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荣誉和耻辱是道德中的一对重要范畴;荣辱是人们对光荣和耻辱的看法。人生以何为荣,以何为辱?对两者的不同理解,便构成了人们不同的荣辱。不同的人生目的对荣与辱有不同的理解,他们的看法有时是完全相反的。例如,封建统治者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做烈女节妇。《儒林外史》中的穷秀才面对女儿以死殉夫,不但不制止,反而认为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积极支持女儿的行动,当得知女儿的死讯时,还大笑着说:“死得好!死得好!”这种封建道德的荣辱不知害了多少人。因此,不同的荣辱,表现了不同的道德认识,并由此产生不同的道德行为。常言道“羞耻之心,人皆有知”,但是,这种“羞耻之心”或荣辱观念一但颠倒了的话,其行为必将适得其反。

  • 标签: 道德实践 荣辱观 人生目的 封建道德 道德认识
  • 简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形成了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总体性的实践活动观念。从这种实践出发,马克思所构想的社会理想,不但要符合价值合理性,同时也必须考虑达成某种目的所需要的可操作的、合乎理性的手段及其相应的行动和要求。因此,马克思理论不是对道德乌托邦的全然否定,而是一种实践领域的现实超越。

  • 标签: 实践观 总体性 道德乌托邦
  • 简介:摘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归宿。生命教育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理念,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生命教育是对初中生的生命全面关注的教育。旨在帮助初中生达到对个体生命的敬畏、尊重和热爱,帮助初中生在尊重个人生命的基础之上,尊重自然,尊重他人的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理念的提出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重新认识学习和建构生命教育,并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深刻而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 标签: 初中 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观
  • 简介:【摘要】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之外,还要对生命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引导学生们明确生命的意义,能够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命教育实践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 标签: 道德与法治课程 生命教育观 实践
  • 简介:道德美与功利吴云生道德的功能是求善,善即功利。利益的考虑是确立道德准则的轴心。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总是以本阶级的利益作为判别善恶的依据。道德美作为道德的理意境界,其主要的功利态度具有超出于一般道德行为的高尚的品格,而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则要求达到社会内...

  • 标签: 道德美 功利目的 社会功能 重义轻利 个人修养 功利观
  • 简介:本文拟从萨特道德的理论前提出发,阐述其道德发展的两大阶段及思想内涵,进而分析其产生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标签: 萨特 自由观 道德观
  • 简介:<正>众所周知,《老子》虽极富哲学思辩之“吊诡”,却又极重其“道”之能有所用,道德经五千言,强半在说治天下的方略大计。可知,道家学派在初兴之际,是和儒家学派一样积极入世的。当然,入世者亦将有如何入世的区别,而在学界不少人的心目中,《老子》所表述的政治思想,只是冰冷理性的体现,绝无温情仁爱的道德情感可言。于是,一种颇觉简单的结论便自然出现:道家初祖的治世术,是以客观的法则规律为依据的,不像儒家之创始者那样执着于亲情仁义的社会规范。这种结论宜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老子》之中确乎有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之类的论说,而且又明确说过“治国如用兵”的话,用兵打仗,你死我活,当时似乎还没有不许虐待俘虏的约法,既然如此,政治不就和战争一样是残酷无情的吗?初看去,这一切都来得振振有词,不容置疑。不过,倘若本着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原则

  • 标签: 《老子》 道德政治 圣人 儒学 道德情感 道德理想
  • 简介:康德的道德是其批判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就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动机与效果等问题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激励人们对道德世界、至善境界的追求,但同时也反映他道德学说的两面性。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康德道德学说的矛盾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 标签: 道德 理性 至善
  • 简介:青年发展是整个社会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话题,而青年发展的核心是其道德发展。因此,必须调度各种资源来促进青年的道德发展,推动青年的茁壮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储备强大的生力军。为了有力推动青年的道德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关于道德的思想和理论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学性,正好能够给青年道德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道德是历史的道德,不存在永恒道德以及超阶级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应该关注和解决现实利益矛盾;道德应该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主旨。这些基本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道德观 青年群体 道德发展
  • 简介: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心和善的道德。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人心和善的道德和崇善的优良传统,形成内涵丰富的"善"文化。今天,梳理中华民族传统"善"文化的形成,明确人心和善道德的基本内涵,对于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心和善 道德观 思想道德建设
  • 简介:乔治·贾诺塔基斯(GeorgeGhanotakis)博士是加拿大儿童哲学研究所的创始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安大略省的教育部门特别顾问。他的有关儿童思考与培养的书籍受到教师与家长的好评并获得很多奖项。本期中本栏目将继续选登他的《我的小小“道德”书》中的一系列看似平常的小问题。请您也用这些问题问问自己的宝宝,看看他有怎样的判断,这一定是个有趣的过程。

  • 标签: 濒危动物 周围事物 评审小组
  • 简介:在中国伦理史上,道家作为一个与儒墨相对立的学派,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说,老子是先秦道家的创始人,而老子以后,道家又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庄周所倡导的老庄流派,一是齐国道家所倡导的黄老学派。黄老学派后来与法家合流,形成了“黄老刑名之学”。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家,一般说来,是指以老庄为代表的一派。这一道德观念的总的倾向是:以保存个人的生命,超脱

  • 标签: 庄周 黄老学 德经 中国伦理 天地万物 坐忘
  • 简介:武德是武术文化的内容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今天,面临着现代文明的挑战,我们应辩证的认识武德文化的长处及不足,对武德文化的二重性进行概略的分析.

  • 标签: 武术 武术文化 道德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德修养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以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为基本内容,道德修养是达到人生目的和实现人生意义所进行的一种涵养锻炼功夫,道德修养对人生的形成和完善具有推动作用。正确的人生一经确立,就必然时时刻刻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境界。因此,所有立志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都应当把握道德修养与人生的联系,在确立正确的人生上多下功夫。1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坚持正确的价值,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必须把握正确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比如有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认为当教师太平凡,教育战线太平淡,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方面,徐玮烈士的遗言可以使我们得到深刻的启示。徐玮同志1925年入党,曾任中共浙江省委

  • 标签: 道德修养 人生价值 人生观 “三个代表” 正确对待 人的价值
  • 简介:最早对'实践'一词做出解释的是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杜威实践和毛泽东实践都是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应运而生,通过两者异同点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两人的实践观点,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转化创新,为当代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杜威实践观 毛泽东实践观 比较 启示
  • 简介: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早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那么,这正是核心价值对于整个社会与社会人的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学校是实现人个性化与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思想意识领域的准则。生而为人要想在社会立足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观念确保了个人行为的精准化发展,价值的形成则是对个人为人处世态度的方法指导。

  • 标签: 思想政治 道德观 价值观 影响 建立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价值培育的策略与实践。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教育内容与社会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师专业素质不均和协同教育机制不完善等,本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这包括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树立法治观念、强化规则意识,以及弘扬正气文化、塑造良好品格。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和活动,如模拟法庭、历史人物故事讲述等,本文展示了如何在小学生中深化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从而为他们未来成为负责任和有道德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价值观 培育策略