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文选择EudragitL100和EudragitRL30D分别作为缓释包衣材料,将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处方筛选过程中,制备卡马西平缓释。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以6h和12h两点的累积释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将包衣时间(间接代表包衣厚度)和增塑剂的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缓释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的三维响应面图可以看出,评分最优自变量处方为椭圆形的区域,在此区域内任取3点进行验证实验,通过对比评分标准,3批自制样品符合理论释药目标。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用于卡马西平缓释的包衣处方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较好地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 标签: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肠溶缓释微丸 卡马西平
  • 简介:目的:采用流化床上药包衣技术制备埃索美拉唑镁.方法:选择含药层药物浓度、隔离层增重、肠衣层增重为影响因素,以耐酸力和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为上药浓度19.16%,隔离层增重17.15%,肠衣层增重66.15%,优化处方实测值与预测值相近.结论:该处方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 标签: 埃索美拉唑镁 肠溶微丸 Box-Behnken 效应面法 处方优化
  • 简介:摘要: 研制克拉霉素( CLM)缓释,先将其制备成速释的固体分散体,再以固体分散体为原料,加入 HPMC等骨架缓释材料,挤出滚圆法制备克拉霉素缓释,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出度为指标对处方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处方工艺筛选为:固体分散体时 CLM与聚维酮( PVP)之比 1∶2, CLM与 PVP、大豆磷脂之比 1∶2∶1;缓释中固体分散体的量为 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用量为 4.5%。克拉霉素缓释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值得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 标签: 克拉霉素 缓释微丸 制备工艺 释放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埃索美拉唑镁,建立质量控制方案。方法应用流化床包衣法(底喷),成功制备出埃索美拉唑镁,进行出度、耐酸力测定,评价埃索美拉唑镁的质量。结果pH值6.8的人工肠液中,自制埃索美拉唑镁出度>86%,pH值1.2的氯化氢溶液中(模拟胃液环境),自制埃索美拉唑镁的累积出度<2%。结论人工肠液中,自制埃索美拉唑镁出较完全,人工胃液中,自制埃索美拉唑镁的耐酸力较好,该制备工艺可靠,药物质量理想,可推广。

  • 标签: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微丸 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制剂工艺对于盐酸小檗碱缓释片的制造变得越来越关键。制剂工艺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特性、药效需求、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制剂具备可控的药物释放动力学和稳定的质量特性。同时,对制剂关键质量指标的确定和优化,也是保证制剂持久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制剂工艺,以供参考,

  • 标签: 制剂工艺 包衣技术 质量指标
  • 简介:摘 要 目的:优选芯粒径及缓释层增重,得到与原研一致的产品。方法:采用多功能制粒 /包衣机上药、包缓释层的工艺,比较不同粒径、不同包衣增重,筛选出长效缓释最佳工艺。结果:通过实验得出 500~600μm晶纤维素芯以及 17%缓释层增重,最佳。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实用,可以用于产品的大生产。

  • 标签: 盐酸文拉法辛 缓释微丸
  • 简介:目的:研究泛昔洛韦(famciclovir,FCV)缓释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6条家犬随机交叉灌服FCV缓释和FCV普通片375mg后,应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对其进行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FCV缓释和普通片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80±0.84)h和(1.80±0.27)h,峰浓度(tmax)分别为(2.62±1.14)μg/mL和(4.50±0.63)μg/mL,AUC→∞分别为(25.59±7.58)mg·h·L^-1和(26.77±5.53)mg·h·L^-1,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9.85±2.47)h和(4.96±0.78)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09±16.64)%。结论:FCV缓释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 标签: 泛昔洛韦 迟效制剂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色谱法 高压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美洛昔康骨架型缓释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设备制备美洛昔康骨架型缓释,以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释放度的缓释材料用量和释放促进剂两个主要指标进行中心复合设计优化。结果缓释材料用量为27.5%、释放促进剂为10%条件下制备的美洛昔康骨架型缓释达到预期释放速度要求。结论利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的美洛昔康骨架型缓释达到预期设计要求,方法切实可行。

  • 标签: 美洛昔康 骨架型缓释微丸 中心复合设计
  • 简介: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蕨麻总皂苷缓释,并建立检测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对蕨麻总皂苷缓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JMGⅠ和JMGⅡ的含量。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筛选出蕨麻总皂苷缓释的最佳制备工艺,含量测定中JMGⅠ和JMGⅡ分别在0.400~4.00μg(r=0.9995)和0.640~6.40μg(r=0.9994)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4%(RSD=2.8%)和102.1%(RSD=1.9%)(n=5)。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定性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标签: 蕨麻 缓释微丸 JMG JMG
  • 简介:目的:制备双嘧达莫pH非依赖型缓释,使药物释放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及个体差异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与联合载体(EudragitL、EC和PEG6000)的混和有机液喷包于晶纤维素(MCC)空白芯上形成膜衣骨架型共沉淀物结构,以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的释放特性.结果:缓释的体外药物释放呈pH非依赖型释放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具有溶解度pH依赖性的药物,以固体分散技术处理,通过不同性质载体的调节作用,可以制成pH值非依赖型的缓释制剂.

  • 标签: 双嘧达莫 缓释微丸 pH非依赖型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银杏叶缓释胶囊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C18为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是10μl。结果槲皮素在0.1505~0.9030μg(r=0.9999)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4%。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银杏叶缓释微丸胶囊 槲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采用转篮法进行体外出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出液中药物浓度.测定了含不同浓度的单甘酯(0.255%,0.676%,0.967%)和吐温BSO(0.251%,0.683%,0.969%)阿司匹林片的出情况.结果表明单甘酯和吐温-80能有效地改善片的崩解,并影响阿司匹林的出度.0.255%的单甘酯和0.251%的吐温-80对整个出过程有加速作用.

  • 标签: 溶出度 阿司匹林 单甘酯 吐温-80
  • 简介:目的探讨制备壳聚糖(CTS)-三七总皂苷(PNS)缓释囊的工艺条件,确定囊的缓释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学学交联技术,制备壳聚糖-三七总皂苷囊,并考察囊的基本特性及其体外出性能。结果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为3%壳聚糖溶液,壳聚糖/三七总皂苷为2:1,在60%下交联2h.结论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药物释放速度较缓慢,缓释效果明显。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壳聚糖 微囊 缓释
  • 简介:目的建立活血缓释中天麻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活血缓释中天麻素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21nm。结果天麻素浓度在4.75~28.5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为1.60%。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活血缓释中天麻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活血缓释微丸 天麻素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藿香正气与奥美拉唑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 的 104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52例应用奥美拉唑片,观察组 52例应用藿香正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明显的比对照组短,差异较大( 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较大( P<0.05)。 结论:藿香正气比奥美拉唑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更好,能使患者较快恢复,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藿香正气丸 奥美拉唑肠溶片 急性肠胃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文章采用单凝聚法制备叶黄素酯囊,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首先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通过超声辅助制备叶黄素酯囊,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和BeckmanCoulterLS230激光粒度仪表征囊表面形态及粒径,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其包封率和载样量进行测定,依据药典测其在中的出度,并进行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考察。通过单因素法与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处方和工艺,经考察,最终处方和工艺如下:温度55℃,搅拌速度为400r.min-1,叶黄素酯与明胶的质量比为1∶6。通过本次研究考察,制备得到的囊具有较好的耐酸性与溶性能,平均粒径约为70μm。

  • 标签: 叶黄素酯 肠溶微囊 单凝聚法 超声辅助
  • 简介:目的:以市售双嘧达莫普通片为参比制剂,评价自制双嘧达莫缓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分组实验设计,给4条Beagle犬分别口服单剂量50mg的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和普通片,按设计采集12h内动态血标本;以经改进的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以二室模型计算两种制剂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参比制剂和测试制剂的tmax分别为(0.92±0.09)h和(1.57±0.12)h,Cmax分别为(434.4±36.93)ng·ml-1和(279.52±24.8)ng·ml-1,AUCo-12分别为(922.56±52.73)ng·h·ml-1和(1152.87±55.18)ng·h·ml-1,t1/2α分别为(0.69±0.05)h和(0.89±0.12)h,t1/2β分别为(4.71±0.71)h和(17.6±5.53)h,MRT分别为(2.91±0.14)h和(3.54±0.06)h,统计分析显示,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自制双嘧达莫缓释相对于普通片的平均生物利用度为(125.06±4.38)%.结论: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其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吸收程度显著优于双嘧达莫普通片.

  • 标签: 双嘧达莫 缓释微丸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