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热邪多为外感,邪常自内生,火性炎上,有虚火、实之分,古今文献中时见“浮”与“”之说,二者概念近似,而又混沌存疑,精究“浮”与“”的本质尤为必要,也是对中医理论的“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 标签: 浮火 伏火 本质/分析
  • 简介:血虚是临床常见气、血、阴、阳亏虚的四大虚之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诊断学概念,是临床各科多种病在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反映。血虚又称营养不足症或血液亏虚,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候的总称。《灵枢·决气》云:“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主要是指血的生成的生理概念,说明人体中的血有赖于水谷之精微,通过赤化,即形成血。《难经·二十三难》云:“血主濡之”,这说明血主要起着濡养作用的生理功能性概念,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赖于血的滋养。“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养,津液得以运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景岳全书》)。《类证治裁·不寐》曰:“由思虑伤血亏损,终年不寐。”所谓血虚是脾气亏虚,气不生血,生血之源亏少所导致血虚候。

  • 标签: 脾血虚证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本人近年采用火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收到一定效果。且治疗方法简单,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一般1~2次治疗就有明显好转,3~8次治疗后均能痊愈。

  • 标签: 火针疗法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肩周炎 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归颗粒治疗心两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两虚患者140例,分为治疗组40例,服用归颗粒剂;对照组40例,服用归丸,开放组60例,服用归颗粒剂,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归颗粒治疗加开放组各症状积分值显著减少(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5%和100%,治疗加开放组为68%和98%,123对照组为37.5%和85%,治疗加开放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对血常规(WBC、Hb、BPC),肝(ALT)肾功能(BUN、Cr)无不良影响,且能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浓度(HB)及血小板(BPC)(P<0.01)。结论归颗粒治疗心两虚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比丸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归脾颗粒 归脾丸 心脾两虚
  • 简介:小儿汗当以虚实辨之,虚以扶正为主,实证治从肝,不拘于补虚。

  • 标签: 小儿汗证 治疗 肝脾同调
  • 简介:摘要本多因素体胃热盛,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或恣食肥甘。常见到胃纳如常或食欲旺盛,而大便不化,或溏薄泄泻,运化弱,胃纳强,常辨证为胃强,清·叶天士评述《脾胃论》日“盖东恒之法,不过详于论,而略于治胃耳!乃后人宗其意,竟将脾胃总论,即以治之药,笼统治胃,举世皆然”。胃强,就反映了脾胃分治的必要性。叶士认为“纳食主胃,运化主”,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 标签: 胃强脾弱证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归熟眠汤治疗心两虚失眠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两虚失眠患者中随机选择104例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5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人参归睥丸治疗,研究组给予归熟眠汤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①关于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8.9%,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PSQI评分与中医候积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归熟眠汤治疗心两虚失眠,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归脾熟眠汤 心脾两虚证 失眠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归汤治疗心两虚的失眠症的价值[1]。方法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医院接收的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归汤,比较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眠、心两虚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加用归汤[2],能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归脾汤 心脾两虚 失眠症
  • 简介:通过长期临床研究认为,多动症实证病位主要在心肝,虚病位主要在肾,其中情志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可贯穿疾病始终。发病原因主要是家长期望甚高,学业负担过重,缺乏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身心得不到放松,积怨在心,久郁于肝,以致肝失调达,疏泄失常,疾病由生。加之患儿饮食多喜荤厌蔬,挑食偏食,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郁而化热,痰热胶结,扰动心肝,久之则肝之阴阳失调,疾病乃生。

  • 标签: 轻微脑损伤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风盛 痰盛 火盛 热盛 中医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循穴位雷火灸灸治疗肾亏虚血瘀慢性肾脏病3期的足太阳膀胱腰背部及任脉经腹部腧穴,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肾亏虚血瘀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口服中药、改善营养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雷火灸灸治足太阳膀胱腰背部及任脉经腹部腧穴,每日灸治1次,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研究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中医候积分、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并比较评价2组疗效。结果研究后4周,研究组患者中医候积分[8(4,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6,P=0.000);研究组患者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中腰膝酸软[0(0,2)分]、畏寒肢冷[0(0,2)分]、体倦乏力[0(0,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腰膝酸软[2(0,2)分]、畏寒肢冷[2(2,2)分]、体倦乏力[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5、-3.593、-4.609,P<0.01),研究组患者夜尿频多[2(0,2)分]较对照组[2(2,2)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9,P<0.05),而研究组食少纳呆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9,P=0.000)。结论雷火灸循穴位灸治可有效改善肾亏虚血瘀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体倦乏力、夜尿频多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不适,并不同程度改善其肾功能。

  • 标签: 雷火灸 慢性肾脏病3期 脾肾亏虚血瘀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归安神汤配合耳穴埋籽治疗心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心两虚型失眠患者分成3组,治疗组予归安神汤口服,配合耳穴埋籽治疗,对照1组单纯予归安神汤口服,对照2组予阿普唑仑片口服,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分别进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归安神汤配合耳穴埋籽虽起效较慢,但长期疗效略好于阿普唑仑,且副反应少。结论归安神汤配合耳穴埋籽治疗失眠心两虚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归脾安神汤 耳穴埋籽 失眠 心脾两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中药温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气阳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00例,型分类主肾气虚者60例,肾阳虚者40例,兼包括水湿、外感、血瘀。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评价其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结果临床疗效100例临床病例,完全缓解14例,基本缓解47例,有效2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结论中药温补肾法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病肾气虚及肾阳虚的主要临床症状。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脾肾气阳虚证 临床研究
  • 简介:《伤寒论》提出了六辨证体系,讲述了外邪入侵机体的层层机制,提出了明确的理法方药。本文通过分析六的特点和六的发病机理,分别论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外寒直中太阴、少阴、厥阴病引起的表。从而说明《伤寒论》的表并不仅仅局限于太阳,而是根据六经传变,层层贯彻于整个六。这种思路将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启示作用。

  • 标签: 六经 表证 伤寒
  • 简介:东汉白虎观会议试图“为汉制法”,重振今文经学地位。《白虎通义》作为其成果,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特色的今文经学与谶纬思想相结合,纬书的内容广被征引,有着鲜明的“援谶”特点,如纬书《含文嘉》将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证三纲五纪的思想,发展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白虎通义》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三纲六纪”。《白虎通义》还在谶纬思想的影响下,开拓了新的价值场域,如将宇宙生成论、符瑞说和天谴论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与深化。

  • 标签: 《白虎通义》 今文经学 谶纬 援谶证经
  • 简介:本文对万光泰古韵谱著作《九》进行了文献校勘,在参照段玉裁、王念孙等人古韵谱的基础上,对稿本中的一些音韵问题作了注释。叙例部分就韵谱归纳法及其在古韵部研究中的意义及作用进行了阐释。

  • 标签: 万光泰 《九经韵证》 文献校勘 韵谱归纳法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三则水气病的典型案例,分析水气病的辩证要点及方应用规律 , 进一步验证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治疗原则。

  • 标签: 水气病 经方 临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