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行侧脑室穿刺持续颅内压监测并指导临床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区间2015年1月 至2018年12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院接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统计78例,分为常规组(n=39)和观察组(n=39),两组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脱水降颅内压等治疗,基于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侧脑室穿刺术+持续颅内压监测+调整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比较术后1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 ADL)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mRS致残程度下降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甘露醇呋塞米使用量低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微创穿刺治疗早期使用大剂量尿激酶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214例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所有患者均在微创穿刺治疗早期使用尿激酶,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时间低于对照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微创穿刺治疗早期使用大剂量尿激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治疗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同时有利于缩短血肿的溶解时间,避免颅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室出血 铸型 微创穿刺 大剂量尿激酶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潘恩点穿刺脑室持续引流脑脊液对颅内高压患者的救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科收治的颅内高压患者72例,所有入院患者CT检查,明确诊断后急诊行入院手术治疗,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研究组在常规开颅手术基础上,术中进行潘点穿刺脑室,术后持续引流控制颅内压。记录术中潘点相关测量数据;患者术中脑脊液释放量,术后脑脊液化验中红细胞数量,经随诊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脑脊液释放量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术中潘恩点穿刺侧脑室 术后持续引流 救治颅内高压患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时,将脑室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18例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7±1.7)分(3~8分);血肿量为(9.7±4.3)ml(5.2~18.3 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8例,合并脑积水者5例,血肿向中脑、延髓延伸者10例。ROSA机器人的骨性注册误差为(0.31±0.13)mm(0.14~0.59 mm)。临床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的血肿穿刺和侧脑室外引流术。无一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血肿腔引流管和侧脑室外引流管于术后3~7 d内拔除。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的GOS为: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4例,Ⅰ级5例。存活的1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入院GCS更低[(3.4±0.5)分对比(5.2±1.7)分,t=3.384,P=0.004]、术前血肿量更多[(13.4±4.0)ml对比(8.3±3.5)ml,t=-2.640,P=0.018];而在性别、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伴脑积水、血肿是否向中脑或延髓延伸、发病至手术时间、ROSA机器人注册误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可精准、有效地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血肿,且并发症少。入院GCS低和血肿量较多的脑干出血患者其病死率更高。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脑干 治疗结果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 穿刺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18例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4.7±1.7)分(3~8分);血肿量为(9.7±4.3)ml(5.2~18.3 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者8例,合并脑积水者5例,血肿向中脑、延髓延伸者10例。ROSA机器人的骨性注册误差为(0.31±0.13)mm(0.14~0.59 mm)。临床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末次随访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1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死亡相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OSA机器人辅助的血肿穿刺和侧脑室外引流术。无一例出现侧脑室穿刺路径出血或引流管相关的颅内感染。血肿腔引流管和侧脑室外引流管于术后3~7 d内拔除。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的GOS为:Ⅳ级3例,Ⅲ级6例,Ⅱ级4例,Ⅰ级5例。存活的13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再出血。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入院GCS更低[(3.4±0.5)分对比(5.2±1.7)分,t=3.384,P=0.004]、术前血肿量更多[(13.4±4.0)ml对比(8.3±3.5)ml,t=-2.640,P=0.018];而在性别、年龄、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伴脑积水、血肿是否向中脑或延髓延伸、发病至手术时间、ROSA机器人注册误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SA机器人辅助下行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可精准、有效地清除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血肿,且并发症少。入院GCS低和血肿量较多的脑干出血患者其病死率更高。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脑干 治疗结果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 穿刺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诊断脑室出血的胎儿的出生结局及预后,为临床咨询和处理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胎儿神经系统超声(neurosonogram, NSG)确诊的89例脑室出血胎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出血分级及是否合并其他异常的胎儿的出生结局并随访至3个月以上。采用儿童发育筛查系统ASQ-3(Ages & Stages Questionnaires, Third Edition)、ASQ-SE(Ages & Stages Questionnaires: Social-Emotional)评估患儿身体发育、沟通、运动、社交情绪等发育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89例脑室出血胎儿中,66.3%(59/89)同时行胎儿颅脑MRI检查,其中54.2%(32/59)MRI与NSG均诊断脑室出血,33.9%(20/59)NSG诊断脑室囊性陈旧出血、MRI漏诊病例在新生儿期的颅脑超声均证实有脑室出血,11.9%(7/59)失访或引产。MRI在证实超声诊断脑室出血的基础上补充诊断3例脑皮质发育畸形、3例硬膜下出血和2例脑实质出血。(2)89例胎儿中的37例(41.6%)在生后行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均显示脑室少量陈旧出血,与胎儿NSG诊断一致。(3)脑室出血合并侧脑室增宽38例次(失访3例、引产18例、胎死宫内1例、生后预后良好15例、预后不良1例),合并严重出血后遗症10例次(失访1例、引产9例),合并颅脑畸形10例次(失访1例、引产8例、生后预后不良1例),合并颅外畸形(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2例(生后预后均良好)。(4)胎儿Ⅰ、Ⅱ、Ⅲ、Ⅳ级脑室出血例数分别为29、30、16、14例。89例胎儿中共失访12例,胎死宫内3例(均为Ⅳ级脑室出血),引产31例,分娩并生后随访43例。随访43例中,2例(1例Ⅰ级脑室出血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Ⅲ级脑室出血胎儿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预后不良;其余41例预后良好,其中胎儿期脑室出血Ⅲ级1例、Ⅱ级17例、Ⅰ级23例。结论胎儿NSG是胎儿脑室出血的首选筛查方法,MRI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出血分级及是否合并其他异常与胎儿预后可能相关,孤立性Ⅰ、Ⅱ级脑室出血胎儿预后相对良好。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超声检查,产前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行经会阴前列腺靶向穿刺、系统穿刺以及联合穿刺3种穿刺方式对前列腺癌和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64例同时行前列腺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33~90)岁。术前血清tPSA 8.97(0.64~95.63)ng/ml,fPSA 1.31(0.29~9.25)ng/ml。其中,tPSA<10 ng/ml 96例,10≤tPSA<50 ng/ml 65例,tPSA≥50 ng/ml 3例。前列腺体积34.9(11.6~152.0)cm3。磁共振检查可疑结节PI-RADS评分3分42例,4分66例,5分56例。首先通过磁共振与超声融合成像,对每处可疑病灶靶向穿刺3针,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综合上述两种穿刺结果即为联合穿刺结果。比较3种穿刺结果在全部病例、不同PI-RADS评分病例、不同tPSA病例中对前列腺癌和CsPCa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本组164例中检出前列腺癌126例。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46%(109/164)和64.02%(105/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6.83%(126/164)]高于靶向穿刺(P=0.04)和系统穿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50.61%(83/164)、45.12%(74/164)、54.88%(90/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分组和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联合穿刺分别为90.91%(60/66)和100.00%(56/56),系统穿刺分别为71.21%(47/66)和87.50%(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靶向穿刺对PI-RADS 4~5分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86.89%(106/122)]显著高于系统穿刺[78.69%(96/122),P=0.01],但低于联合穿刺[95.08%(116/122),P=0.03]。PI-RADS 3分组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分别为2.38%(1/42)、7.14%(3/42)、7.14%(3/42);4分组分别为59.09%(39/66)、46.97%(31/66)、62.12%(41/66);5分组分别为78.57%(44/56)、71.43%(40/56)、82.14%(46/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4~5分组中,联合穿刺CsPCa的检出率[71.31%(87/122)]高于系统穿刺[58.20%(7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tPSA<10 ng/ml组中,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72.92%(70/96)]高于系统穿刺[59.38%(5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靶向穿刺的检出率[61.43%(59/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0ng/ml≤tPSA<50ng/ml组中,靶向穿刺、系统穿刺、联合穿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2.31%(47/65)、69.23%(45/65)、81.54%(53/65);tPSA≥50 ng/ml组3种穿刺方法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均为100.0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参数磁共振检查高度怀疑前列腺癌(PI-RADS 4~5分)或tPSA<10 ng/ml的患者,联合穿刺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最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融合成像 靶向穿刺 系统穿刺 联合穿刺
  • 简介:摘要早产儿脑室扩张/脑积水多继发于脑室内出血,且早产儿脑室内出血以极低体重儿最为常见。目前,对于早产儿脑室出血后脑室扩张/脑积水的诊断、干预方式及时机尚无统一定论。因此,基于目前已有的文献及循证医学证据,对该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疗方案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脑出血 脑积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扣眼穿刺对比绳梯穿刺对瘘管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瘘管狭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扣眼穿刺组,观察组进行绳梯穿刺,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扣眼穿刺 绳梯穿刺 瘘管狭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裂隙脑室综合征(SVS)的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师对SV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确诊的SVS患儿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例患儿,原发病分别为蛛网膜囊肿3例、先天性脑积水3例、Dandy-Walker综合征2例、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1例、颅内出血后继发脑积水1例。首次分流手术年龄为1.3(0.3~12.8)岁,确诊SVS时的年龄为9.9(3.8~13.3)岁,分流术后4.4(0.5~12.0)年出现SVS相关症状:不同程度的间断头痛(10/10例)、呕吐(10/10例)、精神烦躁(4/10例)、抽搐发作(5/10例)、视力下降(2/10例)、颅内压增高(10/10例)等。SVS发生时,患儿脑室形态均呈裂隙样。3例经甘露醇治疗症状缓解后未行手术,7例内科治疗无效后急诊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随访1~5年,9例未再出现SVS相关症状,1例内科治疗患儿的病情多次反复。结论SVS系分流术后的罕见并发症,主要临床特点为间断头痛、分流管泵充盈迟缓;影像学示脑室呈裂隙样改变。分流术后出现颅高压征象,且影像学未见脑室扩张时,需高度警惕SVS。SVS患儿如药物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裂隙脑室综合征 颅高压 儿童
  • 简介:摘要眼内硅油填充术是视网膜脱落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术后的并发症以白内障、眼压增高、角膜病变及硅油乳化等比较常见,而眼内硅油自玻璃体沿着视神经迁移入脑室系统则极为罕见,并很容易被误诊为脑室出血、胶样囊肿等。笔者现围绕眼内硅油脑室系统迁移的概况、迁移途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等展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同道对其的认识。

  • 标签: 硅油 脑室系统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脑室外引流患者共373例为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共感染31例,感染发生率为8.3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疾病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脑脊液(CSF)采样频率、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并发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881、11.659、17.129、11.104、5.424、5.423、4.964、6.445、27.405、6.751,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导管更换频率、置管位置、肺部感染和CSF采样频率是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受多因素综合作用。除强化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外,还要妥善管理置管,减少操作频率,以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感染 采样频率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mmaya囊植入脑室内化疗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为脑膜转移瘤的16例患者利用Ommaya囊植入脑室内化疗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术后继续进行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结果16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症状(头痛、精神异常、颅神经刺激症状等)在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得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各项综合治疗得以继续进行。所有患者得到终生随访,其中1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在术后第4天出现自发性脑出血后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其余患者术后最短存活2个半月,最长存活5年(1例白血病患者),本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不包括1例存活5年的白血病患者及1例术后自发性脑出血放弃治疗者)。结论Ommaya囊植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神经外科较为简单安全的手术,将两术式联合应用于脑膜转移瘤患者中,使得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膜转移瘤 脑室腹腔分流术 Ommaya囊植入 脑室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mmaya囊植入脑室内化疗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为脑膜转移瘤的16例患者利用Ommaya囊植入脑室内化疗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术后继续进行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结果16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症状(头痛、精神异常、颅神经刺激症状等)在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使得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各项综合治疗得以继续进行。所有患者得到终生随访,其中1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在术后第4天出现自发性脑出血后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其余患者术后最短存活2个半月,最长存活5年(1例白血病患者),本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不包括1例存活5年的白血病患者及1例术后自发性脑出血放弃治疗者)。结论Ommaya囊植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神经外科较为简单安全的手术,将两术式联合应用于脑膜转移瘤患者中,使得包括脑室内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得以顺利进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膜转移瘤 脑室腹腔分流术 Ommaya囊植入 脑室内化疗
  • 简介:摘要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患者,其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6例,脑室炎合并脑积水7例,脑室出血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壁长程外引流术,其中位引流时间为46.2 d(范围为28~180 d)。2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引流口感染、逆行皮下隧道感染、头皮或腹壁切口感染。其中18例患者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或腹腔感染。术后5例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13例患者的脑积水症状缓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患者,其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6例,脑室炎合并脑积水7例,脑室出血2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4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壁长程外引流术,其中位引流时间为46.2 d(范围为28~180 d)。2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引流口感染、逆行皮下隧道感染、头皮或腹壁切口感染。其中18例患者行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或腹腔感染。术后5例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13例患者的脑积水症状缓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儿侧脑室增宽的超声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检查出的39例侧脑室增宽胎儿的超声影像图特征。结果:①结合首次超声诊断情况,轻度侧脑室增宽15例,占38.5%,中度侧脑室增宽10例,占25.6%,重度侧脑室增宽分级14例,占35.9%。②39例侧脑室增宽胎儿,合并其他颅内结构异常或畸形27例,占69.2%。轻度侧脑室增宽合并其他颅内结构异常或畸形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