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理性近视1.1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新生血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自然病程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异常,高度近视在亚洲近视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7%-33%,其中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据报道,成年人中PM的发病率为1%-3%,PM中继发脉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比率为4%-11%[2],其中位于中心凹的占58%,位于旁中心的占32%[3]。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choroidal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治疗
  • 简介:脉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危害视力的主要病变之一,为多种眼底疾病的最终结局,常见原因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眼组织胞浆菌病、眼底血管样条纹、特发性眼病等。CNV常发生于黄斑区,由于新生血管反复出血及渗出,最终导致瘢痕形成和视力丧失。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眼病 抗氧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眼组织胞浆菌病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l08例脉络新生血管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疗效和护理,结果无不良反应,效果良好。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进行治疗的前提,熟悉治疗原理及步骤是配合的关键,确保静脉通路通畅是治疗的保证,正确详细的健康教育是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保障。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张xx,白内障术后2月开始出现右眼视力下降,矫正视力0.25,OCT检查发现黄斑区颞上方视网膜渗出性脱离波及黄斑中心凹,黄斑颞上方可见局部的网膜下中等反射病灶,伴RPE层破坏。眼底彩照可见黄斑颞上方一较大范围的视网膜浅脱离,病灶内较多的黄白色小点。考虑诊断:2型CNV,给予行FFA检查:右眼早期可见颞上方强荧光渗漏点,至晚期荧光继续增强,渗漏范围扩大,并伴有轻度的荧光积存。诊断:2型CNV。给予2次激光治疗后,视力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激光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肥厚型脉络色素上皮病变(PPEP)进展为肥厚型脉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诊治的PPEP进展为PNV者17例(17只眼)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未进行干预治疗。比较患者确诊为PPEP及PNV后的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区脉络厚度(CMCT)。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患者由PPEP转化为PNV的病程为(23.18±4.13)个月。PNV者的视力(BCVA,logMAR)为0.08±0.08,较PPEP患者视力(0.03±0.05)差(t=2.226,P=0.033)。PNV患者的CMCT(372.12±33.28)μm与PPEP患者CMCT(369.35±34.84)μm,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P=0.814)。PNV患者的BCVA与CMCT、病程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PPEP可直接进展为PNV,转化后的视力降低,脉络厚度无明显变化,转化的具体机制及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 标签: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进展 特征,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CSC)并发脉络新生血管(CNV)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20年3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CSC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OCTA和FFA检测CNV为主要分析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OCTA与FFA对CSC患者并发CNV的检出情况,并对年龄、样本总量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总样本量306例374眼。9篇文献中8篇文献质量评分>14分。OCTA对CSC中CNV的检出率优于FFA[比值比(OR)=3.99,95%可信区间(CI)∶1.44~11.07,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40的研究不存在异质性(I2=49%,P=0.14),提示各研究样本纳入总数可能是异质性的来源。漏斗图结果显示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结论OCTA对CSC并发CNV的检出率高于FFA,其可作为CSC并发CNV的一种常规诊断方法。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络新生血管(CNV)与LIPC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CNV患者221例作为CNV组,4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受试者空腹外周血各5 ml,抗凝后提取外周血DNA,对LIPC基因的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分别进行PCR扩增,纯化后使用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对以上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LIPC基因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测;比较CNV组与正常对照组3个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LIPC基因3个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在总样本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达到遗传平衡(P>0.05)。CNV组LIPC基因SNP位点rs10468017 TT基因型、rs920915 CC基因型和rs2070895 AA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2%、5.43%和12.22%,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6%、5.58%和14.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NV组和正常对照组LIPC基因SNP位点rs10468017最小等位基因(T)频率分别为18.1%和17.2%,rs90915最小等位基因(C)频率分别为21.7%和23.1%,rs2070895最小等位基因(A)频率分别为33.7%和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NV组和正常对照组LIPC基因3个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的优势比(OR)值[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06(0.79~1.44)、0.92(0.70~1.21)和0.80(0.63~1.02)。结论本研究样本范围内未发现LIPC基因3个SNP位点rs10468017、rs920915和rs2070895与汕头地区汉族人群CNV的相关性。

  • 标签: LIPC基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10468017 rs920915 rs2070895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脉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0.06ml(1.5mg)1次-3次,观察并记录视力。眼压。及脉络新生血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脉络新生血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Avastin 璃体腔注射 脉络膜新生血管
  • 简介:目的:研究柚皮素对激光诱发大鼠脉络新生血管形成(CNV)、高眼压兔眼血流和缺血大鼠眼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棕色挪威大鼠,采用激光诱发Bruch破裂后,予10g/L(20mg/kg)柚皮素,1次/d,持续4wk;光凝后2,4wk分别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评估CNV的形成。采用彩色微球技术、眼电生理技术检测兔眼血流和大鼠视网膜功能恢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g/L柚皮素能明显增加高眼压兔眼脉络血流(P〈0.05),能明显增加缺血大鼠眼视网膜功能恢复(P〈0.05),能明显减轻光凝点荧光素渗漏(75.8%~95.0%,P〈0.01)。结论:柚皮素能抑制激光诱发大鼠络新生血管形成;增加高眼压兔眼脉络血流;增加缺血大鼠眼视网膜功能恢复。

  • 标签: 柚皮素 脉络膜新生血管 眼血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脉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对视网膜功能正常发挥起重要作用。息肉状脉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类以异常分支状血管网和血管网末端息肉状膨大为特征的视网膜脉络疾病。其属于肥厚型脉络疾病谱,谱系疾病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并且存在特征性脉络改变:局灶性或弥漫性脉络增厚、脉络血管层厚度所占比值增加、脉络血管通透性增高、继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障碍或新生血管形成。目前研究表明,脉络改变表现不同的PCV,在治疗反应和预后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脉络的角度重新认识PCV,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98-102)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肥厚性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分析脉络转移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与脉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脉络转移癌患者21例(21只眼)作为脉络转移癌组,纳入同时期确诊的脉络血管瘤患者46例(46只眼)作为脉络血管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肿瘤及其相邻正常眶内组织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of 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比较脉络转移癌与其相邻眶内正常组织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脉络转移癌与脉络血管瘤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鉴别脉络转移癌和脉络血管瘤的效能。结果脉络转移癌的IMAX大于眶内正常组织,RT、TTP、mTT小于眶内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脉络转移癌组IMAX小于脉络血管瘤组,RT、TTP、mTT小于脉络血管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IMAX、RT、TTP及mTT鉴别两种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95%CI=0.666~0.884)、0.970(95%CI=0.896~0.996)、0.729(95%CI=0.607~0.831)、0.992(95%CI=0.931~1.000),敏感性分别为71.7%、95.7%、76.1%、95.7%,特异性分别为85.7%、90.5%、66.7%、95.2%。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脉络转移癌与脉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及mTT在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脉络膜转移癌 脉络膜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灶性脉络膜炎(MFC)中炎症病灶与脉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MFC患者46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38.30±8.97)岁。既往确诊MFC 29例,因出现新发症状再次就诊;无明确既往病史17例,为首次就诊。患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参照文献并综合多模式眼底影像检查结果将MFC病灶分为活动性CNV病灶、非活动性CNV病灶、活动性炎症病灶、非活动性炎症病灶,分别为31 (34.4%,31/90)、12 (13.3%,12/90)、26 (28.9%,26/90)、90 (100.0%,90/90)只眼。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19只眼。总结分析炎症病灶与CNV病灶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表现。FFA、OCTA检查之间CNV病灶检出率比较采用Wilcoxon秩检验。结果活动性炎症病灶、活动性CNV病灶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黄白色病灶以及视网膜出血、渗出;FFA检查,病灶中均可见荧光素渗漏;OCT检查,病灶处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隆起、边界不清,合并视网膜下及视网膜内积液;OCTA检查,活动性炎症病灶各层血管组织无血流信号,活动性CNV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非活动性炎症病灶、非活动性CNV病灶患眼,眼底彩色照相可见病灶边界清楚,不合并视网膜出血、渗出;FFA检查,病灶荧光着染、无荧光素渗漏;OCT检查,非活动性CNV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隆起病灶,非活动性炎症表现为轻度RPE增生形成的瘢痕或萎缩形成的外层结构凹陷;OCTA检查,非活动性炎症病灶可见斑片状血流信号丢失或透见下方血流信号,非活动性CNV病灶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MFC活动性炎症病灶及活动性CNV病灶多伴有视网膜出血、渗出;FFA可见荧光素渗漏;OCT可见隆起的病灶边界不清;OCTA可明确CNV或炎症病灶的性质。

  • 标签: 脉络膜炎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继发脉络新生血管(CSC-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为慢性CSC-CNV的13例14眼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0.05 ml/0.5 mg康柏西普治疗,采用1+按需治疗(PRN)方案,观察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患眼平均注射次数为(1.93±0.83)次,所有CSC继发的CNV均未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前,首次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BCVA分别为0.51±0.32、0.43±0.34、0.36±0.35、0.31±0.28、0.27±0.29和0.26±0.30,CMT值分别为(299.07±132.90)、(216.50±70.94)、(203.00±61.87)、(234.29±95.70)、(194.21±46.46)和(207.43±55.46)μ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25、3.768,均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CMT值均明显低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随访期间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慢性CSC-CNV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在短期内降低CMT、提高BCVA,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息肉状脉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常见于亚洲人群的视网膜疾病,眼底镜下表现为橘红色结节性病变,可合并有浆液性或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及视网膜下出血。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是其临床诊断金标准,OCT及OCTA等技术的兴起提供了PCV诊断的新思路,OCT能清晰地分层显示异常分支血管网(branching vascular network,BVN)所在层面,且因其无创性及便捷性为随访带来极大便利,临床也针对PCV的OCT特征制定了诊断标准。PCV治疗包括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抗VEGF、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治疗方案,其中以抗VEGF或联合PDT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为规范PCV诊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03-110)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诊断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
  • 简介:摘要脉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吸烟不仅增加wAMD患者CNV发生率,还加重wAMD患者病情,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尼古丁作为烟草中的重要有害物质,是一种易成瘾且高毒性的生物碱。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尼古丁可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骨髓原始细胞、炎症、补体系统等介导血管生成,加重wAMD。积极探讨尼古丁加重wAMD CNV形成的确切机制,有助于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来预防或延缓其发展。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病因学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病因学 尼古丁 综述
  • 简介:目的:评价护理在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观察50例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患者接受PDT治疗的过程,做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结果:患者PDT治疗后1周来复诊的有43例,视力较治疗前提高的有32例,视力与治疗前保持不变的有8例,有3例视力较治疗前下降一行,因故未来复诊的7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治疗前精心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治疗中严格规范操作,及时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治疗后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定期复诊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idiopathic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有效性,分析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下不同形态表现的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Ⅰ型和Ⅱ型)的疗效差异,进一步为雷珠单抗在治疗脉络新生血管的有效性提供±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3-10/2014-06的31例(Ⅰ型9例,Ⅱ型22例)诊断为"ICNV冶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和OCT测量病灶处视网膜最大厚度的变化趋势有无不同。结果:患者31例(其中Ⅰ型9例,Ⅱ型22例)经统计学分析,在术前与术后1,3moBCVA和病灶视网膜最大厚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ICNV类型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病灶处视网膜最大厚度的变化趋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于治疗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疗效肯定,对于Ⅰ型和Ⅱ型ICNV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疗效肯定,对于Ⅰ型和Ⅱ型ICNV本组研究中尚未发现存在疗效差异。其安全性和远期并发症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 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