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肥厚脉络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息肉样脉络血管病变、肥厚型色素上皮病变、肥厚脉络新生血管病变、局灶脉络凹陷、视盘旁肥厚脉络综合征及周边部渗出出血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等。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脉络血管扩张、通透增强伴脉络厚度增加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但不同肥厚脉络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各不相同。随着多模式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于肥厚脉络疾病的认识仍将不断深入。本文对目前已知的肥厚脉络疾病就病理生理学特点、多模式影像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等进行综述。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息肉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色素上皮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肥厚脉络疾病是近年提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描述了一类以病理情况下脉络慢性增厚及脉络血管扩张为特点的视网膜脉络疾病谱,其特征表现为脉络毛细血管层容量衰减、脉络血管扩张、局灶或弥漫脉络增厚、进行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障碍及脉络新生血管(CNV)生成。如今对于肥厚脉络疾病的定义,已从既往强调单纯的脉络异常增厚逐渐转变为对复杂的病理状态(肥厚脉络疾病)的形态学描述。肥厚脉络疾病谱包括中心性浆液视网膜脉络病变(CSC)、肥厚脉络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PPE)、肥厚脉络新生血管性疾病(PNV)、息肉样脉络血管病变(PCV)、局灶脉络凹陷(FCE)、视盘周围脉络增厚综合征(PPS)。这些疾病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脉络病变。本文对肥厚脉络疾病的分类、特征、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特征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肥厚脉络色素上皮病变(PPEP)进展为肥厚脉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诊治的PPEP进展为PNV者17例(17只眼)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未进行干预治疗。比较患者确诊为PPEP及PNV后的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区脉络厚度(CMCT)。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患者由PPEP转化为PNV的病程为(23.18±4.13)个月。PNV者的视力(BCVA,logMAR)为0.08±0.08,较PPEP患者视力(0.03±0.05)差(t=2.226,P=0.033)。PNV患者的CMCT(372.12±33.28)μm与PPEP患者CMCT(369.35±34.84)μm,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P=0.814)。PNV患者的BCVA与CMCT、病程及年龄无相关(P>0.05)。结论PPEP可直接进展为PNV,转化后的视力降低,脉络厚度无明显变化,转化的具体机制及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 标签: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进展 特征,临床
  • 作者: 张新媛 邱冰洁 王艳红 李志清 曾依云 陈晓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005,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脉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脉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取其中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与PCD组匹配者199人382眼进行似然比分析。纳入PCD患者274例314眼作为PCD组,包括中心性浆液视网膜脉络病变患者133例149眼、息肉样脉络血管病变患者81例95眼、新生血管年龄相关黄斑变性患者60例70眼进行肥厚脉络的诊断界值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扩瞳眼底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采集黄斑区9 mm×9 mm范围B扫描图像,用仪器自带TABS软件获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预研究分区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厚度(SFCT)值;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SFCT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FCT的影响因素;采用似然比检验界定校正年龄及屈光度后肥厚脉络的诊断值。结果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眼SFCT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P<0.001),男性及女性正常人SF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3,P<0.001;r=-0.38,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近视度数与SFCT呈弱正相关(rs=0.1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屈光度是正常人SFCT的影响因素(均P<0.001)。20~39岁组、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正常人肥厚脉络的临界诊断值分别为320~330、330~340、250~275、200~225 μm。正常人20~39岁、40~59岁和≥60岁组中肥厚脉络的占比分别为14.71%(10/68)、24.48%(47/192)和28.89%(55/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46;LR=6.579,P=0.037),其中≥60岁组占比明显高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LR=6.479,P=0.011)。结论正常人不同年龄中肥厚脉络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是SFCT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似然比检验 正常人 诊断界线值
  • 简介:摘要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脉络厚度(SFCT)变化已经成为研究眼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在一些眼科疾病中,SFCT的改变呈多样,表现出脉络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极其复杂的改变,而且在血管性相关性疾病,或因缺血、缺氧等因素导致的全身性疾病中,SFCT的变化也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笔者现对非脉络疾病中SFCT的变化进行综述。

  • 标签: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中心凹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流量
  • 简介:摘要肥厚脉络疾病是一类临床特点类似的视网膜脉络疾病,以脉络病理性增厚及脉络静脉扩张为特征,常伴随进行RPE功能障碍和新生血管形成等。目前该类疾病包括肥厚脉络色素上皮病变、中心性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肥厚脉络新生血管病变、息肉样脉络血管病变、局灶脉络凹陷及视盘周围毛细血管脉络肥厚综合症。这些疾病不仅具有共性影像特征,还具有各自个性的影像特征,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肥厚脉络疾病发病机制方面的重要线索,更对其治疗决策提供了指导意义。虽然目前有关该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方式也存在争议;但相信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及高质量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开展,未来能为肥厚脉络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综述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影像特征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立纤维肿瘤(SFT)作为一种梭形细胞间叶源肿瘤,好发于胸膜,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其中眼内SFT十分罕见。本文报道2例脉络SFT患者,经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确诊。眼球摘除术后目前均未见复发或转移。

  • 标签: 脉络膜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脉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对视网膜功能正常发挥起重要作用。息肉状脉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类以异常分支状血管网和血管网末端息肉状膨大为特征的视网膜脉络疾病。其属于肥厚脉络疾病谱,谱系疾病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并且存在特征脉络改变:局灶或弥漫脉络增厚、脉络大血管层厚度所占比值增加、脉络血管通透增高、继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障碍或新生血管形成。目前研究表明,脉络改变表现不同的PCV,在治疗反应和预后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脉络的角度重新认识PCV,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98-102)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肥厚性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分析脉络转移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与脉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脉络转移癌患者21例(21只眼)作为脉络转移癌组,纳入同时期确诊的脉络血管瘤患者46例(46只眼)作为脉络血管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肿瘤及其相邻正常眶内组织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of 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比较脉络转移癌与其相邻眶内正常组织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脉络转移癌与脉络血管瘤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鉴别脉络转移癌和脉络血管瘤的效能。结果脉络转移癌的IMAX大于眶内正常组织,RT、TTP、mTT小于眶内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脉络转移癌组IMAX小于脉络血管瘤组,RT、TTP、mTT小于脉络血管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IMAX、RT、TTP及mTT鉴别两种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95%CI=0.666~0.884)、0.970(95%CI=0.896~0.996)、0.729(95%CI=0.607~0.831)、0.992(95%CI=0.931~1.000),敏感性分别为71.7%、95.7%、76.1%、95.7%,特异性分别为85.7%、90.5%、66.7%、95.2%。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脉络转移癌与脉络血管瘤的血流灌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及mTT在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脉络膜转移癌 脉络膜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脉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给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0.06ml(1.5mg)1次-3次,观察并记录视力。眼压。及脉络新生血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脉络新生血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Avastin 璃体腔注射 脉络膜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继发脉络新生血管(CSC-CNV)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为慢性CSC-CNV的13例14眼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0.05 ml/0.5 mg康柏西普治疗,采用1+按需治疗(PRN)方案,观察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患眼平均注射次数为(1.93±0.83)次,所有CSC继发的CNV均未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前,首次注射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BCVA分别为0.51±0.32、0.43±0.34、0.36±0.35、0.31±0.28、0.27±0.29和0.26±0.30,CMT值分别为(299.07±132.90)、(216.50±70.94)、(203.00±61.87)、(234.29±95.70)、(194.21±46.46)和(207.43±55.46)μ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25、3.768,均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CMT值均明显低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随访期间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慢性CSC-CNV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在短期内降低CMT、提高BCVA,安全较好。

  • 标签: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中心性浆液脉络视网膜病变(CSC)并发脉络新生血管(CNV)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20年3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CSC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OCTA和FFA检测CNV为主要分析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OCTA与FFA对CSC患者并发CNV的检出情况,并对年龄、样本总量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总样本量306例374眼。9篇文献中8篇文献质量评分>14分。OCTA对CSC中CNV的检出率优于FFA[比值比(OR)=3.99,95%可信区间(CI)∶1.44~11.07,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40的研究不存在异质(I2=49%,P=0.14),提示各研究样本纳入总数可能是异质的来源。漏斗图结果显示文献存在发表偏倚。结论OCTA对CSC并发CNV的检出率高于FFA,其可作为CSC并发CNV的一种常规诊断方法。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肥厚脉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PNV 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3次每个月一次的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增加注射次数。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注射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及脉络新生血管面积。结果每位患者平均注射(4.53±1.25)次。术后1、3、6及12个月BCVA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7,P=0.023)。术后各时间点中央视网膜厚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401,P=0.000);术后各时间点脉络新生血管面积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0,P=0.963)。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PNV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血管病变,脉络膜,肥厚型 雷珠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血管成像 效果,治疗
  • 简介:患者,男,44岁,住院号242392.患者2001年9月中旬觉右眼视力开始下降,迅速加重,伴有眼痛、头痛,遂来我院,门诊查见右眼上方视网膜脱离,做B超(2001-12516):"右眼鼻上方眼底前探及8.3×13.48mm的高回声,内部挖空及脉络凹陷,鼻下、颞上、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光带2~5mm.

  • 标签: 右眼脉络膜转移癌 眼肿瘤 病例报告 诊断 眼底荧光造影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