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消肿散结方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方法: 将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本院收治的 100例 乳腺增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其中的50例对比组患者采用乳核散结片进行治疗,对 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消肿散结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比组治疗有效率为 86.00%,组间比较,研究组更高( X2=4.891, P=0.027)。治疗前比较,两组乳房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比组( P<0.05)。治疗前,两组乳房肿块综合评分无明显差别( 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乳房肿块大小、范围以及硬度方面的总评分都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 P<0.05)。 研究组有1例出现皮肤瘙痒,对比组有 1例胃肠道不适,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 X2=0.000,P=1.000)。结论: 采用消肿散结方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疾病,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乳腺肿块,缓解疼痛状况,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乳腺增生 消肿散结方 脐部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对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中医科在 2019年 3月份至 2020年 3月份期间收治的 60名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对所有选取的患者进行数字编排列表,使用实际鼠标取样法分成两组,即通常组和联合组,每一组 30人。通常组选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联合组使用艾灸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常规组的通常西医治疗方法,联合组的艾灸联合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综合临床效果明显更显著,对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结论:使用中药艾灸联合中药的综合治疗方案对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缓解症状,并达到治愈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艾灸联合中药贴敷 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灸法结合肚脐穴位对“脾虚”肠道易激综合症的疗效。方法:从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从我院中医科中收集到的60例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将全部选择的病人按照数字排列名单,采用实际的鼠标抽样法,将他们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正常组和联合组,各30人。正常组采用的是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而联合组采用的是艾灸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案,对两种治疗方式对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愈后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的普通西医治疗方法相比较,联合组的艾灸结合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综合临床效果更好,并且对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结论:采用中药艾灸与中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对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并最终实现了根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 标签: 艾灸联合中药贴敷 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译膏穴位对减轻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的产妇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0例在顺产后3小时或剖宫产后3小时给予穴位膏治疗,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宫缩疼痛的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宫缩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译膏穴位能减轻产后宫缩痛,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减轻产后焦虑,同时对肠胃蠕动功能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早恢复饮食,促进优质蛋白的吸收,增加母乳喂养率,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康复中常规药物联合译膏穴位治疗对患者健康恢复的作用,分析对患者康复起到的作用以及减少人工流产术所致的阴道流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辅助恢复,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联合译膏穴位治疗,探讨其在人工流产术后康复的作用以及减少人工流产术所致的阴道流血的效果。结果:常规药物联合译膏穴位治疗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出血、疼痛等症状的发生。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译膏穴位治疗较单纯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行人工流产的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穴位是针灸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开展穴位技术操作规范的研制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对于穴位技术科学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穴位机理、作用特点、取穴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穴位 敷贴
  • 简介:目的观察止吐治疗放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放化疗的62人分成3组,昂丹司琼组(昂丹司琼静脉注射),疗组(止吐),疗加静点组(止吐联合昂丹司琼静脉注射),观察止吐效果。结论疗加静点组治疗放化疗后恶心、呕吐效果满意,且无毒副作用。

  • 标签: 止吐贴 敷脐 放化疗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俗称“三伏”,是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来源于清代张潞《张氏医通》的“百芥子疗法”。其为纯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少、疗效好、价格低廉。

  • 标签: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桂儿对妇科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3例,观察病人肠鸣、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桂儿有助于妇科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脐贴敷脐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行气通便外敷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9月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行气通便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7天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2%高于对照组20%,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气通便外敷是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

  • 标签: 卒中 便秘/护理 行气通便贴
  • 简介:边缘化的以其安全性、意想不到的疗效而深受一些人的喜爱,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贴剂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结合穴位压解决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结合穴位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以及排便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大便性状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排便后半小时内均无出现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中药结合穴位压能有效调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胃肠功能,有效解决患者便秘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便秘 中药敷脐 穴位贴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耳穴联合穴位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0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耳穴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33%(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联合穴位护理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耳穴贴敷 穴位贴敷 失眠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在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时有效的时间。方法将120例慢性肾性高血压的患者各分为6组(编号为1、2、3、4、5、6组)第1组到第5组为观察组,除了常规治疗护理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辅助以中药穴位时间分别为2h、4h、6h、8h、10h,第6组为对照组仅按常规治疗及护理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观察中药穴位对慢性肾性高血压治疗时采用不同时间(2、4、6、8、10h)辅助治疗的效果,对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药物渗漏、敷贴脱落、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中药穴位2h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穴位4h、6h、8h、10h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均可对慢性肾性高血压起到有效作用,但各组间比较治疗效果无差异。通过对治疗中异常的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随着穴位时间的延长,异常情况皮肤过敏反应、敷贴脱落,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中药穴位治疗对慢性肾性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中药穴位治疗采用的时间在4h比较适宜。

  • 标签: 慢性肾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 贴敷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常见癫痫,属于慢性病,患者具备多种多样临床表现,病情较为复杂,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若未能及时控制患者病情,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当前由于人们缺乏癫痫疾病正确认知,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导致难治性癫痫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增加了疾病防治难度。因此,应积极运用中药穴位治疗癫痫的方法,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中药穴位 贴敷 治疗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护理干预体系对穴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适合开展穴位的小儿肺炎患者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实验组用穴位护理干预体系,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实验组穴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在总体分布位置上不全相同(P<0.05)。结论穴位护理干预体系可以降低穴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严重程度。

  • 标签: 穴位贴敷 护理干预 脐贴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