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退疾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JO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退疾病患者应用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推广。

  • 标签: 腰椎退变疾病 OLIF腰椎融合技术治疗 腰椎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退的 MRI诊断分级及临床应用进展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退的 MRI诊断分级及临床应用进展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40例腰椎间盘退患者及 40例无症状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 MRI诊断, 根据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MRI诊断分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eta分析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定量评价早期腰椎间盘退中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0月1日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运用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腰椎间盘退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椎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使用Combie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篇。Ⅰ级椎间盘共577个,Ⅱ级椎间盘共1704个,Ⅲ级椎间盘共1299个,Ⅳ级椎间盘共1092个,Ⅴ级椎间盘共194个。Ⅰ级椎间盘髓核ADC值高于Ⅱ级椎间盘髓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034,95% CI:0.005~0.064,P=0.024];Ⅱ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Ⅲ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161,95% CI:0.124~0.197,P<0.0001);Ⅲ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Ⅳ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297,95% CI:0.222~0.373,P<0.0001);Ⅳ级椎间盘髓核ADC值显著高于Ⅴ级椎间盘髓核ADC值(WMD=0.293,95% CI:0.176~0.411,P<0.0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等级的腰椎间盘退,尤其可以区分早期腰椎间盘退,为早期诊断腰椎间盘退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腰椎间盘退变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与椎弓根螺钉(PS)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变化,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朝阳医院分别采用CBT内固定与PS内固定进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融合头侧邻近节段(CAS)椎间隙高度(ISH)、椎间孔高度(FH)、宽度(FW),术前及末次随访MRI扫描椎间盘退分级。临床症状变化采用患者术前及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同时诊断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R-ASD)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S-ASD)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计69例患者纳入研究,CBT组33例(男/女:15/18),年龄(65±11)岁,PS组36例(男/女:17/19),年龄(64±10)岁。末次随访时,CBT组邻近节段的IS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邻近节段ISH较手术前显著减小(t=6.78,P<0.05)。CBT组邻近节段ISH、FH和FW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PS组(均P<0.05)。随访期间,CBT组共发现4例(12.1%)R-ASD,无S-ASD,而PS组出现12例(33.3%)R-ASD,显著高于CBT组(χ2=4.35,P=0.04)。MRI显示,PS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显著退程度大于CBT组(Z=-2.14,P=0.03)。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单节段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邻近节段退的发生。

  • 标签: 椎管狭窄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方向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治疗40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资料,左侧为凸侧20例(左凸组),男5例,女15例,年龄(70.62±5.45)岁;左侧为凹侧20例(左凹组),男3例,女17例,年龄(69.73±7.24)岁;另纳入不伴侧凸的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患者20例(无侧凸组),男5例,女15例,年龄(71.48±5.73)岁。分别在MR轴位T2加权图像及腰椎正位X线片上测量以下OLIF操作相关解剖学参数:腹主动脉左侧缘至左侧腰大肌前内侧缘距离,腹主动脉左侧缘至左侧腰椎交感干距离,左侧腰大肌前内侧缘至椎体横轴的距离,L2~5相邻椎体中点之间距离,椎体旋转角度,OLIF操作通道角度。对3组测量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分析。结果3组患者L2,3、L3,4、L4,5节段腹主动脉左侧缘至左侧腰大肌前内侧缘距离和腹主动脉左侧缘至左侧腰椎交感干距离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左凹组L2,3节段[(24.41±9.54)mm、(18.18±7.1)mm)]、L3,4节段[(18.54±7.94)mm、(13.73±6.73)mm)]显著大于无侧凸组;而左凸组L4,5节段的上述数值[(19.16±7.04)mm、(11.67±3.63)mm]大于无侧凸组。左侧腰大肌前内侧缘至椎体横轴的距离,左凸组L2,3、L3,4节段[(13.76±2.98)mm、(15.87±3.53)mm]显著大于无侧凸组;而左凹组对应数值[(9.97±3.14)mm、(10.75±5.03)mm]明显小于无侧凸组。左凸组L2,3、L3,4相邻椎体中点之间距离[(37.67±3.45)mm、(38.18±3.54)mm]大于无侧凸组与左凹组,且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体旋转角度与OLIF手术通道角度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左凸组中两者呈负相关,在左凹组中两者的绝对值呈正相关。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方向对OLIF的手术操作相关解剖学参数具有显著影响,建议术前根据侧凸方向针对性设计并调整操作技巧。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脊柱侧凸
  • 简介:摘要椎间盘退是衰老过程的自然进展。其具有多种机制,包括遗传、机械及暴露等,最终均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环境失去平衡,倾向于向分解代谢发展。细胞疗法的开发已在许多疾病领域迅速增加,可有效治疗椎间盘退,是再生医学的重中之重。文章回顾了细胞移植在椎间盘退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细胞疗法的机制,并对移植细胞来源、椎间盘内微环境对移植细胞的影响及细胞载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细胞疗法 细胞移植 椎间盘退变 再生修复
  • 简介:摘要腰椎关节突关节(FJ)是椎体后的一对小关节,是腰椎节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引导、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活动范围并承受脊柱一定负荷的作用。目前,FJ结构的异常如关节面角度改变、双侧角度不对称、纵向关节的形态移行变化等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影响,还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表明,关节形态的改变可来自先天或关节炎症后的重塑,且关节的异常形态可通过影响应力-应变关系和瞬时旋转轴,而造成FJ以及椎间盘的损伤和炎症,并致使腰椎发生退变性疾病。本文对FJ解剖结构异常的原因,及其生物力学机制和退行性的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FJ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结构异常 退行性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板骨折引起椎间盘退和Modic改变的影像学随访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终板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1年随访。患者均采用MRI检查,分析比较随访前后患者的Modic改变、椎间盘退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入选46例患者共230个腰椎椎间盘,均发生Modic改变;随访1年后,46例患者共185个腰椎椎间盘发生Modic改变,Modic改变多发于L5 ~ S1[38.92%(72/185)]、L4 ~ L5[40.0%(74/185)]节段。随访1年后,46例患者的椎间盘分级3 ~ 4级率高于出院前[70.43%(162/230)比60.43%(139/230)],6 ~ 8级率低于出院前[8.70%(20/230)比15.22%(35/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4.646,P<0.05)。椎间盘分级同级患者的表现扩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为(23.47 ± 2.86)分,高于出院前的(9.15 ± 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4,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的特点,适用于终板骨折引起椎间盘退和Modic改变诊断和追踪随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盘退化 骨折 终板 Modic改变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瓦斯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之一,在变压器的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重瓦斯保护的投退规程也做了一些说明,但是对于日常运维工作中常见的主呼吸器硅胶更换作业,是否进行重瓦斯保护改投信号的操作,业界也是一直众说纷纭。今天笔者将从呼吸器工作原理、瓦斯继电器的保护原理以及油枕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探讨一下硅胶更换过程中的重瓦斯保护投退问题

  • 标签: 呼吸器 瓦斯继电器 重瓦斯保护 波纹管式油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内印度刺猬蛋白(Ihh)表达水平变化对软骨终板细胞的影响与意义。方法2018年5月至12月手术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31例软骨终板(CEP)组织标本,体外分离人CEP细胞培养至P3代,随机分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分别添加Ihh信使RNA质粒、空载体和Ihh沉默RNA质粒,质粒转染培养48 h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标本Ihh及相关指标的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染色观测细胞表型。3组实验数据因方差不齐,呈正态性分布,选择Welch检验,Games-Howell法组间多重比较。结果质粒干预CEP软骨细胞Ihh水平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0.79±0.09,0.31±0.20,0.04±0.03)、Ⅱ型胶原(Col Ⅱ) (0.18±0.08,0.49±0.14,1.13±0.2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0.78±0.17,0.51±0.12,0.37±0.06)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670、37.650、26.070,P<0.01)。RT-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空载体组和敲减组3组细胞中Ihh mRNA(3.13±1.21,0.92±0.18,0.39±0.22)、Col Ⅱ mRNA(0.66±0.13,1.03±0.24,1.64±1.32)和MMP-13 mRNA(9.17±2.35,1.04±0.27,3.56±0.26)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70、15.890、34.732,P<0.01)。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Ihh和MMP-13在过表达组最强,敲减组最弱,而Col Ⅱ在敲减组中最强,过表达组最弱。结论下调软骨细胞内Ihh表达可明显增加Col Ⅱ,减少MMP-13,维持细胞表型,进一步延缓CEP软骨细胞退

  • 标签: 印度刺猬蛋白 软骨终板 Modic退变 质粒转染
  • 简介:摘要:ERAS概念是以循证医学为支撑的全新理论,正逐步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是其核心。目前,国内外对ERAS理念的实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ERAS的临床疗效与所采取的快速康复措施、外科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患者依从性的差异有关。因此,培养专业的护士和康复训练师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骨科领域,关于ERAS概念在LDD中的应用的报道和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关节置换术和骨折术后康复方面。一方面与LDD年龄大、相关基础疾病多、依从性低有关;另一方面,ERAS概念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许多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ERAS概念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需更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评价,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试验和长期随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腰椎退变性疾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ERAS概念是以循证医学为支撑的全新理论,正逐步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是其核心。目前,国内外对ERAS理念的实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ERAS的临床疗效与所采取的快速康复措施、外科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案和患者依从性的差异有关。因此,培养专业的护士和康复训练师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骨科领域,关于ERAS概念在LDD中的应用的报道和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关节置换术和骨折术后康复方面。一方面与LDD年龄大、相关基础疾病多、依从性低有关;另一方面,ERAS概念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许多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ERAS概念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需更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评价,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试验和长期随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腰椎退变性疾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与腰椎滑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就诊的103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81例;年龄(58.55±0.88)岁(范围:37~77岁)。L2滑脱2例,L3滑脱10例,L4滑脱81例,L5滑脱10例。所有患者均摄腰椎侧位X线片,行腰椎MR检查。收集影像学资料,采用Image-Pro Plus进行数据测量:①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滑脱比;②腰椎MR上分别测量退变性滑脱节段的总多裂肌横截面积(total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TCSA)与无脂肪浸润多裂肌横截面积(fat-free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FCSA),并计算FCSA/TCSA比值,用来评估多裂肌萎缩程度,该数值越大表明多裂肌萎缩越轻;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退变性滑脱节段的上一非滑脱节段的TCSA与FCSA,并计算FCSA/TCSA比值。结果对两位医生的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腰椎滑脱比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ICC=>0.75,说明数据一致性高,结果可信度高。退滑脱节段上一非滑脱节段和退滑脱节段的多裂肌萎缩程度(FCSA/TCSA比值)分别为0.66±0.09和0.7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8,P=0.000);103例中Ⅰ度滑脱66例(64.1%,66/103),Ⅱ度滑脱患者37例(35.9%,37/103),无Ⅲ度及Ⅳ度滑脱患者;滑脱比与退滑脱节段FCSA/TCSA存在相关性(P=0.000),相关系数γ=-0.425,滑脱比与退变节段FCSA/TCSA存在高度负相关。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退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较退滑脱节段上一非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严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退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与腰椎滑脱程度存在正相关。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肌疾病,萎缩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Pfirrmann退评分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ACDR)术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量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ACDR手术并获2年以上随访的120例患者资料,男88例,女32例;年龄(43.86±8.69)岁(范围,27~67岁);单节段置换100例(Hybrid手术9例),双节段置换20例(Hybrid手术3例)。颈椎侧位X线观察HO发生情况,McAfee等级标准评估HO严重度,Pfirrmann评分系统在术前MRI上评估椎间盘退程度。加权Kappa检验分析Pfirrmann评分系统和McAfee分级系统不同观察者间的评价一致性,t检验比较HO组和非HO组术前椎间盘的Pfirrmann退评分,卡方检验分析Pfirrmann评分对术后置换节段HO发生率的影响,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该评分与HO组McAfee等级、术后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相关性。根据不同Pfirrmann评分组的置换节段HO发生率,提出ACDR手术的HO风险量化指标。结果120例患者随访(74.08±28.05)个月(范围,31~125个月)。术后2年根据病例数统计,38例患者颈椎出现HO,发生率为31.67%(38/120),单节段置换、双节段置换手术的HO发生率分别为27%(27/100)和55%(11/20);根据置换节段数统计,HO组和非HO组分别包含46和94个置换节段。术前椎间盘Pfirrmann评分,HO组为(3.17±1.08)分较非HO组[(2.52±0.98)分]高2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1);置换节段HO发生率随术前Pfirrmann评分升高而显著升高(χ2=12.44,P=0.01);HO组术前椎间盘Pfirrmann评分与术后置换节段McAfee等级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与术后ROM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当椎间盘退Pfirrmann评分<3、=3和>3时,术后2年置换节段HO发生率分别为20.55%(15/73)、38.46%(10/26)和51.22%(21/41)。结论颈椎间盘Pfirrmann退评分与术后置换节段的HO发生率、McAfee等级以及ROM显著相关;颈椎间盘退的Pfirrmann评分可作为ACDR手术HO风险的量化指标。

  • 标签: 颈椎 全椎间盘置换 骨化,异位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7神经切断后发生的脊髓中枢神经元逆行性退中过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外周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元逆行性退保护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切断组、切断+药物干预组),其中切断组和干预组的动物施行双侧颈7神经切断造模,干预组予每天腹腔注射1 mmol/kg氯化锂。2周、4周后取大鼠颈7节段脊髓,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来分析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分析Tau蛋白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及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2周时切断组的细胞凋亡程度小于4周时的凋亡程度;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随着周数的增加,总Tau蛋白的量因颈7神经的切断而下降,磷酸化的Tau蛋白的量的比例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予氯化锂后,凋亡的程度及磷酸化的Tau蛋白的比例均发生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u蛋白的过磷酸化机制存在于颈7神经切断术后发生的脊髓中枢神经元逆行性退的过程中;氯化锂能减轻逆行性退的程度。

  • 标签: Tau蛋白质类 臂丛 神经元逆行性退变 过磷酸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性。方法:研究中共选取 42位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 2018年 1月是开始时间, 2020年 1月是截止时间。使用 Excel表格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纳进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单数的为对照组( 21例),双数的为观察组( 21例),分别行正中入路治疗、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方式。最后用统计学的途径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中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 Os-westry功能障碍( ODI)评分存在差异性( P< 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该疾病患者实施 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Wiltse入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 116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1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取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护理相关指标对比存在差异, P 〈 0.05 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对比两组围术期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病率有较大差异,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P 〈 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的指导下实施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减少药房退药中的风险隐患,保证药品质量,进一步促进医疗安全。方法 结合所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药品安全和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 退回的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存在药品安全隐患的问题比较突出。结论 优化退药流程,健全退药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追责制度,减少退药率,减少药房退药风险隐患,保证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退药  质量  风险  安全  管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