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退患者行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腰椎退自然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科37例行腰椎后路固定椎间融合术和48例行保守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研究,定期行MRI检查,并以ODI及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之间椎间盘退有无差别,评估临床疗效与ASD相关性探讨ASD与自然病程的关系。结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但手术组ASD致椎间盘退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且与手术存在相关性。结论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腰椎融合后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等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了ASD的进展,且这种变化较自然病程更为明显,对于存在多节段腰椎退患者,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骨质疏松等,同时慎重考虑融合方式及内固定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决定相应的手术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间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37例患者及48例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多节段腰椎退变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固定融合术 自然病程
  • 简介:摘要腰椎融合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在临床上能够对于腰椎疾病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目前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在腰椎间盘疾病方面以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但在实际的使用了腰椎融合术完成后,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这其中邻近节段的退就是一种常见的情况。文章讨论了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的临床研究现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2年临近节段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腰椎融合术治疗的26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共计15例患者观察到了邻近节段退。全部15例退患者均采取返修手术处理,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减少神经压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本组研究中疗效评价为优的患者8例,良5例,可2例。X线片显示结果全部患者的X线均显示其内固定位置良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再次行手术治疗4个月后回到医院复查并取出固定材料,随访时间为2年,平均半年电话随访一次。全部患者术后检查椎间均未发现滑移或成角,腰椎序列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治疗效果较好,且未发现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是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退可由多重因素引起,主要好发于融合节段的上方,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必要时再次采取手术治疗依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融合术后出现临近节段退患者的病历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手术因素。结论腰椎融合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治疗腰椎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同时在实际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的使用腰椎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术后邻近节段退的情况,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临近节段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临近节段退变 腰椎融合术 临床研究 现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87-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收集医院的临床资料,查阅近年关于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的基本情况,包括邻近节段退的概念、预防、发生率、影响因素等。结果邻近节段退的概念包括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和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腰椎融合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发生率最低为百分之八,最高可达百分之百,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发生率为百分之十二左右。邻近节段退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术前基本情况等个体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与融合节段长短、椎间隙过度撑开、融合术式、矢状面平衡、内固定使用等手术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邻近节段退的预防上应积极从术中减少融合节段、应用非融合技术、维持矢状面平衡等方面入手。结论腰椎融合术后很容易发生邻近节段退,通过应用非融合技术能显著减少邻近节段退的发生。

  • 标签: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研究现状
  • 作者: 湛川刘宝帅赵玉龙荣延龙张远石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湛川刘宝帅赵玉龙荣延龙张远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辽宁沈阳110032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周期性压应力通过Mapk通路影响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010015-401作者简介:湛川,中国医大四院,东南大学医学院,学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骨科副主任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与腰椎间盘退的关系,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腰椎间盘退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另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检测、WesternBlot技术定量检测,分析P38MAPK表达量的灰度值.结果对照组P38MAPK蛋白表达图像的灰度值为(0.8561±0.0274),实验组中纤维环完整组P38MAPK蛋白表达图像的灰度值为(0.1623±0.0133),纤维环破裂组P38MAPK蛋白表达图像的灰度值为(0.3567±0.0135),三组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蛋白含量少于纤维环完整组、纤维环破裂组.结论P38MAPK的表达含量和腰椎间盘退程度呈正比的关系,腰椎间盘退程度越严重,髓核细胞中的P38MAPK表达含量越高.关键词P38MAPK;腰椎间盘退;关系;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5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2map成像定量评价早期腰椎间盘退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24例腰椎间盘退患者,112个椎间盘,实行椎间盘分级、T2弛豫时间。结果腰椎间盘髓核T2值,会随着分值的增加下降,P<0.05。纤维环T2值和分级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腰椎间盘髓核T2和受试患者年龄比较,P<0.05。纤维环T2值、受试患者年龄对比,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横向弛豫时间、退等级和患者年龄有直接关联,通过MRI横向弛豫时间进行测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T2map成像定量评价 早期腰椎间盘退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脊柱融合术后患者出现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脊柱融合术的107例患者,术后,对所选患者进行6个月到24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临近阶段退的情况。结果患者进行脊柱融合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邻近节段的加速退等神经症状。结论对患者进行局部脊柱融合术,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临近节段的加速退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 加速退变 分析
  • 简介: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逐渐增多.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往往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神经根症状、椎管狭窄及神经源性跛行,马尾神经受损者可出现马尾综合征,常表现为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椎间盘及关节突发生退,致使病人出现脊柱不稳定和弯曲,造成冠状面的失平衡。

  • 标签: 退变性腰椎侧凸 发病特征 腰椎管狭窄症 马尾综合征 脊柱不稳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后路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本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采用下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和疗效评价;通过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度的比较,了解患者手术治疗的侧凸矫正率和腰椎前凸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ODI术前(52.30±13.65)%、术后(9.62±6.4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改善率为81.6%。32例患者中,24例疗效为优,6例疗效为良,2例疗效为可,术后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93.8%。患者冠状位Cobb角术前21.99°±8.97°、术后6.84°±5.3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矫正率为69.0%。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13.80°±15.99°、术后24.95°±12.8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理想,术后疗效满意。手术的关键是彻底减压、正确选择融合节段、重建退变节段椎间高度、矫正前凸减少和后凸畸形、纠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侧凸畸形以稳定椎体。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骨折固定术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37-02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它能够专一性地清除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超氧化物自由基,以解除自由基氧化体内的某些组成成分而造成的机体损害,是生物抗氧化系统的重要酶类之一。目前许多研究机构及学者对SOD的特性及用于临床的安全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在退腰椎间盘中对SOD的变化研究,已经有部分的研究成果证实腰椎间盘退与SOD的改变有关。该文章就SOD与腰椎间盘退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腰椎间盘退变氧自由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PLIF(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TLIF(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0名患有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TLIF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PLIF的方法手术治疗,利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经过一段时间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手术后的创伤大小,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出血情况,症状功能改善以及近远期并发症的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统计。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统计可以得出实验组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近远期并发症对比上,实验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疼痛评分和植骨融合率上,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明显优于传统的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的方法,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上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实验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85.4%,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0.7%,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相比,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创伤少,预后好等优势,能够尽快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9~81岁,平均65.1岁。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VAS评分、ODI指数、Macnab评级。结果手术时间110~225min,平均145.3min;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d(7~12d)。所有患者最少随访12月。腰痛VAS术前评分(6.82±0.34)分,术后(3.11±0.73)分;腿痛VAS术前评分(8.03±0.59)分,术后(3.52±0.32)分;ODI术前指数(76.37±5.13),术后(32.58±3.43)。根据Macnab评级,优36例(78.2%),良10例(21.8%)。结论Viper联合Quadrant通道TLIF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微创 Viper经皮椎弓根固定 Quadrant通道 腰椎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TLIF(经锥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对DLS(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改良TLIF来进行治疗的DLS患者47例,记录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测量在手术前后腰椎的滑脱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滑脱率、椎间隙的高度。随访这47例患者,时间是(2.5±0.5)年。结果47例患者中,手术的时间平均为(128±35)min,在手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58±48)ml,切口全部是一期愈合,并发症较少;术后2~3d、3个月、6个月、1年的腰椎滑脱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滑脱率、椎间隙的高度和术前指标比较,改善明显(P<0.05);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椎滑脱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滑脱率、椎间隙的高度比较,P>0.05,术后的腰椎前凸角的平均度数在逐渐增大。结论采用改良TLIF来治疗DLS创伤小,并且能够理想复位,得到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改良经锥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滑脱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实施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观察组15例,实施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滑脱恢复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实施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腰椎恢复效果,快速缓解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退行性腰椎滑脱 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边内固定加对侧椎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月,单边内固定加对侧椎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8~67岁,平均58.6岁;单节段椎间盘突出伴节段不稳23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0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10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3天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8±0.2)、(18.6±2.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8±0.8)、(53.6±3.5)(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3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3%。结论采用单边内固定加对侧椎旁植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