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时受区血管选择及其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对24例拇指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甲瓣或甲瓣联合其他组织游离移植再造,其中趾-指动脉的短血管蒂移植吻合7例,跖背-虎口区动脉的中血管蒂移植吻合12例,足背-桡动脉的长血管蒂移植吻合5例。甲瓣供区全部行皮瓣修复,岛状皮瓣修复7例,游离皮瓣修复17例。结果术后24例再造拇指和24例供瓣区皮瓣均存活。22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再造的拇指功能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7例,良5例。供足恢复良好,远期随访无明显疼痛及跛行,无糜烂破溃。手部受区与足部供区的切口小,远期随访瘢痕小且隐蔽,外形良好。结论根据不同大小的甲瓣,分别合理设计切取短、中、长血管蒂,与受区相应的血管吻合,既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又能减少供受区损伤。利用虎口区动脉作为中血管蒂甲瓣的供血动脉,血供可靠,操作更简便,创伤更小。

  • 标签: 拇指 治疗结果 甲瓣 虎口区动脉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老年人的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在临床应用中的建立、选择和维护。方法:查询资料,对比已有的病例,分析老年人尿毒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汇总老年人尿毒症病例的主要类型及其使用情况,研究各个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药物治疗技术模型对其制作血管通路的影响。结果:由于病人症状差异而使得治疗手段产生了不同,对于血管途径和通路的控制也会有着不同的影响;常见的血管通路有 NCC 、 TCC 、AVF 以及 AVG 即为无隧道中央静脉导管、长时间的带涤棉套隧道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以及移植时间短的血管内瘘等。结论:血管通路建立时,我们需要结合患者本身的身体条件以及血管条件,同时还要考虑采用此种血管通路可能会诱发的并发症、副作用以及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最终确定自体动静脉内瘘,此种方法可以增加患者的生存寿命,更能满足后续透析治疗的需要。

  • 标签: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膝周创面时4种非主干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2岁,平均41.9岁。创面重要组织外露面积为18.0 cm×5.0 cm~42.0 cm×9.0 cm。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成像(CTA)技术辅助定位,测量受区血管(膝降血管、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腓肠内侧血管、膝下内侧血管)及供区血管(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胸背血管)的口径。术中采取带刻度软性直尺测量验证,并记录术前及术中血管口径的测量值。术后观察2种组织瓣色泽、质地及供区切口愈合情况。对比术前与术中供、受区血管(除仅有的1例膝下内侧血管)测量值相符率。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3例患者组织瓣面积为18.0 cm×5.0 cm~46.0 cm×9.0 cm。14例吻合膝降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中12例完全成活,剩余2例皮瓣远端坏死长度分别为6 cm、4 cm,最终均行植皮处理愈合。12例完全成活的皮瓣中1例因一期保肢失败,二期应用皮瓣修复保膝,另1例因肢体严重感染后截肢,将成活的皮瓣翻转覆盖残端处理。4例吻合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的组织瓣中,3例股前外侧皮瓣完全成活,1例背阔肌皮瓣远端坏死12 cm,经清创并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同步延长使创面愈合。各有2例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及背阔肌肌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及时探查解除。1例吻合膝下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组织瓣色泽、质地良好,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供、受区血管口径术前、术中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膝周非主干血管均可作为游离组织瓣的受区血管,若选择得当,可有效提高组织瓣成活率。其中膝降血管作为受区血管应用时具备位置浅表、解剖恒定、定位简单、术中解剖便捷等优势,可优先考虑。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移植 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带神经血管蒂的股薄肌游离肌瓣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晚期面瘫,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择合适的供体神经,选定的运动神经必须能提供足够强度的神经支配,以产生强有力的肌肉收缩,使患者能够自主控制肌肉的运动。为了实现面部对称和自发的活动,跨面神经移植被认为是理想的选择;在没有面神经的情况下,咬肌神经是较好的替代选择,可以提供高动力神经输入;近年来,有学者试图结合两种供体神经的优势进行双运动神经吻合,术后具有强大而协调的面部动态效果。该文对股薄肌游离肌瓣治疗晚期面瘫中供体神经的选择进行总结,认为每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薄肌 面神经麻痹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将围术期护理应用于经桡动脉超选择性心脑血管联合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经桡动脉超选择性心脑血管联合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模式,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1~83岁,中位年龄51岁。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相关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中止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70±32)min,术中出血量(160±30)ml,术后住院时间(6.1±1.1)d,术后无胰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15个月,1例发生门静脉血栓,无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结论保留食管旁静脉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精准断流术,需要团队紧密配合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医生完成,保留胃冠状静脉的主干和食管旁静脉的完整是关键,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腹腔镜 选择性断流术 食管旁静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 FLOC)手术与Solomon手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术后胎盘残留吻合血管的差异,及其对术后并发症及胎儿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FLOC手术的TTTS孕妇59例,按照FLOC手术方式分为Solomon组(33例)和选择性FLOC组(26例)。对其中25例双胎均活产的孕妇的胎盘(Solomon组15个,选择性FLOC组10个)进行灌注,观察残留吻合血管类型及直径。比较2组间胎儿存活率、并发症、胎盘残留吻合血管类型及直径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Solomon组手术时间短于选择性FLOC组[74 min(60~90 min)与95 min(81~123 min),Z=2.906,P=0.004],但2组手术时孕周、妊娠终止孕周、手术至妊娠终止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Solomon组与选择性FLOC组相比,双胎存活率、一胎存活率、至少一胎存活率及术后双胎贫血-多血质序列征(twin anemia-polycythemia sequence, TAPS)和复发性TTTS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21/33)与50%(13/26),χ2=1.107;15%(5/33)与35%(9/26),χ2=3.044;79%(26/33)与85%(22/26),χ2=0.326;3%(1/33)与12%(3/26),χ2=1.368;0%(0/33)与4%(1/26),χ2=1.118;P值均>0.05]。(3)胎盘灌注结果:Solomon组与选择性FLOC组相比,残留吻合血管的胎盘的比例以及残留动脉-静脉、静脉-动脉、动脉-动脉和静脉-静脉吻合血管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5与6/10,2/8与4/15、3/8与4/15、2/8与5/15、1/8与2/15;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但Solomon组残留吻合血管直径小于选择性FLOC组[(0.8±0.3)与(2.2±0.7) mm,t=0.764,P=0.034]。(4)术后4例发生TAPS的孕妇中,1例孕妇胎盘残留2条动脉-静脉吻合,吻合直径分别为0.54 mm和0.43 mm;1例孕妇胎盘残留1条动脉-静脉吻合,吻合直径为0.64 mm;1例孕妇胎盘残留1条动脉-动脉吻合及1条静脉-静脉吻合,吻合直径分别为1.56 mm和1.89 mm。结论与选择性FLOC手术相比,Solomon手术可使TTTS孕妇胎盘残留吻合血管直径减小,但并没有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没有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胎盘 选择性外科手术 存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10月份时间内我院就诊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盲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对照组80例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x2=14.9648,P=0.0001)组间比较差异(P<0.05)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激发作业兴趣的内在动力需要教师改变作业方式,选择作业是一种实用简单有效的方式。全选择作业和半选择作业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和因材施教原则,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情选择作业题,能极大激发学生的作业 兴趣,能有针对性地精准巩固知识,提高作业效率。

  • 标签: 选择 作业 减负 精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脑血管缺血性串联狭窄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2处脑血管狭窄行同期血管内治疗的35例症状性前循环、后循环串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65.6±9.4)岁(范围:47~81岁);前循环串联狭窄14例,后循环串联狭窄21例。记录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35例患者共植入支架68枚,其中颅外植入49枚,颅内植入19枚,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例出现术后脑出血(2.9%)。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18个月。术后3~12个月,1例(1/35,2.9%)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4例(4/35,11.4%)患者仍有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所有患者mRS评分≤2分,无新发卒中事件;术后12~18个月,新增3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1.4%(4/35),32例患者mRS≤2分(32/35,91.4%)。结论症状性串联狭窄患者同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操作性强,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脑缺血 血管成形术 串联狭窄 支架 血管内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2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使用颅多普勒和屏气试验评价,对比患者的屏气指数、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之间存在的关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高血压(47)例、糖尿病(26例)例、高脂血症(27)例、吸烟(22)例,其屏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

  • 标签: 血管储备功能血管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