两年内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我们通过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加之患者具体的病情将这60例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48例患者采用禁食,灌肠以及加强营养等措施1,手术治疗组12例则采用部分切除术和粘连带切断予以治疗。然后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效果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组48例患者中治愈47例,有1例因为感染导致休克,最终死亡;手术组12例患者中治愈9例,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切口裂口,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也出现好转。结论在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问题中,我们建议采用保守治疗,这样有利于减轻肠内的压力,消除肠道水肿现象,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必要的时候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腹部手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CT检查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方法我院68例临床上可疑鼻骨骨折的患者X线平片与CT检查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本组68例鼻骨骨折X线检出骨折阳性43例(63.2%),可疑骨折16例(23.5%),未检出骨折9例(13.2%);CT检出骨折68例(100.0%),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诊断方法对复合骨折的诊断差异最大,X线诊断复合骨折漏诊最多。结论X线诊断鼻骨骨折漏诊率较高,CT检查诊断阳性率高。对于鼻骨骨折患者首选CT检查,可避免因X线鼻骨侧位片显示不清而进行的二次检查,减轻患者的负担。

  • 标签: X 线平片 CT 鼻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X线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2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肺炎性假瘤在X线CT诊断中的表现。结果病灶位于左上肺3例,右肺上叶9例,左下肺7例,右肺下叶3例,中叶4例。术前经CTX线诊断有3例发生在肺门旁,诊断为中央型肺癌肺,2例诊断为结核瘤;1例诊断为错构瘤;2例诊断为球型肺不张,误诊8例,误诊率为30.77%,确诊为肺炎性假瘤的18例,结论肺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影像学特征全面分析,重视追踪检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肠梗阻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即可确诊。

  • 标签: 肠梗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结核的诊断过程中X线平片和螺旋CT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和螺旋CT,对比影像学资料的对比发现X线平片和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螺旋CT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螺旋CT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针对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过程中,X线胸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螺旋CT成像成像更清晰,诊断更明确,可以作为对X线胸片疑似患者的补充检查诊断

  • 标签: 肺结核 X 线平片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CTX线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收治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07例临床CTX线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手段肋骨骨折、肺挫伤、肺不张、血气胸及创伤性湿肺等临床检查符合率。结果X线CT两种检查手段肋骨骨折临床检查符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CT诊断肺挫伤、肺不张、血气胸及创伤性湿肺临床检查符合率均明显优于X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X线诊断肋骨骨折经济、方便、准确率高,能够清晰观察胸廓,但CT诊断肺挫伤、肺不张、血气胸及创伤性湿肺临床符合率较高,两者在临床中可联合应用,以有效降低漏诊率。

  • 标签: CT X线 胸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方面的诊断价值与相关应用。方法对2009年6月到2011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为急性肠梗阻的45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45例使用16排螺旋CT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中,有42例梗阻部位报告正确,准确率为93.3%;CT诊断的病因报告中有37例与手术结果完全相同,其符合率为82.2%,其中有16例粘连性梗阻,6例肠扭转,5例血运性肠梗阻,12例肠道肿瘤,2例肠套叠,1例粪石性梗阻,3例腹股沟疝。结论16排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诊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提供更准确、有力的信息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上。

  • 标签: 螺旋CT 急性肠梗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螺旋CT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优缺点与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平片和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120例患者,总计188处肋骨骨折,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后明确诊断188处,诊断符合率100%。X线平片检查共发现明确肋骨骨折126处,检出率为67.02%,漏诊率为32.98%。结论螺旋CT检查具有快速连续的扫描方式和容积性数据采集的特点,并具有多角度、多平面重组的后处理功能,能直观、逼真地观察病变,有效地避免了X线检查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肋骨骨折 X线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胸片和螺旋CT在纵隔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收诊治60例纵隔气肿患者行X线胸片或螺旋CT检查,行X线胸片检查25例,行螺旋CT检查35例,同时行X线CT20例。观察两种检查图像以及诊断率。结果行X线胸片显示纵隔气肿呈现透亮影像,侧位片比正位片显示更清楚,诊断率是73.3%。螺旋CT可清晰显示纵隔气肿呈现气体密度,以及被气体勾画出的纵隔结构,诊断率是100%。结论与X线诊断比较,CT具有较很高的分辨率,能够显示积气部位和积气量,根据图像还能判断病因和是否有并发症。

  • 标签: 纵隔气肿 X线CT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胆道疾病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诊断。结论胆囊壁增厚,厚度超过3mm,是胆囊炎最常见的征象。当炎症向胆囊周围蔓延时,可见胆囊壁外缘模糊不清,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合并胆囊穿孔时,则胆囊壁有局限性不规则缺损,于胆囊窝部位周围积液或形成有液平面的脓肿。如胆囊内有气液平面,表示胆囊炎为化脓性或坏疽性。

  • 标签: 胆道疾病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3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早期肠梗阻临床治疗手段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因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及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进行对症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微泵输入(25µg/h)联合应用塞米松静脉注射(3次/d,5mg/次),疗程为2周。待第2周末,记录两组患者每天胃液分泌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肠梗阻治愈时间,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每天胃液分泌量、肛门排气时间及肠梗阻治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易发生炎性肠梗阻,应用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早期肠梗阻临床症状,并促进病情康复,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腹部手术 肠梗阻 治疗手段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肠梗阻临床诊治的相关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94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回顾分析来总结经验。结果接收治疗的94例患者中88例患者被准确诊断,经过相关治疗康复出院;2例患者被误诊,后经主治医师的及时发现并纠正治疗,终脱离危险,治疗后康复;2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放弃治疗;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死亡。结论对肠梗阻患者要进行详细认真的诊断,避免发生误诊事故;经过及时临床治疗的患者均康复出院。

  • 标签: 肠梗阻 临床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腹症的X线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X线的检查在急腹症的治疗以及疗效观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T、超声以及血管造影的推广应用,又丰富了放射学内容。有些疾病,如腹部实质器官的损伤,传统X线方法远不如其它影像学检查准确可靠。因此当设备条件具备时,对疾病诊断程序应作相应调整,下面所介绍的检查仍以X线检查为重点。

  • 标签: 急腹症 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