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芋~郁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以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结果:术后2wk,芋级核和郁级核常规爆破组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也更好。

  • 标签: 超声乳化摘出术 常规爆破模式 扭动爆破模式 扭动持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囊外摘出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老年性白内障100例(100眼)分为两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50例为观察组,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5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术后两组的效果。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14.436,P=0.000)。术后3周,观察组前房深度及眼压均优于对照组(t=4.784,P=0.000;t=-2.125,P=0.036)。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1例(2.00%);对照组角膜水肿等共8例(16.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14)。结论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效果优于囊外摘出

  • 标签: 白内障,老年性 乳化术,超声 摘出术,囊外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及囊外摘出的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5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过熟期白内障患者120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60例A组(超声乳化组)和60例B组(囊外摘出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术后第1天非校正远视力情况术后第1天远视力<0.05者及远视力≥0.3者A组眼数多于B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力在0.05~0.25者B组眼数多于A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在玻璃体脱出、核坠入玻璃体腔和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方面的情况均优于A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过熟期白内障采用白内障囊外摘出超声乳化取得的疗效更理想,更具安全性。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囊外摘出术 效果
  • 简介:摘要超声乳化作为治疗白内障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具有切口小、无需缝合、角膜散光小、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正逐渐被我国广大白内障患者所接受。当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探讨和研究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之间在我院眼科进行诊疗的120名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20名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的60名白内障患者采用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的60名患者采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比较这两组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的60名白内障患者中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10例,较差的有20例;观察组的60名患者中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45例,良好的有12例,较差的有3例,观察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治疗方式相比,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促进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同轴微切口 超声乳化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白内障患者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中选取400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h、术后24h与术后48h眼压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联合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老年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24眼。试验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IOL)偏心量、主观视觉质量及术后IOL倾斜度、并发生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2,P=0.729)。2个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P=0.939)。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患者IOL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IOL在水平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OL在垂直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分别为2.85±0.24、3.30±0.36和3.43±0.42,对照组分别为2.34±0.23、2.65±0.44和2.57±0.39,均较术前的1.31±0.22和1.19±0.1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大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联合应用囊袋张力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安全性好,疗效稳定,并能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囊袋张力环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切口囊外摘出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及9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出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进行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4.3%,而对照组仅为82.9%,实验组治疗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切口囊外摘出的短期治疗效果稍逊于超声乳化吸出,但小切口囊外摘出的长期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今后的白内障患者中值得参考。

  • 标签: 白内障患者 小切口囊外摘出术 超声乳化吸出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白内障是一个比较高发的眼科疾病,这个疾病的发生给大家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伤害和影响,尤其是老年的朋友是这个疾病的一个高发的群体,所以积极的了解这个疾病的相关常识是非常的重要的。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白内障患者355例393眼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80例193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B组175例200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超声乳化手术组明显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组,但术后7d和30d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7d,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但术后30d无显著性差异。对核硬度在Ⅳ~Ⅴ级的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少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应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核硬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角膜散光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视力恢复效果。方法使用超声乳化仪治疗白内障,应用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1天视力≥0.5者133例,1周后视力≥0.8者148例,矫正视力低于0.3者22例。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绝大部分视力恢复满意。视力低下者,主要为高度近视眼黄斑变性,其次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视力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适应症、时机、手术方法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44例,其中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8例,滤过性手术36例。对39例术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或仅局部药物能控制正常的病例做上方透明角膜内切口或颞侧角膜缘巩膜隧道切口,避开功能滤过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对3例术前眼压须全身药物才能控制的病人,控制眼压后避开原手术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随访半年。结果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0.5以上33例,视觉电生理检查视功能损害与术前有明显差别,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术后 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对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100例(116眼)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如何尽快掌握超声乳化技术。结果中后囊破裂8眼,约占6.9%,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3眼,约占2.6%;术后角膜病变32眼,约占27.6%,葡萄膜反应6眼,约占5.2%。结论初学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发症较多,只要善于领悟和勤于实践,仍能掌握此项技术。

  • 标签: 初学者 白内障 外科学 超声乳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就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治疗的240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240例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240例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全部康复住院。结论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1643例192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378眼,先天性白内障158眼,并发性168眼,外伤性白内障64眼。结果出院时最佳矫正视力≥0.3者902眼,占46.97%,其中0.5以上的616眼,占32,09%。并发症有后囊损伤、虹膜咬伤、切口虹膜脱出、角膜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采用角膜缘切口、反眉状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植入普通型人工晶状体,早期可获较佳视力;而提高手术技巧可望降低后囊损伤及角膜水肿浑浊等常见并发症。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