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5月-2022年9月58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根据手术先后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中采用一般手术护理,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以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评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通过快速康复护理后焦虑量表、疼痛评分、创伤应激量表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在临床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有利于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5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对象,筛选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划分参考组(25例,椎管减压)、试验组(25例,融合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术前、术后7d疼痛和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7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效果突出,相较于传统治疗疼痛轻微,有利于功能恢复。

  • 标签: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5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对象,筛选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划分参考组(25例,椎管减压)、试验组(25例,融合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术前、术后7d疼痛和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7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内固定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8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2年4月起到2023年4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40例,围期护理)和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干预)。针对二者护理后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比较。结果:护理后对护理有效率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2.50%均优于参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二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7.50%明显较参照组70.00%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应用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护理水平,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从护理角度出发,探究微创(MIS)和切开(Open)行单节段经腰椎融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83例2020年1月至3月来我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MIS组(40例)和Open组(43例),即MIS组采用MIS-TLIF治疗、Open组采用Open-TLI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期指标,构建全面的护理方案。结果 MIS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Open组,但首次排气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Open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pen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4%,与MIS组的90.00%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结论 给予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IS-TLIF联合护理治疗,效果显著高于Open-TLIE,患者痛苦有所减小、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 切开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在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分组,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人数为40例,共计病患人数为80例。参照组病患给予经孔入路腰椎融合进行治疗,实验组病患给予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评分比较中,实验组病患的评分低于参照组病患(P<0.05),对比后发现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参照组更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进行治疗时,经皮孔镜下髓核摘除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和缓解病患的疼痛感,存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融合(OLIF)术前采用3D打印仿真脊柱模型体外模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5月的40例腰椎退变性患者资料,随机分为2组:3D打印组行3D打印技术辅助OLIF,对照组行OLIF,20例/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摄腰椎正侧位X线并评估内植物及融合情况。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放射显露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3D打印术前规划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可行性,手术效果良好,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

  • 标签: 脊柱植入物 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3D打印 腰椎退变性疾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融合(PELIF)已成为脊柱外科最具代表性的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之中。然而,该技术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且手术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相应的不良后果。目前我国脊柱外科专业尚无脊柱PELIF技术相关专家共识。为规范该技术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及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本共识内容包括PELIF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优势和劣势、术前评估、麻醉方式及手术操作、并发症处理及预防和术后随访。

  • 标签: 脊柱 内镜 腰椎 椎间融合术 并发症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治疗的患者66例参与研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治疗的患者,围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脊柱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主要趋势,传统的融合器难以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因此可撑开型融合器被研发应用于临床。该类融合器利用铰接结构原理,以收缩状态植入椎间隙,于原位撑开,可增加与终板接触面积,并能够恢复前凸曲度,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于各种需要融合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研发的可撑开型融合器的类型、设计特点、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融合器 脊柱外科 椎间融合术 撑开型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内固定斜外侧腰椎融合(OLIF-SA)、OLIF联合侧方钉棒内固定(OLIF-AF)和OLIF联合后方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OLIF-PF)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了OLIF-SA、OLIF-AF和OLIF-P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术后1周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通过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临床评分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不同内固定方式的OLIF手术疗效,记录患者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共有7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男23例,女48例,患者年龄为(65±11)(34~88)岁,其中OLIF-SA组25例,OLIF-AF组19例,OLIF-PF组27例。OLIF-SA组和OLIF-AF组的手术时间[(97±38)min、(118±48)min、(196±46)min,P<0.001]和中失血量[20(10,50)ml、40(20,50)ml、50(50,60)ml,P<0.001]都比OLIF-PF组低。3组之间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SA组、OLIF-AF组和OLIF-PF组在术前记录的VAS[M(Q1,Q3)][5.0(4.0,6.0)分、5.0(4.0,6.0)分、5.0(4.0,5.3)分]和ODI[44.0%(35.0%,47.0%)、46.5%(43.3%,46.5%)、43.5%(35.8%,46.0%)]、术后1周的VAS[2.0(2.0,3.0)分、3.0(2.0,3.0)分、2.0(2.0,3.0)分]和ODI[13.0%(12.0%,18.0%)、21.0%(13.5%,21.8%)、16.5%(14.0%,21.0%)]以及最终随访时记录的VAS[1.0(0,1.0)分、1.0(1.0,2.0)分、1.0(1.0,2.0)分]和ODI[7.0%(5.0%,11.0%)、10.0%(7.0%,14.8%)、8.0%(6.0%,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OLIF-AF和OLIF-PF相比,OLIF-SA具有相似的疗效和融合率,省去了内固定的费用,减少了中时间和中失血量,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脊柱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方式 治疗结果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板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Lehmann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缩短切口长度,降低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后路椎间孔镜 后路椎板开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孔入路融合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年-2023年10月期,我院共计收治的80例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通过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经后方入路融合(PLIF),观察组经孔入路融合(TLIF),分组探究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快,结果比较P<0.05。结论:孔入路融合在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并腰椎管狭窄症,能够最小化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经椎间孔入路 椎间融合术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21年11月到2022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21例患者的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融合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隔姜灸疗法对后路腰椎椎间盘融合(PLIF)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1年3月-2023年6月,笔者对68例行PLI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隔姜灸组(n=34),前者予常规围期胃肠道管理方案,后者则在前者基础加予隔姜灸疗法,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作比,隔姜灸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 隔姜灸可以加快PLIF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隔姜灸 腰椎椎间盘融合术 胃肠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难复性寰枢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以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19~2020年收治的AAD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患者均开展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随访两年,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影像学指标[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颈椎曲度(C0~C2角、C2~C7角)以及融合状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2年时的NDI值、ADI值、C2~C7角值均小于术前,JOA值、CCA值、CMA值、C0~C2角均高于术前(P<0.05)。患者性完全融合率高达100.00%,平均融合时间(9.52±1.85)个月。结论:难复性AAD患者以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康复速度快,且远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远期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在颈椎前路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5月-2023年05月到本院接受颈椎前路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护理并发症出现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专科与手术室协同护理方式对颈椎前路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专科 手术室 协同护理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 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病原菌多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其次是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结核杆菌感染的报道罕见,本科治疗的一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结核杆菌感染,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术后感染 ,结核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行孔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优质手术室护理的总体效果。方法:研究行孔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90例,就诊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对比分析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质手术室护理(研究组)的各个指标。指标为: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护理前的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的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的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的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良好,为P<0.05。结论:为行孔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能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椎间孔镜术 腰椎间盘突出 优质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早期腰椎退行性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LS)实施经皮孔镜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ectomy, 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确诊为早期DLS的80例病例,患者均于2021.05~2022.06期就诊,将80例病例在研究前以双盲法分为甲乙组,对比时各纳入40例。乙组实施PTED,甲组实施开放性手术。对比手术情况及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经对甲乙组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及手术时间等做出比较统计,乙组均少于甲组(P<0.05)。经对甲乙组术后半年JOA、ODI评分做出比较统计,乙组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老年早期DLS实施PTED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恢复脊柱稳定和腰椎序列,可对腰椎功能加以改善,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可应用推广。

  • 标签: 腰椎退行性滑脱症 老年 早期 椎间孔镜减压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