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洛阳,唐代曾建东都,时称“东洛”;宋、金建都开封,称之为“西洛”。《西厢》故事背景发生在唐代。《西厢诸宫调》首称张生为“西洛人氏”,采用的是宋金时代的说法,是唐代人说宋代话,影响及于今日。今天的《西厢》演出本应予纠正。

  • 标签: 西厢记 洛阳 西洛
  • 简介:接受美学认为,读者"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构成"。从历时角度研究文学作品的接受史,作为读者的文学史书写者所书写的文学史无疑是研究的重要参考。对于《西厢》的接受史而言,可以观察从1904年至今的文学史书写,并将其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清晰地体现出《西厢》接受史演变的轨迹,可为《西厢》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 标签: 文学史书写 《西厢记》 接受史
  • 简介:王实甫笔下的"张生跳墙"纯系误会,莺莺本意是要亲自前往张生书房。围绕着解诗-跳墙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暗示性叙述,包括"西厢"、"玉人"意义所指的变化;张生对莺莺家教的认知;以及对于才子佳人私会后花园之地点和跳墙之方式的惯性思维,等等。跳墙一节在刻画张生"志诚"形象和保证莺莺性格逻辑的合理性、集中表现情理矛盾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角度的暗示性叙述,需要接受者细心体察方可悟得其中机窍,发出会心一笑。总之,"张生跳墙"是《西厢》的艺术精华之所在,也最能体现作者的独运匠心与巧妙构思。

  • 标签: 误会 暗示 跳墙 玉人 “志诚”
  • 简介:西厢》作为我国戏曲顶峰上的明珠,在国内外极富盛名,因为其进步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跨出了国界,成为世界文艺宝库的珍品。西方汉学家在翻译《西厢》的过程中,常在书中配以大量的图画来对文字内容进行阐释,辅助阅读和理解,而这些图画,有些是采用原书的插图,有些是译者自己的创造,带有译者本身对《西厢》文本的理解。本文以英译版《西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插图角度,探讨西方学者对《西厢》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 标签: 《西厢记》英译 插图 传播与接受
  • 简介:西厢》与《牡丹亭》分别代表了元杂剧与明传奇的最高成就,自它们问世以后,评价表彰者有之,涉及引用者有之,模仿改编者有之,心灵共振者有之,教习演出者有之,而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这两部戏曲名著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和在戏曲教育方面的典范作用。

  • 标签: 西厢记 牡丹亭 影响 典范 教育
  • 简介:“才子佳人”的结合模式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在“才子”“佳人”的特定身份下产生了诸多不同结合形式。不同结局走向的文学作品。以《西厢》中的“崔张”、《牡丹亭》中的“杜柳”和《红楼梦》中的“宝黛”为例,作者的爱情观对情节构造的影响举足轻重.从“才子佳人”的不同结合模式入手,既能分析作者爱情观之进退,又能窥其所处时代的婚恋观缩影,探索此三者中“才子佳人”结合模式的侧重与偏离、坚守与异化,以此来剖析作者爱倩观的走向,进而对爱情这一永恒母题产生历史纵深方向的探究,实现对于人类精神简谱上的观照。

  • 标签: “才子佳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
  • 简介:《经传》在我国汉语史上是一部非常有学术价值的训诂学著作,王引之运用了多种训诂方法来阐释虚词。王氏论证详实,据考查,审视辞例是其中主要的训诂方法之一,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文、互文和复语三种行文方式来阐释虚词。

  • 标签: 对文 互文 复语
  • 简介:《诗林广》中,基于格法视角或以格法为对象而展开的评注,涉及诗歌的音律、用字、用事、句法、章法以及诗语与诗意的承转因革等。对于音律,持正变兼容的态度。用字方面,着力揭示其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并对形式各异的用字现象进行观照。用事提倡以"意"为主,以流畅无滞、妥帖自然为境界追求。句法方面,或是显现诸家造诣之高下,或是标示句法特征和源流。章法方面,重点探讨律诗的"起"与"结"以及谋篇布局方法,提倡意脉连贯、结构浑成。在诗语与诗意的摹拟与创新方面,承纳了宋代诗学中"夺胎法""换骨法""翻案法"等论述,在具体诗作的评中较为全面地显现了此类诗歌创作技法的精神面目。《诗林广》注重对诗歌格法进行评,一方面是缘于此书的编纂旨趣和功能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宋元诗学重诗法探讨这一精神风气的深刻影响。

  • 标签: 《诗林广记》 格法 诗学教育 诗学风尚
  • 简介:战国楚竹书《周易》中一由多字记录的“同异字”现象共14组,按产生原因可分为“因字形异体产生的同异字”“因假借产生的同异字”“因字形讹误产生的同异字”三类。通过对楚竹书与今本中出现的“同异字”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同异字是竹书本与今本《周易》用字差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战国文字 楚竹书 周易 同词异字
  • 简介:摘要是训诂学的中心内容。据教育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字词始终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的训诂学功底及由此展开的课堂设计成为鉴别文言文教学优劣与否的标准之一。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文言文教学基于字词句梳理的单一课堂模式革新成为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文言文教什么,又应该怎么教?黄厚江老师总结道,“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文言,二是文章,三是文学,四是文化。”基于此,训诂学中的即成为基础性工具,因言释文,因文悟言,从而达到文言文课堂教学四文统一的境界。

  • 标签: 释词 文言文 教学
  • 简介:日前整理陈年杂志时再次看到徐江教授对《囚绿》读解的新视角:“认识生命的尊严,尊重不同生存者的权利,健全自己的人格.‘我们是什么’将决定‘我们做什么’,把这个人生的信条提升到更高的境界.”[1]18文学解读存在异见本为正常,何况此种“表现”与“表现性”观点的确提供了文本读解的新视角.

  • 标签: 《囚绿记》 情感 心理探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有“于新■北■南”一辞,释文颇多争议。本文依同类辞例,推论“■”“■”皆地名,前者“其”读为“杞”,后者“桑”,为空桑之地专用字。辞句意为“在杞之北(空)桑之南打柴”。

  • 标签:
  • 简介:P.2642文书大致包括三个时代的内容,总体上是按照时间的倒叙进行编排。对该写本进行整体的校录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该文书的价值。P.2642反映了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时期节度使位“兄终弟及”的过程。该文书汇编的时代在曹元忠时期,但是编者不是曹元忠,而是曹元忠的侄子,曹元德之子。

  • 标签: 敦煌 曹氏归义军 释录 P.2642
  • 简介:《左传·文公十二年》“坐甲”一历来训有疑。本文通过对“坐”字在传世、出土文献中用法的梳理,排除其训为“持、披”义的可能性;并结合出土实物和兵书文献,将“坐甲”为“着甲跪坐于地”的“坐阵”之法,乃古代一种临敌备战的队列阵型;同时梳理“坐甲”在后世文献中的用法。

  • 标签: 坐甲 坐阵 左传
  • 简介:金文与秦汉文字中的“厩”字,多年前就已被正确释出,但一些早已被纠正的法,至今仍被部分学者所沿用。因此,在前辈学者已有考释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对从西周金文至秦汉文字中的“质”字进行梳理,指出“厩”的意见是正确的。

  • 标签: 金文 秦汉文字
  • 简介:【知识讲解】一、缩写缩写是把原有的词汇通过缩短,使读音和写法呈现新的形式。这种很普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缩写。缩写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构成:

  • 标签: 缩写词 复合词 知识讲解 科学技术 几种方法 词汇
  • 简介:摘要在中国浩瀚的古诗词作品中,悼亡是情感最真,人性最美,韵味最浓的一种,其真挚的感情,凄美的韵律,缠綿的相思,千回百转,肝肠寸断的情绪最能打动人心,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将从悼亡的定义,北宋苏轼填词,敖昌群先生作曲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梦》入手,探讨这首本身的美学特征,研究这首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与该词的声韵结合,曲律与词韵统一的美学特点,继而探讨这首艺术歌曲演唱处理方面的基本构思。

  • 标签: 悼亡词艺术歌曲 音韵 演唱
  • 简介:新词语的形成定然有其“新颖性”,但是新词语的形成也必然建立在已有词素和构词法的基础上。“撞衫”是在“撞车”这个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当然,“撞衫”对“撞车”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很大发展。

  • 标签: 撞衫 撞车 雷同性 语法化
  • 简介:“夭”字从大,甲骨文字形似人奔走之态。其本义自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夭,屈也,从大,象形”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为质疑这种普遍存在的误解,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对“夭”字形、义演变的梳理和审美内涵的追溯,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参照,进一步证明“夭”字本义为:奔走之人形,蕴含着生命的生机活力之美。

  • 标签: 形体 本义 演变 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