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输血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输血检验时没有实施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试验组患者输血检验时实施血型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发生输血安全问题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P<0.05。结论将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实施于输血患者中,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检验 血型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在血型实验室中实施针对性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输血安全和减少输血安全事故。基于此,本文对提高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血型 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控制要点。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临床申请输血的128例患者分为两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后试验组采取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输血安全质量控制,对照组不开展上述管理措施,评估两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职业暴露、输血前后消毒、配血问题以及溶血性贫血等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6.942,P=0.008)。结论输血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临床用血的重要安全屏障,血型实验室应对输血质量检验工作予以严格控制,遵循检验规范完成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检验,减少输血不良事件,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交叉配血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的应用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输血安全。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4月两年间我院收治的临床需输血治疗的患者130例为此次试验对象,根据是否采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输血时实施检验质量控制,而对照组则未采取检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输血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安全是保证临床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而血型实验室中输血检验质量又是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途径,因而控制血型实验室中的输血检验质量对降低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量改进活动对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影响。方法2016年2月在血型实验室,进行了1次质量改进活动。改进前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输血治疗206例次,开展血型检验5300例次,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进行输血治疗222例次,开展血型检验6600例次。结果活动后结果失控、配血问题、材料污染、职业暴露、输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0.00%、0.02%、0.06%、0.02%低于活动前0.13%、0.07%、0.13%、0.1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改进活动明显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保障了输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液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的流程质量控制问题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的10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来进行输血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输血检验流程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各流程实施的质量问题进行输血治疗,将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状况以及输血性传染病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输血性传染病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输血患者的输血检验流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医患纠纷以及输血传染病的发生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者关系,保障了患者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流程 检验 控制 输血 病患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适用于新生儿的输血检验方法及输血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8例,采集全部患儿血清样本,并利用准备的ABO同血型血样采用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检测两种不同配血方式结果差异及直抗试验的相关性。结果直抗阳性的患儿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均高直抗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方式在检测血红细胞放散液时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凝聚按技术配比灵敏度不足。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极为适合,可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与患儿相容性或同血型血样进行输血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ABO 新生儿溶血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规则抗体检验输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实验时间为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进行输血的8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患者的阳性检验率以及抗体类型鉴定结果。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所选的8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6例,阳性检出率为7.5%,其中男性2例,阳性检出率为2.5%,女性4例,阳性检出率为5.0%,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输血患者实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性,降低溶血性输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输血 临床意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验和盐水法检验,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检验为观察组,盐水法列为对照组,对比其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检验灵敏度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能够准确快速的检验血液情况,有效保证了输血安全以及输血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盐水检验法,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率、灵敏度、准确度、配血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567例输血患者,将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567例输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输血前实施常规检验程序,观察组输血前给予质量控制流程,比较两组安全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叉配血不合格率为3.6%(11/309),对照组交叉配血不合格率为19.0%(49/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职业暴露、输血性传染病及输血前后消毒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问卷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控制流程能有效提高交叉配血合格率,降低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输血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安全输血中Rh抗D血型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398份血型检验。应用聚凝胺法、盐水法以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对Rh阴性血样进行检测。结果?12398例血型检验中,有Rh抗D阴性73例(0.59%),Rh抗E阴性2041例(16.46%),Rh抗阴性2685例(21.66%),不同抗体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验过程中没有出现Rh抗D、Rh抗E以及Rh抗C同时阴性情况。结论在输血前,对准备进行受检者实施Rh抗D血型检测,有助于筛查Rh抗D阴性血,还可为医师提供治疗依据,避免新生儿发生溶血、溶血性输血反应等不良症状,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Rh抗D血型 安全输血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需要输血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法,观察组实施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结果观察组血液检测正定型率以及方定型率较之对照组均得到明显提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有助于提高一次性正确率,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血液的输注能够在满足患者输血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临床输血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其开展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输血治疗质量。本文从互助献血引导要求入手,对临床输血服务与输血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临床输血服务 输血 治疗
  • 简介: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血液的输注能够在满足患者输血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机体恢复速度,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临床输血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其开展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输血治疗质量。本文从互助献血引导要求入手,对临床输血服务与输血治疗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临床输血服务 输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临床输血治疗患者施以不规则抗体检验后,观察对其检验效果以及治疗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06月收治的90例临床输血治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在临床准备开展输血治疗工作前,于临床对患者展开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以及特异性鉴定工作,最终就不规则抗体表现出的特异性以及临床检出率展开对比。结果对于本次收治的90例输血治疗患者,完成筛查工作后表现出不规则抗体的患者7例(7.78%);其中,患有肿瘤疾病或者血液疾病的患者6例(75.71%),属于其他表现患者1例(14.29%);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进行比较,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对于7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属于Rh系统抗体阳性的患者6例(75.71%),属于MNS系统阳性的患者1例(14.29%);最终于临床施治后,全部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结论针对输血治疗患者于临床合理展开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对于后续对应血液的选择能够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防止呈现出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现象,使得输血治疗患者的预后质量获得确切改善。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输血 检验结果 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