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前抗体水平对流感疫苗血清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2018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云南省共招募1 900例健康志愿者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采集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28 d的血液样本,使用血凝素凝集抑制试验测定血清疫苗组分抗体滴度,分析免疫前抗体水平对不同疫苗组分血清的影响。结果趋势性分析表明,随着免疫前抗体滴度的增加,A/H1N1、A/H3N2、B/Victoria和B/Yamagata疫苗组分的血清逐渐减小(χ2=121.76,P<0.001;χ2=67.58,P<0.001;χ2=45.25,P<0.001;χ2=54.5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了地区、性别和年龄因素后,免疫前抗体滴度≥40是A/H1N1、A/H3N2和B/Victoria疫苗组分血清的独立影响因素,其调整OR(95%CI)值分别为2.50(2.00~3.13)、1.64(1.35~2.00)和2.50(1.79~3.45)。结论各个疫苗组分血清与免疫前抗体滴度呈负相关。免疫前抗体滴度≥40是A/H1N1、A/H3N2和B/Victoria疫苗组分血清的不利因素,尚未发现此因素对B/Yamagata疫苗组分血清有影响。

  • 标签: 流感疫苗 免疫前抗体 血清阳转率
  • 简介:<正>由于某些因素影响,卡介苗接种偏低,影响了预防效果。接种低的原因接种低的主要原因:1.未实行新生儿接种制度。2.未坚持常年或定期接种。3.儿童流动性大,易错过接种机会。4.部分群众对接种有顾虑。5.接种单位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接种任务。低的主要原因:1.疫苗效价低。2.接种剂量不足、部位不准、深浅不适,卡介苗易沉淀,部分被种者得不到足量活菌。3.少数儿童对卡介苗反应性低。4.受其他疫苗接种的影响。5.结素试验易出现假阴性,试验所得的往往低于实际

  • 标签: 阳转率 卡介苗接种率 疫苗接种 预防效果 新生儿 结素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影响新生儿卡介苗免疫接种状况,探讨提高接种的对策。方法统计2009~201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状况。结果抽取我院2009~2010年新生儿卡介苗免疫接种后12周做PPD试验8645%、2011~2012年卡介苗免疫接种后12周做PPD试验9738%,P<0005。结论影响卡介苗接种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针头斜面长度、接种部位皮肤的固定、接种方法与剂量不足、接种技术、接种人员等,都是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及免疫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预防接种 阳转率 接种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介苗初种的接种技巧。方法采取资料回顾的方法,选取342名新生儿。将这些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18名新生儿,而对照组有124名新生儿。实验组注射卡介苗之后,针头会在皮肤之中停留5-10s再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再将针头拔出;对照组,卡介苗注射完成之后,医生将针头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180°之后,再将针头拔出。最后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接种效果。结果实验组218名新生儿,有45名药液流出,所占比重为20.6%,对照组有96名新生儿药液流出,所占比重77.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12周之后,对照组有102名新生儿呈现的阳性,达到了82.3%;实验组有203名新生儿检查结果为阳性,达到了93.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注射卡介苗之后,针头在皮肤中停留5-10s,再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达到180°之后再拔出,卡介苗初种效果更佳。

  • 标签: 卡介苗 阳转率 接种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都市陆城城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质量,评价接种效果,提高免疫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1-12月宜都市陆城区出生的1岁以内的婴幼儿进行卡介苗接种12周后,用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进行卡介苗效果监测及统计分析。结果受验者246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99.9%,接种后12周末PPD91.06%,卡痕为96.75%,卡疤平均直径为5.93mm,结素反应平均直径8.92mm。结论通过结素试验表明宜都市陆城城区卡介苗接种及接种后结核菌素均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卡介苗 卡疤率 阳转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不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后HBsAb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准备接种乙肝疫苗者240例,均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以及接种禁忌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实验室筛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以及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均阴性,年龄在18岁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0,1,6月免疫程序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完成全程免疫1个月后,对HBsAb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根据0,1,6月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120例,HBsAb阳性者72例,HBsAb为60.00%(72/120);根据0,1,6月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120例,HBsAb阳性者86例,HBsAb为71.67%(86/120);根据0,1,6月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的HBsAb明显高于根据0,1,6月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P<0.05)。结论采用相同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时,与低剂量(10μg)相比,高剂量(20μg)接种后的HBsAb较高,能取得更好的免疫效果。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HBsAb 阳转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方法:  对997名中小学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开展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为0.2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为37.7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为0.50%,其中乙肝“大三”学生1例,占比0.10%,乙肝“小三”学生1例,占比0.10%。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建议定期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筛查,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学生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预防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学生应及时开展相关干预,从而持续性减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中小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测定诊断试验的准确性,为政府确定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主流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EBMREVIEW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文献,采用QUADAS开展文献质量评价,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拟合ROC曲线。结果:共纳入28篇研究文献,共5243例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参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92,0.9822)、(0、94,0.77,0.9715)、(0.90,0.94,0.9652);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为对照,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6,0.9890)、(0.91,0.99,0.9918)。结论: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准确性均较高,其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相对较优,建议政府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推广使用。

  • 标签: 乙肝表面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时间分辨荧 光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抗体检查用于行输血治疗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检查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择 2015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两种检测乙型肝炎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验室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先后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条法和做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然后,将资料整理、分析。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出阳性250份,阳性为54.82%;ELISA法检出阳性275份,阳性为60.31%。两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为94.52%。以ELISA法为常规法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敏感性,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100%。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敏感性较酶联免疫法(ELISA)差,认为检测HBsAb仍然以ELISA法为主。

  • 标签: 乙肝表面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跟踪调查458名按正常免疫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儿童乙肝抗体的产生情况,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458名儿童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检测乙肝抗体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8月龄时93.6%的儿童乙肝抗体为阳性,而到4周岁时乙肝抗体阳性仅为19.2%,差异明显。单独接种深圳康泰疫苗的8月龄儿童乙肝抗体阳性90.9%,4周岁乙肝抗体阳性12.1%,混合接种8月龄儿童乙肝抗体阳性91.4%,4周岁乙肝抗体阳性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岁儿童乙肝抗体阳性较8月龄儿童明显下降,且混合接种不影响乙肝抗体产生效果,及时对抗体阴性儿童及时进行疫苗补种对防治乙肝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乙肝表面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复治涂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化疗治疗中,探究左氧氟沙星的联合效果及对提高的影响。方法:从本所(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复治涂肺结核的患者中抽取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相关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16)。用抗结核化疗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基于此,增加左氧氟沙星的患者为观察组,对2组临床疗效、治疗第 1、2 个月及疗程结束痰菌阴、不良反应发生做对比。结果: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复治涂阳肺结核 左氧氟沙星 抗结核化疗方案 痰涂片转阴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200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HBsAb)监测结果。方法:在2021.05~2023.04期间,纳入研究200名儿童为研究样本,通过采取IFMA法(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对儿童身体当中HBsAb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当儿童在年龄增加状态下,HBsAb含量以及HBsAb阳性会出现明显下降状态。结论:当儿童在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出现免疫年限减弱问题。因此,应当在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于接种效果进行及时检验,同时,采取适宜疫苗补种手段,从而加强儿童机体免疫能力。

  • 标签: []儿童 乙肝表面抗体 监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状况。方法:这次报告中针对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在本疾控中心接受乙肝抗体检测的 150名中小学生予以详细研究,其中,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各有 50名,都实施乙肝抗体指标检测,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增加乙肝三系统检测,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所得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乙肝三系统检测所得结果。结果: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占据百分值对比中学生对应检测结果提升( P<0.05),高中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占据百分值对比小学生、中学生对应检测结果差距较小( P>0.05);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虽其HBsAg检测结果和抗 -HBs检测结果均阴性,不过抗 -HBs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 HbeAg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 HbeAg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抗 -Hbe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各 1例。结论:为健康人群开展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存在重要性,中小学生乙肝抗体指标良好。

  • 标签: 健康人群 小学生 中学生 高中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市近年来新生儿卡介苗(BCG)接种质量和卡介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84-120天,用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试,72h后记录皮试结果并查看卡痕大小。结果统计分析8928例,8812例,98.70%,卡痕98.73%。结论通过监测本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质量和免疫效果已达较高水平。

  • 标签: 新生儿 卡介苗(BCG) 阳转率 结核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比多尔与干扰素雾化吸入在新冠肺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核算阴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的治疗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单疗组40例用的是阿比多尔单一治疗,联合组40例则联合了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核酸检测阴,分析联合用药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联合组的核酸抗体明显更高。(P<0.05)结论 阿比多尔与干扰素雾化吸入在新冠肺炎中的联合治疗能够进一步优化新冠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

  • 标签: 联合治疗效果 阿比多尔 干扰素雾化吸入 新冠肺炎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监测情况 ,为该县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墨江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抽取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该县共检测 1074份血清标本,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平均达 58.4%;其中 8月龄 -1岁组的阳性最高,达到 80.0%,在≥ 15岁组出现最低,为 42.9%。结论: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总体较低,需要提高和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墨江县 健康人群 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