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血清组织蛋白酶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了组织蛋白酶B、S、L、K、D等等,各自有其特点和功能,应用在临床诊断当中。本文主要综述了血清组织蛋白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例如血清组织蛋白酶D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应用,血清组织蛋白酶K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血清组织蛋白酶L在卵巢癌中的应用等,希望能对血清组织蛋白酶有一个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

  • 标签: 血清组织蛋白酶 临床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B)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浸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甲状腺癌组织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B蛋白在甲状腺癌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CB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增高,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对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蛋白酶B
  • 简介:本文使用特异的兔抗人肝组织蛋白酶B抗体及全长人CBcDNA,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C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水平(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胃癌组织中CB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生长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B在胃癌的生长浸润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浸润转移 胃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 简介:学者们认为隶属于半胱氨酸蛋白(cysteineprotease)的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主要作用是在溶酶体酸性条件下,降解不必要的细胞器及蛋白质,使其再被利用.然而最近研究显示,组织蛋白酶家族成员和其他细胞外蛋白(如基质金属蛋白和丝氨酸蛋白)一样,对细胞外基质的重塑、间质基质的降解以及细胞信号传递和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本综述重点叙述组织蛋白酶生物学特征(结构、合成、加工、激活、分泌、活性调控和功能),以及参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关于循环血中组织蛋白酶水平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判定和药物靶目标的应用潜能.

  • 标签: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 细胞外基质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组织蛋白酶s(Cysteinecathepsins,Cat-s)是在炎症期间由抗原提呈细胞分泌的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可与多种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参与炎症的发生。本文就组织蛋白酶s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炎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Cat-s PAR2 TRPV4 CX3CL1 炎症 疼痛.
  • 简介:组织蛋白酶B是溶酶体内半胱氨酸内切蛋白水解,作用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组织蛋白酶B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肺纤维化的关东密切。文章对组织蛋白酶B的生物学活性、组织蛋白酶B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厦介导细胞凋亡的途径、组织蛋白酶B与肺纤维化的关系等内容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细胞凋亡 肺纤维化
  • 简介:背景:以往研究证实,CREG是一种与M6P/IGFⅡR直接结合的溶酶体蛋白,并依赖于与M6P受体的相互作用有效转运至溶酶体。目的:分析外源性CREG蛋白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和M6P/IGFⅡR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M6P/IGFⅡR表达变化及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双染和免疫共沉淀方法,观察外源性CREG蛋白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和M6P/IGFⅡR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应用gain-of-function和loss-of-function模型,通过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双染方法,观察CREG对M6P/IGFⅡR表达变化及细胞内定位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细胞免疫荧光双染和免疫共沉淀方法证实外源性CREG蛋白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和M6P/IGFⅡR有直接相互作用关系;应用gain-of-function和loss-of-function模型进一步证实,CREG对M6P/IGFⅡR表达变化无影响,而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提示外源性CREG蛋白定位于溶酶体,且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和M6P/IGFⅡR有相互作用关系,并影响M6P/IGFⅡR的细胞内定位。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背景新生内膜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血管病理改变时的重要特征。阿托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S(CatS)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减轻新生内膜形成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CatS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8)、手术组(n=8)和阿托伐他汀组(n=8),手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行左侧颈动脉球囊损伤。阿托伐他汀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kg·d)。实验前后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变化,28d后大鼠处死行病理形态学检查,检测各组CatS和NF-κB表达。结果与手术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大鼠颈动脉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I/M)比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膜面积:(148.6±8.8)×103μm2比(64.8±5.1)×103μm2;I/M:(2.1±0.2)比(0.9±0.1),均P<0.01]。与手术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CatS表达和NF-κB评分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tSmRNA:(0.80±0.07)比(0.50±0.04);CatS评分:(15.3±1.4)比(8.5±0.7);NF-κB评分:(12.5±1.3)比(6.7±0.5),均P<0.01]。内膜面积与CatS和NF-κB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使CatS表达减少,减轻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新生内膜 颈动脉 球囊损伤 大鼠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蜂毒素与沉默组织蛋白酶S(CTSS)对于MHCC97H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制备的沉默CTSS的MHCC97-H细胞株(沉默CTSS的细胞株用PLVT1150表示,正常表CTSS的细胞株用PLVT8表示),使用不同浓度蜂毒素干预2组细胞30min,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重复三次。制作沉默CTSS的MHCC97-H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使用80μg/(kg*day)蜂毒素干预,对照组予以PBS代替。观察裸鼠移植肿瘤生长的状况,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cleved-caspase3在裸鼠荷瘤模型中的表达。结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PLVT1150细胞凋亡率依次为18.87%、36.72%、52.98%,PLVT8凋亡率依次为4.27%、15.32%、28.86%,进行两两比较,P<0.05。比较裸鼠皮下移植瘤发现第1组(PLVT1150+PBS)与第2组(PLVT1150+蜂毒素)比较、第3组(PLVT8+PBS)与第4组(PLVT8+蜂毒素)比较,裸鼠荷瘤体积在第14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2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22天出现统计学差异;第1组与第4组比较,在第31天出现统计学差异。在裸鼠肿瘤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中检测到4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20%、80%、40%,进行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Cleved-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0%,20%,60%,灰度值比较1组与2组相比,P<0.05;3组与4组相比,P<0.05。结论沉默CTSS促进MHCC97-H细胞凋亡,蜂毒素与沉默CTSS引起的MHCC97-H细胞凋亡有协同作用,蜂毒素有可能为肝细胞癌生物学治疗的新研究方向。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组织蛋白酶S 裸鼠模型 蜂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滑肌蛋白抗体(Smoothelin)、组织蛋白酶D(CAD)、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32例,分别取患儿术中切除的病变肠段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比较各病变肠断的Smoothelin RNA和蛋白的表达、CAD、S-100蛋白阳性表达及肌间神经丛、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患儿扩张段的Smoothelin mRNA(27.15±16.46)及蛋白灰度值(43.13±12.46)显著高于狭窄段(21.62±10.03、36.82±9.44)及移行段(19.64±9.91、23.65±4.96,t=4.491、3.296、16.688、4.638,P值均<0.05),且移行段的Smoothelin蛋白灰度值显著高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9,P<0.05)。患儿扩张段的CAD阳性表达的占比(82.58%)显著高于移行段、狭窄段(31.82%、0.00%,χ2=185.652、69.454,P值均<0.05),且移行段CAD阳性表达的占比显著高于狭窄段(χ2=49.946,P<0.05),扩张段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占比(29.55%)显著低于移行段、狭窄段(51.52%、90.15%,χ2=100.884、13.217,P值均<0.05),且移行段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占比显著低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8,P<0.05)。患儿扩张段的肌间神经丛[(3.80±0.54)个]及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3.12±0.22)个]显著高于移行段[(3.12±0.37)、(2.41±0.38)个]、狭窄段[(2.13±0.32)、(0±0)个,t=11.935、30.566、18.578、162.937,P值均<0.05],且移行段的肌间神经丛及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1、72.865,P<0.05)。结论Smoothelin、CAD、S-100蛋白的表达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细胞数量有关。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肠道组织
  • 简介:在真核生物细胞中,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和蛋白是在其分泌过程中由前体蛋白经内切蛋白切割后激活形成的.弗林蛋白(Furin)就是这个内切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它可以识别剪切多种蛋白质,如生长医子、血清蛋白、基质金属蛋白、受体、病毒囊膜蛋白和细菌外毒素等.近年来Furin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研究,本文简介了它的表达与加工运输、生物学功能、与病毒侵染的关系,以及它的抑制剂.

  • 标签: 弗林蛋白酶 前体蛋白 内切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5089-5p(miR-5089-5p)体外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与组织蛋白酶B(CTS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RT-PCR)检测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食管癌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31例,以及食管癌TE-13、EC9706、Eca109、KYSE30细胞株和正常食管黏膜上皮HET-1A细胞miR-5089-5p的表达水平。选择miR-5089-5p表达量最低的食管癌细胞,分为两组,分别转染miR-5089-5p模拟物(miR-5089-5p组)及其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转染48 h后,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5089-5p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用microRNA.org、Deepbase v2.0在线工具预测miR-5089-5p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5089-5p组、阴性对照组细胞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迁移相关蛋白N-Cadherin、Twist表达。结果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089-5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0.53和7.07±1.25(t=24.06,P<0.01);各食管癌细胞株miR-5089-5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HET-1A细胞(均P<0.05),相对表达量最低的是Eca109细胞(0.12±0.0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随着转染时间延长,miR-5089-5p组Eca109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从48 h开始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迁移能力亦降低[细胞划痕愈合率:(29±5)%比(64±8)%,t=3.91,P<0.01]。在线工具预测miR-5089-5p的靶基因可能是CTSB,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5089-5p互补结合CTSB 3'UTR。qRT-PCR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5089-5p组Eca109细胞CTSB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0.23±0.04比1.01±0.09,t=8.27,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CTSB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同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细胞迁移相关蛋白N-Cadherin、Twist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细胞株中miR-5089-5p均低表达,miR-5089-5p能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TSB基因表达实现的。

  • 标签: 食管肿瘤 微RNAs 组织蛋白酶B miR-5089-5p
  • 简介:摘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纤维帽的薄厚、脂质核心的大小以及斑块内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多种研究表明胱抑素C、组织蛋白酶K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 标签: 组织蛋白酶K 胱抑素C 粥样斑块
  • 简介:癫痫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导致不可逆性脑损害。钙蛋白(calpain)是一种Ca2+依赖的蛋白,参与神经细胞的坏死、凋亡,在癫痫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癫痫 钙蛋白酶 坏死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接收行急诊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9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溶栓时间段分为三组,A组27例(发病距溶栓时间≤3 h),B组39例(3 h<发病距溶栓时间≤6 h),C组53例(6 h<发病距溶栓时间≤12 h)。比较三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时间、溶栓后2 h、12 h的ST段回落率、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athepsin S、CTGF、LVEF、LVEDD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组血管再通时间为(148.73±15.37)min,显著长于A、B两组[(89.34±8.95)min、(98.76±9.33)min],血管再通率(45.28%)和ST段回落率[(40.17±4.77)%、(73.92±8.24)%]显著低于A、B两组[96.30%、79.49%、(47.42±5.12)%、(83.68±9.33)%、(43.56±4.87)%、(78.73±8.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248.088、4.244、20.204、11.146,18.508、19.861、6.271、4.789,17.995、10.932、3.339、4.111,4.100、3.828、3.100、2.244,均P<0.05)。C组溶栓后2 h、12 h的IL-6、TNF-α及hs-CRP水平[(23.29±2.12)ng/L、(27.03±2.75)ng/L、(6.49±2.37)mg/L,(22.73±2.05)ng/L、(26.24±2.37)ng/L、(6.01±2.53)mg/L]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578、54.578、10.638,8.584、8.735、5.199,7.909、7.171、3.597,1.382、1.584、1.008,7.237、5.190、4.364,8.829、11.114、2.585,3.172、6.815、2.196,均P<0.05)。C组溶栓后2 h、12 h的cathepsin S及CTGF水平[(29.97±3.98)μg/L、(30.03±4.79)μg/L,(28.05±2.13)μg/L、(28.29±4.31)μg/L]均显著高于A、B两组[(31.74±3.56)μg/L、(29.87±4.91)μg/L;(20.81±2.35)μg/L、(16.94±3.46)μg/L;(30.95±3.79)μg/L、(29.93±4.95)μg/L;(26.37±2.44)μg/L、(21.46±4.7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870、68.555、15.039、12.562、6.345、7.679、3.096、1.966、13.882、3.514、11.863、7.164、9.239、4.199,均P<0.05)。C组溶栓后2 h、12 h的LVEF及LVEDD[(42.81±4.77)%、(52.64±4.71)mm,(43.13±5.11)%、(51.57±4.01)mm]均显著低于A、B两组[(42.61±4.58)%、(52.31±4.47)mm,(46.33±4.35)%、(47.75±3.41)mm,(42.73±4.79)%、(52.79±4.76)mm,(44.79±4.44)%、(49.93±3.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5、9.193,3.060、4.214,1.970、2.953,0.333、1.259,2.779、1.626,4.229、1.996,1.404、2.416,均P<0.05)。A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41%,B组为12.82%,C组为3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均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患者血管再通率和ST段回落率越高,炎性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重塑越轻,心功能恢复越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蛋白酶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类胰蛋白(tryptase)和类糜蛋白(chymase)在过敏反应死亡中表达及其与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的关系,为过敏反应死亡的病理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方法从本教研室2008—2011年尸检档案中挑选病例70例,并搜集其原始档案资料、福尔马林固定包埋的心脏及肺脏蜡块,复阅HE切片。分为四组:A组:冠心病猝死(SCD,20例);B组:冠心病非猝死者(CHD,20例);C组:过敏性猝死(10例);D组:阴性对照(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死者,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每例肺脏、心脏的类胰蛋白和类糜蛋白染色情况和光密度。结果SCD组、CHD组、过敏反应死亡组缺血心肌及肺脏内tryptase表达的OD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肺脏内chymase表达的OD值在SCD组、CHD组和过敏反应死亡组均大于阴性对照组(P〈0.05),SCD组、CHD组和过敏反应死亡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糜蛋白虽然在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时表达有增强,但是表达量比较少,两者之间基本相同,该蛋白作为鉴别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证据尚不充分。类胰蛋白在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心和肺表达显著增强,可以作为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医学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过敏反应 冠心病猝死 类糜蛋白酶 类胰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来氟米特与硫唑嘌呤对老年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趋化细胞因子CX3CL1(Fractalkine)、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S)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0例采用来氟米特+常规治疗(来氟米特组),30例采用硫唑嘌呤+常规治疗(硫唑嘌呤组)。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血清Fractalkine、cathepsin S及尿VCAM-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Fractalkine水平均下降(F=123.029、99.041,均P=0.000),来氟米特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Fractalkine水平[(2.34±0.95)μg/L]低于硫唑嘌呤组[(2.97±1.01)μg/L],(t=2.489,P=0.016);两组治疗后血清cathepsin S水平均下降(F=106.733和64.928,均P=0.000),来氟米特组治疗后6个月和9个月血清cathepsin S水平[(24.31±3.15)、(21.72±2.67)μg/L]低于硫唑嘌呤组[(26.92±4.02)、(23.89±2.75)μg/L](t=2.799、3.101,P=0.007,0.003);两组治疗后尿VCAM-1水平均下降(F=907.450和858.114,均P=0.000),来氟米特组治疗后6个月尿VCAM-1水平(74.36±9.17)μg/LCr,低于硫唑嘌呤组(86.91±9.22)μg/L Cr(t=5.286,P=0.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氟米特与硫唑嘌呤均能有效降低老年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Fractalkine、cathepsin S及尿VCAM-1水平,提示二者在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基质降解与重塑、血管细胞黏附方面作用相当,但在治疗前期来氟米特的效果要优于硫唑嘌呤,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来氟米特 硫唑嘌呤 趋化细胞因子 组织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在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2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VILI组(V组)和VILI+CA074-me组(Me组)。C组和V组大鼠气管插管前1 h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e组腹腔注射CA074-me 5 mg/kg。C组自主呼吸4 h,V组和Me组行机械通气4 h,通气参数:VT 20 ml/kg,通气频率80次/min,FiO2 21%,PEEP 0 cmH2O。气管插管前和自主呼吸或通气结束后采集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随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取肺组织,确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BALF及血清IL-1β和IL-18浓度。采用qRT-PCR法检测肺组织CTS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caspase-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CTSB、NLRP3、ASC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Me组通气结束后PaO2降低,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BALF及血清IL-1β和IL-18浓度升高,肺组织CTSB、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V组比较,Me组通气结束后PaO2升高,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BALF及血清IL-18和IL-1β浓度降低,肺组织CTSB、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CTSB参与了大鼠VILI的过程,其机制与激活NLRP3炎症小体有关。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NLR家族,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L(CTSL)阻断前后三氯乙烯(TCE)致敏小鼠肾小球中补体片段3(C3)和内皮细胞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TSL在TCE致敏小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6月,将41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溶剂对照组(n=5)、TCE组(n=15)和TCE+CTSLi组(n=16),建立TCE致敏小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CTSL抑制剂(CTSLi)对小鼠进行预处理,采用TCE对小鼠进行初次激发和末次激发,根据皮肤致敏反应评分将小鼠分为致敏阳性组和致敏阴性组。于末次激发后72 h检测小鼠肾功能指标,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并检测肾小球C3和内皮细胞损伤相关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的表达水平。结果TCE组和TCE+CTSLi组小鼠致敏率分别为53.3%(8/15)和50.0%(8/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E致敏阳性组小鼠血清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TCE致敏阴性组(P<0.05),而TCE+CTSLi致敏阳性组小鼠血清CRE、BUN水平明显低于TCE致敏阳性组(P<0.05)。TCE致敏阳性组小鼠肾脏可见明显空泡变性及细胞水肿,TCE+CTSLi致敏阳性组小鼠上述病理损害程度明显改善。TCE致敏阳性组肾小球C3片段和VCAM-1表达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和TCE致敏阴性组(P<0.05),而TCE+CTSLi致敏阳性组C3片段和VCAM-1表达明显低于TCE致敏阳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TCE致敏阳性组小鼠肾小球Claudin-5、Syndeca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溶剂对照组和TCE致敏阴性组明显降低(P<0.05)。与TCE致敏阳性组比较,TCE+CTSLi致敏阳性组小鼠肾脏Syndeca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SL可能通过切割补体C3,激活补体系统,通过破坏内皮细胞结构蛋白Syndecan-1及过表达黏附分子VCAM-1,介导TCE致敏过程中小鼠的肾小球结构和功能损害,抑制CTSL的表达可能是保护小鼠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三氯乙烯 组织蛋白酶L 补体片段3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紧密连接蛋白5 多配体蛋白聚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