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121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该规定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这意味着调解优先这一原则要正式写入《民事诉讼法》中。本文作者通过对先行调解调解优先这两个概念的剖析和区分,为我们更正确和深刻地理解这一条文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先行调解 调解优先 区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迅速推广,行政调解以其独特的功能价值和职能优势而日益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纠纷解决方式,确立了其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由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行政调解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我国行政调解在制度供给、组织设计和实际运作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应以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为指导,通过加快行政调解立法、扩大行政调解范围、规范行政调解程序、明确行政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建立专门的行政调解组织等措施完善行政调解制度。

  • 标签: 大调解 行政调解制度 行政体制改革
  • 简介:在化解、消除劳动争议的诸多方法中,劳动争议调解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天然的优势。然而,实践中,劳动争议调解却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应通过立法确立以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将调解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赋予劳动调解协议以强制执行力。

  • 标签: 劳动争议 调解 仲裁
  • 简介:诉讼调解率节节攀升与法院对调解率的追求紧密相关。一些法院所发起的"零判决"竞赛活动,充分地说明了法院对调解率的极度追求。法院追求高调解率,易引发强制调解、违法调解等恶果。同时要求二审、再审的高调解率也是不符合司法规律的。除此之外,法院追求调解率,亦歪曲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本质。在大调解运动下,调解的政治逻辑遮蔽了其司法的逻辑。因此,科学看待调解率,褪去调解率的政治光环,取消对法官调解率的考核,严格限制调解在二审与再审中的适用,是我国调解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法院 调解率 法官考核 法治 司法规律
  • 简介:行政调解中的合法原则是我国各类调解中被普遍接受的一个基本原则。但该原则与调解的制度原理和实践存在内在冲突,有必要重新作出解释。这需要对行政调解的对象——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进行分类讨论。分析的难点是对行政争议进行行政调解时的合法标准。对此,本文从多元正义论、新法律现实主义、实践理性和实质法治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期确立一个以实质正义、良好社会效果为取向的、动态灵活的新标准。

  • 标签: 行政调解 合法原则 法律现实主义
  • 简介:结合刻意曲解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在对曲解性法院调解用语进行基本界定及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价值衡量,从行为规范与程序规范的角度谋求调整曲解性法院调解,实现其应有的促成调解功能,并避免其对法治事业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 标签: 刻意曲解 曲解性法院调解用语 类型化分析
  • 简介:法院调解制度自进入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以来,虽然一直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但迄今为止仍处于原则的目标定位不清和具体制度规范缺失的状态,不仅影响了法院调解制度作用的发挥,更使其实际运行因缺乏有效的规范制约而时常误入歧途。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厘清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目标和内涵,从立法上完善法院调解的制度规范,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必须。

  • 标签: 法院调解 制度保障 立法完善
  • 简介:现有的法律规范对公安行政调解协议的效力规定不统一、不明确,使公安机关在行政调解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使公安行政调解协议效力的规定统一起来,《道路交通安全法》应当采用治安调解的“或裁或调”模式,而不宜采用“既裁又调”模式;其次对公安行政调解协议具有的效力应当明确规定,鉴于公安行政调解的“或裁或调”模式,比照司法调解协议的效力,考虑到行政效率,公安行政调解协议应当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最后为了对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权利进行救济,防止公安机关在调解的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建议赋予公安行政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反悔权,由法院确认公安调解协议的无效。

  • 标签: 公安行政调解协议 统一效力 强制执行力
  • 简介: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怎样通过分散的个人行为达到规定的制度目标。司法调解的博弈机理契合了机制设计理论,在法律早于法律关系出现的条件下,司法调解能够塑造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突破中国法治困局。

  • 标签: 司法调解 法治 经济体制改革 机制设计 博弈
  • 简介:在缺乏专业法律信息来源时,法院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往往存在法律信息不对称情形。信息劣势方缺乏对权利内容及其救济的全面认识,在调解中往往造成不利后果,而此种不利后果没有畅通机制给予修正,使调解结果并未彻底解决纠纷。因此,应确立法官对法律的释明权,鼓励法官提出公平合理的调解建议,以补偿信息劣势方的法律信息。

  • 标签: 调解 法律信息 信息补偿
  • 简介: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法公正调解、公平合理赔偿”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初步形成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新机制。

  • 标签: 人民调解委员会 公平合理 赔偿 公正 医疗纠纷 地方特色
  • 简介:行政调解制度与一般调解在意义上有所差别,因此对于制度之研究必须分别从其外观与内涵加以探索,以窥探制度之本质。爰此,从定义、类型与法律定性等观点说明行政调解制度之外观意义。另从行政调解与司法权之关系,说明制度是否抵触司法权之行使?最后,进一步说明行政调解制度中当事人间彼此之关系,以厘清制度之内涵。

  • 标签: 行政调解 司法权 行政指导
  • 简介:<正>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美]霍尔姆斯在我国民事纠纷解决实践中,"调解协议对当事人没有拘束力和执行力是人们不愿意利用调解制度的根本原因,其结果是导致调解制度萎缩"。为做好法律的衔接和增强调

  • 标签: 人民调解 民事诉讼法 民事纠纷解决 诉讼外调解 非讼 案件范围
  • 简介:为全面履行好人民法院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中国特色司法职能,2008年以来,天津法院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在全市三级法院创设了统合司法服务职能的“诉讼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市和区县双重架构的多方联动为支撑、以诉前化解、诉与非诉对接、诉讼调解调解保障四大机制为框架”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和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新机制,

  • 标签: 人民法院 大调解 社会管理创新 天津 作格 调查
  • 简介:近日,随着江苏省扬中市“妇女干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技巧培训班”的正式开班,标志着该市巾幗调解员队伍建设已进入正规化、专业化轨道。针对妇女干部贴近家庭、贴近妇女的优势以及女性耐心、细致的特点,该市妇联、司法局引导组织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共吸收来自各镇(区)、各企事业单位、全市所有村(社区)230余名妇女干部加入调解员队伍。

  • 标签: 调解员 妇女干部 巾帼 细心 婚姻家庭 企事业单位
  • 简介: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是美国执行反职场歧视法律的联邦机构。EEOC将调解程序融入行政性的就业歧视控诉处理机制。EEOC从调解利用者即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立场来践行"调解优先",并提供程序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调解服务。借鉴EEOC的经验,我国行政权应该切实履行法律职责,迈向行政程序法治,并附设职权领域的调解机制,提供规范而高效的调解服务。

  • 标签: eeoc 行政程序 调解
  • 简介:专业调解委员会是我市在社会管理创新体制建设过程中组建的一个专业调解劳动纠纷、医患纠纷、矿群矛盾、物业纠纷、交通事故的部门,其目的是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调解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社会矛盾,避免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但专业调解委员会还需在实践中破除"懒政"思维,转变工作机制,建立定期专访的工作制度,构建社会组织间的协作制度才能服务好社区。

  • 标签: 专业调解委员会 社区管理 调解纠纷 体制创新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行政诉讼调解与行政审判、行政和解的关系,界定了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并对可以适用行政诉讼调解的六大案件进行了逐一分析。

  • 标签: 行政诉讼调解 行政审判 行政和解 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