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1969年以来中国大陆9对MS≥5.9级地震为例,引出诱发前兆的概念。诱发前兆是指远区强震(A)发生后3个月内产生于未来后续地震(B)附近(△≤200km)的,并与该地震有某种成因联系的继发性异常和新异常。诱发地震与诱发前兆是反映强震间耦合作用的同因异象。1988年以来南北带强震组(1988年耿马、澜沧7.6级地震──1990年天祝、景泰6.2级地震)诱发地震和诱发前兆显著,并呈连锁式分布,表明该地震组各强震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

  • 标签: 诱发性前兆 同因异象 耦合作用
  • 简介:本文通过典型案例阐明了目前在"网聊"群体中存在的因网络交友不慎而导致性权利遭受侵害的犯罪现象。以警示网聊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在网络人际交往中应建立预防犯罪的责任意识和预防被害自护意识。

  • 标签: 网聊交友 性犯罪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女孩子穿男孩子的衣服,家长不要无谓,因为这可能会诱发孩子的心理疾患。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给6岁以内的幼儿异性打扮,就会使幼儿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潜意识地存在异性化的心理。

  • 标签: 穿衣 诱发性 性变态 幼儿 女孩子 异性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与手术、系统治疗联合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部分长期存活患者被诊断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膀胱癌、肉瘤等。本文主要对放疗诱发第二原发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潜伏期、影响因素、诊断、治疗、预后等内容进行阐述。

  • 标签: 辐射诱导 放射治疗 第二原发肿瘤
  • 简介:目的对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的临床特点、电生理表现及发病机制等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2003年收治的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青年,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均为在运动开始时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钟后可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意识障碍,发作后无任何不适.4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以及头部CT和(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特发性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经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可为特发性,也可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指痉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诱发的一侧或双侧上下肢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对抗癫痫药物敏感,预后良好.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 CT检查 卡马西平 左旋多巴 氟哌啶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2007年-2010年住院分娩的新生儿3832例,在出生后48~72小时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测试。结果通过3042例,未通过790例,通过率79.31%,未通过率20.69%;结论出生后48~72小时内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假阳性率高,给家长带来了心理压力。结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测结果受测试环境、被检测的婴儿不配合、检测时间、检测者对仪器操作熟练程度、家长的重视程度及医患沟通不畅等因素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听力筛查
  • 简介:摘要发作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突然运动诱发短暂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由于相对少见,PKD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化诊治,我国PKD诊治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撰写了该指南,并在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内容包括PK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感染诱发的研究现状。方法通过研究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质子泵抑制剂诱发感染的相关文献,从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出发,总结质子泵抑制剂的感染诱发的类型,并分析其诱发感染的原因。结果长期、大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诱发呼吸系统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艰难梭杆菌感染等。结论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感染 诱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4例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类型以及诱发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生14例早发性癫痫,其发生率为9.0%,其中6例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其百分比占到了42.9%,高于其他类型癫痫发作,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年龄、性别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差异性不大,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梗死部位为皮质患者的早发性癫痫发生率为20.8%,和梗死位置在皮质下患者的3.8%相比,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有梗死位置、电解质紊乱以及再次梗死等。

  • 标签: 脑梗死 早发性癫痫发作 诱发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发作时及经复位治疗恢复后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探讨BPPV的发病机制与耳石器功能的关系。方法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37例,在BPPV发作时及复位治疗恢复后分别进行气导声刺激条件下的颈肌VEMP(cVEMP)和眼肌VEMP(oVEMP)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cVEMP和oVEMP异常率的差异。结果BPPV发作时,14例(37.84%)cVEMP 异常,22例(62.12%)oVEMP异常。复位治疗后,7例(18.92%)cVEMP 异常,12例(32.43%)oVEMP异常。复位后oVEMP及cVEMP的异常率均低于发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患者发作时耳石器功能异常可能是暂时的,经复位治疗恢复后,部分患者的耳石器功能可能恢复正常,提示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未参与原发性 BPPV的发病机制,而是BPPV发作的结果。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口腔溃疡发生的原因、影响化疗性口腔溃疡发生的高危因素、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分度标准、预防、治疗及护理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诱发排痰法协助心脏手术后患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方法将98例心脏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应用诱发排痰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经鼻负压吸痰法。对比两组患儿在咳嗽后痰鸣音消失情况、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数值及术后肺不张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实验组有效咳嗽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不张的发生率为2%,与经鼻负压吸痰法比较,两者PaO2、PaCO2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诱发排痰法能有效地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预防阻塞性肺不张发生,提高术后康复的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紧张因素所致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和醛固酮系统激活三条途径,精神紧张现象可通过上述途径介导,诱发高血压。精神紧张因素在人群中流行可能是高血压控制的环节之一,对精神紧张因素的干预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缓解方法。

  • 标签: 精神紧张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查并分析。结果: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0例,异常率为76.9%,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15例,异常率为57.7%,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的13例,异常率为50.0%。三项诱发电位总的异常有23例,总的异常率88.5%。结论:联合应用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可使异常率明显提高,有助于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亚临床病灶的发现。

  • 标签: 诱发电位 多发性硬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产前B超检查发现肿瘤。讨论由于B超的普及,不仅可以观察胎儿宫内发音情况,也为产前诊断胎盘病变,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围产期宫内监护也有一定的价值,因此,重视产前超声的检查是有必要的。

  • 标签: 胎盘原发性 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0年我院诊治的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中,良性4例,恶性18例;良性以平滑肌瘤为多,约占50%(2/4);恶性以腺癌为主,占55.6%(10/18);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7例,回肠12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腹块、肠梗阻等。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肠肿瘤 手术 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53例PRT患者,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类型、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49例,恶性肿瘤104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45例(91.8%),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1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64例(61.5%),部分切除17例,探查活检23例;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3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2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RT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PRT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可以提高PRT切除率和治愈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